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重要的事— 寫在23歲的瓦釜雷鳴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投資最重要的事— 寫在23歲的瓦釜雷鳴 ... 回歸現實,ETF之所被綠角擁薦,是因為他是醫生呀,資產成長主要還是靠工作所得,收入100萬,利率5%報酬就有5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asaresident投資最重要的事—寫在23歲的瓦釜雷鳴別跟我說你功夫有多深,師傅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囉,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一代宗師》別跟我說你投資有多行,看盤有多準確,書看有多少本,投資,兩個字,一賺一賠,錯的,躺下囉,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無名氏前言也是差不多去年這個時候,因為手上開始有了一些閒錢,覺得自己應該要好好了解投資這件事;爬了很多網路文章,開了模擬倉,開了各種銀行帳戶,證券帳戶,當過韭菜、有賺有賠。

過了一年成績不怎麼樣XD,還是覺得資產最主要的成長還是靠工作的收入。

昨天跟室友宗郁聊天,給了他一些我的想法,(他竟然還錄我音),整理了想法,在火車上寫下這一篇,檢討一下自己思考的盲點、分享自己的偏見。

先跟霍華.馬克斯說聲不好意思,把他的書名借來用。

當然,這篇文章只是我個人的偏見,或許有9成是錯誤,9%是過時的,1%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如果如果對你有幫助,那就是得之你幸。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弄清楚金錢對於自己的意義其實這一年來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錢的重要性、消費動機、欲望、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等。

必須承認,收入越高時,開銷也會自然而然地增加,可以參考一下「六罐子理財法」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小氣鬼跟散財童子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有些人會強調記帳的重要,但身為一個懶散的人,大概記了一個月就放棄了,不過一個月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每月的日常開銷落是多少。

我自己有兩個不同銀行的儲戶,A管入,B管出;定期從A撥一筆錢到B。

B就是隨我開心花用,然我就專注在如何讓A成長就好。

投資啟蒙階段的入門讀物,個人推「富爸爸系列」、「小狗錢錢」、「巴比倫致富法典」、「猶太人致富金律」等,窮富爸裡面提到的「資產」、「負債」、「現金流」等概念稍微弄懂。

近幾年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做什麼事情都要講成是「投資」,例如送小孩上學叫「投資孩子的教育」、跟別人吃飯叫「人際關係的投資」、團隊成員叫「人力資本」、桌子叫「固定資產」、買來的iPhone如果只是打game滑fb的話,就是「負債」。

囧星人推薦的「像精算師一樣思考」(我還沒看)又把這個概念發揮到淋漓盡致。

這樣的想法能不能幫助我們得到真正的幸福?目前打個問號。

延伸閱讀:富爸爸窮爸爸為何是一本爛書?__市就是一個大賭場一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走進書店,看到「我買OOO,輕鬆賺到一千萬」、「平民股神○○○」的書,翻開前最好提醒自己「倖存著偏誤」,說不定,跟他們用同樣方法操作的散戶,10個9個失敗,而9個裡面可能有一個不干心,只好寫書來賺版稅。

在進場前,推薦看「散戶流浪記」,裡面對於散戶一詞下的定義:「天生的輸家」;而成功的投資人則是:「扯謊的人」。

市場是一個零和遊戲,因此每個人都賺錢是不可能的,總是有人賠錢?那些以「巴菲特」為名的書,最好也別看,因為巴菲特是個大戶,他有的波克夏是一間控股公司。

不是小散戶們可以玩得起的遊戲。

我們購買金融商品的目的,都是希望未來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但股票要漲要跌其實都是掌握在大戶的手裡,蘇黎士投機定律提到:「人的行為根本不能預測,不要相信未卜先知」,身為散戶,如果你知道要漲,大戶難到不知道嗎?他會乖乖讓你賺?因此如果有人(e.g.你的鄰居、親戚)說:「買○○○漲」最好先打一個問號。

想想他背後的動機,說不定是他想脫手放出的假消息。

為什麼市場有漲跌?新聞都會說「因為央行提出○○○法案,所以今天台股重挫○○點」但其實實這些都只是「合理但不一定正確」的推論,常常只是大戶配合消息面在操作市場,讓散戶們養成一個慣性,以為只要「央行提出○○○法案」就會跌,結果下一次同樣的情況出現時,卻用力拉漲,結論:專家各種解釋的參考值價真的不太大,越相信只會越讓自己困惑。

有人把市場喻為拍賣會、賣家與買家的對陣。

賣多買少,下跌;買多賣少,上漲;很簡單的道理,有人會把這些交易記錄畫成各種圖表、各種指標,成為所謂「技術分析派」;彷彿可以從圖表中參透財務之道,但很多時候這些指標彼此又會矛盾,常常只能事後諸葛說:「某某指標出現了買入訊號,隔天果然上漲了」但同樣的,如果大家都看懂圖表,一起賺錢,那誰會賠錢呢?參考書目「走進我的交易室」、「散戶投資正典」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對投資有概念的人或多或少聽過這句話,聽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理解投資,有的時候是去理解自己,了解自己貪念、恐懼、對於賠錢的忍受程度,簡單來說,有紀律、並且要守紀律,不同的紀律有不同的盲點,但最好不要今天相信A方法,明天用B方法,頻繁交易,讓資產不知不覺被侵蝕。

這裡推薦「幽靈的禮物」「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投資最重要的事」這些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思考的盲點,用事實跟邏輯來判斷價值,而非單純的信仰與道聽塗說。

