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律師考試 - 東吳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至於究竟該列出哪些書目,一般補習班都會有「法律人必讀書目」之類可供參考,但其所列出的實在太多了,要全部唸完可能都已四十歲了。

但是,每一科最少也該找一本書來念, ... 如何準備律師考試  主持人:潘維大老師   主講人:李念國 學長(東吳法律系畢、碩甲一)           陳相儒學長(中興法律系畢碩甲一) 撰稿與整理:蔡偉逸(法四年級) 李念國:我是東吳85級畢業,可說是在東吳土生土長的,對於東吳的環境較熟悉,因此大家會遇到的問題,可能我也都會遇到。

關於律師考試,我個人覺得愈早準備愈好。

不論是研究所或是國家考試,最好及早決定,因為兩種考試的準備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就我而言,我是在大三下就確立目標,以準備國家考試的方法來讀書。

不論你的志向為何,你應儘早知道何時考試,考試科目是什麼,該唸哪些書,確立大致方向之後,就該擬定讀書計畫。

我個人是建議以半年為一期,一科一科唸,唸完一科再換一科。

教科書一定要先看,然後再收集一些論文,至於坊間補習班的書,也可以拿來做參考。

另外,實務見解亦相當重要,例如法令月刊等雜誌都附有最新的最高法院判決,或是對重要實務見解所作成的決議…等,都是我常涉獵的範圍。

各地方法院的法律座談會,以實際案例為討論對象,可以做為各位在讀過教課書後的自我測驗。

但是我並不贊成太早去接觸考古題之類的東西,最好是能在熟讀教課書後,對於該科目有一整體的概念之後,再來研究實務案例或是考古題,效果會比較好一點。

總之,對準備國家考試而言,實務見解是相當重要的。

             學說方面,通說一定要記清楚,至於其他的各家學說,只要知道就好了,並不一定要強記。

在心境的調適方面,我建議各位得失心不要太重。

考國家考試,實力與運氣往往是一半一半,但是你一定要先有實力,才能去討論運氣的好壞。

考試時一科中有一題不會是很正常的,因為有運氣的成分在;但若是有兩題或兩題以上不會時,自己就要檢討了。

得失心不要放太重,心情就不致太緊張,就比較不會急、不會慌,唸書就會較有效率。

              最後我覺得,唸法律的人應要做到三件事,就是多看、多背、多思考。

多看才會有基本架構,多背才能應用,也許不用強記,但能背就盡量背。

背多以後,自然就會有正確的推衍模式,也才會導致正確的結論,而不會產生跳躍式的思考方式。

另外考試時時間很短,靠的是反應的思考,而其導致的結果是對是錯,就有賴於平常是否有用心去思考了。

  侯宜秀:  準備國家考試要有決心,就我和許多同學的經驗而言,至少要花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且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每個人的個性不一,讀書方法也可能不同,所以我們現在所講的,各位可能需要斟酌,從中選擇一個對你最有利的態度及讀書計畫。

             我在大學時並不是全心全意在準備國家考試的人,我也不是可以在圖書館坐很久的人。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唸書的時間比別人少而苦惱,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只要將時間作最有效率的運用,還是有機會可以考上的。

               準備國家考試可以分兩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另一方面則是讀書。

讀書方面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讀書計畫,將需要唸的書列出來,將之都唸過一遍。

至於究竟該列出哪些書目,一般補習班都會有「法律人必讀書目」之類可供參考,但其所列出的實在太多了,要全部唸完可能都已四十歲了。

但是,每一科最少也該找一本書來念,怎麼找呢?別人的經驗很重要,當然也要配合自己的程度。

以吳庚老師的行政法那本書而言,很多人在剛開始看時都看不懂,但它又似乎是一本必讀的「寶典」,所以你應該先從其他較簡單的書或是老師的上課筆記著手,有一大概的瞭解之後,再回頭去看,就會有比較好的理解程度了。

             此外,你最好列出一張適合自己的書單,然後決定預計花多少時間唸完。

不論你讀書的方法是一科一科唸或是一次唸很多科,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只將書本翻過去,就認為自己已經唸完了,有沒有吸收進去才是重要的。

另外,讀書的期間最好不要設定的太長,最好大概半年左右。

但是千萬不要半年經過才來檢討,而是應該每個禮拜或每個月就檢討一次,檢視自己在這段期間所花下的時間究竟有無收獲。

越接近考試時檢討的頻率要越頻繁,藉由反省,才能發現自己的讀書方式是不是有問題。

            讀書的時間不在久,而在效率。

所以不一定要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唸書,但是一定要每天持續,每天至少讀個五個小時吧!千萬不要唸兩天,就出去玩兩天,這樣會很容易把前兩天所念的東西都忘光。

