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時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法语《百科全书》是法國德尼·狄德罗自1740年代末構思編纂,和在1750年前後仍是他的同志让-雅克·卢梭有激烈的討論的百科全书。
作為一部革新的百科全书,它是历史上第一部 ...
啟蒙時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西方哲學史
古代古希臘(前蘇格拉底 ·柏拉圖 ·逍遙派 ·斯多葛派 ·伊壁鳩魯派 ·新柏拉圖) ·古羅馬(英语:Romanphilosophy)
中世紀、文藝復興
近現代哲學17世紀 ·18世紀 ·19世紀 ·20世紀後現代 ·當代
參見
宗教哲學基督教 ·伊斯蘭 ·猶太教東方哲學巴比倫 ·印度 ·伊朗 ·中國 ·韓國
查论编
啟蒙運動(英語:Enlightenment,德語:Aufklärung),又稱啟蒙時代(法語:SiècledesLumières;英語:Ageof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英語:AgeofReason)[1],指一場在17世紀及18世紀於歐洲發生的哲學及文化運動[2][3],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英语:humanexistence)的基本問題[4]。
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启蒙”,開啟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發展歴程[5]。
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以「Sapereaude」(拉丁語,意為Daretoknow,敢於求知)的启蒙精神來闡述人类的理性担当[6][7]。
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8]。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天主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敢於求知,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4][9]。
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啟蒙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3]。
啟蒙時代後期,約18世紀末前後,浪漫主義继續並取代啟蒙運動思維成為19世紀的主流[10]。
不同於啟蒙運動相信知識及理性進步觀,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11]。
知識的具象系統,摘自法國《百科全书,或科学、藝術和工藝详解词典》
目录
1理性與知識的運動
1.1背景
1.2非宗教化現代理論
1.3啟蒙哲學家及社會改革、革命、新社會組織
2歷史標誌及分期
3地理分佈及中心
4重要發展及影響
4.1政治
4.1.1君權神授與共和體制
4.1.2民主啟蒙與人權
4.1.3政治文化與公共性
4.2知識發展
4.2.1各種知識分類、彙編及傳播
4.2.2圖書館
4.2.3期刊
4.2.4百科全书
4.3各種知識領域的啟蒙影響
4.3.1科學
4.3.2醫學
4.3.3工业技術
4.3.4知識論
5参考文献
6外部連結
7參見
理性與知識的運動[编辑]
背景[编辑]
受科學革命影響,人們試圖運用科學及理性的角度,去建立政治或社會制度的通則。
理性的使用及力量在西方可追源至古希臘哲學,然而在羅馬帝國混亂年代時基督教的興起,發展出的经院哲学則將理性臣服於啟發宗教精神和揭示基督教真理的工具,使中世紀的歐洲的知識及政治方面,基督教思想看似堅不可摧;然而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新教改革等等的對基督教思想的挑戰,產生各方面的在理性與知識的重要轉變[12]:
一方面人文精神孕育實驗科學(包括弗朗西斯·培根、哥白尼、伽利略和笛卡爾),還有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萊布尼茲和牛頓);另一方面,羅馬天主教會的單一權威同時面臨兩個挑戰:一為新教改革,二為文藝復興從古典文化中發掘的「人有創造能力」概念;因此,邁向真理的道路就漸漸不是基督教思想以神為主,而是如路德、培根、笛卡爾等人所相信的,是得運用人類理性。
不管是科學中的托勒密或精神上的羅馬天主教會,這些原公認的知識、哲學、神學權威都得要面對人類思想獨立自由的挑戰及探索。
非宗教化現代理論[编辑]
以理性、推理、驗證等方法論不僅在科學和數學領域中獲得的矚目成果,也催生在宇宙論、哲學及神學上應用各種邏輯歸納法與演繹法產生嶄新理論,激發人類求知信心,進而對基督教所持具有人格的上帝和個人得救之說產生衝擊[13],如康德系統性地集合笛卡兒開創的理性主義和培根開創的經驗主義新思潮,發展理性哲學區分純粹理性及實踐理性[14];洛克奠定現代科學認識論的基礎,雖尊崇笛卡爾但認為純思辨精神有其侷限,主張經驗以及對經驗的反省為知識進步來源,並力主公民自由和宗教寬容[15];伏爾泰發展自然神論,主張宗教寬容,增進物質繁榮,取消酷刑以尊重人權[16]。
非宗教化現代理論的啟蒙發展在心理學和倫理學上產生不少突破,如洛克把人類心智看做是與生俱來的一張白紙,可用後天經驗在上面自由而大膽地書寫,個人因涉世不同而性格亦異,不存在諸如善惡之類假想中的先天性格;霍布斯認為人之活動主要受苦樂所驅策,人無先天善惡但追求生存及最大享樂,此觀點延伸出各種激進政治學說[13]。
啟蒙哲學家及社會改革、革命、新社會組織[编辑]
雖然啟蒙哲學家各別觀點不同,但一致相信人類理性的有效性,並支持社會、經濟及政治的改革。
18世紀初期啟蒙運動的主要人物是伏爾泰、孟德斯鳩,學風謹嚴。
至該世紀後期,學風為之一變,狄德羅、盧梭、蒲豐以及孔狄亞克、杜爾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書派的哲學家,致力編輯該世紀偉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書》[17]。
要求宗教寬容、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啟蒙運動及知識和實際社會的現狀形成尖銳對照,改革想法最終引發革命性的運動,如英國的洛克和邊沁,法國的盧梭、孟德斯鳩和伏爾泰以及美國的傑佛遜,都批判過國家體制的獨斷專行,並根據天賦人權和政治民主構建出更先進的社會組織形式,而這些啟蒙思想皆體現在後來的英國政治改革以及法國和美國的革命運動,如康德認為革命是人類進步的一種力量可使社會獲得較高道德基礎「自然的」步驟[13]。
歷史標誌及分期[编辑]
《牛頓》(英语:Newton_(Blake))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雷克畫作,傳達其對啟蒙時代思潮的批判與反對立場[18]
在人類歷史分期上,啟蒙時代標誌一個歷史性地走出迷信及宗教戰爭,往科學及理性的智識文化運動;此運動和早先发生在14世纪至17(16)世纪的发源于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文化运动不同[5]。
啟蒙時代大致分兩期:
早期:從1650年至1750年[19][9];
後期:從1750年開始,至1820年(美國[20]、英國及法國[21]),或到1830年遭遇革命的歐洲國家[22]。
然而各學者對啟蒙時代的詳細精確分期,並無共識,如哲學家以赛亚·伯林主張1750年後啟蒙時代就已結束,後來的只是插曲[23],亦有學者主張1750年後的公共知識份子運動,和啟蒙時代早期的激進反宗教相當不同[23][24]。
18世紀末,逐漸形成的是對法國及工業革命的反抗新思潮,認為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而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這樣的反抗在各國催生出接續或取代啟蒙運動思維的浪漫主義[11]。
浪漫主義思潮在歐美興起[25],各國分別在1780年至1830年之間,從啟蒙時代過渡到浪漫主義[26][27]。
地理分佈及中心[编辑]
啟蒙時代書信視覺化網站(史丹福大學)展示啟蒙活動之地理分佈
