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完美的父母不存在,但我們可以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結論開始,我還蠻喜歡這本書的,理由是這是一本「不感覺到指責父母的親職教養書」,這本書的核心目標是跟著父母親回顧那些毛躁的片刻,那些孩子會讓 ... 直接觀看文章 選單 開啟搜尋 從結論開始,我還蠻喜歡這本書的,理由是這是一本「不感覺到指責父母的親職教養書」,這本書的核心目標是跟著父母親回顧那些毛躁的片刻,那些孩子會讓你抓狂、忍不住想推開、受不了想爆走的片刻,這些片刻「連結到父母自身怎樣的成長經驗」。

總是被父親推開跟拒絕的兒子,面對妻子跟孩子只想逃離,直到理解了自己正在複製這個故事,找到了能跟孩子建立關係的力量;總是在情緒出現的時候被壓抑的經驗,也會讓父母選擇壓抑孩子的情緒;那些孩子們讓我們「最無法忍受的事」裡面可能都有故事。

無論是被忽略的自己,或是想逃避無從面對的童年情緒。

我們都不完美,完美的父母親一向缺貨。

但假使要扮演著「權威」的父母親,絕對不會犯錯,說的一定是正確的,則往往讓這個鴻溝越陷越深,跟孩子的距離也往往如此。

但假使能夠坦然地面對「不完美」,從「父母」的框框逃出來,而只是「有侷限的人」的時候,能讓孩子跟自己都更自在。

這本書裡面我有兩個很喜歡的地方,第一個是作者指出「父母的任務是以身作則,用一樣的同理心來對待孩子跟他人,並希望孩子也能展現這樣的行為。

除此之外,為了適應社會,舉止合宜,我們也需要培養四種技能」,這四種技能是: ◎忍受煩躁:例如孩子突然在路上蹲下,想觀看螞蟻,你明明提著大包小包,實在煩躁得緊,只想運用暴力脅迫他「你不跟我走你就一個人留在這裡」,但,如果可以暫時拉住自己,忍受那種無法控制、有點失控、不明所以升起的情緒,就有能打開新局面的可能性。

◎靈活性:雖然很想逼孩子馬上跟自己走,但退一步想,其實買的東西沒有要冰的,不馬上回家其實也可以。

其實就可以跟孩子一起蹲著看螞蟻,理解孩子在理解什麼。

◎解題技巧:透過觀察孩子,理解孩子不僅僅是想看螞蟻,還包含著其實他也累了,就像自己一開始馬上想發火,也是因為自己已經很累了,所以想馬上逼迫孩子回家,這樣自己就可以休息。

◎從他人的角度觀看及感受事物的能力:孩子其實跟自己一樣累了,所以孩子才蹲下來的,不是只有我累了,孩子其實也是。

看到這些能力的時候,覺得很感動,假使父母親能夠這樣地示範給孩子們看,或許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的心理療癒,我們早就能知道如何安撫自己、安撫彼此,不會把彼此逼得像毫無轉圜的兩個人,而能更貼近彼此的情緒、需求、讓餘裕出現、讓彼此更平等、更被尊重。

覺得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目標,如果有一天能到那裏多好。

此外,這本書給的許多行為準則裡,我最有感覺的就是「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

這個其實也就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精神,同樣的一件事情,不是說「你為什麼這麼不配合,硬是要在這個地方蹲下來,你就是跟我過不去」,而是說「媽媽其實累了,如果能早一點回家我感覺會比較輕鬆,我們能下次再看螞蟻嗎?」或是「媽媽剛剛有點兇,其實是因為媽媽感覺累了,不是你的錯,我猜你之所以想蹲下,是因為你也累了是嗎?」 將語言的核心放在客觀情境,以及「描述自己的狀況:包含情緒、需求、脆弱」,或是放在「好奇對方的狀態:包含情緒、需求、脆弱,並『請求核對』」。

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精神,不評價對方、也不評價自己,是平等的兩個人的溝通方式。

所以能看到這樣的行為準則,覺得很讓人感動。

如果父母們也都能從「沉重的父母扮演框架」裡出來,描述「身為一個人」的自己,其實也會累、不舒服、很委屈、情緒很多、有脆弱的時候,但其實自己已經盡力了之類的。

父母其實是正對孩子示範一個「能袒露自己」、「能真實面對自己」、「脆弱沒關係」、「不完美沒關係」的樣子,也能幫助孩子們接納自己的情緒、脆弱、跟真實的自己。

這種東西,絕對不是幾堂「情感教育課」能處理的。

而是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堆疊而成的。

如何促進心理健康?其實就在日常生活的互動裡,絕不是口號上。

願每一個未曾擁有理想父母的孩子,都能找到療癒自己與彼此的藥。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必須填寫)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追蹤 已追蹤 【連接。

一起呼吸的心理師】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連接。

一起呼吸的心理師】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