再者,生活作息一定要正常,尤其是畢業後沒有在上課的同學。

一定要有一個正常的作息,才能去規律你的生活及讀書計畫,法律系學生常常藉口晚上讀書比較安靜,比較有效率,但我覺得對國家考試而言好像不是這樣。

如果你早上八點就進到圖書館或是開始唸書,唸到下午五點,你一天至少就念了八個小時的書了。

還有一點,就是要持續的運動,如游泳、跑步等。

一方面可以維持體力,保持頭腦清醒,一方面也可以鍛鍊自己規律的品德。

              至於心理方面,就是要保持平穩。

有男女朋友的話最好是能取得對方的諒解,若還沒有男女朋友,則最好是不要交,以免影響情緒。

對於家人的期望,也不要太在意,心情越輕鬆,考試才會發揮的越好。

              考前最後的時間裡,不要再花很多時間去唸很大的一科,如民法的債總。

在最後的時刻,大家通常都只有看法條而已。

至於要如何背法條,當然要先對立法理由有所認識,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要件及應用等,思考過後再來背法條,應該是很快的。

  陳相儒:  我的讀書經驗是,每科我只看一本教科書,但是要看熟,要唸通。

然後再去找一些參考資料或是補習班的書來看,不一定要唸很厚的書。

選書時要看這本書的體系架構如何,一本體系健全的書,往往可以幫你省下不少時間。

剛開始唸時,要著重基本的架構,再去熟悉其枝微末節。

             有些人唸書是一次把很多東西記起來,但我則最少要唸過三遍以上。

第一遍先把大架構抓出來,往後再慢慢填補。

這樣唸書的好處是,每一次都可以獲得新的東西,在書本中找到樂趣。

且整個基本架構在往後的閱讀時,也會反覆的思考、記憶,就比較不容易忘,也會比較清楚。

             關於運動的經驗,我本身並沒有天天運動,因為我喜歡打羽毛球,場地不好找,所以通常一個禮拜找一天,連續打個五六個小時,將一個禮拜的體力都放盡。

因為我覺得如果有多餘的精力,就會想作怪,就不會乖乖唸書。

              考前看看考古題也是有必要的,但是看考古題的目的並不是投機,而是能幫助自己對考試的題型的掌握。

法條亦很重要,就算平常沒有很在意法條,考前至少也應該拿起來背一背。

考前的心情最好能力求穩定,不論用什麼方法,一定要調整到一個最好的狀態,保持輕鬆。

舉一個個人的例子給大家做參考:考前一天我去試場所在的國中看考場,聽到兩個國中生正在交談,甲說:「有考律師耶!你以後要不要考?」乙回答說:「律師有什麼稀奇,沒前途!」我聽了後愣了一下,在回家的路上反覆思考這段對話,結果隔天就不緊張了。

大概是因為覺得就算考上也沒什麼前途吧!總之,考試前盡量保持心情放鬆就對了。

             另外在試卷作答方面,分點作答是很重要的。

看到題目,先分析它要考你什麼,然後將所知道的答案很有組織的寫出來,讓閱卷老師一眼便能看到他想要的答案。

遇到不會的題目時,就算完全沒有概念,也要先分析題目的內容,然後從相關的原理原則或是法律的目的去思考,或許也能推出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前面所述,唸書時要掌握基本原理原則及架構的效果。

  李念國:  我補充一點,就是關於需不需要補習的問題。

我是覺得要看個人情況而定,我本身是沒有補習。

因為補習班的老師教得再多,也不會比書上寫的多。

但補習班確實有方法讓你在很快的時間內,掌握整個科目的架構與問題的要點。

因此我建議,如果自己時間上、經濟上許可的話,也不妨去補習,但千萬不要是看到同學都在補,而一味的盲從,這樣就失去他的意義了。

此外,平常讀書時要整理。

在一本書上將其豐富化,將相關論文、判例、其他學說等增補於上。

到考前,就應該反覆的將自己所整理出來的東西熟記,可以省去翻很多書的時間。

以前學長常跟我講所謂的「體系」,所謂的要「唸通」,但是究竟什麼是「體系」,怎樣才叫「唸通」?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唸通」?我建議,可以去看實務座談會的題目,先把結論遮起來,自己想想這題目該怎麼做。

