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機密研究:調漲基本工資與全體勞工加薪關連微弱 - 新新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基本工資規定是自1956年起陸續實施,當時規定月薪為300元,時薪則未規定。

1978年後開始每1到3年調整一次,但到了1997年調整為月薪1萬5840元、時薪66元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產經調查 勞動部機密研究:調漲基本工資 與全體勞工加薪關連微弱 葉浩志 2021-12-0209:10 明年元月基本工資將調張,勞動部機密研究發現,基本工資調整與勞動市場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並不明顯。

(資料照,盧逸峰攝) 攸關245萬名勞工權益的基本工資,將在明年元旦調漲,這是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第6次調漲。

過去政府不斷宣稱調漲是為了照顧勞工、分享經濟成長果實,但《新新聞》近日取得勞動部內部一份機密研究,研究指出,調漲基本工資與全體勞工經常性薪資關連性微弱,且調漲後當年因出口競爭力下滑,反而會對經濟成長率造成小幅度下降;但隨著民間消費增加、投資增加等,第二年起對經濟成長率略有正面效果。

我國基本工資規定是自1956年起陸續實施,當時規定月薪為300元,時薪則未規定。

1978年後開始每1到3年調整一次,但到了1997年調整為月薪1萬5840元、時薪66元後,因亞洲金融風暴而開始長達10年的凍漲。

到2007年,時任勞委會主委的李應元拋出調漲想法,經審議委員會討論後,最後由行政院拍板調漲為月薪1萬7280元、時薪95元,才終結了10年的凍漲。

但之後上台的馬英九政府遇上2008年金融風暴,基本工資調漲又再度停擺。

不過馬政府在2010年修改「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明訂「原則每年第三季」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審議,才建立了每年討論是否調漲的慣例。

當年陳沖未同意月薪調漲案,王如玄怒辭勞委會主委 馬政府任內共調漲了5次基本工資,月薪由1萬7280元調高到2萬8元,調幅11.6%;時薪由95元調高到120元,調幅26.3%。

但其任內也曾發生行政院長陳冲、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對勞委會所提基本工資調漲案持保留態度,當時陳冲僅同意時薪微調6元,月薪緩漲(提出須連續兩季GDP超過3%,或連續兩月失業率低於4%,月薪才能微調267元的條件),引發當時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不滿,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當場淚崩宣布辭職。

對於這段插曲,陳沖表示,他當時同意時薪調整,至於月薪部分並非要緩漲,是請勞委會先提供Kaitzindex(以國際同一標準計算基本工資占平均薪資的比例)及領取基本工資的真實人數再談。

至於前述兩條件說,並不是主要條件,而是一時緩衝的做法。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先以法定工時縮短為由,調漲時薪到126元;2017年起開始年年調漲,到明年元旦月薪將調高至2萬5250元,調幅已達26.2%;時薪將調高至168元,調幅更高達4成。

陳冲任行政院長時,基本工資調漲案一度掀起軒然大波。

(資料照,陳明仁攝) 2017年蔡英文曾公開表示「基本工資3萬元是我的夢想」,之後政府年年調漲,企業連帶的法定成本也隨之調高,政府不斷宣稱調漲是為了照顧勞工、分享經濟成長果實,但勞動部在2018年進行《107年基本工資調整對我國企業及勞工影響之研究》,透過資料分析、問卷調查、座談會與總體計量模型模擬,分析基本工資調整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基本工資動漲期間,經常性薪資仍上漲 在基本工資與加薪、改善薪資分配不均方面,研究顯示並無相關或關連性不高。

研究指,1998年到2006年基本工資凍漲期間,工業及服務業的名目經常性薪資(本薪,不含獎金、加班費等)仍呈上升趨勢,漲幅約15%;之後基本工資的成長趨勢雖然和經常性薪資成長趨勢相似,但兩者在統計數據上的關連並不明顯。

勞動部研究顯示,基本工資調漲與經常性薪資關連性不大。

(取自勞動部《107年基本工資調整對我國企業及勞工影響之研究》,葉浩志提供) 研究也透過吉尼(GINI)係數分析薪資均勻程度,發現基本工資穩定成長期間,吉尼係數並沒有穩定成長或衰減趨勢,兩者無法觀察出關連性。

研究指出,領基本工資人數只佔總受僱人口少數,工資停滯的問題涉及複雜因素,外在因素如產業結構改變、全球化浪潮、經濟波動等,內在因素如企業治理方式與受僱員工個人能力、工作表現等因素所影響,光從資料分析,僅能推估只靠調升基本工資,無法做為提升實質薪資的主要辦法。

傳統上認為基本工資調漲,因成本上升,恐降低雇主僱用勞工意願,部分邊際勞工可能會失去工作,但該研究發現,過去5年我國基本工資雖然有所調升,但並未造成受僱勞工人數、勞動率、勞參率以及失業率的明顯變化,基本工資調整與勞動市場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並不明顯。

各年齡層就業情況影響並不相同 但研究進一步分析,雖然調高基本工資對失業率沒有明顯變化,但各年齡層就業情況會有所改變,15到24歲、65歲以上的就業機會會增加,但25到44歲、45到65歲的就業機會會減少。

研究發現,15到24歲、65歲以上多是非典型就業如時薪族、派遣等工作的主要族群,可能與廠商因應基本工資調整而改變僱用型態有關。

負責該研究的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動關係研究組副研究員黎博文說,研究模擬了基本工資調整之後的經濟情勢,發現基本工資調漲後,雖然會使民間消費增加,短期內廠商投資在自動機械成本等支出也會增加;調漲基本工資會拉抬國內物價走勢,2018年調漲後,物價指數年增率約增加0.41個百分點。

