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按照國際上對生物命名的法規,在同物異名的情況時(即同一物種被先後多次描述並命名,由此產生了多個學名),只有最早發表的學名是有效的,後發表的學名會被棄用。
學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0年2月21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2月2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學名"—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中國舊時兒童入學受教育時由長輩另取的名字,請參看「訓名」。
學名(英語:scientificname)是生物學術語,即根據國際上制定的有關生物命名的法規,為每一種生物或者每個分類學上的生物群(例如:科群、屬群),給予一個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稱。
[1]
[2]
動物學名的起源於1758年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lvonLinné)的名著自然系統(SystemaNaturae)第十版出版,林奈提倡給每種動物一個簡化的拉丁文名稱,由一字的屬名與一字的種小名共同組成,這種二名式命名法系統隨即被很多動物學家普遍採用
[3]
目前動物命名法規規定1758年1月1日為動物命名法規的起用時間,之前發表的命名則不予採用。
唯一例外是同樣採用二名法命名於1757年發表的克勒克的瑞士蜘蛛(AraneiSvecici),視為在1758年1月1日發表,而且據有較林奈的自然系統(SystemaNaturae)更優先的地位。
[4]
學名以外的名稱均為俗名,因此並無所謂的「中文學名」,僅有漢語「普通名」與漢語「別名」[5]。
生物都有各自的命名法規,如動物的命名受到《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約束[6]。
理論上一種生物僅有一個有效的學名,稱為接受名(acceptedname),在世界範圍內通用,以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互相交流研討,明確所指的是哪種生物。
按照國際上對生物命名的法規,在同物異名的情況時(即同一物種被先後多次描述並命名,由此產生了多個學名),只有最早發表的學名是有效的,後發表的學名會被棄用。
目次
1概述
2命名基本原則
2.1命名模式
2.2優先權
2.3學名用拉丁文
3學名的字數
3.1單名法
3.2二名法
3.3三名法
4縮寫和符號
5延伸閱讀
6網路資源
7參考文獻
概述[編輯]
學名的首字母需大寫。
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屬、種或之下階元的生物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在正排體學名下加底線表示[7]。
學名內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
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即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一種生物,學名以外的名稱均為俗名。
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無限制[8]。
同一種生物有可能有許多俗名,有的俗名使用較為廣泛,例如:學名:Gambusiaaffinis(Baird&Girard,1853)俗名:食蚊魚、大肚仔、胎鱂、大肚魚,其中較常聽到的俗名應該是「大肚魚」。
最初為了避免交流障礙,所以採用歐洲中古時期通用的拉丁文作為學名,但後來學者開始使用其他語言來為生物命名(但學名詞尾、語法仍符合命名法),使得生物的學名中包含了來自世界各種語言的詞彙,如奇翼龍的Yiqi、神獸屬的Shenshou、仙獸屬的Xianshou、寐龍屬的Mei及其下物種寐龍的Meilong等詞語來自中文。
目前學名最長的物種為雙翅目水虻科(英語:Stratiomyidae)的Parastratiosphecomyiastratiosphecomyioides(英語:Parastratiosphecomyiastratiosphecomyioides),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學名最短的物種為南蝠(Iaio)和奇翼龍(Yiqi),都只有4個字母。
生物命名有一個基本原則,即某個生物分類單位的有效名稱,應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稱為準。
若發現同物異名的情況,應保留最早的名稱,廢除較晚的命名。
沒有兩個屬的動物可以有相同的屬名,也沒有兩個屬的植物有相同的屬名,一個屬中也沒有兩個種有相同的種名。
動物和植物可以有相同的屬名,不同屬中可以有相同的種名,但親緣關係較近的屬中應避免相同的種名,以免分類調整歸為一屬時造成混亂。
命名基本原則[編輯]
命名模式[編輯]
命名應指定命名模式,種的命名模式為該種個體的標本,屬的命名模式為一個種,科的命名模式為一個屬
[9]
[10]
優先權[編輯]
原則上先發表的學名具有優先權;但如果嚴格實行優先權規定,可能會使長久普遍使用的學名被廢棄時,則可能例外使較早發表而具有優先權的名字被廢棄。
[11]
[12]
[13]
學名用拉丁文[編輯]
學名應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14]
[15]
學名的字數[編輯]
單名法[編輯]
屬以上的分類階元的學名使用單名法(nomen),由一個拉丁文單詞表示,首字母大寫,屬名須用斜體,其他階元慣用正體。
完整引用時須在名稱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則省略。