啟蒙時代的活動通常以印刷、大學、商業及政治中心的幾個主要歐洲城市及城鎮[9]:xv,啟蒙運動的散播及影響亦和地理及語言區有所差異[28]。
一般認為啟蒙知識的中心是巴黎,而法語則是通用語言[29][30],然而亦有觀點主張,由於啟蒙運動早期思潮如牛頓主義等則是以荷蘭共和國(萊頓大學)為中心[11]。
出版方面也因為當時法國言論管制比荷蘭嚴[31],荷蘭在啟蒙運動早期扮演重要角色[19],像由法國啟蒙先驅皮埃尔·贝尔所創辦的文人共和國新聞(英语:Nouvellesdelarépubliquedeslettres)[9],因為法國言論管制的關係,而在荷蘭發行[9]。
在啟蒙時代受啟蒙運動影響的地區,包括法國、英格蘭、蘇格蘭、荷蘭、意大利、北美英語區、德意志各邦、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美洲殖民地、俄羅斯、東歐和猶太人文化區;近年來關於啟蒙運動的研究也不局限在中心的巴黎或蘇格蘭的愛丁堡,也開始研究如柏林、日內瓦、費城和米蘭的文獻[4]。
重要發展及影響[编辑]
啟蒙時代與人權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政治[编辑]
啟蒙運動下的革命1780年代荷蘭愛國者運動[32]於烏特勒支荷蘭愛國及自由者組織的民兵團(英语:Exercitiegenootschap)啟蒙時代的政治文化描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漫畫政治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插畫
参见:自由主義、共和主義、革命和旧制度
在政治方面,启蒙运动为美國獨立戰爭跟打倒法國旧制度的法国大革命等革命提供自由的革命思想,表現在文字上的是美國獨立宣言及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3][34][35]。
君權神授與共和體制[编辑]
取代舊的君權神授的王朝體制,孟德斯鸠主張,新的共和國政制體制需要有以理性為基礎的憲法[36]。
孟德斯鸠的想法對當時美國憲法起草者影響很大,包括如三權分立及總統制[37]。
啟蒙運動影響當時對共和國的想像,影響現代共和主義及共和制發展[36][38]。
比如說,為維護愛國主義精神,孟德斯鸠認為,共和體制不但必須規模要小,更仰賴經濟上的平等,為啟蒙時代對自由、愛國主義及公眾利益的重要[39]。
美國立國之初的反聯邦主義(英语:Anti-Federalism)及聯邦主義派的辯論主要在於對共和制啟蒙思潮的不同想法的辯論[4]。
這種質疑君權神授說倡導自由與平等的政治及法律思潮,產生出民主及基本人權的思想,並直接被美國獨立宣言與法國人權宣言所採用[40]。
民主啟蒙與人權[编辑]
啟蒙時代的法國現代哲學(法語:laphilosophiemoderne)是推動法國大革命主因,此現代哲學是從一小群啟蒙哲學家和革命分子的啟蒙辯論中構建出來的;參與在哲學期刊及革命雜誌上相關辯論的包括米拉波、西哀士、孔多塞、沃尔内(英语:ConstantinFrançoisdeChassebœuf,comtedeVolney)和勒德雷尔(英语:Pierre-LouisRoederer)[40]。
法國現代哲學的主要成員不但為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提出思想根據並為之辯護,主張人權存在普世而不需要引用任何權威,建立在人人平等和言論自由的基礎之上。
因此現代學者喬納森以色列(英语:JonathanIsrael)認為,這民主啟蒙運動本質上是革命的過程,將激進派的啟蒙思想轉換成改變世界的現代人權概念及意識型態:「改變人的思維,就能改變人的存有」[40]。
這些激進的啟蒙革命份子,和當時其他各種仍想合理化舊制度的其他啟蒙想法(如啟蒙專政、天主教啟蒙、荷蘭在亞洲的商業專政、對理性美德兼具中國模式的啟蒙研究)不同,對新的人類理想狀態有激進的堅持[40]。
這些激進啟蒙革命思維先後在1780年代的荷蘭及日內瓦產生民主革命,在法國大革命時更將這啟蒙革命想法轉換成基本人權,因而喬納森·以色列(英语:JonathanIsrael)總結,法國大革命不只是一國的革命,而是一個激進啟蒙思想在全歐擴散的過程[40]。
《哲學家的晚餐》為畫家让·于贝尔·伏尔泰(英语:JeanHuberVoltaire)作品,右數第三位是法國《百科全书》主編者德尼·狄德罗(1751年—1772年)
政治文化與公共性[编辑]
在政治文化方面,啟蒙時期的印刷品市場及言論管制在各地催生的公共討論的輿論政治[31]
及政治讽刺文化[41][42]。
由於都市化及出版業的興起,啟蒙時代的公共空間、公共領域及公共文化等等的發展成為該時代政治文化的特色,也使這時代的發展成為社會學及政治學的討論焦點之一[43][44][45]。
知識發展[编辑]
法國《百科全书》圖解雕刻過程封面
参见:科学普及和百科全书
啟蒙仰賴並受利於圖書館、科學(包括科學期刊)、百科全書[46][47]等等的知識傳播實踐,這些啟蒙時代的知識傳播也形塑了現代學術及相關機構的建制與發展[9][11]。
這些印刷出版物和思想家的個人書信,主要以法文為主,亦有荷蘭文、英文、義大利文等,構成一個跨越國界的知識社群,又稱文人共和國(英语:RepublicofLetters)[9]。
這些利用非拉丁文採用各地白話溝通的知識圈,挑戰了學院及教會以拉丁文為主的知識圈,催生最早現代意義的公共領域,並創造了各種歐洲白話印刷市場[9]。
法國啟蒙運動最重要的出版物《百科全书》體現啟蒙時代現代性思維的表現;以包含所有人類知識,來宣揚科學實證知識的出版及傳播,雖歷經法國政府二次企圖打壓,仍出版成最暢銷的書,許多啟蒙運動的思想家都有為此百科全書做出貢獻[46]。
法國《百科全书》主編者德尼·狄德罗在“理性”條目中,將理性描述成是“人類認識真理的能力”,“人類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幫助而能夠自然達到一系列真理”,強調理性人類知識在啟蒙時代的重要性[48][49]。
現代人對百科全書的認識受18世紀的啟蒙運動強烈影響,而維基百科也共享此歷史源頭影響,涵括促進理性之理念來記錄並瞭解世界各地事物[47]。
各種知識分類、彙編及傳播[编辑]
人類知識的累積及創造使啟蒙時代的知識分類及彙編成為必要[50],而圖書館、科學期刊及百科全書對分類學及彙編成為主要的知識工作之一[9][11][51]。
科技史學者認為,現代的「資訊時代」雖然經常被描述為新時代,其實概念根源可以追溯到啟蒙時代的理性知識的系統性收集、典藏、加工、展示與溝通相關信息及知識,而其中在知識系統及科技方面有三大突破[51]:林奈的分類及命名系統、拉瓦錫的化學系統以及度量系統。
這些關於知識及資訊的分類及彙編也影響其他專業領域,如18世紀的政治算術和人口學開創將統計數據和圖表用於治理,發展簡潔而直觀地呈現數據的方法及知識體系、如製圖、土地登記、郵政、電報發明、海軍旗的信號、等等,為18世紀和19世紀初的民主化和工業化打下根基並建立信息時代的基礎。
啟蒙運動的圖書館1815年的哥廷根大學圖書館,至1812年時藏書已逾25萬冊,被視為現代化大學[9]美國啟蒙公共圖書館的代表:由班傑明·富蘭克林主導非營利的費城圖書館公司(英语:LibraryCompanyofPhiladelphia)[52]
圖書館[编辑]
圖書館方面,公共圖書館的設立對政治啟蒙起了作用,相較於學術圖書館的收藏、分類及整理的哲學啟蒙,公共圖書館將學術啟蒙的成果推及大眾,為知識的民主化[52]。
知識啟蒙的科學和政治原則被學者認為是美國公共及學術圖書館的設立基礎,也是為何美國圖書館學會仍保有一專任的知識自由辦公室的原因[52]。
數學及哲學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手撰包括2500本的書目做為啟蒙入門讀物,各地圖書館除了收藏書冊外,也爭相編纂書目及目錄等來打造一個普世全包的圖書館;而其中大學圖書館因為當時大學的神學院傳統及組織問題,在過渡到包羅萬書的普世圖書館大多遭遇阻礙,就連基金充沛的牛津大學圖書館缺書和缺書目的問題到17世紀末仍未顯有改善,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在概念、收藏範圍及設施上,受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啟蒙想法的影響,較快達到普世全包的圖書館的期待[9]。
啟蒙時代與期刊由克雷尔(英语:LorenzFlorenzFriedrichvonCrell)於1778年創辦的世上第一份化学专业期刊封面[11]由皮埃尔·贝尔創辦的文人共和國新聞(英语:Nouvellesdelarépubliquedeslettres)[9]封面
期刊[编辑]