這些書的收穫用在生活生也蠻實用的。

好了,所以我們的閒錢要放在哪裡?有了上一段的認知,我們最好不要有那種一夜致富的不切實際幻想。

因此我們最好還是對於這個金錢遊戲有一個基本認知,「投資金律」這本書非常值得一看,能對金融世界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蠻硬蠻難啃的,這本書是眼科醫師綠角推薦的。

總之,他是ETF的擁護者。

而他寫的部落格就是對於ETF的一些實務操作,ETF是指數型基金,優點是被動地追踨大盤指數(e.g.台股、標普、上證、日經……)的表現,買進相同成分、加權的的股票。

相關的資料很多,但一這通常不會是一般銀行會推薦的商品,因為它沒什麼手續費可以收,通常銀行會推的,通常是一些主動型基金,都是他們可以抽最多傭金的,推薦「客戶的遊艇在哪裡?」這本書。

我知道有些人很會投資股票,他可能看過「尋找投資護城河」、「彼得林區系列」但我想我大概沒那個天份,沒辦法用選股賺到錢,所以只想用懶人投資法,而把精力分給其他更重要的事。

至於債、衍生性金融商品,太難了,非專家難以理解,我不碰自己不理解的東西。

延伸:【羅際夫專欄】投資ETF彭杯杯的話要聽喔!https://news.cnyes.com/news/id/3932924投資ETF的概念回來ETF,因此投資ETF的概念,就是對某個市場進行總體的投資,我們不必去研究一間間公司的財報、估值,只是無惱地看多或看空整個市場,買進賣出。

投資ETF賺不賺得了錢?以台股為例吧,去年初台股大概9,200點,最近雖然台股下修,但仍在10,371點,這樣大概也有7%的漲幅了,btw追踨台股的ETF是元大的0050。

但這只是去年的表現而已,今年到底會如何可能只有大戶們知道吧,或許川普會知道(x)。

看看各指數的過去的表現,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外,整體都是上漲的。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的偏見:因為科技的進步,創造了更多價值,像是Apple賣了更多台iPhone、FB收了更多廣告費等,當然這個想法不一定完全正確,也有可能是我對經濟過度樂觀。

(說不定明天就跌了)所以我可以靠ETF賺大錢嗎?答案當然是不行。

但可以做到的,是避免自己的勞動所得被通膨吃掉。

回歸現實,ETF之所被綠角擁薦,是因為他是醫生呀,資產成長主要還是靠工作所得,收入100萬,利率5%報酬就有5萬,但收入10萬想要有5萬的益報酬就要找一個50%利率的標的,但有50%報酬率的標的,通常伴隨著高風險,一不小心就會通通賠光。

所以大家還是把發財夢發一邊,好好工作吧。

補:都放定存好嗎?這麼做就是讓自己的錢穩定在賠錢而已。

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都變成,一攤爛泥外傳:我的開課之路俗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我從高中開始在網路上自學,那個時候台灣還沒什麼線上教學平台,大一大二累積實力。

2016年初,當時還在Hahow的嘉慧找到了我,那個時候國外的各種線上課程平台已經是火到不行,於是蠻快就答應了。

那個時候好像花了快7,8投資器材,麥克風、電腦、螢幕、新的相機、腳架。

先從Indesign開始主要是因為Photoshop已經是我認為的顯學了,Indesign反而沒什麼相關課程;後來Indesign賣的不錯,也讓我更多實務經驗,便接著挑戰開Photoshop。

而從這兩堂課所得到的報酬遠大於當初所投資的,結果到了今天,投資理財的成績還是遠不及販課的被動收入。

所以想要有被動收入,真不一定要糾結於資本利得。

投資最重要的事醫界常常有很多被當成幹話的俗語:「醫師不要愛錢」、「醫師只要能力好,到哪裡都不怕」如果換個角度解讀:醫師如果太愛錢的話,會讓自己忘記在專業上的成長,而在未來錯失了衝高自己基本收入的機會。

之前和導師吃飯時,老師提到:「你只要有一兩項技能很強,強到無可取代,就永遠有你的位置。

」這也回應到暢銷書所說:「創業就是壟斷細分。

」國中的公民課本就已經教我們要把職場視為一個市場,要以多少價值出售自己的勞動力,而自己的勞動力又可以創造多少價值?會不會容易被取代?想要理解這方面可以看「BusinessModelYou」這本書。

另外一提最近一個爛大街的問題:「醫師會不會被Ai取代?」老實說我不知道,我不了解Ai,但我知道,如果不再努力一點,會先被旁邊的同學取代吧。

發明了世上第一款ETF的先鋒集團創辦人JohnBogle寫過一本書「夠了」,告訴大家: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對應到我們家的家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每次遇到低潮時總是會得到這句話作為安慰,看第一句,可以解讀成我們該為了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感到幸福,不管是財富、朋友、愛情等,若得不到:可以有悔但不該有怨。

如此一來,笑看漲跌、笑看離合,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好好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些感誤,或許就是我從投資學到最重要的事了吧。

Morefrom🦎asaresident一些臨床筆記、一些雜談。

Readmorefrom🦎asaresident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林協霆1.1KFollowers斜霆/青年FollowMorefromMediumUlenDaraScrum,AFrameworkThatEveryStart-upsMustKnowEmmamwitimi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s102:RonanSweeneyDeveloping“CriticalThinking”inhealthcareJarieBolanderLeveragingDataForABetterRetailExperience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