當然結果可能不見得與法院所討論的結論一致,但這可以增加思考的機會,順便檢視自己對該問題是否有所瞭解。

若是你所得到的結論與法院一致,更可增加自己的自信。

你也許會問:「學長,考試考了十一科,書本那麼多,究竟要唸幾遍才夠?」以我的經驗而言,最少要唸五遍,才足以去應付考試。

前兩遍當然是很緩慢的,因為你要做整理的功夫。

但是如果之前的整理功夫作的好,以後的幾遍就很快了。

關於考古題,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

尤其是在考前這段期間,甚至往往會決定你是否上榜。

因為考試中考古題出現的機率很高,就算題目不完全一樣,其中所考的概念也是一樣的。

多做考古題,可以幫助你掌握重點。

還有一點,就是字寫得很醜怎麼辦?以我的經驗而言,因為我的字也很醜,其實只要段落清楚,字寫工整,盡量寫重點,最好將結論寫在最前面,其後再對理由慢慢論述,如此會比較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侯宜秀:  我也認為考古題很重要。

我的經驗是和同學在一個星期中約一天,在一個地方一起討論考古題。

因為書唸久了會累,會想要找人聊天,所以與同學一起討論考古題是個滿好的方式。

可以藉由較輕鬆的方式得到一些東西,另一方面也可以藉由同學間的互動,來督促自己唸書。

和同學保持聯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考前,常會有些消息在同學間流傳。

雖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多知道一些消息總比不知道好。

做考古題的另一個好處是,訓練自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個法律關係很複雜的題目,從一個很正確的角度切入去解題。

關於要不要補習的問題,如果經濟許可的話,我建議你去補習。

但前提是你已經有準備要考國家考試的決心,千萬不要用補習來騙自己。

在補習班的好處是,老師會在短時間內灌輸你一些較有系統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你回家以後一定要讀書,才有辦法真正瞭解這些東西。

補習的另一個好處是,因為你大部份的競爭對手都在補習班裡,所以你可以知道他們都在做些什麼,瞭解一下敵情。

不要放棄任何一科,就算你對一科真的很沒信心,考前多做做考古題,真的會有效果,有不少人就是靠這樣考上的。

當然考上以後能不能執業,那是另外一回事。

以我的例子,因為我刑訴一科唸得不是很好,於是就聽同學的建議去買了「保成」那本三十幾年的考古題,做了三遍,結果這次考試還考的不錯。

不過這真的是一個不得已的方法,最好還是每一科都努力去把他唸好,否則考上以後,還是沒辦法應用。

  陳相儒:  我補充一下關於「讀書會」的問題,我是覺得讀書會的效果還不錯,不過在方向的掌握上要正確。

透過讀書會,可以藉由與對方理念的交流,檢視自己的觀念是否有錯。

在開會時可能因自己準備不夠而被同學刺激,但這也可能成為自己唸書的動力,有刺激才會有進步。

關於民法,我建議大家多看王澤鑑老師的書,對自己思考及整個民法制度運作會有相當的幫助。

海商法我覺得國內寫的好的教科書並不多,所以各位可以去買補習班整理的書來看。

至於保險法,我是看江朝國老師的書,他的東西剛開始會比較不容易入手,但逐漸熟悉後,進展就很快了。

而且最後只要看法條,就可以將江老師的整個理論連貫起來,推薦給各位參考。

關於強執,只要民法、民訴的底子好,唸強執應該就沒什麼問題。

不過要注意新舊法條的比較。

  主持人:各位同學有沒有問題要發問?   問題一:請問學長姐,(1)是否有必要到外校旁聽? (2)關於期刊論文,應如何收集、準備? 陳相儒:我很少旁聽其他老師的課,只有聽過王澤鑑老師的課,但也沒聽完。

我是覺得,老師對於初學者而言,確實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決心去努力。

關於期刊論文,我建議可以參考補習班所整理好的資料,但是因為很多,所以應該挑一下,不需要唸的就沒有必要去念。

  侯宜秀:我也沒有旁聽過別的學校的課。

不過我覺得台大詹森林老師的課很值得聽,因為大部份教債各的老師都只教一點點,雖然詹老師也沒有教完,不過他的教學很有體系,且很注重判例、判決,也透過問學生問題來啟發你的思考。