但因人事成本增加,連帶影響報價上揚,不利於外貿部門擴張,包括進、出口都會受影響,一加一減後對當年經濟成長率會有非常小幅度的負面影響(-0.0013%)。

但研究也指出,基本工資調漲第二年後,雖然民間消費增加幅度、民間投資增加幅度會縮小,但商品與服務輸出減少幅度也會縮小,第二年起調漲基本工資對實質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將轉正(約增加0.049%),之後每年會逐漸淡化,到5年後已幾無衝擊。

勞動部研究顯示,基本工資調漲後,短期確實會造成GDP微幅下降,但效益會在5年後逐漸淡化。

(取自勞動部《107年基本工資調整對我國企業及勞工影響之研究》,葉浩志提供) 研究建議,政府應協助受影響企業,透過增加設備投資、提升產品或服務價值、強化員工技能方向,來減輕調漲基本工資對於國際產品競爭力的負面效果。

基本工資還沒動,市場物價先反應 勞動部目前正在進行另一份《108至110年基本工資調整對我國企業及勞工影響之調查分析》,同樣主持研究的黎博文說,雖然相關變數很多,這兩年遇上疫情變數更大,但整體來說仍和107年研究有相同基調,調漲基本工資短期內會造成小幅衝擊,隨著時間會淡化衝擊。

勞動部官員回應,過去開會討論基本工資調幅時,都是經過審議委員會委員理性討論得出來的結論,不是像韓國那樣很大幅度的調整,所以最後才會研究發現,調漲基本工資造成的影響是很輕微的。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調漲基本工資,直接受益的一定是原本薪資水平在基本工資附近的人,但若放大到全體勞工的薪資來看,影響就會被稀釋;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過去資方團體一直認為,調漲基本工資會大幅影響出口競爭力,但研究也顯示,影響是很微弱的;這也是過去勞團一直主張,資方團體所擔心的影響一直都沒有出現。

至於調漲基本工資會增加企業人事成本,孫友聯認為,如果企業一直都是用低薪作為競爭基礎,調漲基本工資「當然會受影響」,但增加的成本會隨時間攤平,長遠來看,這類企業也應該擺脫這種以低薪為核心的經營模式。

但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游永全說,研究和實際情況有落差,像電子、電機這種「關燈型產業」,生產線可以24小時運作,只要僱幾個技術人員即可;但中小企業這種內需型產業,像餐飲、旅遊這類都是勞力密集產業,總僱用員工人數也較多,一旦調漲基本工資後受到的衝擊也會很大。

  勞動部研究顯示,基本工資調漲確實會拉抬物價走勢。

(取自勞動部《107年基本工資調整對我國企業及勞工影響之研究》,葉浩志提供) 游永全強調,企業受到衝擊,要就是自己吸收成本、減少利潤;要就是調漲商品或服務的售價,所以可以發現,基本工資從宣告要調漲但還沒漲的時候,市場就已經開始反應物價上漲,雖然基層勞動者收入也會增加,但生活開支也默默上升,「是好是壞很難說!」 基本工資不能淪為勞資的喊價戰場 從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到這份台灣本土研究,再再證明調漲基本工資對就業甚至經濟衝擊都不如過去企業想像的那樣「可怕」,然不少人建議應建立完善調整機制。

立委蔣萬安即表示,「最低工資法」已經倡議多年,行政部門至今仍未送到立院審議;根據研究,勞工薪資成長緩慢,是民間消費動能低迷的主因,台灣民間消費與薪資連動性很高,因此應儘速建立法制化、專業化的最低工資調整制度,讓基本工資不再淪為勞資雙方喊價的戰場。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每日頭條 , 新新聞 , 基本工資 , 經常性薪資 , 產經調查 , 物價 , 吉尼係數 延伸閱讀 公投糾結1》藍綠動員組織「陸戰」 中間選民看輿論「空戰」風向 唐筱恬 2021-12-0109:00 網購夯垃圾爆量 環保署推循環包裝沒新意,業者如何叫得動 李佳穎 2021-11-3009:00 社會福利世代分配不均!台灣老年人1年領走90億 敬老禮金7年暴增42億 李佳穎 2021-11-2909:10 共軍攻擊、運輸直升機齊發敲警鐘 缺乏精準武器的東沙島坐等敵從天降? 蘇仲泓 2021-11-3009:10 熱門推薦 1 惜藥如金?取得確診身分才有藥惹議,新冠肺炎診療給藥權利應還給醫師 2 「抗疫」8400億預算醫療僅占2成 指揮中心買藥錢恐快見底 3 開徵救缺水》耗水大戶不痛不癢?台塑石化單季獲利136.6億,六輕耗水費不到5000萬(2之1) 4 歷史新新聞》1996年李登輝的520總統就職演說講稿,全文竟然519就在日本報紙上出現 5 顧爾德專欄:爾灣慘劇讓我們正視仇恨政治 6 歷史新新聞》因防疫險起爭議的「起家厝」 蔡萬才當年怎麼將老國泰最小的產險,發展成台灣霸主富邦金控 7 【新新聞】Omicron重症致死率近8成!學者曝:去年就有超額死亡 8 朱淑娟專欄:說台灣沒有迫遷,是對國際人權委員說謊 9 砸錢救缺水》產業配置未考量水資源供給能力 再生水、海淡廠成本誰買單?(2之2) 10 需求4倍成長,各部會卻無協調機制 台灣去哪找地裝光電板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