寫作 - 課程設計與教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運用動點描寫, 就可以把景物立體地呈現出來。
在上面的例子中, 作者先從俯視角度寫松樹, 然後再從仰視角度寫, 就能具體呈現老松樹的不同面貌。
1/21/2013
寫作
描寫手法淺談
你試過寫遊記嗎?如果你能通過文字,具體呈現景物的特色,並讓讀者有
置身其中的感覺,那就說得上是一篇出色的遊記了。
以下為你介紹三種常用的描寫手法,如
果你能在遊記中靈活運用,必定能令文章生色不少。
定點描寫
「遠地的山崗,不似早春時候盡被白漫漫的雲霧罩著了,巍然站在四圍,閃出一種很
散漫的青的薄光來。
山腰裏寥落的松柏也似乎看得清楚了。
橋左邊山的形式,又自不同,獨
立在那邊,黃色裏泛出青綠來。
不過山上沒有一株樹木,似乎太單調了;山麓下卻有無數的
竹林和叢藪。
」(徐蔚南《山陰道上》)
在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把眼前所見的景物按一定的順序(由近而遠、由左
而右、由高至低等等)描寫出來,就是「定點描寫」。
在上文中,作者站立在一個固定的位
置,由遠(遠地的山崗)至近(橋左邊的山)觀察山崗,並按此順序描寫山上景物,就是運
用了定點描寫。
動點描寫
「從峰頂俯視,它們(老松樹)如
苔蘚,披覆住岩石;從山腰仰視,它們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徐
遲《黃山記》)
從高低、遠近、前後、左右等不角度去描寫同一對象,就是「動點描寫」
。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角度看同一景物,往往會有不同的面
貌。
運用動點描寫,就可以把景物立體地呈現出來。
在上面的例子中,作者先從俯視角度寫
松樹,然後再從仰視角度寫,就能具體呈現老松樹的不同面貌。
步移法
「這條路很不容易走。
道上要經過鰲魚背。
鰲魚背是巨大的岩石,中部高起,坡度相
當大。
鑿在岩石上的石級又陡又斜,右手邊望下去是絕壁。
下了鰲魚背穿過鰲魚洞,那是個
天然的洞,從前人修山路就從洞裏通過去。
出了洞還得爬百步天梯……從
文殊院繞過天都峰的西南腳……極窄的路介在石壁之間,石壁滲水
,石級潮濕,立腳不穩就會滑倒。
」(葉聖陶《黃山三天》)
隨著觀察者位置的移動,把所見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寫出來,就是
「步移法」。
在上文中,作者沿著自己在黃山上的行走路線,依次描寫路上所見的景物,如
鰲魚背、鰲魚洞、天梯等等,就是運用了步移法。
運用步移法時,必須清楚交代位置的轉移
,例如文中「下了鰲魚背穿過鰲魚洞」、「出了洞還得爬百步天梯」等句,就清楚顯示了作
者的行走路線。
步移法的好處是能讓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容易對文章產生聯想和共鳴。
「文貴慎始」──談文章的開首
俗語有云:「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除了做事,我們寫
文章時也應該注重「開首」。
開首是文章全篇的起點或事情的開始,也可能是問題的提出。
它是文章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寫得好,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寫得不好,可能會嚇跑讀
者。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文章中常見的開首方法,看看怎樣才能給讀者一個良好的「第一印
象」。
記敘
式開首
即以人物、時間、地點或事件為開首。
例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第一段:「晉
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一開始就點出了時(晉太原中)、地(桃花林)、人(武陵人,捕魚為業)、事(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就是記敘式的開首。
這種開首方式不一定要時、地、人、事俱
全,單以其中一項要素來開頭也可以,如《少年筆耕》:「敘利亞是小學五年生,十二
歲,是個黑髮白皮膚的小孩。
他父親在鐵路作雇員,在敘利亞以下還有許多兒女,一家
營著清苦的生計,還是拮据不堪。
」就是單以「人」來開頭。
開門
見山
即是一開首就切入主題,點明題旨。
例如梁啟超《最苦與最樂》第一段:「人
生甚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
我說人生最苦的
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
」文章一開始就提出觀點,總領全文內容,這是
運用了「開門見山」的方法。
文章開首便運用設問法提出問題,或引用名句,或提出論
題,都屬於這種方法。
迂迴
引入
即是先不說出主題,而從一件事,或者一則寓言談起,再引出下文。
例如蘇童
的《電視時代》,第一段先以一則新聞作為引入,然後才進而談論電視在現代人生活中
的重要性,就是運用了「迂迴引入」的方法。
這種開首方法可以令文章更活潑生動,提
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巧設
懸念
即是在文章開首設置謎團,令讀者生疑,往後才予以解釋。
如茅盾《剝落「蒙
面強盜」的面具》,開首寫「聽說美國學校圖書館的馬克.吐溫的著作最近都忽然失蹤
了。
」就是運用了巧設懸念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他們追看下
去。
文章開首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寫作時,可按文章的體裁選用
合適的開首。
寫記敘文,當然可用記敘式的開首;寫議論文,就不妨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
寫小說,可以巧設懸念,吸引讀者追看。
學會運用不同的開首方法,你的文章就更能引人入
勝了。
從「張瓦先生」談起
寫文章要看清對象,根據讀者的實際水平使用語言,才能達到交流的效果
。
從前有一位張先生,說起話來滿嘴「之乎者也」,寫文章也愛文白糅雜,
用些生僻艱深的字眼。
一次他到外地出差,聽說老婆在家裏生了孩子,十分高興。
他急於知
道老婆是生男孩還是女孩,於是就寫了一封信寄回家裏。
他老婆不識字,接到信後請隔壁一位識字不多的鄰居過來給她唸信。
信的
開頭是「聞汝分娩,余十分高興」之類的話,她大體上還能明白,但後來說「不知弄璋乎?
