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廢物」紅到國際!專訪《RE-THINK 重新思考》共同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知道,要讓《RE-THINK》與眾不同,做法正是「rethink」。

2018 年對他來說就像是對壓到底的彈簧放手、展開「報復性努力」的一年──找來簡訊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編輯部原創 換人說說看 讓「台灣廢物」紅到國際!專訪《RE-THINK重新思考》共同創辦人黃之揚 世界看台灣《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2020/08/31 7317 《RE-THINK》共同創辦人黃之揚,已累積號召超過3.4萬人參與淨灘活動。

PhotoCredit:汪忠信 攝影 表面上,黃之揚「放棄」了全職工作、「選擇」了NGO,但對他來說,「其實是『走投無路』,當你否定了這條路、又否定了另一條路,最後選擇所剩無幾。

」留在選項中、堪稱「理想工作」的,只有《RE-THINK》。

採訪、撰文:賴冠穎/換日線編輯部 舉辦淨灘活動總是一呼百應的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以下簡稱《RE-THINK》),目前已累積號召超過3.4萬人次、清理臺灣海灘垃圾超過113公噸,更吸引IKEA、海洋拉娜、Gogoro等企業合作。

有別於傳統環保團體倡議固定主題,黃之揚希望《RE-THINK》的角色是用年輕人的語言、溝通方式進行跨界串連,聚集同溫層之內的能量、吸引「同溫層之外」的人參與、認識環境保護。

外國朋友的啟發:環島順便清垃圾 若由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人舉辦淨灘活動或許很好理解,不過,很難想像《RE-THINK》創辦人之一的黃之揚,在2013年舉辦第一場淨灘活動之前從來沒有淨灘過──是什麼讓這位原本與海洋「不熟」的都市人成為淨灘常客、甚至是環保團體創辦人呢? 時間要拉回2013年暑假,當時23歲的黃之揚從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在高雄一間小學擔任外語專長替代役,認識了來自夏威夷的外國朋友DanielGruber。

兩人相約環島之時,也思考能不能為環島加入一件有意義的事? 當時,從小熱愛大自然且重視環境保育的Daniel剛從小琉球淨了一包垃圾──他將垃圾扛在肩上的照片在網路上被大量轉發──眼看一位外國人都在清理臺灣的土地了,黃之揚認為自己也該動起來!於是,環保遂成為兩人環島的主軸,更成為兩人共同創辦《RE-THINK》的契機。

從副業到正職,竟因「走投無路」 黃之揚坦言,《RE-THINK》創立之初,他們也只是nobody、粉絲專頁只有幾千讚,但第一圈環島淨灘行程,累積竟有2,000多人參與,讓他們明白《RE-THINK》的未來大有可為,只是當下沒辦法「當飯吃」,只能作為副業經營。

一面做著《RE-THINK》的同時,黃之揚也在3年內換了5份與社群行銷相關的正職,每天忙到晚上八九點下班後,回家後還要處理《RE-THINK》的事務到凌晨兩三點──相同的生活規律以及頻繁換工作的輪迴,讓黃之揚對當下的生活感到麻木,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自我懷疑,無法說服自己繼續過這樣的生活。

當他冷靜下來檢視一路走來的職場足跡時,得出一個結論:「其實我想要找一份對自己來說更有意義的工作。

」 《RE-THINK》共同創辦人黃之揚,已累積號召超過3.4萬人參與淨灘活動。

圖/汪忠信攝影 在臺北車站附近陰暗潮濕的小套房裡,黃之揚開始認真思考:如果沒有錢,能夠撐起成就的是什麼?自己有多少籌碼?距離完成目標還缺少什麼?成功之後,又該如何永續經營?想清楚後,2017年他決定辭職,把《RE-THINK》登記為「社團法人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從非營利組織的角度出發,立基在較中立客觀的身份,與其他企業合作時,款項流通也更透明有保障。

表面上,黃之揚「放棄」了全職工作、「選擇」了NGO,但對他來說,「其實是『走投無路』,當你否定了這條路、又否定了另一條路,最後選擇所剩無幾。

」留在選項中、堪稱「理想工作」的,只有《RE-THINK》。

《海廢圖鑑》一鳴驚人,從台灣紅到國際 幸運的是,雖然黃之揚的家人全都有一份穩定的教職,但父母願意放手讓他做有興趣的事,沒有逼他選相對安穩的路。

不過他也提醒年輕後輩:不論父母是否支持,重要的是最後一定要讓家人安心,「可能是薪水完全沒問題、有能力餵養你成立的組織、做出很有影響力的事,或是得到獎項的肯定。

」 當然要做到上述這些並不容易,黃之揚回想剛成立協會的第一年,大家還不太知道《RE-THINK》是誰、沒有代表作品,只是「很會號召淨灘、很會撿垃圾」,但當要尋求贊助時卻都未獲回應。

