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4) @ 日子與力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l 社會施為者(agent):又譯「能動者」,意指能自發行動,不受社會結構的決定性所制約(但不排除其影響)的個人;反過來說,agent的自發行動也能影響社會,使社會結果 ...
日子與力量這裡記錄了我的讀書報告、查經講道、生活日誌、照片分享等,以及推荐轉介別人的好文章。
主要興趣在基督教信仰、文學、哲學、藝術音樂等方面。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709172303讀書報告:「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4)?B社會科學五、布赫迪厄的社會人-一個社會施為者
l 社會施為者(agent):又譯「能動者」,意指能自發行動,不受社會結構的決定性所制約(但不排除其影響)的個人;反過來說,agent的自發行動也能影響社會,使社會結果有所不同。
能動作用(agency)通常相對於結構作用,為造成社會結果的兩種決定因素。
l 習性(habitus):又譯「慣習」,和習慣不同,習性較強調的是具有即興創造的可為面向,習慣則是歸屬於非無意識的機械性行為。
布赫迪厄對習性的定義:「一種持續、可轉換的性情傾向系統,可以整合過去的經驗,在功能上,可說是一種作為知覺、理解、行動的基礎模型(matrix),進而此類比的轉換,有助於得到相似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行動者能夠完成複雜的工作」(1977)、「所指的具持久性、可轉換的性情傾向,是一種被結構的結構的一種性情傾向,在功能上,可最為一種結構化的結構,能夠增加組織、實際作為,能夠再現,客觀的適應成成果,不一定要有預設的立場,有目的的預設一些假設,或是能夠表現出其精熟於操作,才能夠完成。
」(1990)
(一)社會化的人:習性之形成
1. 習性的概念說明了人如何成為一個社會的產物
(1) 人必須先社會化,社會生活才有可能
社會化是指所有讓人學習社會關係及社會規範、價值、信仰等所需的機制,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學習適應、融入社會的過程,傳統上分為初級(兒童)和次級社會化。
(2)社會化的特色在於習性之形成
布赫迪厄認為:習性之為持久的性情傾向(disposition)系統,是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獲得的。
習性構成人們知覺、評價、分類、鑑賞和行動的基礎,主導行為的動力和源頭。
這種性情傾向的系統,是後天獲得的,是社會建構的性情。
性情傾向是經由逐步的學習過程而內化成為人的第二本性,這些性情傾向會根深柢固地潛藏在行動主體裡,並於日後的生命過程裡發生作用。
習性可區分為兩種組成範式
j內化的實踐價值(ethos):內在的價值原則,形成人無意識下的行動範式(相對於「倫理」(ethics)是明確系統化的道德範式)。
k身體的儀態(hexis):指姿態、儀態等身體的行為語言。
2. 習性是個人在社會變動歷程及社會位置的產品
(1)社會屬性不但能建構後天之所獲,並能形成一個階級習性。
習性是相同歷史的整合,因此相同階級的人,他們有相同的經驗,他們的實踐活動是一致和諧的,因為在互動中,他們會調適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階級的標準,也就是所謂的「階級習性」。
習性的養成可分為初級(兒童)和次級習性,前者主要來自於家庭教育,影響最深遠;後者主要來自於學校和社會教育。
所有的家庭都有其社會位置和屬性,對於不同社經背景的兒童,由於身處不同的家庭環境,形構的習性也隨之差異。
初級習性所形成的性情傾向會不斷制約往後所習得的新傾向,但新的學習也會不斷地融入、調整原有的結構。
因此習性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地在重新建構的內在系統,是過去和現在經驗的綜合產品。
(2)每個人都只是某種階級習性的不同版本
每個人個性的差異只是社會性格的變種,而社會性格只是某種階級習性的產品。
統計上可以得到所謂的「眾數習性」,也就是同一社群中人數最多的共同習性;眾數習性周圍,有相應於個體的離散差,即個體習性和眾數習性的差距。
3. 這種社會化的研究方法可以打破傳統的解釋
傳統的社會化理論分為整體論和個體論兩種:
(1) 整體論:社會制約個人,個人沒有真正的自由,社會邏輯決定其行動。
(2) 個體論:個人有相當的自由,不受社會制約,理性和經濟邏輯決定其行動。
※布赫迪厄認為這兩種理論的對立是人為割裂的,習性的觀念可以超越其對立。
(二)習性的結構性作用
1. 習性可以用來解釋社會運作的邏輯
(1)同一社群裡的一致習性,是社會裡不同生活風格的基礎
² 所謂生活風格,是指系統內主要階級或某部份成員的品味、信仰和習慣的總和。
例如,政治立場、哲學信仰、道德信念、美學偏好,乃至飲食、服裝等習慣,這些類似生活風格者足以構成地位群體。
布赫迪厄認為在相同的生活水準之下,卻享有不同的生活風格,這是因為習性的不同。
² 三種不同的生活風格
j宰制階級:
u主流派(掌握經濟資本優勢):以豪宅、旅遊、名牌、品味來凸顯其財富及傑出性。
u非主流派(掌握文化資本優勢):以愛好閱讀、藝術和古典音樂等來表現其優越感。
