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遇跨文化衝突怎麼辦?華神21世紀宣教論壇看見宣教反思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場時,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分享,21世紀跨文化宣教有一個令人振奮的發展,就是「從西方到萬方」的宣教模式,已轉換為「從各處到各方」。

以前被 ... 關閉 這是異端思想 色情內容 暴力或禁止的內容 這會冒犯他人 不實報導 其他 1/100 送出 2022-07-15 基督教論壇報/特會活動 記者謝宜汝 追蹤 21世紀的福音契機與宣教反思。

左為惠頓學院研究生院學術院長兼跨文化研究教授斯科特.莫羅(ScottMoreau),右為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

0 1,274 A A A 【特約記者謝宜汝/連線報導】自耶穌基督升天後二千多年來,宣教、福音不斷地在全地擴展,福音的大能轉化世界各國。

如今福音傳到21世紀,這個世代該有什麼樣的宣教模式與反思? 中華福音神學院七月15日至16日舉行「21世紀宣教的趨勢與契機」研究論壇,聚集海內外各大牧師、博士,分享在世界各地的宣教經驗與模式。

15日透過四大主題,帶來世界各地宣教的反思,如透過斯科特·莫羅(ScottMoreau)分享「多元文化團隊的溝通問題」;陳義聖博士帶來「得著未得之民:處理受忽略的阻礙」;魏洪牧師分享「宣教中國2030運動」;大衛博士(Dr.DavidNg)帶來「建構的身分與強大的想像:在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中,對中國大陸民族和種族身分的宣教思考」。

戴繼宗牧師:「反思」為成熟的教會指標 開場時,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分享,21世紀跨文化宣教有一個令人振奮的發展,就是「從西方到萬方」的宣教模式,已轉換為「從各處到各方」。

以前被認為是宣教工場的地方或族群,如今變成了差派宣教士的國家和教會。

這不僅包括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也包括許多西方國家的拉丁裔、非裔、亞裔教會。

戴繼宗牧師分享,隨著時代的不同,我們需要在跨文化宣教上有更多的反思,以解決來自各種族、文化、教會和宣教處境中眾多的挑戰。

過去在宣教學的領域上,普世教會多受惠於西方宣教學家和宣教士的研究和實踐,但是來到21世紀前四分之一時段,我們卻看到主體世界(MajorityWorld)亦稱第三世界的跨文化宣教,也有責任為全球跨文化宣教貢獻! 戴繼宗牧師分享,因此期盼透過這些資深的華人宣教學家和宣教士合作,舉辦第一次跨文化研究論壇。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21世紀宣教的趨勢與契機」透過八篇論文發表,帶出更深入的反思(ReflectDeeply)、策略的反思(ReflectStrategically)和集體的反思(ReflectCorporately);也期望透過舉辦研討會,能將華人宣教學家和宣教士聚集在一起,成立普世華人跨文化宣教研究團契,使普世華人宣教服事者能夠齊心努力,在宣教上面看得更清楚、走得更穩固,為普世宣教做出貢獻。

斯科特教授:宣教場域文化差異引起溝通誤會 首先第一位發表人為惠頓學院研究生院學術院長兼跨文化研究教授(AcademicDeanofWheatonCollegeGraduateSchool&ProfessorofInterculturalStudies)斯科特.莫羅(ScottMoreau),為大會帶來「多元文化團隊的溝通問題」的宣教視野。

透過介紹七類跨文化溝通領域「談話、評估、領導、決定、信任、衝突和行程安排」等,探討其如何影響多元文化團隊和組織。

這七類領域每一項,都是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價值觀來構建的,並且都在發展健康的多元文化團隊中發揮作用。