此時,一位前輩告訴黃之揚:「要找到可以(讓RE-THINK)活下去的東西,不能你永遠在撿,我永遠在給你錢。

」黃之揚為此熬過許多夜不成眠的夜晚、度過一睜開眼就感到強烈絕望的早晨,但這一席話卻也讓他開始有了經營的線索。

他知道,要讓《RE-THINK》與眾不同,做法正是「rethink」。

2018年對他來說就像是對壓到底的彈簧放手、展開「報復性努力」的一年──找來簡訊設計團隊,推出「史上最廢」的《海廢圖鑑》。

當時正是寶可夢「抓寶」的流行高峰,黃之揚發現「抓寶」和「收服海洋廢物」有相似的邏輯脈絡可循:「我們去淨灘就好像在攻擊這些怪物,因為這些怪物其實是在破壞海洋的,當你在抓他們之前,首先要知道要『抓什麼』,那就需要一本圖鑑好好認識」。

如同怪物有不同的棲息地,海洋廢物也會因為地區產業、季風、洋流而有不同「地域性」──像臺灣北部因為東北季風,帶入很多中國、韓國的垃圾,而臺灣西南部則因為有養蚵業,會出現較多保麗龍;又例如怪物有會HP生命值,其實海洋廢物也根據分解快慢有不同的生命值,而常見度、稀有度⋯⋯這些和抓寶圖鑑的邏輯都可相互對應。

《RE-THINK》目前成員,由左至右為Sandra、欣維、竺耘、及之揚。

圖/汪忠信攝影 《海廢圖鑑》一鳴驚人,接連獲得臺灣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社會設計」雙料獎項及《ShoppingDesign》TaiwanDesignBest100,更把台灣帶向世界──一舉拿下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DesignAward)。

「這是用一個輕鬆好玩的方式,去溝通一件嚴肅的事情,就像我個人的個性,也是整個協會的目標。

」黃之揚說。

把台灣帶到世界的《海廢圖鑑》為何可以獲得海內外大獎認可?黃之揚認為,「某種程度這個圖鑑可以套用在全世界被污染的海洋區域,當(圖鑑內容)可以被其他(國家)理解之後,代表這樣的溝通方式是可以得到不同領域、不同族群的共鳴」。

寄語年輕人:主動改變、主動發聲 接下來《RE-THINK》預計籌備「海廢圖鑑2.0」,這次議題將轉向「回收」,希望研發出簡單易懂的輸出物,張貼在分類垃圾桶上,除了讓大家知道怎麼丟才對,更要知道丟錯會發生什麼事情。

不過他也直言,淨灘最重要的還是「源頭減量」,好比你打開家裡的浴室發現水龍頭沒關,第一時間你是拿抹布擦地板還是關水龍頭?「大家都會說當然是關水龍頭!可是淨灘在做的,其實是『擦地板』。

」透過《海廢圖鑑》希望能讓大家意識並認識問題,進而願意從源頭做出改變。

回顧《RE-THINK》從黃之揚的副業變正職、臉書粉絲從0到17萬人、從「只會撿垃圾」到揚名國際,黃之揚這幾年最大的心得是「很多事情你問不到答案,」只有自己親自行動,做了才知道效益與可行性。

黃之揚也鼓勵新世代的年輕人,「當你有更多的話語權,別忘了去為你在意的事情發聲。

」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NGO 環保 非營利組織 就業 重新思考 關聯閱讀 「用台灣隊打國際盃」──專訪NEXFoundation創辦人陳浩維 花8年取得哈佛博士,為何放棄學術回台灣?專訪《故事》創辦人、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 作品推薦 專訪老王樂隊:從〈我還年輕〉到〈這樣就好〉,用音樂陪年輕世代「轉大人」 棄韓國名校來台追夢,奪金曲最佳國語專輯──專訪歌手孫盛希:「人生就像『開紙箱』」 參考資料 TOP 世界看台灣《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什麼模樣的人有資格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經驗? 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廣,不限於企業家、或權威學者,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光的人,他/她們也可以是廚師、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或者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的創業者,一起認識這些在你我身邊蟄伏的年輕朋友,讓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

看更多 上一篇 花8年取得哈佛博士,為何放棄學術回台灣?專訪《故事》創辦人、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 下一篇 【專訪】無懼旁人眼光,憑果雕奪世界冠軍──楊勝凱:比刀功更關鍵的是人生態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換人說說看ExclusiveInterview 「帶著電音三太子巡迴72國」之後——專訪紀實攝影師吳建衡:繼續拒當「正常人」,製造更多「不可能」 新創Startup 推廣台灣創意,做日本做不到的事──從開旅店到做印刷,台日交流的幕後推手 換人說說看ExclusiveInterview 今天不談「台灣之光」──姚彥慈:「創業所有挫敗與痛苦,都是旅途中的風景。

」 商業Business 3年內團隊擴大10倍!助攻台灣隱形冠軍前進跨境電商,亞馬遜營運專家Wiser秩宇帶領新世代人才的秘訣 熱門文章 1 英籍獵頭在台灣:觀察人才市場近10年,給本土企業和年輕世代的衷心建議 2 不准外國人買房、禁止「盲標」房產⋯⋯加拿大「打房四大手段」能解決購屋困境嗎? 3 美國主管如何應對「很雷」的新人,讓我學到的一課──是時候放下「亞洲式說教」了 4 「旅英18年,你的英文一定很好吧?」──回答前,請先聽聽我「從挫敗到頓悟」的英文學習之旅 5 【海產流言終結者】龍蝦篇:「非洲人再窮也不吃、台灣買爆南非近9成龍蝦」是真是假? 6 35歲日本人在台灣創業:「我沒有朋友」──寫給正在為人際關係苦惱的你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