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姓氏始祖,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字輩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四十九萬兩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

先秦時期,戴氏世為宋國上卿 ... 戴姓 戴姓,中華姓氏之一,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為戴姓的姓氏始祖。

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在大中國區及海外華人中皆有分布,其中華東地區約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

基本介紹 中文名:戴姓外文名:Dai源出:源自商王族建立的宋國君主的諡號得姓始祖:後世尊宋戴公為戴姓始祖遷徙分布:豫、皖、鄂、蘇、湘、粵、川家譜文獻:湖南資陽戴氏支譜四卷開國將軍:戴克敏,戴季英等近代名人:戴季陶、戴笠等歷史文化名人:戴德、戴聖發源地:河南商丘戴氏祖廟:三陵台 姓氏始祖,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字輩排行,源流發展,遷徙演化,人口分布,戴氏祖廟,姓氏名望, 姓氏始祖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

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後諡號曰“宋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諡號為氏,稱戴氏。

後世尊宋戴公為戴姓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郡望堂號郡望戴姓的望郡在梁郡(今河南商丘)、譙國郡(今安徽亳州)、廣陵郡(今江蘇揚州)、清河郡(今清河)。

堂號睢陽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譙國堂:以望立堂。

東周時期,宋國貴族戴雲升遷居譙郡,其後代留居於此,以譙郡為郡望,譙國堂號源此。

獨步堂:源自後漢戴良的事跡。

戴良有高才,議論與一般不同。

他曾經說:“我獨步天下,誰能與我比?”舉他為孝廉,他拒不接受。

再請他做司空,他仍然不乾。

州官郡官強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裡躲起來。

避貴堂:同獨步堂。

宗祠對聯門楣注禮名家“注禮名家”源出戴姓顯祖西漢入戴德與侄戴聖一同學“禮”於后蒼,漢宣帝時兩人均立為博士。

戴德曾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開創“大戴學”,世稱“大戴”,戴德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又稱“太傅禮”。

戴聖,世稱“小戴”,他又選集古代有關禮儀等的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

《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古文名篇“苛政猛於虎”、“教學相長”等即選自《禮記》。

為頌揚戴德、戴聖文章道德風範,故戴姓正門題“注禮名家”。

四言席傳易學;戴氏宗祠業擅禮經。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鄞縣人戴圭,字秉誠,人稱野橋先生,潛心研究《易》學,並身體力行。

常對人說:“學習要謹慎地獨立思考,以誠意來修身養性,不怨天,不尤人,時間長了就會與天合為一體。

”著有《易經大旨》、《四書要略》等。

下聯典指西漢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戴德、“小戴學”的開創者戴聖叔侄。

梁人,同向后蒼學《禮》。

戴德字延君,任信都王太傅,宣帝時被立為博士,稱“大戴”,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

戴聖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為博士,參加石渠閣儀,稱“小戴”,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小戴禮記》。

逸情霞舉;峻節山高。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指南朝宋學者戴顒,字仲若,有高名,與兄長戴勃一起先後隱居桐廬、吳中。

二人都善於作畫、鼓琴。

後到吳下,當地士人早就聽說他的高名,於是集資為他建房,又聚石、引水、種樹、開澗。

他在那裡著述。

永初、元嘉年間,朝廷多次徵召,他都不去。

著有《逍遙論》,又為《禮記·中庸》篇作注。

“霞舉”,比喻高遠。

下聯典指東晉學者、畫家、雕塑藝術家戴逵(?-396),字安道,戴顒的父親,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縣)人。

曾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釋疑論》,與名僧慧遠等反覆辯論。

精雕塑和繪畫,善畫山水、人物、走獸,也畫宗教畫,並雕佛像;曾為稽山陰靈寶寺做木雕無量壽佛及脅侍菩薩,隱於幕後,聽取意見,反覆修改,三年始成。

又為瓦棺寺塑《五經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

所畫人物、山水,南齊謝赫有“情韻綿密,風趣巧發”的評價。

太宰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

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

”後徙居會稽之剡縣。

逵性高潔,以禮度自處。

武帝時累征不就。

太地中病卒。

九靈隱士;五女疏裳。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元·戴良,屢征不仕,居九靈山下,自號“九靈山人”。

下聯典指漢·戴良,嫁五女惟賢是與,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遺之。

破琴示節;學禮刪文。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戴逵,性高潔,能鼓琴。

太宰武陵王使人召之,逵破琴,誓不為王門伶人。

下聯典指漢·戴德、戴聖兩叔侄事典。

五言一經傳舊德;五世振儒風。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經學家戴憑(字次仲,平輿人)事典。

下聯典指唐代名人戴元益,桐城人。

五世同居,皆有名,鹹通中詔旌其門。

過石奇不盡;出林香更浮。

——戴公懷撰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唐代詩人戴公懷《排律·奉和郎中遊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監趙婺州齊處州》詩句聯。