邱聯恭老師的課也可以去聽,因為他好像都有出題,而且題目很難掌握,如果去上他的課,可能會比較瞭解。

論文方面,我覺得月旦法學還不錯,尤其是其中的「法學教室」。

今年的國私,好像有一題就與其中的一篇完全一樣。

補充一下刑法的問題,就是最近常考「刑罰論」的部份,諸如保安處分之類的東西,其實這部份只要將法條背熟,應該就沒什麼問題。

但是要是沒有看到,分數的差距就會很明顯了。

  李念國:我曾經到台大旁聽過,但也沒有完整聽完。

我是覺得,除非那個老師能夠在上課時,給你一個完整的架構及概念,且完全將該科目上完,這樣的旁聽才是值得的。

例如林俊益老師的刑訴,他的上課筆記足以幫你建立一個完整的刑事訴訟法體系,聽這樣的課或看這樣的共筆就是值得的。

準備國家考試與準備研究所的方法是不同的。

研究所的要求是理論性的,對基礎法學概念的理解方面要求較多;而國家考試則著重在通說,或是現行實務見解。

每個人都會對某些科目比較感興趣,例如我對民商法較有興趣,會多花一點時間在這些科目上。

準備研究所可以如此,但是準備國家考試時,因為科目很多,所以不能偏廢任何一科,至少要對每一科都有一個最基本的理解,才有考上的可能。

而且就考試的經驗看來,往往自己最有把握的科目,分數卻不是最高的,甚至是最低的。

律師考試專業科目的要求是平均五十分以上,所以每一科的程度要平均,不要希望有一科考得特別高,可以彌補考差的科目。

最近這幾年律師考試的錄取率約在百分之七左右,今年率取了293名,所以各位無須太悲觀。

相信大家會來參加座談會,一定是對國家考試有相當的決心。

因為以往東吳應屆考上的很少,所以我在考試時,壓力就不會那麼大,反正如果沒考上,也只不過是和大家一樣罷了。

在持續的努力中,一方面要肯定自己,一方面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對於商事法比較有興趣,也花了比較多時間準備。

以公司法而言,我是看柯芳枝老師的書,雖然很大一本,但最好是能全部看完。

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公司,因為台灣現今的社會中,公司的型態佔最多數的,就屬這兩種,尤其是有限公司。

這幾年關於有限公司的考題也相當多。

另外,梁宇賢老師的公司法實例解說、票據法實例解說,也是很值得看的,將法條與實例結合,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海商法,楊仁壽老師的海商法新論不錯,比較淺顯,注重整體性的概念。