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之間用半角逗號+一個空格(,),命名人第一個字母大寫。
在某些階元有特定使用的詞尾,例如植物科的學名詞尾為aceae;新命名的分類階元則在名稱後加「nov.」。
二名法[編輯]
種一級的學名使用二名法(binomen),又稱雙名法,由屬名和種加詞(種小名)兩部分構成一個種名。
完整引用時須在種名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
有時屬名後還可附加用括號括起的亞屬名。
屬名、亞屬名及其所帶的括號、種加詞均用斜體,命名人、命名時間及二者間的逗號用正體。
屬名、亞屬名和命名人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若原來的命名經過修正(如某物種從一個屬移入另一屬),則原命名人加上括號。
若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引用某個種名,可在第一次完整引用後,後續使用屬名、亞屬名和種加詞的縮寫式,縮寫只保留屬名、亞屬名和種加詞的首字母,後加半角句號+一個空格(.)。
在很少的一些情況下,由於一個物種已經廣為人知,所以其縮寫形式就約定俗成了,如Escherichiacoli(大腸埃希菌,即大腸桿菌)可縮寫為E.coli而不會引起誤會。
若名稱在一行內寫不下要換行時,須按音節換行,不能將音節拆開,並要加半角連接號(-)連接。
三名法[編輯]
亞種、變種、變型等種以下的階元使用三名法(trinomen):由屬名、種加詞、種下階元加詞三部分組成,均用斜體或專名號。
完整引用時須在名稱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
示例
貓科:FelidaeGray,1821
豹屬:PantheraOken,1816
虎:Pantheratigris(Linnaeus,1758),也可寫為Panthera(tigris)tigris(Linnaeus,1758)。
東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Termminck,1845),若前文已引用過虎的完整學名,則東北虎的學名可簡寫為P.t.altaica。
林奈(Linnaeus)最初為虎命名時,將虎歸入貓屬,因此虎的舊名為FelistigrisLinaeus,1758,東北虎的舊名為FelistigrisaltaicaTermminck,1845,而現行分類將虎歸入豹屬,所以命名人加了括號。
縮寫和符號[編輯]
此章節需要擴充。
學名中還會使用一些正體的縮寫和符號,例如:
aff.是affinis的縮寫,寫在種名前,意為親近,翻譯為近緣種,古生物較常用,如原始扁鼻犬親近種Simocyonaff.primigeniusRothetWanger,1855與原始扁鼻犬SimocyonprimigeniusRothetWanger,1855有一定的親緣關係。
cf.是conformis的縮寫,寫在種名前,意為相似,翻譯為相似種,比近緣種關係更為密切,古生物較常用,如史前的似北豺Cuoncf.alpinus(Pallas,1811)與現生的豺Cuonalpinus(Pallas,1811)很相似,但不能肯定為同一種。
var.是varietas的縮寫,意為變種,寫在種名後,變種名前,主要表示地理意義上的變種,也可用於其它意義的變種,如家鵝的學名Ansercypnoidesvar.domestica就是在鴻雁的學名後加上「馴養」(domestica)構成的,即鴻雁馴化變種。
mut.是mutatio的縮寫,意為變種,表示時間意義上的變種,但時間意義上的變種也常用var.而不用mut.,mut.很少使用。
indet.是indeterminata的縮寫,表示屬或種不能鑑定。
emend.是emendatio的縮寫,表示修改、訂正,一般在屬、科以上使用。
?表示有疑問,不確定。
?放在屬名前,表示屬、種都可能有問題,?放在屬名後,表示屬名不能肯定,?放在命名人後,表示種名不能肯定。
et是「和,與,及」的意思。
若由兩人聯合命名,則命名人之間用et連接,如泥河灣巨劍齒虎MegantereonnihowanensisTeilhardetPiveteau,1930;若由三人聯合命名,則第一人和第二人之間用半角逗號+一個空格(,)隔開,第二人和第三人之間用et連接,如白鱀豚科LipotidaeZhou,QianetLi,1978。
命名人之間也可用and或符號&連接,作用與et相同。
命名人超過三人時,則在第一個人後面加上etal.,表示「等,以及其他人」,如南雄階齒獸BemalambdananhsiungensisChowetal.,1973
gen.是屬genus的縮寫,sp.和spp.是種species的縮寫,sp.是種的單數,spp.是種的複數,sp.寫在屬名之後,表示不能確定種名的未定種。
nov.是nova新的縮寫,gen.nov.表示新屬,sp.nov.表示新種,gen.et.sp.nov.表示第一次發表的新屬、新種。
延伸閱讀[編輯]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CodeofZoologicalNomenclature,ICZN)
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algae,fungi,andplants;ICN)
國際原核生物命名法規(英語: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ofProkaryotes)(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ofProkaryotes,ICNP)
裸名
俗名
植物學名
植物命名指南作者:黃增泉,吳明洲,黃星凡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出版日期:2013/12/01
網路資源[編輯]
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規(深圳法規2018)