全詩為:“今日永嘉守,復追山水游。

因尋莽蒼野,遂得軒轅丘。

訪古事難究,覽新情屢周。

溪垂綠筱暗,岩度白雲幽。

過石奇不盡,出林香更浮。

憑高擁虎節,搏險窺龍湫。

淙潈瀉三四,奔騰千萬秋。

寒驚殷雷動,暑駭繁霜流。

沫濺群鳥外,光搖數峰頭。

叢崖散滴瀝,近谷藏颼飀。

況此特形勝,自餘非等儔。

靈光掩五嶽,仙氣均十洲。

書以謝群彥,永將敘徽猷。

當思共攀陟,東南看鬥牛。

”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戴表元撰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元代詩人戴表元《五律·苕溪》詩之頸聯。

全詩為:“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

漁罾掛棕樹,酒舫出荷花,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人間無限事,不厭是桑麻。

”戴表元,字帥初,奉化人。

曾任信州教授。

其文清深雅潔,名重東南。

經傳大小戴;名與斗山齊。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西漢經學家戴德、戴聖事典。

七言簾外微風斜燕影;水邊疏竹近人家。

——戴熙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為清代畫家戴熙(1801-1860)自題聯。

戴熙,字鹿床,號醇士,錢塘人。

道光進士。

官至兵部右侍郎。

詩書畫並有名於時,畫尤入神品,著有《畫絮》。

贈尚書銜,諡文節。

十言以上解經不窮,榮向金門累席;過目成誦,歡從玉殿傳臚。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經學家戴憑(字次仲,平輿人)事典。

下聯典指明代編修戴大賓的事典。

戴大賓,字賓仲,莆田人。

正德中廷對第三。

傳臚:本指替皇帝的傳言。

明代稱會試第一為會元,二三甲第一為傳臚。

堂構起萍鄉,念先人注禮刪經,家學宏垂曲則;山川恢廟貌,願後裔秋霜春露,德謦永薦烝嘗。

——戴衢亨撰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萍鄉市鳳凰街戴氏宗祠聯。

敦倫敦厚敦尚,萬古綱維,溯閥閱名家,原為敦禮之祖;敘穆敘昭敘次,一堂右左,合衣冠世族,皆以敘份為宗。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績溪縣戴川戴氏“敦敘堂”聯。

家譜文獻湖南衡陽衡山戴氏八修族譜三卷。

現被衡山縣、南嶽區等地宗族適用。

湖南湘潭鶴嶺戴氏六修族譜十四卷,(民國)戴朝先主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資陽戴氏支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戴人貴主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榷嶺戴氏五修族譜二十四卷,(清)榷光晉等主修,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湘上戴氏四修族譜六十卷,(民國)戴海鯤受等主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

戴氏九修族譜二十七卷,首三卷,(民國)戴樹人等撰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湘潭湘上戴氏三修族譜三十六卷,(清)戴東堂等主修,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戴氏續修族譜十八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戴氏續修支譜八卷,(清)戴洪炳等主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邵東戴氏三修族譜十三卷,首一卷,(民國)戴祖詠等主修,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邵東戴氏續修族譜六卷,首一卷,(清)戴耀陵主修,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武進毗陵戴墅高氏宗譜三十四卷,(清)高步瀛纂輯,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毗陵高氏報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存三卷。

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西萬戴王氏族譜,(清)王文杰等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末。

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安徽屯溪戴氏宗譜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戴文炳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刻本二十三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徽州戴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八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東溪戴氏配崇祀錄,(清)戴文炳修,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三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戴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前後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杭州遷杭戴氏族譜,(民國)戴兆田等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本複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浦江浦陽埽溪戴氏宗譜二十三卷,(民國)戴財金等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冊,缺十四、十五、十六、二十卷。

武進昆陵戴墅高氏宗譜二十八卷,(清)高明善主修,高步瀛纂輯,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報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今僅存第一~五卷、第七~二十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六卷、第二十八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錫山戴氏宗譜八卷,(清)戴雲龍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華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京江賜禮戴氏重修家乘六卷,(清)戴□纂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賜禮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戴氏宗譜三十六卷,(民國)戴儒彬纂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蕭邑蘿戴氏宗譜十卷,(民國)戴介生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榮席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湖南衡陽衡山縣、南嶽區等地戴氏字輩:立訓從中正,傳家重本原。

詩書垂世永,光紹在金門。

安徽太湖縣戴氏字輩:一志景本厚高明治君之天大四家人文兆應傳先啟後.........安徽旌德留村戴氏字輩:童興昌孫和,英鼎希國士,文光兆善良,傳經思祖德,吉嗣永垂芳,英俊承先志,家聲振顯揚。