弄瓦乎?」她就給搞糊塗了。
甚麼璋?甚麼瓦?她猜了半天,認為大概是丈夫關心她坐月子
,要給她買甚麼壺來吧。
於是她又請那位鄰居幫她給丈夫回一封信,信上特意交代:「家中茶壺、
酒壺、尿壺都不缺,璋壺、瓦壺不必再弄了。
」這位張先生接到回信後,看了哭笑不得。
之
後知道這件事的人也無不捧腹大笑,並給這位張先生取了個外號叫「張瓦先生」。
從上面這則笑話找原因,根本是張先生寫信不看對象,故作高雅而招致的
。
他老婆不識字,他卻用難懂的文字寫信給她。
「弄璋」、「弄瓦」這兩個詞出自《詩經》
,「璋」指古代一種玉器,「瓦」是古代用泥燒成的紡錘。
「弄璋」原意是生了男孩可以玩
玉器,「弄瓦」原意是生了女孩可以玩紡錘。
後來,人們把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孩叫「
弄瓦」。
可見「弄璋」、「弄瓦」是兩個較生僻難懂的文言詞。
張先生把這樣兩個難懂的文
言詞給自己不識字的老婆看,豈不是對牛彈琴嗎?這也難怪他老婆給搞糊塗了。
從上面這則笑話,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教訓:寫文章不看對象,故作高雅,不但達不到交流的目的,還誤己誤人,惹人笑話。
冗詞贅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看到一些累贅的句子,如新聞報告中經
常有這樣的說法:「……成功截獲三個非法入境者……」「截獲」中的「獲」表示捉到,已含有成功的意思,所以此句不
需重複加上「成功」二字。
又如:「對這個問題,有關方面正在進行調查……」「進行」只是表示做後面所說的那件事情,「調查」與「進行調
查」其實沒有分別,前者反而更簡潔。
乘坐交通工具時,我們不時會聽到以下的廣播:「為了向乘客提供一個安
全和舒適的旅程,列車內一律禁止吸煙及飲食。
」在日常的交談中,你可能聽過以下的話語
:「我送給你的中式棉襖合身嗎?」你能指出以上句子多餘的部分嗎?
第一句中的「提供」、「一個……的旅程」都
是多餘的,只要簡簡單單的說「為了乘客的安全和舒適,在列車上請勿吸煙和飲食」便可。
第二句中的「中式棉襖」則令人不禁反問,有西式的棉襖嗎?「中式」二
字大可刪去。
其實我們只需用簡單而意思概括的詞語造句,凡是沒有額外信息的詞語,
除了間中有修辭上的需要外,都是贅詞,大可省去。
幕後功臣:「的」和「了」
助詞是虛詞的一類,不能表示實在的意義,有時甚至可以省略
,因此我們常常忽略助詞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的」和「了」是我們最常用的助詞,雖然有
時我們的確可在句子中省略它們,如「我的爸爸」可省略為「我爸爸」;「我不想再提這事
了」可省略為「我不想再提這事」,但很多時候我們在句中省略了「的」和「了」,便會產
生歧義和誤解,甚至令句子缺乏感情色彩。
「的」字是個結構助詞,它附在某些詞或詞組後面,便構成名
詞性的「的」字結構,充當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如「那駕車的罔顧道路安全」、「吃的放進
冰箱裏」,若省略了「的」字,那麼「駕車」和「吃」都只是一個動作,就不可能「罔顧道
路安全」或「放進冰箱裏」了。
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廣得武館的張師傅有緊急事要到上海,
臨行前吩咐大弟子火東代為管理武館,火東得意洋洋。
有一天,有人前來武館邀請「火東的
師傅」到洪山武館一聚,火東卻錯聽為「火東師傅」,於是便洋洋自得地如期赴會!就這樣
他便代替了張師傅到洪山武館,跟洪師傅切磋武藝,結果弄得一身傷痕
……火東的一身傷痕全因缺少一個「的」字,「火東的師傅」是指張師傅,而「火東
師傅」便是指火東本人。
看看!「的」字的威力有多大!
