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幅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概率幅,在量子力学里又称为量子幅,是一个描述粒子的量子行为的复函数。

例如,概率幅可以描述粒子的位置。

当描述粒子的位置时,概率幅是一个波函数,表达为位置的函数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概率幅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量子幅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概率幅,在量子力学里又称为量子幅,是一个描述粒子的量子行为的复函数。

例如,概率幅可以描述粒子的位置。

当描述粒子的位置时,概率幅是一个波函数,表达为位置的函数。

该波函数必须满足薛定谔方程。

中文名 概率幅 外文名 probabilityamplitude 别    名 量子幅 性    质 复函数 所属领域 数理科学 相关人物 德布罗意、玻恩、薛定谔、费恩曼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目录 1 研究背景 2 详细定义 概率幅研究背景 编辑 播报 德布罗意提出的波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他本人曾认为那种与粒子相联系的波是引导粒子运动的“导波”,并由此预言了电子的双缝干涉的实验结果。

这种波以相速度u=c²/v传播而其群速度就正好是粒子运动的速度u。

对这种波的本质是什么,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只是说它是虚拟的和非物质的。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在1926年曾说过,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描述了电量在空间的连续分布。

为了解释电子是粒子的事实,他认为电子是许多波合成的波包。

这种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因为。

第一,波包总是要发散而解体的,这和电子的稳定性相矛盾;第二.电子在原子散射过程中仍保持稳定也很难用波包来说明。

当前得到公认的关于德布罗意波的实质的解释是玻恩(M.Born)在1926年提出的。

在玻恩之前,爱因斯坦谈及他本人论述的光子和电磁波的关系时曾提出电磁场是一种“鬼场”。

这种场引导光子的运动,而各处电磁波振幅的平方决定在各处的单位体积内一个光子存在的概率。

玻恩发展了爱因斯坦的思想。

他保留了粒子的微粒性,而认为物质波描述了粒子在各处被发现的概率。

这就是说,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 [1]  。

图1约恩孙电子衍射图样 玻恩的概率波概念可以用电子双缝衍射的实验结果来说明。

图1(a)的电子双缝衍射图样和光的双缝衍射图样完全一样,显示不出粒子性,更没有什么概率那样的不确定特征。

但那是用大量的电子(或光子)做出的实验结果。

如果减弱入射电子束的强度以致使一个一个电子依次通过双缝,则随着电子数的积累,衍射“图样”将依次如图2中各图所示。

图2(a)是只有一个电子穿过双缝所形成的图像。

图2(b)是几个电子穿过后形成的图像。

图2(c)是几十个电子穿过后形成的图像。

这几幅图像说明电子确是粒子.因为图像是由点组成的。

它们同时也说明.电子的去向是完全不确定的.一个电子到达何处完全是概率事件。

随着入射电子总数的增多,衍射图样依次如(d).(e),(f)诸图所示,电子的堆积情况逐渐显示出了条纹,最后就呈现明晰的衍射条纹,这条纹和大量电子短时问内通过双缝后形成的条纹(图1(a))一样。

这些条纹把单个电子的概率行为完全淹没了。

这又说明.尽管单个电子的去向是概率性的,但其概率在一定条件(如双缝)下还是有确定的规律的。

这些就是玻恩概率波概念的核心。

图2表示的实验结果明确地说明了物质波并不是经典的波。

经典的波是一种运动形式。

在双缝实验中,不管人射波强度如何小,经典的波在缝后的屏上都“应该”显示出强弱连续分布的衍射条纹.只是亮度微弱而已。

但图2明确地显示物质波的主体仍是粒子,而且该种粒子的运动并不具有经典的振动形式 [1]  。

图2物质波并不是经典的波 图2表示的实验结果也说明微观粒子并不是经典的粒子。

在双缝实验中,大量电子形成的衍射图样是若干条强度大致相同的较窄的条纹。

如图3(a)所示。

如果只开一条缝,另一条缝闭合,则会形成单缝衍射条纹。

其特征是几乎只有强度较大的较宽的中央明纹(图3(b)中的P₁和P₂)。

如果先开缝1,同时关闭缝2,经过一段H寸间后改开缝2。

同时关闭缝1,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所形成的总的衍射图样P₁₂将是两次单缝衍射图样的叠加 [1]  .其强度分布和同时打开两缝时的双缝衍射图样是截然不同的。