至於保險法,我也是看江朝國老師的保險法論,不過因為那本書只是原則性、重要性的基礎理論,而非逐條式的論著,所以他的論文相對之下就顯的很重要。

有人說,他的書很不好唸,其實我認為,因為他的體系也是出自大陸法系,與民法類似,因此只要法學基礎的素養夠,唸起來就會覺得有道理,比較不會產生跳躍式的思考。

關於民事訴訟法,我建議姚瑞光老師的書、楊建華老師的民事訴訟法要論,楊老師的問題研析四冊也是必讀的。

至於邱聯恭、駱永家老師的書,駱永家老師的「既判力之研究」還不錯,可以參考,至於邱老師的東西,因為比較超脫現行法,行有餘力的話,亦可涉獵。

  問題二:判例那麼多,如何熟記? 侯宜秀:判例是很多,我建議可先熟悉判例的內容,然後將之抄在書本上,等到考試前十分鐘,拿出來記一記,就像背電話號碼一樣,碰碰運氣。

因為實在不太可能有人能將全部的判例、字號都記下來,不過有些特別重要的,就需要記下來。

準備考試,我大多是以補習班的講義為主,尤其是一些重點整理的書。

補習班的講義唸完之後,最可靠的還是「法條」,所以就背法條。

至於判例及實務見解,我是參考保成出版的分科六法全書,那一套編的不錯,法條之後附有很多實務見解及參考資料。

我覺得判例的號碼其實不需強記,不過要思考,看多的以後就會有自信。

我覺得民法總則很值得投資,因為書本都比較薄(與債總、物權相較),配分25分。

可以唸補習班整理的資料,大概一天就可以看完。

以考試而言,越接近考試所看的東西越不容易忘,記憶越新。

所以如果有一科是能在考前,以很短的時間就能複習一遍的,就很值得投資。

  問題三:參加法律服務社是否對自己有幫助? 李念國:參加法服需經甄選,學期中也需參加服務,會強迫自己去努力。

當你還是低年級時,可以經由與學長姐的接觸,瞭解一些讀書的方法、態度,也可以藉由案件的處理,開開眼界。

另一方面,因為法服通常都是學長帶學弟,因此在法服待久了,變成高年級以後,若對自己沒有信心,就會退縮。

以我們班上而言,六個考取研究所的同學中,只有一個沒有參加過法服。

我個人是覺得,在法服中,可以往上看,可以認識一些現在可能無法接觸到事情,這些東西,或許對你沒有馬上的影響,但間接的,也會改變你的一些看法、態度。

總之,你在社團中越有心,你所得到的幫助就會越大。

  問題四:請問三位學長姐,是否有較有效的記憶方法可提供給我們參考?另外,關於筆記的整理,需注意哪些事項? 李念國:人的記憶有限,看了就忘,是常有的事。

但我相信,看五遍與看十遍在程度上絕對有差,少忘記就會比別人強。

背書是需要的,有記憶才能作思考、整理的工作,但須是有系統的記憶,而非一字不漏從頭背到尾。

我的作法是,頭一兩遍做地毯式的記憶,到後來,以補習班的書而言,因其通常都會先舉問題,其後才是解答,我會先看問題,測試自己能否解答,若可,則略過;若已忘記,則加註記號,以便再次複習。

藉此不斷縮小忘記的範圍,才能在考場上有所斬獲。

    我曾花時間去做債總的筆記,但後來發覺,實在太浪費時間。

親自整理,雖然對概念上會有較清楚的幫助,但補習班幫你整理好的資料,若能善加利用,也有同等之效,且省下做筆記的時間,可以用來唸其他的書,或做思考理解的工作。

  侯宜秀:有人說,考試是比誰忘的少,而不是誰看的多。

我也覺得準備國家考試不能一昧的背書,因為要看的書太多了。

唸書時要重理解,考試時並不一定要如書本上的文字般,一字不漏的寫出來,只要將所理解的正確內容寫出即可。

我認為比較好的記憶法是在看完書之後,以自己的話對自己說一遍,隔天或過幾天再複習一遍,應該就比較不會忘。

          關於做筆記,一般筆記可分三種,一是體系型的筆記,對於基本概念與架構的建立會有幫助;二是針對問題所做的筆記,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種。

將問題的爭點、思考脈絡、法律變動的情況等寫下來,在考試寫題目時才不會混亂;另一種是比較型的筆記,例如一些相類似的法律概念,其要件、法律效果等之差別,有助於概念之釐清。

對我而言,筆記很重要,尤其是考前,幾乎只看整理於書本上的小條子,因此整理得好,才能一目了然,在短時間即可記憶。

  陳相儒:我背法條的方法,是將相關的法條歸類起來,標明在各法條下面,記的時候將整組全部一起記,因為適用時大多是以整套的制度去適用,而且也比較容易記。

而且真的不用照法條上的文字去背,只要瞭解後記住就好了。

  問題四:現代律師種類、分工日細,不知三位學長姐對未來執業有何理想? 陳相儒:現在律師趨向專業,已經少有樣樣精通的。

各位如果有志走這一行,應在大學時期就培養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各方面的書籍、知識也要多接觸、補充,如會計、公司的運作等。

到研究所繼續深造也是不錯的方法,因為要到外面與人競爭,勢必要比別人多懂一些。

  侯宜秀:我覺得語文很重要,東吳的學生雖常抱怨英美法壓力很重,但以後在社會上絕對是有幫助的。

期刊論文,即使非關國家考試,也應該多看,各種研討會,也可以去參加。

電腦的使用也很重要,至少要會利用電腦到網路上去找資料。

  李念國:在學的學生與考上國家考試後的學生思考會不一樣,我覺得考試是一種門檻,如果你沒有跨過去,就可能從此不會使用這些法律。

以我而言,在未考取前,對於未來也是相當模糊,我也是在考上之後才漸漸確立以後的方向。

現在當然還是在充實自己,如培養語文能力、學電腦、人際關係即與人對談的方法等。

至於將來要走的路,因在研究所中,藉由更多不同知識的接觸,如國際貿易、比較法、中共的法律等,可能會讓你更瞭解未來發展的趨勢。

因此我們現在也還處於摸索的階段,尚未決定確切的方向。

         至於在大學部的學生,也許有人已經決定好以後的目標,不論是工作或繼續深造、或考國家考試,我建議你們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好高騖遠,才能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主持人:非常感謝三位學長姐在此提供他們珍貴的智慧與經驗,謝謝他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