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的三寶體悟(二) 仙佛所講的三寶 - 一貫道郭明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過可惜的是對我們道場道親而言,叩首姿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正確,反而讓道親害怕叩首不敢回佛堂,這是很可惜的事。

從這三官大帝所講述的三寶修持當中 ... 關閉廣告 一貫道郭明義 跳到主文 這是郭明義點傳師的道學部落格,由慈蓮華編輯、管理。

郭經理的道書在"郭明義道書網上閱讀",郭經理的經典課程在"課堂錄音"。

需要郭經理的書,可以在文章分類:贈書(最新贈書)免費索取 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02Mon200722:59 Chang的三寶體悟(二)仙佛所講的三寶  Chang的三寶體悟(二)仙佛所講的三寶        Chang 感謝Chang前賢將他的三寶體驗和大家分享。

Chang用三寶的過程很特別,是自己因為失眠而心血來潮用三寶,發現很有效便開始常用三寶,後來為了找用三寶的依據,而在道中訓文中找到許多仙佛鼓勵並教導道親用三寶的訓文。

之後才看到後學的「三寶修持講義」,所以他用三寶完全不是從後學書上得到的訊息,而是自己的經驗和來自仙佛的訊息。

他在三寶上下功夫的程度令人驚嘆。

後學並未見過Chang,十分讚嘆他用三寶的諸多體驗,因此徵求他的同意在部落格上和大家分享他的三寶體悟,以及他蒐集的三寶修持相關的訓文。

因Chang沒有成立部落格,想要回應Chang,可以回應在留言板。

  仙佛所講的三寶           Chang   因為後學打字很快,故重新入道場時後學就分在文書組學習,所以後學可以接觸很多發一組的仙佛白話訓文,因後學有用三寶的體悟,故想了解到底仙佛是怎麼說的,故從白話訓文中找尋仙佛所曾說過的三寶用法,有點像大海撈針一樣,非常稀少,很多前賢應該不會注意到,不過後學收集起來也蠻多的,後學看作是寶,看了仙佛所講的三寶,後學會心一笑。

天佛院遊記三官大帝所說三寶的用法:(1)意守玄關:三官大帝慈訓:守玄之人,最初乃以收萬念皈一念,收一念而率性,至終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此一真觀法成矣。

守玄之修法為現今白陽弟子最通用之門。

故二六時內,無論行住坐臥,屏息諸緣,輕提心念,專注於玄關一點,久久功純,守而無守,也能離妄顯真。

 心得:請留意,意守玄關就是輕輕的想玄關這一點,行住坐臥都可以,不需花任何時間修持,不易起心動念。

人都有八萬四千種心,用八萬四千種法來教化使其放心實在太困難太麻煩了,但是用守玄法把萬念回歸一念:玄關(三寶)這一念,確實還有一念的存在,離佛還遠,但至少不再造下妄念,至少是正念,我們每一次的起心動念妄念無不是在造業。

當然最高境界,就是守玄守習慣之後,您將不需意守玄關,但只要稍加思考居然發現意念就在玄關,即三官大帝所說久久功純,守而無守的境界,才能到達天然古佛師尊所說回到天然本來的面目。

 (2)默念真經:三官大帝慈訓再說一般白陽弟子都把持念「真經」用來逢凶化吉,脫劫避難。

因此很多白陽弟子往往認為只有在發生人力無法解決之危困時,才能守玄,抱合同,唸真經,以求逢凶化吉,脫劫避難。

而不知「劫難」不僅僅是指肉身受禍、受苦、受傷而已,其實真正的劫難乃是累世之輪迴生死,而輪迴生死,更是因於妄念牽引,故妄念不息,輪迴生死永無休止。

因此如何降伏妄念,常萌覺念,實是修子之生死關鍵!當今白陽明師所傳之真經,乃是降魔伏邪之大光明咒,脫離一切苦厄之大清淨咒。

修子若能明白其中體用妙意,在妄念不能降伏澎湃心海之時,只要誠誠懇懇地持此真經默念數遍,而妄念頓時就無影無蹤。

猶如太陽之光明一照,自然雲消霧散一樣。

修子若能常常持此咒,不但與彌勒佛結了赴龍華會之聖緣,久久功純,持而無持,妄念一絲不起,則輪迴即止,生死即了。

而輪迴止,生死了,方是真正之脫劫避難。

故人們修道,要時常持真經,觀想彌勒祖師那皆大歡喜之慈容,救世度人,行善佈施,多為他人著想,多幫助他人,無心無為,使慈心時時溫暖別人而不執功計德。

如此理所當然必與彌勒祖師結上甚深見佛、聞法、證果、了脫生死之大事因緣也! 心得:從這裏就可以知道,中下根人的災難以為是本身遭遇到災禍,其實真正的災禍就在於心中所生的妄念,因此三官大帝才鼓勵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默念真經,持通天神咒。