图3电子双缝衍射实验示意图 如果是经典的粒子.它们通过双缝时.都各自有确定的轨道,不是通过缝1就是通过缝2。

通过缝l的那些粒子,如果也能衍射的话,将形成单缝衍射图样。

通过缝2的那些粒子.将形成另一幅单缝衍射图样。

不管是两缝同时开,还是依次只开一个缝,最后形成的衍射条纹都应该是图3(b)那样的两个单缝衍射图样的叠加。

实验结果显示实际的微观粒子的表现并不是这样。

这就说明,微观粒子并不是经典的粒子。

在只开一条缝时,实际粒子形成单缝衍射图样。

在两缝同时打开时,实际粒子的运动就有两种可能:或是通过缝1或是通过缝2。

如果还按经典粒子设想,为了解释双缝衍射图样,就必须认为通过这个缝时,它好像“知道”另一个缝也在开着,于是就按双缝条件下的概率来行动了。

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拟人”的想象,实际上不可能从实验上测知某个微观粒子“到底”是通过了哪个缝,我们只能说它通过双缝时有两种可能。

微观粒子由于其波动性而表现得如此不可思议地奇特!但客观事实的确就是这样! [1]  概率幅详细定义 编辑 播报 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量子力学中引入了波函数,并用Ψ表示。

一般来讲,波函数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并且是复函数,即Ψ=Ψ(x,y,z,t)。

将爱因斯坦的“鬼场”和光子存在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加以推广,玻恩假定|Ψ|²=ΨΨ*就是粒子的概率密度,即在时刻t.在点(x,y,z)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

波函数Ψ因此就称为概率幅。

对双缝实验来说,以Ψ₁表示单开缝1时粒子在底板附近的概率幅分布,则|Ψ₁|²=P₁即粒子在底板上的概率分布,它对应于单缝衍射图样P₁(图3(b))。

以Ψ₂表示单开缝2时的概率幅,则|Ψ₂|²=P₂表示粒子此时在底板上的概率分布,它对应于单缝衍射图样P₂.如果两缝同时打开,经典概率理论给出,这时底板上粒子的概率分布应为 [1]  4 但事实不是这样!两缝同开时.入射的每个粒子的去向有两种可能,它们可以“任意”通过其中的一条缝。

这时不是概率相叠加.而是概率幅叠加,即相应的概率分布为 5 这里最后的结果就会出现Ψ₁和Ψ₂的交叉项。

正是这交叉项给出了两缝之间的干涉效果,使双缝同开和两缝依次单开的两种条件下的衍射图样不同。

概率幅叠加这样的奇特规律,被费恩曼(R.P.Feynman)在他的著名的《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中称为“量子力学的第一原理”。

他这样写道:“如果一个事件可能以几种方式实现,则该事件的概率幅就是各种方式单独实现时的概率幅之和。

于是出现了干涉。

”在物理理论中引人概率概念在哲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它意味着:在已知给定条件下,不可能精确地预知结果,只能预言某些可能的结果的概率。

这也就是说,不能给出唯一的肯定结果,只能用统计方法给出结论。

这一理论是和经典物理的严格因果律直接矛盾的。

玻恩在1926年曾说过:“粒子的运动遵守概率定律,但概率本身还是受因果律支配的。

”这句话虽然以某种方式使因果律保持有效,但概率概念的引入在人们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因此,尽管所有物理学家都承认,由于量子力学预言的结果和实验异常精确地相符,所以它是一个很成功的理论,但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仍然有很大的争论。

哥本哈根学派,包括玻恩、海森伯(W.Heisenberg)等量子力学大师,坚持波函数的概率或统计解释,认为它就表明了自然界的最终实质。

费恩曼也写过(1965年):“现时我们限于计算概率。

我们说‘现时’,但是我们强烈地期望将永远是这样一解除这一困惑是不可能的自然界就是按这样的方式行事的。

” [1]  另一些人不同意这样的结论,最主要的反对者是爱因斯坦。

他在1927年就说过:“上帝并不是跟宇宙玩掷骰子游戏。

”德布罗意的话(1957年)更发人深思。

他认为:不确定性是物理实质,这样的主张“并不是完全站得住的。

将来对物理实在的认识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时,我们可能对概率定律和量子力学作出新的解释,即它们是目前我们尚未发现的那些变量的完全确定的数值演变的结果。

我们现在开始用来击碎原子核并产生新粒子的强有力的方法可能有一天向我们揭示关于这一更深层次的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的知识。

阻止对量子力学目前的观点作进一步探索的尝试对科学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它也背离了我们从科学史中得到的教训。

实际上,科学史告诉我们,已获得的知识常常是暂时的.在这些知识之外,肯定有更广阔的新领域有待探索。

”最后,还可以引述一段量子力学大师狄拉克(P.A.M.Dirac)在1972年的一段话:“在我看来,我们还没有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

目前还在使用的定律需要作重要的修改,……。

当我们作出这样剧烈的修改后.当然.我们用统计计算对理论作出物理解释的观念可能会被彻底地改变。

” [1]  马克斯·玻恩因为对波函数的统计学诠释,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zhua曲子白渡白颗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C7版下册(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0 图集 概率幅的概述图(1张)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尚轶伦 副教授审核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V百科往期回顾 权威合作编辑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科普中国”是为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塑造的全... 什么是权威编辑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1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自己的神7 (2022-04-04) 1 研究背景 2 详细定义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