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面容」 在焦慮情緒下的肖像畫創作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論文旨在探討焦慮的心理狀態和面容表現的關係。

筆者一直以來的創作,都偏好描繪面容,使用灰色調並營造陰鬱的氛圍。

但從來不曾自我剖析這偏好的原因,一直到前幾年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來源資料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位論文 碩士班/2012年 擁擠視域─洪敏瑜創作實踐 以榮格學說探究個體心理功能與多元主體性:解構藝術創作者 隱匿的邊界-女體迷思現象之水墨創作研究 女性藝術教育工作者職業階層與生涯轉換之研究 異世界—吳孟鴻創作論述 品東西―以西方媒材表現東方禪宗美學與意境之研究與實踐 張品慈水墨創作論述-當代文人畫的失衡與平衡 文字型標誌再詮釋設計之創作研究 臺灣美術史學正典形構問題:以戰後初期(1945-1949)左翼木刻版畫為例 女性身體意象於數位藝術創作研究 人文學 > 藝術 藝術學院 > 美術學系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館藏全文查找 目前無全文,華藝徵求您的同意授權。

我要授權 「焦慮的面容」─在焦慮情緒下的肖像畫創作研究 “TheFacesofAnxiety”–TheStudyofPortraitUndertheEmotionofAnxiety 吳政治 ,碩士  指導教授:黃進龍   繁體中文 焦慮;焦慮症;面容;anxiety;anxietysickness;face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22)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本論文旨在探討焦慮的心理狀態和面容表現的關係。

筆者一直以來的創作,都偏好描繪面容,使用灰色調並營造陰鬱的氛圍。

但從來不曾自我剖析這偏好的原因,一直到前幾年朋友因過度焦慮罹患精神疾病,從她對罹病原因的分享、到經歷她抗病的過程,才認識了焦慮,進一步聯想到自己的偏好與創作當下的焦慮體驗,因此興起對焦慮面容的研究,並藉由這樣的研究重新探索自己過去的創作動機與偏好。

本文將從三方面的理論:哲學層面、生理醫學與心理學層面及社會學層面來探索焦慮與創作間的脈絡,並從內容、形式、媒材來探討焦慮的面容的創作意涵。

在理論的探析方面,先從存在主義說明焦慮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從齊克果的觀點說明焦慮是個體在發展過程必然遇到的心理狀態。

接著,再援引生理醫學的角度來界定焦慮,了解焦慮的產生是與大腦皮質的作用與機能有關,並從臨床心理學上說明外在環境與大腦的交互作用脈絡以及其對應產生的焦慮症狀。

最後,從社會學的角度切入,探討當代社會的各樣面貌及可能影響個體產生焦慮的因素。

在內容與形式技法上,運用壓克力及油畫為媒材,以寫實的方法描寫面容與情緒,並在面容的描繪上加入個人對焦慮感的主觀投射,再針對呈現形式、媒材技法與創作間的關係加以闡述。

輔以作品實作為印證:「流逝」及「凝」的內容探討孤單寂寞的焦慮、「面容」的內容探討對死亡的焦慮、以及「無病呻吟」的內容探討莫名的焦慮狀態,以上分為3種的10件創作做焦慮的理念說明與分析。

論述最後點出研究的結果,歸納出以下三點心得:一、焦慮是人類存在的普遍現象;二、都市的發展會加深焦慮;三、在都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較疏離,人際間也習慣偽裝,但臉部及肢體容易洩漏存在個體的焦慮。

表情痛苦、五官扭曲的面容,呈現的是都市人焦慮的集體意象,反映的是都市人心理的疏離。

對創作者而言是一種對於都市焦慮及人際疏離的抒發,也希望能同時透過創作引起觀者的共鳴。

並列摘要 〈TOP〉 Thisthesisistoexploretherelationbetweenthestateofanxiousmindandface.Ialwaysprefertodepictface,useashtoneandcreatethedrearyatmosphereincreation.HoweverIhaveneversearchedforthereasonuntilafriendofminesufferedfrommentalillnessafewyearsago.Hersharingofthecausesandtheprocessofagainsttheillnessinspiredmetheknowledgeofanxiety.InadditionIrelatedthisknowingtomypersonalpreferenceandtheexperiencewhilecreating.Andfromallabove,Istartedtostudyaboutanxietyandface.FromthisstudyIwishtore-explorethemotiveandchoicesofthecreationinthepast.Inthisthesiswewillviewtheconnectionbetweenanxietyandcreationinthreeaspects:theaspectofphilosophy,theaspectofbiomedicineandpsychology,andtheaspectofsociology.Moreoverwewillexplainthesignificanceofcreationfromthecontext,formandmaterialsoftheworks. Firstofall,IuseExistentialismtoexplainthatanxietyisageneralmentalstatus.ForhereIusethepointofviewfromSørenAabyeKierkegaardtoexplainthatanxietyisthementalstateonecertainlywillencounter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ThenIgraspthedefinitionofanxietyinbiomedicinefield.Theproduceofanxietyisrelatedtothefunctionofthecortexofthebrain.Moreover,Iadapttheclinicalpsychologytoexplainthemutualcontextofbrainandthesurroundingsandthesymptomsitmayoccur.Finally,I,fromthesociologypointofview,exploretheseveralaspectsofcontemporarysocietyandthepossiblecausesforanxiety. Secondofall,acrylicandoilarethematerialsIchooseforthistime.IdepictthefaceandemotionwithpracticaltechniqueandthenIaddtheartist’sreflectiontowardsanxietywhendepicting.InadditionIelaboratetherelationbetweenform,technique,materialsandworks.10piecesofworkhavedoneforthisstudy:“FadingOut”and“Staring”seriesdiscussabouttheanxietyofloneliness.“Face”seriesexplorestheanxietytowardsdeath.“Non-reasonGroaning”referstotheinexplicablestateofanxiety. Fromthestudyitcanbeconcludedinthreeaspects.First,anxietyisthegeneralphenomenonoftheexistenceofhumanbeings.Second,thecitydevelopmentandgrowingwilldeepentheanxietyofitsinhabitants.Third,peopleisolatefromeacheotherandusedtohidetheirtruefeelingsinmodernsociety.However,one’sanxietycaneasilybefoundfromtheirfaceandbody.Astheresult,thepainfulandtwistedfacespresentagroupimageoftheanxietyofthemoderncitizens.Italsoreflectstheisolationofmoderncitizens.Totheartist,itisawaytoexpresstheanxietyofcityandinterpersonalisolation.Nevertheless,italsohopestoarisesomefeedbackandresponseoftheaudience. 參考文獻 ( 22 ) 〈TOP〉 BarclayMartin:《焦慮與精神官能症》,廖克玲等譯,台北市:桂冠,1984。

連結: 中文圖書: 陳仲庚張雨新編:《人格心理學》,台北市:五南,1989。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1990。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台北市:臺灣商務,1992。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