   因為有些人意守玄關不易,就需默念真經,就如同佛教「淨土宗」也有唸佛法門,而我們默念真經,因有彌勒佛的愿力,將會有更強意守玄關的效果,意念拉回玄關來。

   當然持誦真經到達一段時間後,心中不需想要持念真經,但真經在危難自動會跑出來,最後到達「不唸而唸,唸而無唸」的境界。

   後學與媽媽只要一走路,不需起念但真經自動就隨著腳步心中就念了,後學有介紹青年學生用這招(因為他要走路上下學時間長,配合腳步默唸了真經,他說:心中一片祥和,無由來的歡喜)  (3)三官大帝慈訓: 續說修子每日抱合同叩首禮佛,若能心持赤誠,天真顯露,五百叩、一千叩、或二千叩、三千叩之時,皆能萬緣放下,雜念不興,全神貫注於叩首。

如此工夫若能始終不斷,不但燒香叩首之時,能心無念,即是日常生活之中,心亦能清淨無妄,久久功純,叩而無叩,常清常靜,不再受妄念牽纏,則亦自然不被生死輪迴所苦。

心得:叩首是後學體會三寶最多的部分,叩首非常殊勝,只要叩首姿勢正確的話,可以打通任督二脈有益身體健康(至少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叩首,後學的體驗是-最強的「守玄」法。

,強力的將意念拉回玄關,當叩到最高境界的時候,「叩而無叩」,心中不需要產生叩首的念頭,身體自然而然的就像彈簧一般自動叩首,這時叩首會輕鬆,舒服,守玄強度最強。

所以後學每次早晚叩完首一千下後,可以短暫的十多分鐘不需守玄默念真經,但意念強烈的拉回玄關(有平時守玄一百倍的強度),到達不守而守的赤子之心境界,連產生妄念都很困難,但十多分鐘後即消失,又必須守玄了。

   但隨著後學每天叩首的持續增加,發現守玄的強度與日俱增,實在覺得叩首太殊勝了。

不過可惜的是對我們道場道親而言,叩首姿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正確,反而讓道親害怕叩首不敢回佛堂,這是很可惜的事。

  從這三官大帝所講述的三寶修持當中,我們可以發現要修持三寶,讓人的八萬四千種心,回歸到三寶這一念,這是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我們不需像佛祖能講八萬四千種法,但用三寶從本性下手,自然容易止念少造下了不少妄念災害。

   因此這是如師尊天然古佛所說「上根人」的用法。

其實當當上根人也不錯。

不過只要持之以恒用三寶,到達守而無守,唸而無唸,叩而無叩的境界時,連三寶都忘記了,就如同三官大帝所說:收一念而率性,把這一念而放下來,率性就是赤子心,佛心時,可到達天然古佛師尊所說:到達天然的本來面目了,即是成佛了。

後學的體驗:   後學因平時行住坐臥守玄已很習慣了,心中確實很平靜的。

在去年中,公司人力不足事務繁忙,後學長官常常罵後學「你應該抓去槍斃,你應該離職…」,其實後學是那位長官的左右手,當著後學的下屬周遭同事罵,正常來講後學是沒有面子的。