另付女行排輩:娥容姣艷美,秀鳳娟巧粧,琴音聯珠玉,芝蘭媚貞香,二十字自男排行傳自起配娥字。

安徽宿州靈璧戴氏字輩:"序衍明朝統家傳亦世謀英華含馥郁湖南善邑戴氏字輩:“仕洪國正天心順上達民興世澤良光宗耀祖承先緒盛德殿邦聲遠揚”。

湖南資陽戴氏字輩:“燕翼遐興熾鴻圖世業彝時祥金玉貴南北極星中稟正添資敏淑氣煥人文先工貽萬代宗德立家邦流源松析茂遠蔭後嗣昌”。

湖南湘潭戴氏字輩:“宗德顯揚光輔盛朝金紫萬年受茲介福敦崇孝義勤以力田念厥本原澤衍來裔”。

湖南澧縣戴氏字輩:必仲應添春,朝廷勝有君,仕方永光大,錫澤世鴻承,作述林上鳳,啟紹金玉鳴山東曹縣戴氏字輩:“建振雲瑞長盛德貴聚良肇基存國寶慶善本貞祥勤儉立業富仁義禮智昌”。

重慶路陽戴氏字輩:“禮樂熙萬朝世仕大文成功德有志福起家才隆興永遠祿壽康忠信仁義長光榮安邦國富貴定貞祥”湖北鄂州汀祖鎮的戴氏字輩:受榮華思勝,興玉鳳世宗,立先賢法紀,守顯德光隆,啟佑自綿遠,順承應盛昌,天錫方滋大,維時永嘉祥……(紹禮堂)湖北荊州遷徙分支戴氏字輩:“天興思玉金木水朝曷思嗣文益元方舒紹經中堂居兆其福康豫昭吉安邦緒表帝卜作寓亞相前知千長九章萬民載武成國永光顯禮厚度付與後人慎勿訛誤”安徽無為縣戴氏字輩:友志彥福,文遇萬啟,國朝必昌,繼衍恆茂,永紹前章,光明宏大,照耀家邦。

江蘇射陽縣戴氏字輩:元啟光中,式從古訓,孝友和融,克家昌世,德蔭永豐。

江蘇戴氏字輩:遵培樹爾尚振宇耀華昌浩得綿澤久惠賢傳遠方風良兆國泰懷廣保晏康政廉山川瑞萌嗣源永長重慶戴氏字輩:仁義聰明,智慧達天開,文德方長,生光祖 永世容昌江蘇句容戴氏字輩:邦大文元尚、時良世道光、儒臣立朝國、相佐顯名揚、德正貽謀遠、學修教育長湖北孝昌縣戴氏字輩:學正天良,志行大方,立朝維法,觀國友光湖北省羅田縣勝利鎮葉家山村戴氏字輩:安定太昌福英才世澤新崇賢宏盛治家國慶長青。

山東金鄉戴氏二十一世至三十世字輩:忠孝仁義禮,智信德文武重慶綦江新建戴氏字輩:萬啟正世單,舉紹欽洪仕,維明朝天國,榮顯昭忠義。

因二十字即將圓滿,重啟二十字:相王載宗耀,政全文武昌,貴富繁錦繡,庭族永升望。

重慶豐都紅星戴氏字輩:述思文學德,三元發吉祥,孝友傳家遠,百世永其昌。

河南光山戴氏字輩:永廷宗玉德鴻運正開文刻學懷光大才良定少興江西新建戴氏字輩:昭宣啟聖貞熙隆逢泰運億兆誦唯新......安徽蕪湖戴氏字輩:幫家之慶繼起賢良文名大振恩澤萬坤宗德長興立志業恆忠孝傳厚安徽五河、泗縣戴氏字輩:學子從廷允開永,肇啟輔谷振,志道建勛友,茂德廣先澤,昌乃恆世修四川閬中:天、大、成、文、光、宗、仕、*河南澠池戴氏字輩:仁義禮智信,元亨利貞,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源流發展源於子姓宋國出自商朝後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諡號,屬於以諡號為氏。

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建都商丘。

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

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逝世後被謚為戴公。

宋戴公長子子司空(宋武公)繼位,宋戴公的其餘諸子以其諡號“戴”為氏,形成戴氏一族。

宋國執政的華氏、樂氏、老氏、皇氏,四族統稱戴氏,《左傳》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記載「宋戴惡會之」,戴惡應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後裔。

戴姓圖騰另,宋朝學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書中說:"殷氏有改為戴者,以義改也。

”所謂“以義改也”,並非指的是兩個姓氏在字義上的相通,而是指他們系出一源。

源於子姓戴國春秋時期諸侯國戴國。

《歷代州域形式》記載:戴今河南睢州考城縣故城(今河南商丘民權縣東北一帶),即古戴國,為子姓國。

隱十年,鄭取戴。

(宋)《輿地廣記》記載:畿考城縣本子姓戴國,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

秦謂之谷縣,楚漢兵起,邑多遇災,因名甾縣。

漢屬梁國。

後漢屬陳留郡,章帝東廵詔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義也。

後魏曰考陽置北梁郡。

北齊並廢之以為成安縣。

隋開皇十八年復改曰考城屬梁郡。

唐屬曹州。

梁開平元年屬開封府。

宋朝崇寧四年來屬。

考古工作者發現在古戴國封地(今河南商丘民權縣東北一帶)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有叔慶父之妻為姬姓之記載,姬周有同姓不通婚的習俗;《春秋釋地韻編》和《中國古今地名大字典》皆稱戴國是子姓國;《通志.氏族略》列戴國為周朝姬姓“不得姓之國”;查周所封之五十五個同姓國中也沒有戴國。