由於科學及相關學術辯論在英、法、德的發展迅速,語文的障礙需要克服,德意志人莱布尼茨早在1702年就意識到需要一份法文摘要評論刊物,來介紹最新英國研究成果,然而要直到1717年,阿姆斯特丹才有類似的科學期刊發行,提供最新研究摘要評論及翻譯。
這些學術期刊成為啟蒙形成期最主要的推手之一,將公眾的關注力從現有的權威或古典文獻轉移到新奇具挑戰性、有時還是從遠方異文來的新事物和想法。
這時代的學術期刊也潛移默化地倡導包容異見及智識客觀性的啟蒙理念[9]。
由於學術發展的專門化,新興的知識領域如化學,在啟蒙時代開始有專門的期刊出現,如克雷尔(英语:LorenzFlorenzFriedrichvonCrell)於1778年創辦的世上第一份化学专业期刊[11]。
百科全书[编辑]
主条目: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法语《百科全书》是法國德尼·狄德罗自1740年代末構思編纂,和在1750年前後仍是他的同志让-雅克·卢梭有激烈的討論[9]的百科全书。
作為一部革新的百科全书,它是历史上第一部致力于科学、艺术的综合性百科全书,是启蒙时代思想的代表之作[53]。
首版於1751年至1772年间出版,至1780年再版时共有35卷1751年第1卷出版后,就遭到政府与教会的压力,导致有几卷不得不地下发行,最后10卷甚至改用假封面和倒填日期出版[53]。
参加《百科全书》编纂的除了副編為让·勒朗·达朗贝尔,還有孟德斯鸠、魁奈、杜尔哥、伏尔泰、卢梭、布丰等不少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人物。
他们被称为百科全书派[53]。
如主编狄德罗所述,《百科全书》的目标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54],推廣介招法国启蒙主义思潮為主,条目有時帶有时政议论[53],如德尼·狄德罗在其百科全書中條目痛惜霍布斯未能區分公民與臣民的差別[9]。
在1752年到1753年間,由於《百科全书》編輯成功找到不少貢獻條目的人,包括伏爾泰及孟德斯鸠,然而在此同時,宗教及王權舊勢力也開始在動用資源打壓以激進啟蒙思維為主的《百科全书》,對這些舊勢力來說,《百科全书》的發展及普及將說服更多較包容及開明的法官、部長、王朝官員、大學教授和比較激進的神職人員,《百科全书》是用來系統化灌輸物質主義的、無神論及反皇權的教條的隱秘工具,所以需要反制和打壓[9]。
後來《百科全书》發行四開及八開更便宜的版本,使非精英更容易取得,學者估計在法國大革命前,約有25,000本《百科全书》在法國及歐洲流通,這包羅廣泛且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百科全书》成為向更大群眾傳達啟蒙及科學教育的代表作品[55]。
啟蒙時代的知識記錄:摘自法國《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人類知識分類暗箱圖人類肌肉剖析圖冶金圖示日文假名韃靼及滿人字母
各種知識領域的啟蒙影響[编辑]
相信並敢於求知,18世紀啟蒙運動在哲學和社會方面影響各個知識領域,例如哲學[56][9][57]、科學[58][59][11]、政治[60][61][62]、媒體(以現代印刷為主的)[9][63][38]、醫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等等知識領域的創新,較原來以神學為主的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更具理性批判精神的進步觀及現代觀[4]。
科學[编辑]
啟蒙時代與科學路易十四於1671年參觀法國科學院[64] 拉瓦錫進行放大太陽光線產生燃燒的實驗
参见:科學革命
16和17世紀科學革命進一步在啟蒙時代取得建制化及權威化的成果:科學協會的成立,哥白尼日心說地位上升,以及新知識取代傳統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和蓋倫的醫學學說。
到了18世紀啟蒙時代,科學權威開始取代宗教權威,同時煉金術和占星術也失去科學的信誉[11]。
啟蒙時代的科學發展由科學協會及科學院所主導,取代當時仍以神學院為主的大學,成為啟蒙時代科研中心[65][66]。
科學期刊的發行,一開始由科學協會及科學院發行以促進新知交流及辯論,後來在荷蘭等地亦有獨立出版社加入科學期刊及雜誌的發行,除了發表科學論文外,亦有評論、摘要、對於外文新知的翻譯、轉載、或綜述,使科學革命的成果不侷限於單一國家科研機構內[11]。
18世紀的百科全書和字典,一改傳統對神學及經典的古典介紹,大量介紹科學新知,迎合當時讀者對科學和技術的世俗關注,成為對更廣泛的受眾推擴科學新知及新學方法的新興重要管道[51]。
科學革命在啟蒙時代世紀,在數學、物理和醫學有顯著進步,在生物分類學的發展有了新認識,在化學方面的知識積累及成熟使化學成一門學科,建立了現代化學的基礎,[67]同時對磁和電現象有初步理解[11]。
醫學[编辑]
参见:現代醫學和醫學史
啟蒙時代與醫學伦勃朗代表名畫:《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68] 法國外科學校圓形講堂亦為啟蒙時代建築代表[69]。
在醫學領域,啟蒙運動挑戰了中世紀一直沿用的蓋倫古典醫學理論,並淡化醫學操作中的宗教成份,在處理身體方面的醫療問題時,靈魂不再是重心[70]。
對於人心靈的醫療從傳統的關乎靈魂的運作(Psyche)也轉變成現代心理學喪失理性的機制研究[70]。
啟蒙時代醫學領域進展,被視為新興、專業的中產階級將較世俗價值及想法來對傳統醫療領域的初期改變[70]。
歷史學者總結啟蒙時代醫學進展對宗教權威的影響為:「三位外科醫生,就有兩位無神論者。
」[71]
新哲學及科學革命提高人類用知識解決病痛苦難的期待,然而除了天花的治療取得效果外,總體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仍高,外加變動都市社會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啟蒙醫學實踐,使得醫療上的啟蒙難有簡單的模式[72]。
啟蒙時代的思想家不少是醫生,如法蘭索瓦·魁奈,除了擔任路易十五宮廷御醫,還是新興政治經濟學的重农主义主要思想家,而其個人對中國專制體制研究的愛好也發展出一套東方專制立憲論(constitutionalOrientaldespotism)的理論[4]。
工业技術[编辑]
参见:工藝和地理大发现
啟蒙時代工藝進展之一,是詹姆斯·库克為代表的啟蒙製圖學,以牛頓的宇宙觀改變地理製圖工藝及方法,並逐漸移除原有的地理神話[73]。
這種以準確為目標的製圖,利用各式數學投影方法,有多國學者及師傅的跨國合作,而以法國及英國為主要的製圖中心[4][74]。
製圖的跨領域使用其他啟蒙知識的例子也包括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在科學革命之下做出現代主題地圖[74]。
製圖儀器和知識創造地圖市場,並促進啟蒙時代商業及土地測量員的專業化[75]。
牛頓的宇宙觀及地圖上的未知地區,也激起歐洲國家對未知新世界的探索及殖民興趣,[4][76]知名的探險家常常也是製圖家,如探險瞭解南美最著名的亞歷山大·馮·洪保德[77]。
由於各種工藝儀器的知識進展,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里發明現代鋼琴[78],早在啟蒙時代前已有的幻燈機,由於光學及儀器的進展,成為科普展示中最具娛樂效果的項目之一[79],也用於歌劇的舞台效果,這些啟蒙時代工藝技術用於聲光效果的作法,對普羅大眾接觸科學等啟蒙新知發揮效果[80]。
啟蒙時代與工藝約納斯·桑(英语:JohannesZahn)所製世界地圖 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里所發明的鋼琴 啟蒙時代發明的幻燈機展示,英國畫家保羅·桑德比畫作
知識論[编辑]
参见:經驗主義、實證主義、百科全书派和知識論
一般而言,啟蒙運動相信理性發展人類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英语:humanexistence)的基本問題[4]。
洛克奠定現代科學認識論的基礎,雖尊崇笛卡爾但認為純思辨精神有其侷限,主張經驗以及對經驗的反省為知識進步來源[15]
在啟蒙時代,由大衛·休謨開始後由百科全书派倡議。
經驗主義成為匯入實證主義其中之一的思想,如百科全书派強調透過觀察記錄事實以建立經驗知識[81]。
参考文献[编辑]
^GeorgeStade.TheAgeofReasonandtheEnlightenment.密西根大學.December1984[22January2013].ISBN 978-0-684-17914-8.