   在一般人來看的反應有五:一是誰也不服對罵,二是忍住,在心中偷罵,三是忍住,生悶氣。

最後變成工作壓力,需要以休閒來排解壓力,四是忍不住了變成憂鬱症,五是忍住,用修行者的觀點,思考這是惡緣不可造業,要原諒他,心中要消氣。

其實這第五種就是我們一般教化講道理的方法,已經落入二念對待中了。

   最高的境界就是「無忍」,根本不需忍他,當時後學的心中一片清靜用三寶守玄,靜靜的聽他罵,心中完全不起一念。

   幾個月後,那位長官可能也有點過意不去還當著其他同事的面說:之前常常唸後學。

後學立即說:沒關係儘量的念,可以替我消業。

當下那位長官就立即說:「你這不是上天堂讓我下地獄去嗎?」   結果後學旁邊與後學很march的同事阿忠立即說:「我以後不講是非了。

」後學稍加思索就明白,同事阿忠其實是公司內的開心果,常講小道消息。

他與後學很好,但後學在十年中從未在任何人面前講那長官的一個字的不是之處,也許有感動到那位同事,而他才說「不講是非了」。

   話說後學不起一念,但其實還是有一念就是三寶這一念,還未到達率性的境界,但是後學相信未來總有一天,只有後學持續用三寶的話,一定可以把這一念也給放下來。

    另一個就是後學前年八月所渡的同事(阿源),之前那位同事愛抽煙,戒不掉,後學的同事阿忠也與他很好,每次去打撞球都勸說他要戒掉,不要一根接一根。

   阿源也知道抽煙不好會得癌症,但不抽就很不舒服,學生時代養成的沒辦法,即使抽死也沒關係。

   後來後學就渡他求道跟他說:「你來求道,可以戒煙哦!」但後學附帶一句:「只要你用三寶的話!」(後學平時渡人的方式也是用三寶在渡人的),結果他就來求道,求道完後學就教他用三寶,他隔天就瞬間戒煙了,事隔兩年不曾抽煙過。

   那位阿忠還肯定的說:「你們一貫道不知在求什麼,但肯定一點,你們一貫道求道可以讓人戒煙,因為我費盡唇舌也無法勸阿源戒煙。

」   後學事後問阿源說:你為什麼可以戒煙呢?結果阿源說:「因為我用三寶常常默念真經守玄後,就沒有產生想抽煙的念頭。

」,後學一聽到之後就很感動,因為他與後學體驗相同,「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不是嗎?當心中沒有抽煙的念頭,不就不會抽煙了嗎?三寶真的是一個頓悟的方法。

  其實從這個例子來看,就抽煙來說比喻我們人的慾望,用漸修的方法,講了種種的教化闡述種種抽煙的害處,就像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對聲聞乘(羊車)的修行者來說:講述抽煙真的不好與害處,就如同道場上所說的靈性應證與人生真諦等基礎課程,講四聖諦苦集滅道,至少要走上修行之路(戒煙的目標)。

對緣覺乘(鹿車)來說:講十二因緣法,明白因果關係甚至讓人明白抽煙得癌症的危害(如醫學報導等),可以用科學上的手法講求抽煙危害的因果關係理論更有說服力,對菩薩乘(牛車)的修行者來說:雖已明白這些道理,在還沒有放棄慾望之前,可以藉由勸人戒煙時,進而培養自己的菩提心最後也能讓自己戒煙。

目前一貫道道場大多講求要行菩薩道的就是這個道理。

藉由渡人、成全人當下,進而也成全自己。

  不過基本上以上這三乘法在法華經來說,佛祖不是想講這些的,這三車是不存在的,是因為眾生聽不懂不得已才講。

祂其實是要講大乘,最上乘法,即一佛乘(大白牛車)。

所謂一佛乘,後學用法華經第四品信解品來說:迦葉尊者在佛祖給弟子一一授記(即明師一指)後感嘆的說:    其實後學發覺道場上也有些前賢雖然行菩薩道出國開荒行的很好,但常常有身心俱疲的現象,身體很累心中也跟著很累。

這是因為仍有二念對待的存在。

像後學看到三寶修持講義的序,「道親用三寶後,對的三寶有體悟反而對道更有信心渡人更積極才不懈怠。

」   後學很有感觸,因為後學就是這樣的,離開佛堂十多年,沒想到在困苦之間無意之間用了三寶,改變了後學自己讓後學自我放下我執,並覺得三寶太寶貴,就天天跑去同事家中渡人的。

   後學生性緊張個性內向,以前打死我也是不敢開口的,在渡人時因為不會講道理,心中也不知該說什麼道理,但心中就是不會緊張害怕,渡人渡得很高興,後來渡到了人,才主動回佛堂參辦的,三寶很殊勝,後學用三寶下來,心中不曾出現緊張的念頭,。