《路史.國名》列在子姓商族之後;因而戴國更可能是子姓諸侯國。

更有一種未證實的說法為戴國首任受封國君戴平公是商王帝乙的侄子,也就是商紂王的堂兄弟,周朝滅商後因臣服周武王而受封為諸侯。

源於姬姓衛有戴公,衛康叔10世孫,姬姓。

曹有戴伯,姬姓。

魯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茲,姬姓。

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黑龍江志稿·氏族》記載: ⑴.蒙古族巴遜氏,亦稱把孫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

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sunHala。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卜氏。

⑵.蒙古族岱齊特氏,亦稱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

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DaicitHala。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

⑶.蒙古族塔塔兒氏,源出元朝時期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兒部,世居察哈爾。

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改稱塔塔喇氏,滿語為TatarHala。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譚氏等。

⑷.蒙古族戴卜羅氏,出自陳蒙古八旗的岱簸羅氏族,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該族奉命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派駐遼寧丹東鳳凰城,屯墾於璦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滿語稱其為DaiboloHala,清朝晚期以後改漢姓為戴氏,主要聚居於鳳城大堡蒙古族鎮。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達爾充阿氏,滿語為DarconggaHala,世居吉陽(今黑龍江蘿北集達河北岸)、黑龍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代氏。

⑵.滿族戴佳氏,亦稱達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出唐朝時期渤海國皇室大氏家族,滿語為DaigiyaHala,世居杭間(今遼寧)、渾郭(今遼寧)等地。

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代氏。

⑶.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吾古孫、烏孫),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遷徙演化遷徙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四十九萬兩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

先秦時期,戴氏世為宋國上卿,活躍在河南東部商丘地區。

秦漢時期,戴姓向東遷移到安徽、山東、江蘇等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戴姓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廣為分布,並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

唐朝時期,戴姓在華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點,中原幾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進入福建、廣東等地區,清初進入台灣省。

宋朝時期,戴姓大約有11餘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

七位。

浙江為戴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戴姓總人口的35%。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占戴姓總人口的47%,其次分布於湖南、江蘇、山東、河南、湖北五省。

全國以浙江為中心向西、向北散發,形成浙、贛、湘、鄂、蘇、豫、魯七省聯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戴姓大約有3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五位姓氏。

浙江仍為戴姓第一大省,約占戴姓總人口的28%。

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大約占戴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江蘇、山東、安徽、湖北、福建五省。

宋元明期間,戴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

由於戴姓的主體早已進入江南,在這600年間得到穩定和發展,人口繁衍迅速。

全國仍以浙江為中心向三個方向散發,形成了浙、贛、鄂、皖、蘇、魯、閩七省聯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

戴姓的重心開始向北面的江蘇移動。

人口分布當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70萬,為全國第五十四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9%。

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戴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北、江蘇三省,大約占戴姓總人口的34%,其次分布於湖南、四川、廣東、重慶、浙江、貴州,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

安徽居住了戴姓總人口的12%,為戴姓第一大省。

全國形成了以東部皖蘇為首,沿長江向西延伸到川貴的戴姓聚集區域。

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間,戴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西部的回遷和移民是主流,同時,向東北的移民成為新的流動方向。

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皖蘇滬浙、湖北大部、贛湘、雲貴川渝、粵閩台大部、魯豫東南、陝西南段、遼寧大部、吉林南段、黑龍江東端和西北角、內蒙古東南和東北角,戴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76%的戴姓人群。

北起青海湖以東、南到雲南橫斷山脈以東廣大的地區,戴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約23%的戴姓人群。

戴姓分布戴氏祖廟三陵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居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處,為西周宋國宋戴公等三公王陵。

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頂部並峙,像三座駝峰。

墓區裡的400多棵古柏蒼勁挺拔,疏密有致。

姓氏名望《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收人了戴姓歷代名人175名,占名人總數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位;戴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32%,排在並列第六十七位;戴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史醫學家總數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

戴德、戴聖:戴德系宋戴公(子撝)的十一世孫。

戴聖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

戴德、戴聖二人為西漢時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家族顯赫。

戴德、戴聖是今文禮學“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

由於二人在禮學上的重大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儒宗。

戴德、戴聖同學《禮》於后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金壇、句容戴氏為戴聖之後。

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

戴聖,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

戴德戴逵(?—396):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

字安道。

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人。

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

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官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

