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字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哲:聰明。
意謂通達事理,善於趨安避危,保全自己。
語出《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
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典故歷史地名歷史官職歷史知識歷史上的今天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哲:聰明。
意謂通達事理,善於趨安避危,保全自己。
語出《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
而保全其身。
”宋.王安石《答手詔令就職劄子》:“昔仲山父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故宣王有任賢使能中興之功。
”也學習下:既來之,則安之【歷史典故】來,原指招徠。
即把遠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國家裡來。
來了之後,就要把他們安頓好。
後則形容如已到一個新環境,就要在那裡安心地生活下去。
春秋末年,魯國執政大夫季孫氏打算向魯國邊境上的一個附庸小國顓臾用兵,以擴大自己地盤。
季氏家臣冉有和子路向孔子報告了這件事並為季孫氏行動加以辯解。
孔子立即對他們進行了批評,並說古代諸候和大夫都不怕財富少,而怕不平均,不怕窮而怕不安定。
如果能做到這些,即使遠方人不信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相關歷史字典既成事實既來之,則安之既濟雷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猜你喜歡絕弦歷史典故侍右歷史官職安令首歷史人物庶姓持節府歷史知識明山賓歷史人物征虜將軍歷史知識雲山縣歷史地名九農正歷史知識元祐歷史知識徐壽歷史人物
延伸文章資訊
- 1《禮記·中庸》:君子即明且哲,以保其身 - 每日頭條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國家清明時,他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黑暗時他的沉默足以 ...
- 2明哲保身[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獨善其身」. 典源, 《詩經.大雅.烝民》 肅肅1>王命,仲山甫2>將3>之;邦國若否4>,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5>,以保其身。夙夜匪解6>,以事一人。
- 3既明且哲 - 教育百科
- 4明哲保身,一個被嚴重曲解的成語! - 壹讀
既明且哲,是說仲山甫這個人,既能明察世事,又有卓越智慧,所以才能建功立業保衛國家。這裡的保身,不是保自己個人之身,而是指保衛周朝社稷。
- 5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意思 - 百度知道
明哲就是聪明明智的意思全句就是说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自:《诗·大雅·烝民》:“既明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