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的意思/造詞/解釋/注音_國語字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旄. 拼音:máo mào 注音:ㄇㄠˊ ㄇㄠˋ. 部首: 方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10. 五筆86:YTTN 五筆98: YTEN 倉頡:YSOHU 鄭碼:SYMM 電碼:2463. 國語字典 主頁 成語 詞典 解夢 首頁 字典 方部 旄 旄拼音:máo mào 注音:ㄇㄠˊㄇㄠˋ部首:方 部外筆畫:6 總筆畫:10五筆86:YTTN 五筆98:YTEN 倉頡:YSOHU 鄭碼:SYMM 電碼:2463筆順編號:4153313115 四角號碼:08214 UNICODE:65C4 基本字義máo ㄇㄠˊ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將擁~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方言集匯粵語:mou4mou6客家話:[梅縣腔]mau2[寶安腔]mau2mau1mau3[客英字典]mau2mau3[海陸豐腔]mau2mau3[客語拼音字匯]mau2[臺灣四縣腔]mau2mau3 詳細解釋旄máo〈名〉同本義[ancientflagwithyak'stail]旄,幢也。

——《說文》。

本用媽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

后又用羽,或兼用氂與羽焉。

右秉白旄。

——《書·牧誓》建彼旄矣。

——《詩·小雅·出車》見羽旄之美。

——《孟子》總光耀之采旄。

——《史記·司馬相如傳》樂師有旄舞。

——《周禮·旄人》上將擁旄西出征。

——岑參《輪臺歌》又如:旄鉞(本為旗幟和兵器。

代指軍權);旄麾(即旌麾。

帥旗);旄象(飾以象牙的旌旗)牦牛尾[yak'stail]。

古代常作飾物羽旄齒革。

——《國語·晉語》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牦牛[yak]骍旄之盟。

——《左傳·襄公十年》又如:旄塵(牦牛和塵);旄氈(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織品);旄牛(即牦牛)旄丘。

前高后低的山丘[yak-likehill]旄丘之葛兮。

——《詩·邶風·旄丘》。

傳:“前高后下曰旄丘。

”又如:旄敦(旄丘與敦丘)星名[akindofstar]。

如:旄星(即旄頭星);旄頭(即昂星)通“髦”。

俊杰[outstandingperson]。

如:旄俊(俊杰之士)通“毛”。

[hair;feather;down;wool]糞除其顛旄。

——《管子·小匡》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

——《詩·邶風·旄丘》另見mào 《康熙字典》《卯集下》《方字部》 ·旄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

《說文》幢也。

《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

《釋文》白旄,旄牛尾。

《詩·鄘風》孑孑干旄。

《傳》注,旄於干者,大夫之旃也。

《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

《註》昴七星爲旄頭。

 又騎名。

《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

《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又《廣韻》《集韻》莫報切,音帽。

麕毛長也。

 又與耄通。

《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

《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韻》亡遇切,音務。

嵍,或作旄。

山名。

 又《韻補》葉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貂旄。

說文解字《卷七》《部》 ·旄幢也。

從從毛,毛亦聲。

莫袍切 Englishakindofancientflag;old 字典簡體版:https://zidian.aies.cn/OTEyOA==.htm 旄的造詞 云旄幡旄干旄庶旄擁旄文旄旄丘旄人旄俊旄倪旄頭旄山旄幢旄敦旄旌旄旒旄星旄期旄氈旄牛旄狄旄端旄纛旄羽旄舞旄節旄象旄車旄鉞旄馬旄騎旄麈旄麾旌旄旗旄星旄朱旄氛旄牦旄玄旄白旄白旄黃鉞 包含"旄"字的成語 白旄黃鉞秉旄仗鉞羽旄之美 按部首查字一畫二畫三畫四畫五畫六畫七畫八畫九畫十畫十一畫十二畫十三畫十四畫十五畫難檢字 按拼音查字ABCDEFGHJKLMNOPQRSTWXYZ 正在查字典的字 旂旄旆旅旁楖桱梡梜梞旵旸時曠旱戇戇戅牙戁盅盈盆盂盁罨罩罭罤署聞聢聣聜聙笵笽笷笟笲詨誈誔詴詺迶迾迼迿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