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淵:東晉人,年輕時,很俠義,不注意品行,曾在長江、淮河間襲擊、搶劫商人和旅客。

陸機度假後回洛陽,行李很多,戴淵便指使一班年輕人去搶劫。

他在岸上,坐在摺疊椅上指揮手下的人,安排得頭頭是道。

戴淵原本風度儀態挺拔不凡,雖然是處理搶劫這種卑劣的事,神彩仍舊與眾不同。

陸機在船艙里遠遠地對他說:“你有這樣的才能,還要做強盜嗎?”戴淵感悟流淚,便扔掉劍投靠了陸機。

他的談吐非同一般,陸機更加看重他,和他確定交誼,並寫信推薦他。

戴淵拿著信過江投軍,在軍中作戰勇敢,表現突出,一直做到征西將軍。

戴逵 戴僧靜:東晉人,在平定沈攸之叛亂中建功,被封為前軍將軍、寧朔將軍。

蕭道成建立了齊國政權,就把戴僧靜封為“建昌縣侯”,擔任‘太子左衛率’。

4年後,又做了‘北徐州刺史、淮南太守’等官職,他出身貧賤,知道艱辛,看到百姓窮苦,就自己出錢買牛給窮家用來耕種土地。

戴法興(414~465):南朝宋權臣。

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少賣葛於市,後為吏傳署,好學能文,頗通古今,為孝武帝所重,為南魯郡太守,兼中書通事舍人,多納貨賄,權重當時,前廢帝立,遷越騎校尉,益專權,後被閹人讒於帝,免官賜死。

戴胄:唐初貞觀朝宰相,為人忠正鯁直,秉公執法,很有幹才,深得太宗賞識。

貞觀七年去世,太宗罷朝三日,為之舉哀,並贈其尚書右僕射,追封為道國公,謚曰“忠”。

戴叔倫戴至德(?-679年),唐初宰相,戴胄哥哥的兒子。

乾封二年(667年)幾次升任後為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

後升任尚書右僕射。

儀鳳四年(679年)去世。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

字幼公,一作次公。

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

年輕時師事蕭穎士。

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

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

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

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

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輯有《戴叔倫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詩頗多。

戴嵩: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與韓滉畫馬齊名,世稱“韓馬戴牛”。

戴復古戴復古(1167—?):南宋詩人。

字式之,號石屏。

台州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

他長期浪遊江湖,卒年八十餘。

曾向陸遊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

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收復中原的願望。

也能詞,風格雄放。

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表元(1244—1310):元代文學家。

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

奉化(今屬浙江)人。

其文章高雅,時稱“東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

戴良(1317—1383):元代詩人。

字叔能,號九靈山人。

浦江(今屬浙江諸暨)人。

曾任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

後至吳中,依張士誠。

又復泛海至登萊,擬歸元軍。

元亡,隱居四明山。

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師,欲與之官,託病固辭,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獄。

待罪之日,作書告別親舊,仍以忠孝大節為語。

次年,卒於獄中。

或說系自裁而逝。

其詩文內容多頌揚與懷念元朝統治。

也保存了一些著名中醫的傳記資料。

有《九靈山房集》。

戴進(1388—1462):明初畫家。

字文進。

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

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進戴銑(?-1506年),字寶之,號沖峰,婺源縣岩前村(今屬江西)人。

明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

久之,調南京戶科。

武宗即位,宦官劉瑾等橫暴專權。

正德元年(1506年),劉瑾逐劉健、謝遷,激起士人共憤,戴銑與給事中艾洪、御史薄彥徽等二十一人,或獨自具名,或幾人聯名,上疏請求保留劉、謝二人。

最後皇帝將這二十一人全部逮捕,各廷杖三十。

戴銑死於杖下,蔣欽三次被杖,三天后死在獄中。

著有《朱子實紀》、《峰文集》。

戴才,(1513—1586):明太子少保,兩京兵部尚書,晉菴公滄州人,嘉靖十三年進士。

曾巡撫甘肅。

當時甘肅剛剛遭受寇兵。

戴才去後撫起創痍,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加強防衛,建學明教。

使甘肅大治。

後又巡撫陝西、河南等地。

官至戶部左侍郎、兵部尚書。

才,字子需,號晉菴。

嘉靖寅卯(1543)、甲辰(1544)聯捷進士,授行人司行人。

歷升戶科給事中,巡視光祿寺,吏科右給事、左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南京太僕寺少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河南,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左侍郎,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督理糧餉,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仍督三邊,南京都察院掌院刑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誥授資政大夫,卒贈太子少保。