斯科特於會中分享各國基本的文化價值觀和差異,並提出它們對宣教團隊溝通上的意義。

宣教的場域當中有一些議題需要根據處境來思考,因為在跨文化宣教的溝通過程當中,必然會產生文化上的衝突,宣教士如何避免不良的溝通,萬一說了不恰當的話如何恢復關係等。

斯科特表示,小時候他的爸媽常說,跟人講話的時候要直視對方的眼睛,尤其是父母會從與孩子對視的過程中,分辨出孩子有沒有說實話。

但是在某些文化裡面,孩子的地位比較卑微,是不能直視父母或是高位者,甚至他在非洲宣教時,有位同學表示,在當地的文化裡,必須20%看著說話的人,80%看著別的地方。

「我們要小心的是,不要用這些不同的溝通模式來定罪。

當人們把這些溝通模式當做是罪或控告的時候,彼此的關係就會對立。

要記住,在西方文化裡有些溝通模式是對的,但是在別的文化裡可能是錯的。

」 四組常見的東西方溝通差異 有許多的挑戰在於東方儒家思想文化,與西方思想文化上的差異。

例如談話上常會出現四組差異,第一組差異為為東方的義務(Obligation)與西方的自由(Freedom);東方文化強調人際網絡裡的義務,它是社會性的黏著劑,能夠把每個人黏起來。

而在西方,則是極度想要自由,不想要有任何約束在身上。

第二組差異為東方榮譽、面子(Honor/Face)對上西方的正義、權利(Justice/Rights)。

東方人只要一講到面子,就會知道當中有許多涵意,可能是團體和家族當中的,可是西方人談到面子時是沒辦法理解的,比較多談的是個人尊嚴。

第三組差異為東方對權柄(Authority)的認知與西方對獨立(Independence)的認知。

在儒家思想裡,權柄內涵有「天、地、君、親、師」五倫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是西方深受獨立思想(Independence)影響,如立國先賢之一派屈克.亨利(PatrickHenry)強調「不自由吾寧死」。

第四組差異為東方強調和諧(Harmony)西方強調隱私(Privacy)。

斯科特表示,有一次在韓國講課時,一個韓國的接待者對他說:「以美國人來講,我覺得你很謙卑。

」原來韓國人接待外賓無微不至,但對有些美國人來說,是不太需要的,從這裡面看見,原來謙卑的定義,在文化差異下也不盡相同。

斯科特表示,有些文化要求你察顏觀色,同一句話的表情和口氣,遠勝過字句所要表達的;像是中國的古裝劇,縱使有英文字幕,但是對外國人來說還是很難懂,因為字幕無法表達出中國的歷史、傳統、故事、甚至眼神交流等;有些文化是注重字義,不需要猜測,像有些美國人不喜歡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喜歡清楚表達。

又如有些文化屬於椰子文化(Coconut),如亞洲國家,關係一開始很難建立,但是一旦建立了就可以很深入。

有些國家是桃子文化(Peach),如有許多種族文化組成的移民國家,關係一開始看起來很容易,但是一旦再挖深一點,就很困難。

這些都會造成文化溝通上的差異,影響決策、領導、團體事工等。

欣賞彼此差異 用愛饒恕看見神的作為 斯科特表示,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其實時代、年紀、社交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力很大,跨年代的溝通,常常會比跨文化的溝通還大,所以也需要了解下一代的思路和溝通模式。

但是唯一不變的溝通模式,跨世代普世皆準的,就是耶穌的愛、饒恕、僕人領導的心智。

在跨文化溝通時要記得欣賞彼此的差異,學習饒恕,而不是想要控制一切。

靠主脫離溝通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傷害,靠主學習放下,一起來看神在這當中所要行的奇妙工作。

16日將透過Dr.DavidGreenlee&Dr.PeterLee分享「文化距離與耶穌的和解使者:探索同文化、近文化和異文化工人的貢獻」、潘定藩牧師帶來「再思植堂事工」、盧敬祚博士帶來「格魯班化:全球化與城市化社會交融」,以及孔祥正博士分享「宣教與崇拜:宣教在教會主日崇拜中展現典範之研究」一同深入探討全球化下的宣教禾場! 加Line好友 按讚支持 訂閱YouTube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我要奉獻 2022-09-27 基督教論壇報/社論言論 0 2022-09-27 基督教論壇報/藝文影視 0 2022-09-27 基督教論壇報/新聞時事 0 1 伊莉莎白女王與佈道家葛理翰40年堅固友誼不可思議的相互尊重及欽佩 2 戰亂之地的福音守護者魯瑪夫按立牧師穿著屬靈軍裝繼續帶領少數民族前進迦南美地 3 在槍林彈雨中為22萬難民築逃城軍牧魯瑪夫談特殊職分:難民宣教先救命、再救恩! 4 「僕人領袖」英國女王國葬儀式有寓意提醒世人即使君主也在基督統治之下 5 伊莉莎白女王希望有生之年耶穌再來「我想將王冠放在祂腳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