^盖伊;时代生活图书公司.启蒙时代.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28January2013].ISBN 978-7-80128-649-9.
^3.03.1林立樹;蔡英文,林立樹,陳炯彰((社會學));蔡英文.近代西方文明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7–[28January2013].ISBN 978-957-11-2877-1.
^4.04.14.24.34.44.54.64.74.8EllenJudyWilson;PeterHannsReill.EncyclopediaOfTheEnlightenment.InfobasePublishing.1August2004:381–[30January2013].ISBN 978-0-8160-5335-3.
^5.05.1MilanZafirovski.TheEnlightenmentandItsEffectsonModernSociety.Springer.1January2011:136–[28January2013].ISBN 978-1-4419-7387-0.
^任剑涛《读书》2010年第11期2010-12-31启蒙的自我澄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安東尼·紀登斯.現代性.聯經出版.2002:91–[28January2013].ISBN 978-957-08-2420-9.
^RoyPorter.TheEnlightenment,SecondEdition.PalgraveMacmillan.7March2001:1[5March2013].ISBN 978-0-333-94505-6.ForKant,Enlightenmentwasmankind'sfinalcomingofage,theemancipationofthehumanconsciousnessfromanimmaturestateofignoranceanderror.
^9.009.0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109.119.129.139.149.159.169.179.189.19JonathanI.Israel.RadicalEnlightenment:PhilosophyandtheMakingofModernity1650-1750.OxfordUniversityPress.8February2001[28January2013].ISBN 978-0-19-162287-8.
^JerzySnopek,"ThePolishLiteratureoftheEnlighten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DF122KB)Poland.pl.RetrievedOctober7,2011.
^11.00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11.11WilliamE.Burns.ScienceintheEnlightenment:AnEncyclopedia.ABC-CLIO.2003:285–[28January2013].ISBN 978-1-57607-886-0.
^Enlightenment(Europeanhistory)--BritannicaOnlineEncyclopedia.EncyclopediaBritannica.[2013-03-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
^13.013.113.2啟蒙運動.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2013[2013-03-04].羅馬人繼承並保存希臘文化的大部分,主要是那些含有一種合理的自然秩序及自然法則的種種概念。
但在羅馬帝國混亂年代,興起一種個人得救的新顧慮,為基督教的勝利鋪平道路。
基督教思想家們逐漸發現他們的希臘羅馬遺產的可用之處。
被稱為經院哲學的思想體系重新把理性作為一種了解世界的工具來使用,但只把理性從屬於靈性的啟示以及基督教各種得到天啟的真理之下,在阿奎那(ThomasAquinas)的著作中,這種用法達到極點。
[永久失效連結]
^康德[永久失效連結]。
(2013)。
大英百科全書。
2013年3月4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15.015.1洛克[永久失效連結]。
(2013)。
大英百科全書。
2013年3月4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伏爾泰[永久失效連結]。
(2013)。
大英百科全書。
2013年3月4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啟蒙哲學家[永久失效連結]。
(2013)。
大英百科全書。
2013年3月4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SamuelFosterDamon;MorrisEaves.ABlakeDictionary:TheIdeasandSymbolsofWilliamBlake.UPNE.1988[1February2013].ISBN 978-0-87451-436-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0).
^19.019.1WiepVanBunge.TheEarlyEnlightenmentintheDutchRepublic,1650-1750:SelectedPapersofaConference,HeldattheHerzogAugustBibliothek,Wolfenbüttel22-23March2001.BRILL.2003:249–[28January2013].ISBN 978-90-04-13587-1.
^RobertA.Ferguson.TheAmericanEnlightenment,1750-1820.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41–[28January2013].ISBN 978-0-674-02322-2.
^ColinJones;DrorWahrman.TheAgeofCulturalRevolutions:BritainandFrance,1750-1820.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2:9–[28January2013].ISBN 978-0-520-22967-9.
^NigelAston.ChristianityandRevolutionaryEurope,1750-1830.CambridgeUniversityPress.9January2003:342–[28January2013].ISBN 978-0-521-46592-2.
^23.023.1JosephMali;RobertWokler.IsaiahBerlin'sCounter-Enlightenment.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2003:87–[28January2013].ISBN 978-0-87169-935-0.
^AnnThomson.BodiesofThought:Science,Religion,andtheSoulintheEarlyEnlighten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3July2008[28January2013].ISBN 978-0-19-923619-0.
^DanielWoolf.AGlobalHistoryofHistor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7February2011:354–[28January2013].ISBN 978-0-521-87575-2.
^IanDonnachie;CarmenLavin.FromEnlightenmenttoRomanticism:AnthologyII.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8April2004[28January2013].ISBN 978-0-7190-6673-3.
^FromEnlightenmenttoRomanticism,C.1780-1830.OpenUniversity.2004[28January2013].ISBN 978-0-7492-8599-9.
^CharlesW.J.Withers.PlacingtheEnlightenment:ThinkingGeographicallyabouttheAgeofReas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5September2008[9March2013].ISBN 978-0-226-90407-8.
^MarkWillner;GeorgeHero;JerryWiener;GeorgeA.Hero.GlobalHistoryVolumeOne:TheAncientWorldtotheAgeofRevolution.Barron'sEducationalSeries.1May2006:465–[28January2013].ISBN 978-0-7641-581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CollegeofArtsandArchitecture.Paris,centerofartisticenlightenment.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1988[28January2013].ISBN 978-0-915773-03-9.
^31.031.1MogensLærke.TheUseofCensorshipintheEnlightenment.BRILL.2009:110–[28January2013].ISBN 978-90-04-17558-7.
^32.032.1ThePatriotMovement.[2013-02-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2).
^MarvinPerry;MyrnaChase;MargaretC.Jacob;JamesR.Jacob.WesternCivilization:Ideas,Politics,andSociety.CengageLearning.29October2008:461–[29January2013].ISBN 978-0-547-14701-7.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MilanZafirovski.LiberalModernityandItsAdversaries:Freedom,LiberalismandAnti-Liberalisminthe21stCentury.BRILL.2007:237–[29January2013].ISBN 978-90-04-1605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StewartJ.Brown;TimothyTackett.CambridgeHistoryofChristianity:Volume7,Enlightenment,ReawakeningandRevolution1660-1815.CambridgeUniversityPress.7December2006[29January2013].ISBN 978-0-521-81605-2.