賜祭四壇,崇祀鄉賢、忠義兩祠。

正德九年(1514)甲戌十一月十三日卯時生,萬曆十四年(1586)丙戌九月二十五日酉時卒,壽七十三。

配田氏,誥贈夫人;繼配穆氏,誥封夫人。

葬滄州城東塋。

自二:紹科,田夫人出;紹庭,穆夫人出。

戴君恩(1570-1636),字忠甫,號紫宸,別號蘭江痴叟。

明澧州(今湖南澧縣閘口鄉石莊村)人。

著有《說山》、《四書剩言》、《繪孟風評》、《讀風臆評》、《撫晉疏草》、《掌園雜記》及詩文等。

萬曆三十四年(1606)舉於鄉,四十一年(1613)登進士,歷工部主事,督修永陵有功。

渝州少數民族首領樊龍造反,擢君恩僉事,監軍渝城。

功成,晉升兩浙水利參議兼鹽法,多所厘剔。

適逢兩浙督學使缺任,以君恩代署,不久,中流言蜚語解官,回歸故里,遁隱太清山,在這個溶洞讀書治學,除與少數黃冠白衲者一唔外,個人的任何進退、榮辱均不為所動。

離浙之際,兩郡門生士商,湊資義刻了他的《四書剩言》、《繪孟風評》、《讀風臆評》等多部著作,名噪吳越間。

落職歸里,入澧州太青山岩洞,發憤讀書。

不久,以才學名望起用為山東參政,晉陝西靖邊觀察。

崇禎甲戌(1634)巡撫山西,計擒王剛等起義軍首領三百餘人,晉中兵亂暫息。

後致仕歸里,為感戴的恩威功德,副將艾萬年、賀人龍題云:“獨擁貔貅百萬兵,當年本是一書生。

而今方識文章貴,帳外元戎報五更。

”四川巡撫王參政為戴德政頌云:“平如衡,直如矢,仁如麟,猛如虎,慈如母,嚴如父,明如鑒,清如水。

”戴本孝(1621—1691):清初畫家。

字務旃,號鷹阿山樵。

休寧(今屬安徽)人。

父戴重,明亡絕食死。

本孝以布衣終老。

能詩,工山水,多作卷冊小景,擅用乾筆焦墨,丘壑不繁,意境恬淡,近元人畫趣。

戴梓(1649~1726)中國清代火器製造家。

字文開,號耕煙,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長詩書繪畫。

曾製造了“連珠火銃”和“子母炮”。

曾僑居揚州,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生於清順治六年,卒於雍正四年。

戴梓博學多能,通曉天文、曆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

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聰穎不凡。

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

戴名世戴名世(1653—1713):清代史學家。

字田有,號憂庵,人稱潛虛先生。

桐城(今屬安徽)人。

曾任翰林院編修。

他刊行《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震(1724—1777):清代學者,思想家。

字東原。

安徽休寧人。

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

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

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震 戴第元(1728—1789):清代文學家、官員。

字正宇,號簋圃,又號省翁。

大庾(今江西大余)人,乾隆進士,與弟均元、長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繼入翰林,時稱“西江四戴”。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號可亭,清代大庾(今大余縣),客家人。

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戴衢享之叔父,與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於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士,時人譽為“西江四戴”。

著名文學家、名宦包世臣還認為,一家同出兩相,且“值軍機者唯大庾而已”。

時人謂“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

”戴衢亨(1755—1811):清朝狀元、官員。

字荷之,號蓮士,江西大庾(今大余)人。

戴第元之子。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殿試一甲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

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

從政謹飭清慎,頗有遠見,為嘉慶時重臣。

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職。

1811年病逝,贈太子太師,諡文端。

著有《震無咎齋詩稿》。

善畫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嘗作廬山瀑布圖。

與父第元、叔均元、兄心亨,均顯赫於朝,合稱“西江四戴”。

戴熙(1801—1860):清代畫家、官員。

字醇士,號榆庵、松屏、鹿床居士、井東居士等。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引疾致仕歸。

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

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克杭州時,投水死,諡號文節。

工詩書,善繪事。

四王以後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后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

山水早年師法王翬,進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於王蒙、吳鎮兩家筆意更有所得。

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會。

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於其手。

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

秦祖永的評論是:“臨古之作形神兼備,微嫌落墨稍板,無靈警渾脫之致,蓋限於資也。

所寫竹石小品停勻妥帖,尚為蹊徑所縛,未能另立門庭也。

”有《習苦齋集》、《習苦齋畫絮》等。

戴煦(1805—1860):清代數學家。

字鄂士,號鶴墅,又號仲乙。

浙江錢塘(今杭州)人。

與項名達同時研究三角函式的冪級數展開式和橢圓求周等問題,並代項氏續成遺著。

他的代表作有《對數簡法》等四種九卷,合刊成《求表捷術》。

得出了指數為任意實數的二項展開式、對數展開式及三角函式對數展開式,並用來計算對數表。

還著有《四元玉鑒細草》等。

戴煦在研究無窮級數時發現了“開方求對數”的簡便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定理級對數”和“自然對數級數術”兩項定理,比當時世界上的先進算法要簡單實用得多。