「了」字是個時態助詞,主要被用在動詞之後以表示某種時態
,它能表示過去、將來,甚至假設動作的完成。
(1)
表示動
作在過去完成:「他喝了酒便一直躺在沙發上」。
(2)
表示動
作在將來完成:「你喝了酒才離開吧」。
(3)
表示假
設動作的完成:「如果我喝了酒,今天就不能再工作了」。
若省略以上句子中的「了」字,便不能表示動作在甚麼時候完成,也不能明顯標示出動
作到底實現與否。
除了以上的功能外,「的」和「了」字在中文語法中還有一個
最為人忽略的作用,便是專被用在句末以表示某種直陳語氣,如「如果他是一個好醫生,我
這雙腿也不會殘廢的」、「我已很久沒有吃過那麼美味的食物了」,這兩句中的「的」和「
了」都表示了一種帶有強調意味的直陳語氣,若省略了它們,句子便完全失去應有的感情色
彩了。
雖然「的」和「了」只屬一個虛詞,甚至有時可以省略它們,
但千萬不要小看它們在語法中的神奇作用。
其實除了「的」和「了」外,還有「地」、「得
」、「著」、「過」這些助詞,能幫助體現各種語法意義,如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可能會
使你的文章錯漏百出,詞不達意!
記緊啊!助詞「的」和「了」其實是你的文章的幕後功臣!
量詞「間」不可濫用
香港報章、書刊濫用量詞「間」字的情況十分普遍,這樣的寫
法俯拾即是:「
一間學校」、「一間工廠」、「一間銀行」、「一間電影院」等,真的是「無『間』
道」──無處不見這個「間」字。
然而,量詞「間」字的這些搭配
,只屬粵語的語法,不是規範的書面語。
量詞「間」在粵語和普通話裏的應用範圍不一樣,在粵語裏,
「間」字可用於大大小小的建築物,應用範圍很廣;在普通話裏,「間」字沒那麼神通廣大
,只可以指房屋的最小單位,應用範圍較狹小,例如「一間臥室」、「三間房間
」、「二十間教室」等。
說粵語時提到建築物,多用「間」作量詞,但是說普通話則不
然,用於建築物的量詞變化較多,要用得恰當,除了多說普通話,以求潛移默化地掌握名詞
和量詞的搭配之外,另一方法便是強記。
請看看下列名詞和量詞的搭配。
以粵語為母語的同
學,很容易搞不清,一律用上「間」字,如能熟記,當可減少誤用:
名詞 量詞
報社 家、個
飯店 家、個
房子 所、間、棟、幢
工廠 家、個、座
宮殿 座
教室 間、個
劇院 家、座
電影院 家、座
禮堂 個、座
樓房 座、所、棟、幢
旅館 家、個、座
企業 家、個
商店 家、個
書店 家、個
學校 所、家、個
醫院 所、家、個、座
銀行 所、家、個
雖說要死記硬背,但從上述例子可見,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
:
一、
「個」
用得很普遍,因為「個」這個量詞可搭配沒有專用量詞的名詞
,應用範圍廣泛;
二、
「家」
多用於從事經濟活動的機構
、公司等,因此「企業」、「書店
」、「飯店」等都可用「家」。
隨著社會上學習普通話的風氣盛行,香港人會漸漸熟習書面語
的語法,但願香港出版物上的「無『間』道」現象逐漸消失。
用於服裝的量詞──件、條、身、套
你喜歡買衣服嗎﹖你認識多少個有關服裝的量詞﹖你知道「件」和「條」
的差別嗎﹖我們為甚麼不能說「一條上衣」或「一件褲」呢﹖原來,「件」計量的一般都是
上衣,如「一件襯衫」;而「條」剛好相反,只用於下身的服裝,如「一條裙子」。
計量服裝的量詞還有很多,例如一套制服、一身戎裝,你知道「件」、「
條」和「身」、「套」的差別嗎﹖它們最大的差別就是:「件」、「條」只跟表示單件衣服
的名詞搭配,而「身」、「套」則跟既有上衣又有下衣的服裝名詞組合。
「身」原意是指人或動物的軀體,因此轉化為量詞來計量服裝時就包括上
衣和下衣了。
總說上下身服裝時,不論質料、顏色等是否相同,都可用「身」這量詞,如「
一身長袍馬褂」、「一身家常便服」,甚至還可籠統地用於全身的打扮,如「一身時髦的穿
著」、「一身奇裝異服」、「一身古色古香的打扮」。
「套」跟「身」同樣用於既有上衣又有下衣的服裝,但「套」的要求較嚴
格,「一套衣服」往往是指可配成套的上衣、褲子或裙子、領帶、圍巾和其它服飾,它們在
質料、花紋、設計等方面一般是相同的。
除了上述量詞外,計量服裝的量詞還有「領」和「襲」,「領」
的使用範圍較窄,主要用於領子樣式略帶古風或衣長超過膝蓋的衣服,如「一領長衫」、「
一領灰布道袍」、「一領披風」。
「領」多用於書面語,口語一般用「件」來代替。
「襲」
是文言量詞,在現代漢語裏甚少使用,可用「套」、「領」或「件」代替。
「有」字的濫用(例句後面打×,表示句子欠佳):
小華有去學校上課。
(×)
小華去學校上課。
我昨天有看見王老師。
(×)
我昨天看見王老師。
你的英文試卷有寫了沒有?(×)
你的英文試卷寫了沒有?