   用三寶確實如師尊所述,「一念常存」,仍有一念存在,但卻可以讓我們離苦得樂。

因此性理題釋第七六師尊有說:道教有一笨法,二六時中,一心注於玄關,以老陽真火燒煉,如愚如癡,乾乾不息,百日之功,可得心清智朗之味,行之既久,道心用事,六門不閉而自閉矣。

其實一心注於玄關就是用三寶的功夫,玄關就像鼎般,心回到玄關,就能煉化我們的識神,以後學經驗來說,真的只要連續用三寶一百天(若能時時刻刻用的話),後學的執著脾氣毛病都是瞬間放下的,是不知不覺在很自然的狀況下,自我的頓悟。

   所以六祖慧能說:自性內照,三毒即除。

真的是立即就消除了,頓悟了,天堂就在自我心中,不需執著要歸往於理天,當下即是理天,活著真好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

所以六祖說,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岸呢?那要怎麼修呢?就要自性內照(三寶調心),自心地上覺性如來(守玄用三寶)的方法了。

  所以說不識本心(心地,玄關),學法無益,所學的法都是要讓我們放下妄心的,就如同戒煙,是因為有了抽煙的念頭,所以才要想辦法要戒煙,藉由三乘法的修行漸修法,易懂難修。

   不過呢,因應科學昌明的時代不同,引誘與環境比以前實在太困難修了,不出家修行怎麼可能悟道呢?而悟道的又有幾人,在家中隨便因應著種種外界環境干擾,隨便也容易起心動念,很難悟道的。

但就是因為上天大開普渡,老母慈悲把這自古不輕傳的道,很輕易的傳給我們,藉由求道,得授明師一指,藉由三寶心法的修持,自我內心的頓悟,放下脾氣毛病,修道就變得很容易了,即難懂易修了,才能行儒家之道在家裡修即可成就了。

    所以我們確實不需向外求佛,佛就在自己心中,自己就是佛,求人不如求己。

可以學學基督教徒禱告的含義,其實是一種守玄方法,照三餐禱告,遇困難就求上帝,其實還有另一層含義,是藉由禱告守玄,求自己心中的上帝即是一種迴光返照的功夫,所以有些基督教徒覺得禱告後心中喜樂,甚至有奇蹟出現。

其實一貫道的三寶修持就是最強的禱告法。

後學用三官大帝的慈訓來分享:所遺憾者是,現今白陽弟子少人深入此寶心法,或把焚香禮視為形式,不知藉此時找自身真佛,實是可惜也。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也感嘆,天道弟子很少在用三寶明白三寶的妙意了,所以有些道親修的很痛苦,有些甚至離開道場向外找道求佛。

當然在用三寶之中,確實仍有一念存在,還不是佛,但可以讓我們在成佛以前,先讓我們少造許多的罪業了,不需語言文字的教化,就能放下我執,所謂靜能生悟,就有妙智慧產生,這不是很簡單很容易嗎?   同時用三寶守玄後身邊週遭會產生很多善因緣的發生,是一種不言之教的方法。

不過後學發現,要把這一念放下來率性,除了配合行功立德外,最快的方法就有賴叩首的功夫了,只要做到正確的叩首姿勢,無論下中上根人都需要叩首的,上上根人雖無一念,但叩首也是很合適的,因為叩首本來就是可以產生無念狀態的。

   當然,天佛院遊記中,三官大帝也有講明執著三寶的壞處:請參考如下不過守玄之過程中,會有許多幻境出現,千萬不可當真(以為神通),譬如看著天堂光景,或見菩薩往來,或親睹自己識神出入,這些情景千萬不可放在心上,否則以此沾沾自喜,以此傲人誇人,則易走火入魔。

 -三官大帝     後學的經驗,若以睜眼守玄:意守玄關,默念真經,與叩首是沒有這種問題,問題是出在靜坐閉眼用三寶的時候,靜坐時間太久可能有些道親隨著各人根基不同,而會出現這個問題而會走火入魔自以為得到什麼感應,其實魔趁隙而入了,   因此濟公老師才說靜坐三寶調心,是在十五分鐘內的,否則就變成頑空,統計一下仙佛所說的三寶調心靜坐時間約在3~15分鐘內。

不過基本上,後學與母親用三寶調心,呼吸一次約三十秒,浩然正氣一股熱流,氣自然延著任督二脈循環,最後氣回到玄關而出(意念一直在玄關,用玄關式呼吸,不用理會氣的存在),此即小周天,而呼吸三十六次即運行一次大周天(時間大約也在十五分鐘內)。

