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貿易發展情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領時期貿易(以西元1858~1895年為主). 雖然清朝開港是因為戰敗的關係,但開港後卻造就後來台灣的經濟繁榮,這個時期的台灣居民所從事的工作多以農為主,所以出口商品 ...   明清時期貿易發展情形 1662至1863年   明鄭時期的貿易(1662~1683年)   這個時期,因為清朝政府為壓制治台的鄭氏家族,所以對中國的貿易活動只能私下進行。

鄭氏家族曾多番進行走私由廈門出入,並與西方國家來往,以蔗糖及鹿皮換取,戰爭所需知軍火用品。

◎海上貿易為鄭氏興起的憑藉。

◎鄭經曾派江勝等人到大陸走私貿易,廈門成為台灣與大陸的貿易橋樑。

◎貿易商品: 國家 出口商品 進口商品 備    註 中國大陸 蔗糖、鹿皮 布帛 * 日本 蔗糖、鹿皮、稻米  中國絲織品 絲織品為轉口商品 英國 蔗糖、鹿皮 軍火、布料  軍火是為反清復明用  另外也與暹羅、呂宋有貿易往來。

P.S明鄭時期的打狗(高雄)還是個小漁村,居民以漁業維生,官方稱它為打鼓,民間則稱為打狗。

清領時期貿易(以西元1858~1895年為主)   雖然清朝開港是因為戰敗的關係,但開港後卻造就後來台灣的經濟繁榮,這個時期的台灣居民所從事的工作多以農為主,所以出口商品以農業為主。

開港後,與國外貿易極為頻繁,一直成出超狀態,甲午戰爭前(1894年)的20餘年間是鼎盛時期,台灣對外貿易總值平均成長率超越同期的大陸呢!但開港也使得外患接踵而至。

高雄港貿易的開端   1858年第一次英法聯軍,清朝戰敗,雙方簽訂「天津條約」,被迫開放安平(台南)、滬尾(淡水)、打狗(高雄)、雞籠(基隆)港。

  開港的歷史意義: 1.貿易型態的轉變)_ 由「行郊」的「轉口貿易」轉變為「洋行」主導的「國際貿易」。

2.設立領事館______ 報護僑民及商業利益。

3.外患接踵而至____ 各國看中台灣的地利優勢紛紛有心逐鹿台灣。

4.西方宗教傳播____ 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來台傳教,並從事醫療、教育的工作。

5.設立海關________ 第一個海關設在淡水 6.設立燈塔________ 清廷在通商口岸建造西式燈塔,並由海關監管。

  貿易商品: 1.進口商品: 排名 商  品 來  源 國 家 1 鴉片 大多來自中國及印度 2 紡織品  主要來自英國   進口商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需求,由於當時中國及台灣社會普遍有抽鴉片的陋習,所以進口產品以鴉片為大宗。

而當時英國工業革命以綿織為帶動龍頭,所以英國紡織品大量輸入國內,一開始英國錯估情勢洋布滯銷,19世紀70~80年代,因價格降低布幅也較闊,來自外國的紡織品才開始暢銷。

2.出口商品: (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台灣也有三寶:茶葉、蔗糖和樟腦) 排名 商 品  出口地 出口港 1 茶  美國、南洋 滬尾(淡水) 2 蔗糖 中國、日本、澳洲 安平(台南)、打狗(高雄) 3 樟腦 日本 滬尾(淡水)   這些是台灣清領時期對外出口貿易的主要貨品,其中「福爾摩沙茶」的更是茶香飄至全世界;商品的出口地與產地有極大的關係,一般來說都是就近生產地出口。

像是蔗糖:需要熱帶氣候的生長環境,所以主要產在南部,於是便從安平及打狗出口。

  清領時期的高雄港:這時的高雄港擁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歧後港、打狗港、打鼓港、西港……等等,清領前期(1683~1858年)仍屬漁港,一直到清領後期(1858至1895年) 才漸漸轉型為商港,因天津條約開港而登上國際舞台。

◎1855年(清領時期)美國威安訓楊航獲得通商特權,投資興建港口碼頭、倉庫,設立燈火信號,供船隻停泊。

◎1858年(清領時期)第一次英法聯軍,清廷戰敗,簽訂天津條約,條約中有寫道盼能開放雞籠(基隆)、打狗(高雄)等港口。

◎1860年(清領時期),英法北京條約,開滬尾(淡水)、安平(台南)二港,增加往來打狗的船隻。

◎1863年(清領時期),正式開放打狗(高雄)等四各港口,使高雄成為國際貿易港    表格製作:周姿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