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品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的思考出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藝術品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的思考出發. The Sacredness of Art Work: From the Thinking of Social Science. 廖新田(Hsin-Tien Liao). 書畫藝術學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ACI: 數據來源:AcademicCitation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

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

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期刊名稱。

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 號 來源資料 書畫藝術學刊 5期(2008/12/01) 書畫合參之書法創作研究 從元陽梯田寫生談《寫生與創作的實踐》 出土楚簡文字的字體考察-以〈包山楚簡〉爲例 談篆刻刀之種種 論藝術品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的思考出發 長沙出土滑石印風格概述 從趨吉避凶到安身立命:論先秦“佩帶印” 丁衍庸與林風眠、關良之水墨創作風格初探 中國現代書法初探 再探《日本書寫‧書道教育史資料》對台灣書法研究提供之參考 P95-109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DOI: 10.29831/TDPC 訂閱目次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論藝術品的神聖性-從社會科學的思考出發 TheSacrednessofArtWork:FromtheThinkingofSocialScience 廖新田(Hsin-TienLiao) 書畫藝術學刊 ; 5期(2008/12/01) , P95-109 繁體中文 DOI: 10.29831/TDPC.200812.0006 藝術;神聖;社會科學;維科;涂爾幹;朱光潛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15) │ 被引用次數 (2)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關於藝術品、藝術創作者的意義內涵,「天才說」主張藝術品是藝術家才華的發揮,藝術家的天才開拓了人類文明的新領域,啟導人類邁向新的文明里程碑。

換言之,藝術品是藝術家天份的展露,藝術品其實就是藝術家本人情思的化身,了解藝術品如同了解藝術家。

要一窺藝術品之堂奧,藝術家的背景、心路歷程與思想轉折、作品風格等之研究是不可少的,這是基於創作個體純粹感知的反射或投射。

另一論點是「社會代言人」說法,亦即,藝術家是人類心靈的窗眼,代表人類及體力的總的結晶,其創作出來的作品表面上是掛著藝術家個人的名字,實則是該時代該社會的集體聲音,也就是我們所常用的「集體意識」、「時代精神」的概念,在殊相中有著共相,表徵著當時人們的心智狀態。

簡言之,這種從集體出發說明藝術品之爲何物(嚴格來說,藝術作品不只是物)的論說,擴充俄國藝術社會學家普列漢諾夫「藝術是社會現象」的話,藝術除了是一種社會「活動」的現象,更是社會「集體活動」下的結果之一。

前述的說法它們均假設了藝術品「理所當然」存在特性。

但是,從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來看,我們並不滿意探求藝術品是什麼,而想更進一步知析藝術品如何可能是藝術品?本文藉著維科、涂爾幹在社會科學思想上的觀點推導藝術的社會定義,作爲與當代哲學論「藝術之死」或「藝術終結」的不同思考路徑。

參考文獻 ( 15 ) 〈TOP〉 Benjamin,Walter、胡不釋適譯(2005)。

技術復製時代的藝術品。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Berger,John(1972).WaysofSeeing.London:PenguinBooks. Bourdieu,Pierre(1995).PierreBourdieuSociologyinQuestion.London:SAGE. Bourdieu,Pierre,AlainDarbelwithDominiqueSchnapper,CarolineBeattie,NickMerriman(trans.)(1990).TheLoveofArt-EuropeanArtMuseumsandtheirPublic.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Press. Danto,ArthurC.(1998)."Anythinggoes":theworkofartandthehistoricalfigure.Berkeley,Calif.:DoreenB.TownsendCenterfortheHumanities. 被引用次數 ( 2 ) 〈TOP〉 鄧欣榮(2014)。

與物生活。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學位論文。

2014。

1-49。

  黃馨瑩(2014)。

創意產業空間分布與特性:理論與現實的辯證。

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

1-134。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