戴修瓚(1887—1957):中國法學家。

字君亮。

湖南常德人。

日本中央大學畢業。

著名法學教授。

歷任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法律系主任兼教務長,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河南省司法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檢察官,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法律系主任。

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等。

主要著作有《民法債編總論》、《票據法》、《刑事訴訟法釋義》等。

1941年2月的戴季陶戴季陶(1890—1949):名傳賢,字季陶,筆名天仇。

原籍浙江湖州,生於四川廣漢。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早期幹部和理論家。

早年留學日本,參加過同盟會。

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

五四期間,思想激進。

曾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

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

戴笠(1897—1946):字雨農,原名戴春風,浙江江山人,中華民國情報機關將領。

曾就讀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黃埔軍校第六期。

早年曾在浙軍周鳳岐部當兵,後脫離部隊到上海,在交易所結識蔣介石、戴季陶等人。

因得到蔣介石的信任,長期從事特務與間諜工作,負責國民政府情報機關,擔任軍統局負責人,號稱蔣介石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希姆萊、中國最神秘的人。

抗日戰爭中,戴笠所率軍統鋤姦殺敵,為民族解放做出了一定貢獻。

1946年因飛機失事而身亡,死後被追任為陸軍中將。

時人有“雨農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

戴笠戴安瀾(1904—1942):抗日名將。

又名炳陽,字衍功,號海鷗。

安徽省無為縣練溪鄉旗桿戴村人。

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

先後參加過台兒莊、武漢、崑崙關等戰役。

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

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鬥之一”。

受傷殉國,時年38歲。

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地舉行了國葬儀式,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

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中國現代詩人。

原名朝寀,字丞。

浙江餘杭人。

“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

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克敏(1906—1932):湖北省黃安人。

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

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

戴季英(1906—1997):湖北紅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領導黃麻起義,為重建後紅25軍第74師政治委員,1933年4月任軍政委員兼74師政治委員。

長征中任25軍政治部主任、軍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開封市委書記,後被開除黨籍;1984年4月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予以平反,恢復黨籍和省級幹部待遇。

戴松恩(1907—1987):中國作物遺傳育種學家。

江蘇常熟人。

1931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藝系。

193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曾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麥作系主任,湖北省農業改進所所長,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場長,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副院長、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民主同盟第四、五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著有《小麥赤霉病抗病性研究》、《試論中國作物育種工作的發展問題》、《充分發揮作物良種的增產作用》和《為什麼研究小麥非整倍體》等。

戴曙光(1911-1944):江蘇射陽人,出生於封建地主家庭。

他自幼聰明好學,幼讀私塾,後在阜寧讀國小,鹽城中學讀國中。

畢業後,去上海浦東高中、同文書院(日本人辦的學校)、復旦大學讀書。

為尋求真理,救國救民,他經常讀些馬列主義書籍,思想進步,要求革命,很早在上海就參加了我黨地下工作。

1944年05月30日被內奸出賣,在去射陽河南和蔣信富面談中遭伏擊,胸口中彈,壯烈犧牲。

1940年,新四軍開赴鹽阜地區,他不辭勞苦,找到行署主任宋乃德和秘書長劉丹等,並經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愛人唐棣華介紹,參加了革命工作,其妻顧乃湘也參加了革命工作。

他開始任我阜寧幹校大隊長、阜寧縣政府第三科科長,1941年9月,又調任縣政府第二科科長。

10月,由於革命形勢的需要,又劃出射陽縣,他們夫妻二人都調到射陽縣做敵工工作。

1943年初,射陽縣政府為開闢對敵鬥爭,決定在通洋、陳洋、小河東、射陽河南、黃沙港北至濱海一帶地區,成立第七區,由他任區長兼武裝大隊長。

同年7月7日,射陽縣人民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為了悼念他,上級決定將他犧牲地仁水鄉改為曙光鄉,以示紀念。

戴蘇理(1919—2000):山西省襄垣縣戴家莊人。

原名戴登潤。

193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

高中文化。

曾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省長、中共遼寧省委書記。

戴逸:1926年生,常熟人,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研究生畢業。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長、歷史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歷史學會第四、五屆會長,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三屆副主任。

1986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和人民教師獎章。

專於清史、中國近現代史。

2011年4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史總編纂。

戴伯勛:1930年7月生,湖南湘鄉人。

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專業研究生畢業。

俄語可讀、譯。

曾任遼寧大學經濟系系主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與開發促進會副會長。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編、自編、參編教材專著30多部。

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中國工業經濟管理》1992年獲國家“光明杯”榮譽獎;《經濟聯合·企業集團·企業兼併》1992年獲遼寧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1995年獲全國普通高校首屆人文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老工業基地的新生——中國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研究》,1997年獲遼寧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科學科研成果一等獎。