你有去過網咖嗎?(×)
你去過網咖嗎?
「就」字的濫用:
在句子中,若「就」字的有無,都不影響該句子的意思時,最好把「就」字省略,這樣閱讀起來會更順暢。
如果我是一位老師,我就會讓學生養成獨立的習慣,這樣他們就會照顧自己,不管師長在不在身旁,他們就不會心慌意亂。
說明:第一個「就」字可有可無,省略為佳;第二個「就」字不能省,改成「才」亦可;第三個「就」字不適當,可用「都」字代替。
每天晚上回到住家的巷子口,就會經過老王的麵攤。
只要一看到我,他就會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我打招呼。
我就坐下來,叫一碗陽春麵吃,他就會很熱心的幫我加一個滷蛋。
說明:第一個「就」字改成「都」;第二個「就」字不能省略(一......就......);第三個「就」字可以省略,或改為「如果」;第四個「就」字可以省略,或改為「都」。
請試著將修改過的句子念一遍,再和原句比較一下。
你看,是不是順暢多了?
意思相似的語詞連續使用:
小華住在一棟十分非常危險的房子裡。
說明:「十分」和「非常」是相似詞,取其中一個即可。
如:小華住在一棟非常危險的房子裡。
經過不斷的努力,他最後終於成功了。
說明:「最後」和「終於」是相似詞,改成:經過不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了。
只要談起從前過去的往事,她都會掉下感傷而傷心的眼淚。
說明:「從前」、「過去」和「往」都是修飾「事」的同義詞,「感傷」和「傷心」意思相似,各取其一即可。
改成:只要談起往事,她都會掉下傷心的眼淚。
王小姐長得既漂亮又美麗,難怪有很多男士追求王小姐。
說明:「漂亮」和「美麗」是同義詞,取其一即可;「王小姐」在句中重複出現,第二個要用代名詞「她」來取代。
改成:王小姐長得很漂亮,難怪有很多男士追求她。
昨天電視上有一場精采的脫口秀表演。
說明:「秀」是外來語,和「表演」同義。
改成:昨天電視上有一場精采的「脫口秀」。
文章會出現贅字和贅詞,大部分是寫作時不小心的筆誤,加上最後檢視時,沒有發現而造成的。
只要寫作時謹慎一點,並加強語文能力,充分了解字詞的意思與用法,就可避免類似的錯誤。
於
晚上11:17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語文教學補充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標籤
作文
(9)
注音符號
(8)
社會領域
(4)
健體
(2)
國語文競賽指導
(22)
資訊
(2)
綜合活動
(8)
語文教學補充資料
(8)
語文練習
(7)
寫字
(7)
數學
(1)
標點符號
(8)
課程設計
(25)
閱讀
(22)
學生作文欣賞
(18)
環教
(4)
教學檔案
研究發展與進修
熱門文章
反拼在注音符號應用能力中的教學運用蔡藍儐
讀書心得《誰來陪我放熱氣球》洛寧寶萱佩蓉尚蓉俊甫
兩兄弟一起去旅行
修辭
電影我的天才寶貝→壓力與挫折
寫作
弟子規硬筆字帖
點此下載
讀冊真趣味閩南語講稿
颱風季節國語演說講稿
認識修辭1譬喻、類疊、設問、轉化與感嘆
著作人
Cyndi
莫非
總網頁瀏覽量
網誌存檔
網誌存檔
十二月(3)
一月(79)
七月(5)
十二月(14)
十月(6)
三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