^36.036.1RandalR.Hendrickson.MontesquieuandtheTransformationofRepublicanism.BostonCollege.2007[29January2013].ISBN 978-0-549-27363-9.
^MichaelA.Genovese.EncyclopediaoftheAmericanPresidency.InfobasePublishing.12May2010:348–[29January2013].ISBN 978-1-4381-2638-8.
^38.038.1JefferyAlanSmith.FranklinandBache:EnvisioningtheEnlightenedRepublic.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28January2013].ISBN 978-0-19-505676-1.
^JohnChristianLaursen;LuisaSimonutti;H.W.Blom.MonarchismsintheAgeofEnlightenment:Liberty,Patriotism,andtheCommonGood.UniversityofTorontoPress.2007[29January2013].ISBN 978-0-8020-9177-2.
^40.040.140.240.340.4JonathanIsrael.DemocraticEnlightenment:Philosophy,Revolution,andHumanRights1750-1790.OxfordUniversityPress.11August2011[29January2013].ISBN 978-0-19-162004-1.
^StevenLukes.TheCuriousEnlightenmentofProfessorCaritat:AComedyofIdeas.Verso.1November1996[29January2013].ISBN 978-1-85984-073-3.
^KatherineMannheimer.Print,Visuality,andGenderinEighteenth-CenturySatire:“TheScopeinEv’ryPage”.Routledge.23May2012[29January2013].ISBN 978-0-415-89082-3.
^JamesVanHornMelton.TheRiseofthePublicinEnlightenmentEurop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6September2001[29January2013].ISBN 978-0-521-46969-2.
^JonathanM.Hess.ReconstitutingtheBodyPolitic:Enlightenment,PublicCultureandtheInventionofAestheticAutonomy.WayneStateUniversityPress.1999:25–[29January2013].ISBN 978-0-8143-2788-3.
^PaulHyland;OlgaGomez;FrancescaGreensides.TheEnlightenment:ASourcebookandReader.Routledge.2003:386–[29January2013].ISBN 978-0-415-20448-4.
^46.046.1DavidS.Mason.AConciseHistoryofModernEurope:Liberty,Equality,Solidarity.Rowman&Littlefield.1December2010:19–[22January2013].ISBN 978-1-4422-0534-5.
^47.047.1PhoebeAyers;CharlesMatthews;BenYates.HowWikipediaWorks:AndHowYouCanBeaPartofIt.NoStarchPress.15September2008:35–[22January2013].ISBN 978-1-59327-176-3.Theencyclopediaasweknowittodaywasstronglyinfluencedbythe18th-centuryEuropeanEnlightenment.Wikipediasharesthoseroots,whichincludestherationalimpetustounderstandanddocumentallareasoftheworld.
^MargaretC.Jacob.TheEnlightenment:ABriefHistoryWithDocuments.Bedford/St.Martin's.2001:4–[29January2013].ISBN 978-0-312-23701-1.
^Diderot'sroleinTheEnlightenment.[2013-01-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BritishMuseum.Enlightenment:ClassifyingtheWorld.[January30,20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51.051.151.2DanielR.Headrick.WhenInformationCameofAge:TechnologiesofKnowledgeintheAgeofReasonandRevolution,1700-1850:TechnologiesofKnowledgeintheAgeofReasonandRevolution,1700-1850.OxfordUniversityPress.28December2000[1February2013].ISBN 978-0-19-513597-8.
^52.052.152.252.3WayneBivens-Tatum.LibrariesandtheEnlightenment.LibraryJuicePress,LLC.June2012:161–[23January2013].ISBN 978-1-936117-94-9.
^53.053.153.253.3金常政.百科全书的故事:史话・编撰・评论・散记・怀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31January2013].ISBN 978-7-5013-2623-5.
^LynnHunt;ChristopherR.Martin;BarbaraH.Rosenwein;R.Po-chiaHsia,BonnieG.Smith.TheMakingoftheWest:PeoplesandCultures,AConciseHistory,VolumeII:Since1340.Bedford/St.Martin's.28July2006:611[31January2013].ISBN 978-0-312-43946-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RobertDARNTON;RobertDarnton.TheBusinessofEnlightenment:APublishingHistoryoftheEncyclopédie,1775-1800.HarvardUniversityPress.1January1979:6[1February2013].ISBN 978-0-674-08786-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4).
^MarkS.Micale;RobertL.Dietle;PeterGay.Enlightenment,Passion,Modernity:HistoricalEssaysinEuropeanThoughtandCulture.StanfordUniversityPress.1July2000[28January2013].ISBN 978-0-8047-3116-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JonathanIrvineIsrael.Enlightenmentcontested:philosophy,modernity,andtheemancipationofman,1670-1752.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28January2013].ISBN 978-0-19-927922-7.
^汉金斯;Hankins.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8January2013].ISBN 978-7-309-02332-9.
^邱若宏.传播与启蒙:中国近代科学思潮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28January2013].ISBN 978-7-5438-3715-7.
^ÉtienneBalibar.PoliticalTheologyandEarlyModernit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October2012:300–[28January2013].ISBN 978-0-226-31497-6.
^謝復生.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85–[28January2013].ISBN 978-957-11-2058-4.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聯書店.1996[28January2013].
^JeremyM.Norman.FromGutenbergtotheInternet:ASourcebookontheHistoryofInformationTechnology.NormanPublishing.2005:37–[28January2013].ISBN 978-0-930405-87-8.
^ScienceandTheologySinceCopernicus:TheSearchforUnderstand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14,ContinuumInternationalPublishingGroup,ISBN978-0-567-08969-4."Itiswidelyacceptedthat'modernscience'aroseintheEuropeofthe17thcentury,introducinganewunderstandingofthenaturalworld."—PeterBarrett(2004),“人們普遍認為,”現代科學“興起於17世紀的歐洲,引入新的認識自然世界。
”
^CharlesCoulstonGillispie.ScienceandPolityinFrance:TheEndoftheOldRegime.PrincetonUniversityPress.6July2004[1February2013].ISBN 978-0-691-11849-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JamesE.McClellan.SpecialistControl:ThePublicationsCommitteeoftheAcadémieRoyaleDesSciences(Paris),1700-1793.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2003[1February2013].ISBN 978-0-87169-933-6.
^JamesDelbourgo.AMostAmazingSceneofWonders:ElectricityAndEnlightenmentinEarlyAmerica.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6[1February2013].ISBN 978-0-674-02299-7.
^啟蒙時代事件列表(EnlightenmentTimeline)[永久失效連結]
^AllanBraham.TheArchitectureoftheFrenchEnlightenment.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October1989:137–[30January2013].ISBN 978-0-520-06739-4.
^70.070.170.2AndrewCunningham;RogerFrench.TheMedicalEnlightenmentoftheEighteenthCentur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July1990[30January2013].ISBN 978-0-521-38235-9.
^OlePeterGrell;Dr.AndrewCunningham.MedicineandReligioninEnlightenmentEurope.AshgatePublishing,Ltd.2007:111–[29January2013].ISBN 978-0-7546-5638-8.
^RoyPorter.MedicineintheEnlightenment.Rodopi.1995[30January2013].ISBN 978-90-5183-562-5.
^JohnA.Agnew;JamesS.Duncan.TheWiley-BlackwellCompaniontoHumanGeography.JohnWiley&Sons.1March2011:36–[31January2013].ISBN 978-1-4443-9582-2.
^74.074.1NormanJosephWilliamThrower.Maps&Civilization:CartographyinCultureandSociet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9[31January2013].ISBN 978-0-226-79973-5.
