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最好的例子就是南宋和蒙古-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中國有句古話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說的就是讀再多的書,都不如實幹,理論聯繫實際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最好的例子就是南宋和蒙古 2020-12-04蜀山筆俠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中國有句古話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說的就是讀再多的書,都不如實幹,理論聯繫實際才能體現讀書的價值。

就像學醫一樣,你把病理研究得再透徹,不經歷臨牀,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又如何應對呢?所以,實踐才是讀書的目的,只讀書,不實踐,書就白讀了。

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典型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案例,希望大家看完後有所感悟。

這2個案例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兩個政權:南宋和蒙古。

1、南宋宋朝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朝代,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曾說過:「……,書中自有千鍾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有馬多如簇。

……,書中自有顏如玉。

」所以宋朝人一股腦地扎堆在書本的海洋里,創造了輝煌的大宋文明。

這是一個「讀萬卷書」典型的成功案例。

接著再來看一個極端的反例。

2、蒙古蒙古正和大宋相反,他們發源於寒冷偏僻的黑龍江上游流域,他們在無數次大災大難中倖存下來。

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也不想在這方面花太大的精力。

但他們活得很現實,放羊牧馬,走鷹逐獵,他們深刻知道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活下來是他們唯一的目的,只有強者才配擁有一切。

可以說:蒙古的路子和大宋完全相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粗放的族羣,卻取得了比宋朝更偉大的成就(軍事方面),至少,他們在和宋朝的直接對話中勝出。

這一現象又怎麼解釋呢?這是讀書和走路的一次大碰撞。

先前,契丹人跟著宋朝學文化的時候,契丹人被女真人幹掉了;當女真人也跟著宋朝學文化的時候,女真人又被蒙古人幹掉了。

蒙古人呢?蒙古人也學習大宋的文化,但他們更信奉自己的成功之道,就是「行萬里路」。

蒙古在進攻西夏和金朝的時候,並沒有一味地學習他們的文化,而是將目光盯向了風格迥異的西方。

對於未知世界,蒙古總是喜歡探索,他們也習慣用試探的方式去敲開別人的大門,花剌子模、欽察草原、基輔羅斯、馬扎兒、木剌夷、黑衣大食……當他們在亞歐大陸上來回奔波上萬公里後,他們才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東方和西方的橋樑——絲綢之路原來如此神奇,它可以爲你帶來無盡的財富,現在,它竟成了我們的私家馬路!事實確是如此,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們串聯著東、西方兩大文明,再加上他們的自生文明,讓這一土地充滿傳奇。

然而,如果蒙古只愛讀書、不愛走路,他們又怎會和這裡產生聯繫呢?又何來後來的蒙古帝國呢?當愛讀書的南宋和愛走路的蒙古狹路相逢的時候,結局會怎樣呢?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沒想到,到了明朝,他們又變成了只愛讀書的人,海禁和閉關鎖國讓大明在西方的大航海時代面前不堪一擊。

回到主題:讀書,方法也;實踐,過程也;生活,目的也。

這是筆俠的感悟,我認爲:所有的東西都是爲生活服務的,離開了生活,其它任何東西都變得沒有意義。

最後再送大家4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貴人相助,貴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風格,請順手給贊!明天繼續……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焦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爲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里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哪個正確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現代一些學者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到底哪個正確呢?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和行路即學習書籍和實踐活動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從書上學來的知識需要到實踐中去檢驗,同時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又需要去讀書學習來尋求解決。

這是一個不斷循環,螺旋前進的過程,不能說哪個更重要,兩者同樣重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這種說法確切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一句話,是前人的經驗之談。

讀萬卷書就是博覽羣書,掌握理論知識;行萬里路是指要在生活實踐和大自然的遊歷中去體驗去發現。

只有萬里路,才能看得遠,才能讓已有知識水平得到提高和升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最初,劉彝在《畫旨》中提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觀點。

隨著大家探索的深入,這則金句不斷的演變,現在進化成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如」≠「不用」「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前提,只有先了解了基本知識,再增長見識才會更有效。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很多人喜歡的雞湯,但我們很多人被字面意思誤導,爲了行萬里路到處跑,很多人還特地帶上孩子到處跑,他們就是爲了實現行萬里路,可是等他們行了萬里路或者幾十萬上百萬里路後,發現回到家裡,我還是原來的我,孩子還是原來的孩子,並沒有因爲行萬里路而獲得比讀萬卷書更好的收益。

這雞湯出自古代,古人的意思是,多讀書很重要,多實踐更重要。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

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里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

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始終弄不明白,那些提倡兩歲就送孩子去幼兒園鍛鍊的父母,你的真實想法就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那你真夠悲哀!最可笑的是你還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評判別的孩子家長太過「溺愛」、「縱容」孩子。

況且,幼兒園,稍稍的縱容一下又何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峯峯瞎扯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的信條之一。

意思應該是讀書要廣,見識才夠多,還要去親身去考察和實踐。

其最初的出處爲董其昌《畫旨》,畫畫人,首先要多讀書,還要行萬里路,畫的畫才能去其濁滌,有神韻。

後來就被延伸開來,幾乎所有行業都適用,成了一個普適的道理。

爲什麼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那麼,這句話是不是有道理呢?我想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讀書有一個方法和觀點問題。

讀書方法一般講究眼到口到手到,更有人強調,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同時,無論什麼書都是有一定的主題思想。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里,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讀萬卷書or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or行萬里路好多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然而有人卻說,如果不讀書,走再多路也只是一個郵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備受古人推崇的求學、求知模式,講究的是親歷躬行、參證精思。

近年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當中,這種古老的學習方式也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當有人問,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如果只能選擇其一,該放棄哪一個?對於有些人,牴觸旅行中的不確定性,那種「漂泊」的感覺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哪個更爲重要? 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哪個更爲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

考生們爲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

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VS.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  Vol.108  互動方式: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這兩種行爲模式常用來被人比較,對於常旅行的你來說,讀萬卷書更重要呢還是行萬里路更重要呢,兩者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同等重要。

"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里路"才行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我是一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我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我父母都說我笨,我確實不如我哥哥妹妹聰明,學東西人家一點就透,我要學好多遍才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爲山水傳神。

」文中講畫畫的「氣韻」是學不來的,需要讀萬卷書增長知識,行萬里路增長見識,而後自然得到。

如果按現在文體來說,就是「成爲畫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答:謝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等一下,那這不是在說怎麼學畫畫嗎?!我們又不需要都成爲畫家,那還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嗎?那我們需要什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這種人我認爲他是比較有內涵的,必定結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修養與內涵,同時學習理論與方法。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 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也是這麼認爲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現在我覺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的。

應該是不分上下,相輔相成的才對。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覺得對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對的,讀書是讀人生百態,風土人情,行萬里路可以解除更多鮮活的圖像,有利於記憶。

所以對比而言,讀到一定數量的書以後,就要去實踐了。

但是「行萬里路」真的解決一切了嗎?老子曾經說過「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的話提示我們在我們不斷參悟人生的時候,總是把複雜的問題減少,變成一個簡單的問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決定了人生格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你經歷過的所有的事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