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遺傳學 - 科學Onlin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究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亦即在相同的DNA序列下,透過調控基因活性的機制,所引發具有遺傳性且穩定、長期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就是「表觀 ... Wednesday13thApril2022 13-Apr-2022 人工智慧 化學 物理 數學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文章 植物圖鑑 地球科學 環境能源 科學繪圖 高瞻專區 第一期高瞻計畫 第二期高瞻計畫 第三期高瞻計畫 綠色奇蹟-中等學校探究課程發展計畫 關於我們 網站主選單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黃培綺 在臺灣,國、高中生物所學到的傳統孟德爾遺傳學說,對於解釋性狀的不同表現,其原因是因為控制性狀的基因型不同,而造成性狀在表現型上有所差異,然而這個解釋無法說明,一個多細胞生物其細胞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及基因型,卻具有各式各樣不同表現型的細胞,例如肌肉細胞、神經細胞、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決定這些細胞種類的不同不是DNA序列或基因本身,而是基因表達模式的不同,且在細胞世代之間,基因表達模式可藉由細胞分裂遺傳至下一代的細胞。

圖一、核小體 (nucleosome)構成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單位,DNA與組織蛋白結合形成核小體示意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研究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亦即在相同的DNA序列下,透過調控基因活性的機制,所引發具有遺傳性且穩定、長期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表觀遺傳學是1980年代才逐漸發展興起的一門科學,又稱為「表遺傳學」、「外遺傳學」、「擬遺傳學」或是「後遺傳學」,英文為epigenetics,其中「epi-」源自希臘文,有「在…之上」或「除…之外」的意思,「-genetics」就是遺傳學。

因此,表觀遺傳學的特徵是在傳統的分子遺傳學之上或之外的遺傳學。

而表觀遺傳學也能這樣解釋:在不涉及核苷酸序列改變的前提下,功能性相關的染色體改變。

此種染色體改變的機制包括了「DNA甲基化(DNAmethylation)」和「組織蛋白修飾(histonemodification)」等,這樣的調控機制皆能在不影響DNA序列的前提下,造成基因表達的不同。

另外,藉由抑制蛋白結合在DNA的沉默基因區域,也能調控基因的表達。

這些表觀遺傳學上的變化,也就是表觀遺傳現象,可能可以通過細胞的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保留下來,並可能持續遺傳好幾代,而這些變化都僅僅是在非基因因素的層次上,導致生物體基因表達的不同。

傳統的遺傳學主要在研究基因序列如何影響功能,相較之下,表觀遺傳學主要是在研究表觀遺傳現象的形成與維持的機制,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兩大類,分別為 (一)、基因選擇性轉錄表達的調控,包括DNA甲基化、組織蛋白修飾、基因體印記(genomicimprinting)以及染色質構形重塑(chromatinremodeling)等。

(二)、基因轉錄後的調控,包括基因序列中非編碼RNA(ncRNA)、反義RNA(asRNA)、微小RNA(miRNA)、內含子(intron)以及核醣開關(riboswitches)等。

表觀遺傳學主要在探討真核生物中細胞分化的過程,其中,在胚胎形態形成的過程中,全能幹細胞將逐漸分化成完全不同且具有不同功能的細胞,也就是說在一個受精卵進行細胞分化,分化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並透過抑制其他細胞和活化與其相關的基因而進行持續的細胞分裂。

表觀遺傳學曾經登上2010年6月18日發行的時代雜誌(TIME)的封面,標題為「DNA無法決定命運(WhyYourDNAIsn’tYourDestiny)」,其在生物科學領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EpigeneticsSource:http://en.wikipedia.org/wiki/Epigenetics Spector,Tim.(2012).IdenticallyDifferent:WhyYouCanChangeYourGenes.London:Weidenfeld&Nicolson.p.8. TIME:WhyYourDNAIsn’tYourDestiny,http://content.time.com/time/covers/0,16641,20100118,00.html Tags:DNA,epigenetics,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orgenecontrol,基因表達調控,表觀遺傳學 前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2015諾貝爾生醫獎特別報導】阿弗麥克素及青蒿素-對抗寄生蟲疾病的革命性治療法(一) 負責運動學習的蛋白質 年齡提高卵母細胞染色體異常機率 【2014諾貝爾生醫獎】發現大腦裡空間記憶的構築細胞 細胞膜的構造 頭皮毛囊與精神疾病診斷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一窺細胞如何「氧」尊處優 共軛焦顯微鏡的使用原理 發表迴響Cancelcommentreply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迴響名稱* 電子郵件* 個人網站 驗證問題* 8+9= 熱門文章 母體變異數v.s.樣本變異數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醣類的組成與分類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 色層分析 電偶極 定壓熱容量(Cp)和定容熱容量(Cv)的差別(下) 膠體電泳概述 準確度和精確度 總點閱排行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細胞膜運輸物質的方式 比爾定律與吸收度 混成軌域 準確度和精確度 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好站鏈接 科學online粉絲專頁 Insertmathas Block Inline Additionalsettings Formulacolor Textcolor #333333 FormulaID Formulaclasses TypemathusingLaTeX Preview \({}\) Nothingtopreview Inser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