^MarySponbergPedley.TheCommerceofCartography:MakingandMarketingMapsinEighteenth-CenturyFranceandEngland.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June2005[31January2013].ISBN 978-0-226-65341-9.
^StephenW.Haycox;JamesBarnett;CaedmonA.Liburd;CookInletHistoricalSociety,AnchorageMuseumofHistoryandArt.EnlightenmentandExplorationintheNorthPacific,1741-1805.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97:116–[31January2013].ISBN 978-0-295-97583-2.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RobertM.Sherwood.TheCartographyofAlexanderVonHumboldt:ImagesoftheEnlightenmentinAmerica.2[31January201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帮助)
^EgonFriedell;AllanJanik.ACulturalHistoryoftheModernAge:Baroque,RococoandEnlightenment.TransactionPublishers.28February2009:167–[31January2013].ISBN 978-1-4128-1024-1.
^BernadetteBensaude-Vincent;ChristineBlondel.ScienceandSpectacleintheEuropeanEnlightenment.AshgatePublishing,Ltd.2008:52–[31January2013].ISBN 978-0-7546-6370-6.
^ThomasBauman;MaritaPetzoldtMcClymonds.OperaandtheEnlightenmen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April1995:83–[31January2013].ISBN 978-0-521-46172-6.
^austinharrington.EncyclopediaofSocialTheory.Taylor&Francis.6December2012:169–[29January2013].ISBN 978-0-415-29046-3.
外部連結[编辑]
史丹福大學視覺化啟蒙時代書信往來,以瞭解跨國的文人共和國(Republicoflett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史丹福大學視覺化文人共和國(Republicofletters)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啟蒙時代事件列表(EnlightenmentTimeline)[永久失效連結]
參見[编辑]
法国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理性、理性主义
现代化、現代性
科学
查论编啟蒙時代 相关主题
无神论
资本主义
公民自由
反启蒙运动(英语:Counter-Enlightenment)
批判性思维
自然神论
民主
经验主义
百科全书派
開明專制
自由市场
哈斯卡拉运动
人文主义
人权
自由主义
自由、平等、博爱
方法的怀疑
自然哲学
客觀性
同理心
理性
理性主义
理智
还原论
“敢于求知”
科学
科学方法
社会主义
共相
魏玛古典主义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法国
让·勒朗·达朗贝尔
埃蒂耶纳·博诺·德·孔狄亚克
布丰
孔多塞侯爵
德尼·狄德罗
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
保尔·霍尔巴赫
孟德斯鸠
布莱兹·帕斯卡
让-雅克·卢梭
弗朗索瓦·魁奈
萨德侯爵
伏尔泰
勞恩男爵
日内瓦
菲爾曼·阿鮑齊特
让-雅克·卢梭
奥拉斯-贝内迪克特·德索叙尔
德意志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
威廉·馮·洪堡
伊曼努尔·康德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摩西·门德尔松
弗里德里希·席勒
克里斯多夫·马丁·维兰德
赛缪尔·冯·普芬多夫
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
克里斯蒂安·沃爾夫
希腊
里加斯·费莱奥斯(英语:RigasFeraios)
阿达曼提奥斯·科拉伊斯(英语:AdamantiosKorais)
爱尔兰
乔治·贝克莱
罗伯特·波义耳
埃德蒙·伯克
约翰·托兰德
意大利
切薩雷·貝卡里亞
盖塔诺·菲兰杰里(英语:GaetanoFilangieri)
安东尼奥·杰诺韦西(英语:AntonioGenovesi)
皮埃特罗·维里(英语:PietroVerri)
路易吉·伽伐尼
詹巴蒂斯塔·维柯
尼德兰
巴爾薩澤·貝克(英语:BalthasarBekker)
彼得·代·拉·考特(英语:PieterdelaCourt)
柏图斯·库那乌斯(英语:PetrusCunaeus)
胡果·格老秀斯
弗朗索瓦·赫姆斯特休斯(英语:FrançoisHemsterhuis)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亚德里亚安·科尔巴格(英语:AdriaanKoerbagh)
弗雷德里克·范·林霍夫(英语:FrederikvanLeenhof)
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伯纳德·纽汶蒂(英语:BernardNieuwentyt)
巴魯赫·斯賓諾莎
扬·斯瓦默丹
亨德里克·韦尔马斯(英语:HendrikWyermars)
波兰
塔德乌什·恰茨基(英语:TadeuszCzacki)
胡戈·科万塔伊
斯坦尼斯瓦夫·科纳尔斯基(英语:StanisławKonarski)
伊格内修·克拉西茨基(英语:IgnacyKrasicki)
尤利安·乌尔辛·聂姆策维奇(英语:JulianUrsynNiemcewicz)
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
延杰伊·希尼亚德茨基(英语:JędrzejŚniadecki)
斯塔尼斯瓦夫·斯塔西茨(英语:StanisławStaszic)
约瑟夫·维比茨基(英语:JózefWybicki)
葡萄牙
塞巴斯蒂昂·若泽·德卡瓦略-梅洛
俄罗斯
叶卡捷琳娜二世
傑尼斯·伊萬諾維奇·馮維辛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
羅曼諾夫娜·沃龍佐娃·達什科娃(英语:YekaterinaVorontsova-Dashkova)
西班牙
卡洛斯三世
贝尼托·赫罗尼默·费伊豪·蒙特内格罗(英语:BenitoJerónimoFeijóoyMontenegro)
英国
弗兰西斯·培根
約瑟夫·布拉克
詹姆士·包斯威尔
亚当·福格森
爱德华·吉本
罗伯特·胡克
大卫·休谟
弗兰西斯·哈奇森
塞缪尔·约翰逊
约翰·洛克
艾萨克·牛顿
托马斯·里德
亚当·斯密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美国
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
詹姆斯·麦迪逊
喬治·梅森
托马斯·潘恩
分类
查论编法国大革命
旧制度
起因
国民制宪议会
君主立宪
国民公会
共和
督政府
執政府
年表
重要事件1788年
砖瓦之日(1788年6月7日)
维济耶集会(1788年7月21日)
1789年
《第三等级是什么?(法语:Qu'est-cequeleTiers-État ?)》出版(1789年1月)
通宵暴動(1789年4月28日)
三級會議集會(1789年5月5日)
国民议会(1790年6月17日-7月9日)
网球厅宣誓(1789年6月20日)
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大恐怖(1789年7月20日-8月5日)
八月法令(1789年8月11日)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7日)
凡尔赛游行(1789年10月5日)
1790年
高等法院的废除(1790年2月至7月)
廢除貴族(1790年6月19日)
教士的公民组织法(1790年7月12日)
1791年
路易十六的出逃(1791年6月20日-21日)
战神广场惨案(1791年7月17日)
皮尔尼茨宣言(1791年8月27日)
1791年法国宪法(1791年9月3日)
自抑法(1791年9月30日)
国民立法议会(1791年10月1日-1792年9月)
1792年
新的巴黎自治政府(1792年6月)
1792年6月20日示威遊行(1792年6月20日)
布伦瑞克宣言(1792年7月25日)
八月十日事件(1792年8月10日)
九月屠杀(1792.9)
国民公会(1792年9月20日-1795年10月26日)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2年9月22日)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1793年1月21日)
革命法庭(1793年3月9日-1795年5月31日)
恐怖时期(1793年6月27日-1794年7月27日)