https://www.iapt-taxon.org/nomen/main.php
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
https://www.iczn.org/the-code/the-code-online/
原核生物命名法規
http://www.the-icsp.org/bacterial-code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四版).於名振,譯.修訂2版.基隆:水產出版社,2009.
https://www.iczn.org/assets/af0248bce6/20090306-Traditional-Chinese-translation-of-ICZN-Code4.pdf
參考文獻[編輯]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四版)(國際動物命名規約史略)篇章[M].於名振,譯.修訂2版.基隆:水產出版社,2009.
^存档副本.[2021-03-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四版)(國際動物命名規約史略)篇章[M].於名振,譯.修訂2版.基隆:水產出版社,2009.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第3條
^王錦秀;湯彥承.中国种子植物中文名命名法规刍议.科技術語研究.2005,7(3):61–63[202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Simpson,M.G.2006.PlantSystematics.p.571.MA:Elsevier-AcademicPress.]:「Scientificname:Aformal,universallyacceptedname,therulesandregulationsofwhich(forplants,algae,fungiandorganismstraditionallytreatedassuch)areprovidedbythe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
^車振明.微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8.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四版)[M].於名振,譯.修訂2版.基隆:水產出版社,2009.
^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四版)(序言)篇章[M].於名振,譯.修訂2版.基隆:水產出版社,2009.
^國際藻類真菌植物命名法規原則二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四版)(序言)篇章[M].於名振,譯.修訂2版.基隆:水產出版社,2009.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第23條
^國際藻類真菌植物命名法規原則三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第11條
^國際藻類真菌植物命名法規原則五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學名&oldid=70723453」
分類:生物學命名法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自2020年2月需要專業人士關注的頁面自2020年2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擴充中的條目所有擴充中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AragonésAsturianuMìng-dĕ̤ng-ngṳ̄EspañolFrançais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Svenska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正確在論文中使用動植物學名? - Enago英論閣部落格
拉丁學名國際命名法. 分類學家為科學命名法建立了一些準則。這些準則具有通用性,並通過協商達到一致後定期更新。物種 ...
- 2二名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如「二名」字面的意涵,每個物種學名的由兩個部分構成:屬名和種小名。屬名由拉丁語法化的名詞形成,但是它的字源可以是來自拉丁詞或希臘詞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構成, ...
- 3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物種名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建置維護.
- 4双名命名法_百度百科
正如“双名”字面的意涵,每个物种学名的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种小名)。属名由拉丁语法化的名词形成,但是它的字源可以是来自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其他 ...
- 5學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按照國際上對生物命名的法規,在同物異名的情況時(即同一物種被先後多次描述並命名,由此產生了多個學名),只有最早發表的學名是有效的,後發表的學名會被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