戴白夜:1935年生。

四川璧山人。

1953年入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學習。

曾任張家口市作協副主席、電影觀眾學研究會副會長。

戴敦邦(1938年-),中國著名國畫家,號民間藝人,江蘇鎮江丹徒人,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師範學校,任《中國少年報》、《兒童時代》美術編輯,1976年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擅人物,工寫兼長,多以古典題材及古裝人物入畫,所作氣魄宏大,筆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動傳神,畫風雅俗共賞,主要作品《水滸人物一百零八圖》、《戴敦邦水滸人物譜》、《紅樓夢人物百圖》、《戴敦邦新繪紅樓夢》、《戴敦邦古典文學名著畫集》等;連環畫代表作品有:《一支駁殼槍》、《水上交通站》、《大澤烈火》、《蔡文姬》等。

戴秉國: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貴州印江人,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9月參加工作,四川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現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

戴相龍:1944年11月生,江蘇省儀征市人。

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會計系畢業,研究員、高級經濟師、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等職,現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理事長。

戴玉強:1963年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文安人。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主要演員。

早年學習土木工程,畢業於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984年從山西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歌劇班,1987年~1989年任山西省歌舞劇院演員,1990年考入總政歌舞劇團。

1991年~1993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進修學習。

先後從師於顏可婷、韓德章、馬秋華、金鐵霖、吳其輝等多位名師。

其演唱的歌曲有《你是這樣的人》,《我像雪花天上來》,《喀什葛爾女郎》,《又見西柏坡》等。

戴正華(1901-1966):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戴克林(1913-1990):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2旅5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2師6團團長,師參謀長,第三野戰軍20軍59師副師長、師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戴克明(1915-1986):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6年1月21日因病逝世,終年71歲。

戴金川(1918-——):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戴潤生(1916-——):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戴學江(1930.2-—):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戴怡芳(1940-2001):1994年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1999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戴廣坤(1941.12-——):1988年7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6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戴清民(1943-——),山西省萬榮縣人。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通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電子對抗與雷達部部長。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

附錄:將軍詩人2005年4月9日上午眾多文學大家、詩人、評論家們參加了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了“鶴壁·中國詩人之家”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上,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少將戴清民即興賦七律詩一首《參加“鶴壁·中國詩人之家”揭牌儀式感賦》:鐘期千里感相邀,詩人興會意展豪;共寫山川成史記,各賦風月入離騷;且捧拙句效鯉對,敢以犬尾續貂毛;欲供瑤琴寄相憶,淇上群鶴鳴九皋。

註:“鶴鳴九皋(hèmíngjiǔgāo)”:九皋,謂深澤。

意指鶴鳴於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

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相關詞條 戴姓戴姓,中華姓氏之一,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為戴姓的姓氏始祖。

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在大中國區及海外...代姓代姓,(代(戴)[代,讀音作dài(ㄉㄞˋ)]),中國姓氏,為多民族姓氏,起源有二。

代國,為周時諸侯國(故地在今河北蔚縣東南),戰國時為趙襄子所滅,子孫以國名...戴氏淵源戴氏起源有主要有三支:最大的一支是源於子姓宋國宋戴公;其次是源於子姓戴國國君及戴國國民;第三個來源是其他姓氏改姓,如滿族,蒙古族有些漢化姓氏就姓戴。

...戴氏心意拳戴氏心意拳是一種保守、神秘、威力強大的漢族拳術,屬於內家拳。

被稱為中國四大優秀傳統名拳之一。

俗語云:“只見戴家拳打人,不見戴家人練拳”。

戴家拳一直在...戴家堡村入遷蒼南的戴姓,系歷史悠久的望族。

據金鄉老城戴家堡《戴氏宗譜》記載,其始遷祖戴荊華,系唐僖宗廣明元年(880)由福建赤岸人遷來此定居。

系戴姓最早一支入遷,...山西戴氏心意拳山西戴氏心意拳是心意拳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由於傳遞太保守,要求太嚴格,至今傳播不廣,僅限祁縣一地。

山西戴氏心意拳由於受戴氏家族“只傳戴姓,不傳外家”的“家訓...載姓載姓起源於今河南省境內,主要是在豫東的商丘市和民權、蘭考一帶。

歷史上,戴姓人才輩出,先後有《大戴禮記》的編撰者戴德、《小戴禮記》的編撰者戴聖,唐代名相...戴氏古溪村古溪村是一個位於江西樂平市臨港鎮西北4公里高山下,耕地面積為2500多畝的擁有千年文化底蘊戴姓為主的自然村莊。

因村北高山腳下裡邊塢開始的一條由西向東至車溪河... 熱門詞條 新都巷 水瓶 黃仁勛 葉石濤 小紅帽 祈禱 華威大學 湯米·希爾費格 漏 小野麗莎 起亞K9 6245 陳匡怡 KPO LYN 巴士海峽渡假民宿 通姦罪 呂雅 底特律活塞隊 HTCOne DDC 夢幻龍族傳說 無盡閃亮的哀愁 排骨飯 塞席爾群島 電源線 破曉之刃 一拍直播 戴姓@中文百科全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