救国委员会
治安委员会
吉伦特派(1793年7月13日)
馬拉之死(1793年7月13日)
全民動員(英语:Levéeenmasse)(1793年8月23日)
嫌疑犯处治法(1793年9月17日)
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斷頭臺(1793年10月16日)
去基督教化运动(全年)
1794年
丹敦和德穆蘭被處死(1794年4月5日)
牧月22日法令(1794年6月10日)
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
第一次白色恐怖(英语:FirstWhiteTerror)(1794年秋季)
雅各賓俱樂部關閉(1794年11月11日)
1795年
共和三年宪法(1795年8月22日)
葡月政变(1795年10月5日)
督政府(1795年-1799年)
1797年
果月政變(1797年9月4日)
第二次拉施塔特会议(英语:SecondCongressofRastatt)(1797年12月)
1798年
花月22日法令(1798年5月11日)
1799年
牧月30日政变(1799年6月18日)
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
共和八年憲法(1799年12月24日)
執政府
革命戰爭1792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2)
瓦爾密戰役
保皇黨叛亂
舒昂党叛乱
旺代戰爭
多芬
凡爾登戰役
圍攻蒂永維爾(法语:SiègedeThionville(1792))
圍攻里爾
圍攻美因茨(法语:SiègedeMayence(1792))
热马普战役
圍攻那慕爾(法语:SiègedeNamur(1792))
1793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3)
第一次反法同盟
旺代戰爭
下溫登戰役(英语:BattleofNeerwinden(1793))
法马尔斯战役(1793年5月23日)
夺取圣彼得罗和圣安蒂奥科(1793年5月23日)
凯撒斯劳滕战役(英语:BattleofKaiserslautern)
圍攻美因茲(英语:SiegeofMainz(1793))
瓦蒂尼戰役(英语:BattleofWattignies)
翁斯科特战役(英语:BattleofHondshoote(1793))
圍攻貝勒加德(英语:SiegeofBellegarde(1793))
佩尔斯托特战役(英语:BattleofPeyrestortes)
土倫港之役(1793年9月18日-12月8日)
第一次维桑堡战役(英语:FirstBattleofWissembourg(1793))(1793年10月13日)
特鲁亚斯之戰(英语:BattleofTruillas)
第二次维桑堡战役(英语:SecondBattleofWissembourg(1793))(1793年12月26-27日)
1794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4)
维莱昂科希战役(英语:BattleofVillers-en-Cauchies)(1794年4月24日)
布盧戰役(英语:BattleofBoulou)(1794年4月30日-5月1日)
圖爾寬戰役(1794年5月18日)
圖爾奈戰役(1794年5月22日)
弗勒吕斯戰役(英语:Battle_of_Fleurus_(1794))(1794年6月26日)
朱安党叛乱
阿爾登霍芬戰役(英语:BattleofAldenhoven(1794))(1794年10月2日)
1795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5)
巴塞尔和约
1796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6)
洛納托戰役(英语:BattleofLonato)(1796年8月3-4日)
卡斯奇里恩戰役(1796年8月5日)
泰宁根战役(英语:BattleofTheiningen)
內勒斯海姆戰役(英语:BattleofNeresheim)(1796年8月11日)
安貝格戰役(英语:BattleofAmberg)(1796年8月24日)
维尔茨堡战役(英语:BattleofWürzburg)(1796年9月3日)
罗韦雷托战役(英语:BattleofRovereto)(1796年9月4日)
巴薩諾戰役(英语:BattleofBassano)(1796年9月8日)
埃門丁根戰役(英语:BattleofEmmendingen)(1796年10月19日)
施林根战役(1796年10月26日)
第二次巴薩諾戰役(英语:SecondBattleofBassano)(1796年11月6日)
加利亞諾之戰(英语:BattleofCalliano)(1796年11月6-7日)
阿尔科莱战役(英语:BattleoftheBridgeofArcole)(1796年11月15-17日)
遠征愛爾蘭(英语:Expéditiond'Irlande)(1796年12月)
1797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7)
布列塔尼海軍集結(英语:Actionof13January1797)(1797年1月13日)
里沃利會戰(1797年1月14-15日)
加的斯灣戰役(英语:Actionof25January1797)(1797年1月25日)
莱奥本条约(英语:TreatyofLeoben)(1797年4月17日)
新維德之戰(英语:BattleofNeuwied(1797))(1797年4月18日)
坎波福爾米奧條約(1797年10月17日)
1798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8)
埃及遠征(1798年–1801年)
1798年愛爾蘭起義(1798年5月23日-9月23日)
美法短暂冲突(1798年-1800年)
農民戰爭(英语:Peasants'War(1798))(1798年10月12日-12月5日)
1799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9)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年-1802年)
亞克圍城戰(英语:SiegeofAcre(1799))(1799年3月20-21日)
奧斯特拉赫戰役(英语:BattleofOstrach)(1799年3月20-21日)
史塔卡赫戰役(1799年3月25日)
马尼亚诺战役(英语:BattleofMagnano)(1799年4月5日)
卡薩諾戰役(1799年4月27日)
第一次蘇黎世戰役(英语:FirstBattleofZürich)(1799年6月4-7日)
特雷比亞戰役(1799年6月19日)
诺维战役(英语:BattleofNovi(1799))(1799年8月15日)
第二次蘇黎世戰役(1799年9月25-26日)
1800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800)
马伦哥战役(1800年6月14日)
霍亨林登戰役(1800年12月3日)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1800年-1802年)
1801年(英语: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801)
呂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
佛羅倫薩條約(英语:TreatyofFlorence)(1801年3月18日)
阿爾赫西拉斯灣之戰(英语:BattleofAlgecirasBay)(1801年7月8日)
1802年
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
軍事將領陸軍
厄斯塔什·夏尔·达乌斯特(英语:EustacheCharlesd'Aoust)
皮埃尔·奥热罗
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
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
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尔
纪尧姆·布律纳
让·弗朗索瓦·卡尔托(英语:JeanFrançoisCarteaux)
讓-艾蒂安·瓦希耶·尚皮歐內
沙皮伊·德·图维尔(英语:CharlesBertinGastonChapuisdeTourville)
居斯蒂纳伯爵(英语:AdamPhilippe,ComtedeCustine)
路易·尼古拉·达武
路易·夏尔·安托万·德塞
雅克·弗朗索瓦·迪戈米耶(英语:JacquesFrançoisDugommier)
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
皮埃尔·马里·巴泰勒米·费里诺(英语:PierreMarieBarthélemyFerino)
路易-夏尔·德·弗莱尔(英语:Louis-CharlesdeFlers)
保罗·格勒尼耶(英语:PaulGrenier)
埃曼努尔·格鲁希
雅克·莫里斯·阿特里(英语:JacquesMauriceHatry)
拉扎尔·奥什(英语:LazareHoche)
让-巴普蒂斯·儒尔当
弗朗索瓦·克里斯多夫·凯勒曼
让-巴蒂斯特·克莱贝尔(英语:Jean-BaptisteKléber)
皮埃尔·肖代洛·德拉克洛
让·拉纳
夏尔·勒克莱尔
克洛德·勒古布(英语:ClaudeLecourbe)
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
艾蒂安·麦克唐纳
讓-安托萬·馬爾博
馬塞蘭·馬爾博
弗朗索瓦-塞韦朗·马尔索(英语:FrançoisSéverinMarceau)