u舊資產階級:表現刻苦耐勞、嚴以律己、精打細算的生活風格(如王永慶)。
u新資產階級:敢於花錢享受的消費享樂主義(如林百里)。
k小資產階級:
u上升的小資產階級:注重保養、休閒、健康等,近似新資產階級。
u沒落的小資產階級:注重工作、秩序、細節等,近似舊資產階級。
l普羅階級:
注重實用性和身體健壯,拒絕他們認為無用的奢華和文化。
(2) 每個場域都各自由一群擁有同一習性的社會施為者為代表
習性的塑造與形成,可說是歷史的產物,來自於社會制度,又寓居於身體內。
「習性和場域,首先是一種條件制約的關係:場域結構習性,而習性是內化場域內在必要性的結果。
…習性和場域也是一種建構認知的關係:習性把場域建構成有意義的世界。
」習性和場域相互建構,相同的習性構成場域特色,這種場域特色又建構了社會施為者的認知,將習性內化於他們裡面。
2. 習性穩固社會規律
(1) 這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因素
集體行為的一致性和統一性是藉由習性而造成的,藉由習性的作用,人會無意識卻自動地和其他人所見略同,構成認同感。
習性所提供的,就像一種無指揮的交響樂演奏局面,強調規約、系統的行動作為,無意識的使得行動與習性趨於一致。
習性因此調和了客觀的機會和主觀的動機,使人不自覺地依照場域特性去行動,稱為「內化的外在化」。
階級習性的結果是,使得社會施為者的行為,鞏固了階級間的客觀關係。
(2) 社會變動對習性之影響
² 滯後作用(hysteresis):前面提到習性是場域所建構的,但當客觀環境改變,習性卻因慣性作用而不會跟著改變,造成舊習性與新環境的脫節。
代溝、世代衝突也是滯後作用的一種。
² 習性隨社會施為者的社會歷程而重新建構:「習性是一種開放的傾向系統,它會不斷地碰到新經驗,也不斷地受其影響。
習性是持久的,但不是不變的。
」雖然習性有其慣性,不會隨意更換改變,但習性確實具有自我調整、自我運作和自我創造的作用。
因此,人在新的條件下,能夠不斷更新;習性是處於開放的系統,當碰到新的經驗,除了不斷地受其影響,也會因這些經驗的累積與運用,而重新創造新的生活經驗。
補充:
在「江山易改,習性難移?Bourdieu的習性概念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相關探討」(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陳珊華)一文中,歸納了「習性」的六個內涵與特質:
一、習性是一種性情傾向的系統
二、習性是歷史形塑的分類架構
三、習性是「被結構化的結構」及「結構中的結構」
四、習性是持久,但也可被改變、調適與修正
五、習性不全然有意識的
六、個人習性與階級習性息息相關
linchaosuh/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linchaosuh's新文章小黛西的週歲生日趴小黛西1歲了歷史上的今天:8月15日-戰爭與和平歷史上的今天:8月5日-革命與反革命大學聯考40週年成為剛強的人(1)筆記:《大亨小傳》中的荒原及其色彩象徵(TheWastelandandit’ssymbolicmeaningofcolorin《TheGreatGatsby》)文摘:《加爾文的聖靈論─以「與基督連結」作為核心的聖靈論》筆記:「李白詩中時間意象的審美意蘊」我的「一週大事」剪貼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linchaosuh'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讀書報告:「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4) @ 日子與力量
l 社會施為者(agent):又譯「能動者」,意指能自發行動,不受社會結構的決定性所制約(但不排除其影響)的個人;反過來說,agent的自發行動也能影響社會,使社會結果 ...
- 2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學大師的行動理論巷 - 個人網頁空間
題,社會學家都常採用施為(agency)一詞,來描述那些形成動機、激發行動的泉源。很顯然,施為涉及了. 後天的學習,它是一種能夠知道自己需求,也有辦法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
- 3《社會學》
在該理. 論中,紀登斯特別強調了「agency」(施為)這個概念,對此,他是指「施為者(agent)所做的行動」,即施. 為者真正做的事情,因為,如果不是施為者介入並採取行動, ...
- 4影響結構與施為*之間互動關係的媒介物
另一種對立性論點是強調施為( agency )重建作用的批判教學論. (critical pedagogy),Freire(1990, 1998, 2001)便主張既存制度與知識往. 往是權力建...
- 5agent - 行動者;施為者;能動者;主體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 ...
行動者;施為者;能動者;主體. agent. 以agent 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 Agent, 指導員(美國農業推廣員通稱). 雙語詞彙-公告詞彙 中央機關一般職稱, Agent, 調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