奧古斯特·德·馬爾蒙
安德烈·马塞纳
邦·阿德里安·让诺·德·蒙塞
让·维克多·莫罗
爱德华·莫蒂埃
若阿尚·缪拉
米歇尔·内伊
皮埃尔-雅克·奥斯滕(英语:Pierre-JacquesOsten)
尼古拉·夏尔·乌迪诺
多米尼克·凱瑟林·德·佩里尼翁
让-夏尔·皮什格鲁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洛朗·古维翁-圣西尔
巴泰勒米·路易·约瑟夫·谢雷(英语:BarthélemyLouisJosephSchérer)
讓-馬蒂厄-菲利貝爾·塞律里埃
约瑟夫·苏昂(英语:JosephSouham)
尼古拉·让·德迪厄·苏尔特
路易·加布里埃尔·絮歇
贝尔格朗·德·沃布瓦(英语:Claude-HenriBelgranddeVaubois)
贝卢诺公爵
海軍
夏尔-亚历山大·利努瓦(英语:Charles-AlexandreLéonDurandLinois)
敵軍奧地利
约瑟夫·阿尔文齐
卡尔大公
克莱费特伯爵(為奧地利戰鬥的瓦隆人)
弗里德里希·弗莱歇尔·冯·霍策(為奧地利服務的瑞士人)
卡尔克罗伊特伯爵
帕尔·克赖(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朗贝斯克亲王(為奧地利服務的法國人)
马克西米利安·巴耶·德·拉图尔(為奧地利服務的瓦隆人)
卡尔·马克·冯·莱贝里希
鲁道夫·里特·冯·奥托(為奧地利服務的薩克遜人)
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约西亚亲王
彼得·夸斯达诺维奇
罗伊斯-普劳恩亲王
约翰·梅萨罗什·冯·索博斯洛(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卡尔·菲利普·塞博滕多夫
达戈贝尔·冯·乌姆瑟尔
英国
拉尔夫·阿伯克龙比
詹姆斯·索马雷兹
爱德华·珀柳
約克和奧爾巴尼公爵
荷蘭
奥兰治亲王威廉五世
普魯士
卡尔·威廉·斐迪南(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
卡尔·阿洛伊斯·祖·菲斯滕贝格
弗雷德里希·路德维希(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亲王)
俄罗斯
亚历山大·科萨科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
西班牙
路易斯·费尔明·德·卡瓦哈尔
安东尼奥·里卡尔多斯
其他派系人物波旁王朝
查理十世
路易十六
路易十七
路易十八
昂吉安公爵
孔代親王路易六世
孔代親王路易五世
路易-菲利普一世
瑪麗·安托瓦內特
萨伏伊的玛丽·路易丝公主
杜巴利伯爵夫人
路易·德·布勒特伊
洛梅尼·德布里安
查尔斯·亚历山大·德·卡洛讷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让·朱安
格雷斯·埃利奥特
阿尔诺·德·拉波特
让-西弗雷安·莫里
奥诺雷·米拉波
雅克·内克尔
斐扬俱乐部
安托万·巴纳夫
拉梅特伯爵
夏尔·马洛·弗朗索瓦·拉梅特
拉法耶特侯爵
吉伦特派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
艾蒂安·克拉维埃
孔多塞侯爵
夏洛特·科黛
埃罗·德·塞舍尔
罗兰·德拉普拉蒂埃
罗兰夫人
让·巴蒂斯特·特雷亚尔
皮埃尔·维克蒂尼安·韦尼奥
贝特朗·巴雷尔·德·维厄扎克
热罗姆·佩蒂翁·德·维尔纳夫
山岳党
保罗·巴拉斯
乔治·库东
乔治·雅克·丹敦
雅克-路易·大卫
卡米尔·德穆兰
罗歇·迪科
让·马里·科洛·德布瓦
让-保尔·马拉
普里厄-迪韦努瓦伯爵
普里厄·德拉马尔讷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吉尔贝尔·罗默
让·邦·圣安德烈
聖茹斯特
让-兰贝尔·塔利安
贝特朗·巴雷尔·德·维厄扎克
法布尔·代格朗蒂纳(英语:Fabred'Églantine)
埃贝尔派
雅克·勒内·埃贝尔
雅克-尼古拉·俾约-瓦伦
皮埃爾·加斯帕尔·肖梅特(英语:PierreGaspardChaumette)
雅克·罗欧
波拿巴黨
拿破崙·波拿巴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约瑟夫·波拿巴
吕西安·波拿巴
德·康巴塞雷斯
雅克-路易·大卫
让·德布里
约瑟夫·费彻
夏尔-弗朗索瓦·勒布伦
菲利普-安托万·梅兰
其他
让-皮埃尔-安德烈·阿马尔
格拉克斯·巴貝夫
让·西尔万·巴伊
巴泰勒米侯爵
雅克·尼古拉·俾约-瓦伦
拉扎尔·尼古拉·马格里特·卡尔诺
安德烈·舍尼埃
让-雅克·杜瓦尔·代普雷梅尼尔(法语:Jean-JacquesDuvald'Eprémesnil)
安托万·康坦·富基耶-坦维尔(法语:AntoineQuentinFouquier-Tinville)
奥兰普·德古热
亨利·格雷戈瓦
菲利普-弗朗索瓦-约瑟夫·勒巴
雅克-多纳蒂安·勒雷
让-巴蒂斯特·罗贝尔·兰代
纪尧姆-克雷蒂安·德·拉穆瓦尼翁·德·马勒泽布
安托万·梅尔兰·德·蒂翁维尔(法语:AntoineMerlindeThionville)
让-约瑟夫·穆尼耶
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德·内穆尔
弗朗索瓦·德·纳沙托
路易·米歇尔·勒佩莱蒂耶·德·圣法尔若
皮埃尔·路易·普里厄
让-弗朗索瓦·勒贝尔
路易·马里·德·拉雷韦耶尔-勒波
薩德侯爵
安托万·克里斯托弗·萨利塞蒂
杰曼·德·斯戴尔
塔列朗
特雷萨·塔利安
居伊-让-巴蒂斯特·塔尔热
凯瑟琳·特奥
马克-纪尧姆·亚历克西·瓦迪埃
让-亨利·服兰
夏爾·亨利·桑松
安托萬·西蒙
著名思想家
啟蒙時代
博马舍
埃德蒙·伯克
夏尔·库仑
德尼·狄德罗
本傑明·富蘭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
孟德斯鸠
托马斯·潘恩
让-雅克·卢梭
西耶斯神父
伏爾泰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革命產物
馬賽曲
法国国旗
自由、平等、博愛
玛丽安娜
巴士底日
先贤祠
法國共和曆
米制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至上崇拜
理性崇拜
無套褲漢
弗里吉亚帽
规范控制
AAT:300055781
BNF:cb119405660(data)
GND:4003524-4
HDS:017433
LCCN:sh85044032
LNB:00006162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啟蒙時代&oldid=67358469”
分类:启蒙运动17世紀歐洲18世紀歐洲隐藏分类: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含有过时参数的引用的页面CS1含有外文文本引文格式1错误:日期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德語的條目含有法語的條目包含AA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D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کوردیQırımtatarca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FryskGaeilgeGàidhligGalegoگیلکی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한국어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adin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BahasaMelayuMirandés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mantsch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Sardu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啟蒙運動時期的百科全書 - 每日頭條
歷史學家有一種普遍的看法,即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技革命的繼續,它將文藝復興的「人性」思想進一步提升到「理性」階段,並提出了民主、 ...
- 2啟蒙運動百科全書| 誠品線上
啟蒙運動百科全書:,: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傳遞博雅的溫度,打造全新的文化場域。
- 3狄德羅:法國啟蒙運動中被忽略的《百科全書》編撰者 - 香港01
假如依照洛克(John Locke)所言:心靈是一塊白板,作為一個一無所知的人要對世界有初步了解,你會選擇的第一本書會是什麼?會不會是百科全書?亞.
- 4Encyclopedists - 百科全書派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百科全書派是指啟蒙運動期間一批以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 de Voltaire, 1694~1778)為首的學者與思想家。此派的興起,乃由於十八世紀的法國,是一缺...
- 5啟蒙哲人的旗手狄德羅與百科全書的誕生- 法國思想長廊 - RFI
[提要]《百科全書》是啟蒙哲人的紀念碑,也是人類精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誕生。從這時起,科學,自由,進步成了人類的基本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