   其實後學整理仙佛所述用三寶調心的時機有三:   第一是心不正時,心亂時就要靜坐十分鐘調心了,其實這時心中已起了無明火,這時值得投資十分鐘時間靜坐用三寶的,心中一把火被一盆冷水燒下來熄滅,否則的話一把無明火燒了萬里功德林,有些道親行功立德命運還是沒有轉變與感應,原因就出在心念的產生與火候的不足。

   第二是早晚各用一次(睡前可反省三件心念),早上起床精神不好用一下三寶五分鐘讓一天精神都很好,另外晚上時用三寶靜坐反省,所謂三省吾身,我們人都欠缺反省不知自我的盲點,所以仙佛才要讓道親藉由睡前時花一點時間用三寶同時存養,並且反省,這並不會花很多時間,這就是所謂存養省察了。

   第三是調適精氣神,當自己的精神不好時有病痛時,藉由三寶靜坐修持,來讓身體有所改善,是最好的養生法,就如同點傳師即將出的三寶養生書,這樣道親才有精神去行功立德,何樂而不為?不過一次最好在十五分鐘內才不會有不良效果,一天可以多次。

因此這也不算是執著三寶哦!    以上為後學個人用三寶小小的體會,請參考,不過說實在的,後學也常常被後學道場的不少前賢都說後學這種三寶用法是在執著三寶,三寶用錯,其論述是認為從自性慈悲心無為的流露才是用三寶,一切外在如用三寶修持都是在執著三寶。

   其實前賢的看法也沒有錯,不過前賢所談及的是直接從率性最高的境界來談起,但這不是人人都可以立即做到的,而後學所用的三寶是從萬念歸於一念的方法,很容易也很簡單,用了三寶之後就僅剩下一念,但卻不產生其他煩惱憂慮恐懼好樂之心,少造了很多罪業,這不是很好嗎?當然最終目標是要率性,而後學相信用三寶修持火候功夫深的時候,可以把這一念放下來,到達本來面目即成佛了。

     前兩個月四五月份,很奇怪有一位與後學很熟的資深講師(他是最反對後學的三寶用法的看法的),居然請後學去他的佛堂研究班,講三寶,後學就先講三寶修持與三寶妙用(並請父母一起來聽),後學是以後學個人體會講的,結果事後,這個講師最後結語時,居然也大力鼓吹道親要常用三寶!   後學僅是一個小小辦事員,從未上台練講過,因為平時後學對道親只講一種道理就是三寶,所以講的也很習慣,居然也能改變資深講師的觀念了。

其實我們一貫道道親至少都可以講一種道理,那就是三寶,只要道親有常用三寶體會其妙用的話。

   道親可以試著用郭經理三寶修持講義的方法,三寶養生書中之「三寶光療法」的效果是更強的,不妨試試看。

常常用了三寶之後,自己的某種執著、煩惱、緊張、不良習性,不知不覺消失於無形甚至頓悟(不用講任何道理教化,當然隨著用三寶的功夫強度與時間的長短,煉化識神而頓悟的時間也有所差異,就不是一百天了,可能幾個月或一年以上不等),同時身體上的某些疾病也能獲得改善,這是一舉數得的方法。

謝謝!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分享見證顯化此分類上一篇:Chang的三寶體悟(一)三寶的頓悟 此分類下一篇:Chang的三寶體悟(三)母親的體驗 上一篇:Chang的三寶體悟(一)三寶的頓悟 下一篇:Chang的三寶體悟(三)母親的體驗 歷史上的今天 2022:道德經28下(回歸到樸) 2021:彌勒救苦經(關廟)-3 2020:持念真經─撥通佛世界的電話 2020:重視下一代與後學的成全 2019:六祖壇經31疑問品-8 2017:看破「生死心」奔出火宅 2015:如果可以回到過去 2014:素四神湯 2014:2014/06/30最新贈書 2014:求道的100個理由之―求道,不必社交 2014:金剛經41 2007:Chang的三寶體悟(四)三寶光療法分享 2007:Chang的三寶體悟(三)母親的體驗 2007:Chang的三寶體悟(一)三寶的頓悟 ▲top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郭明義紀念專輯(6) 我所認識的郭明義(4)郭明義相關訓文(4)郭經理修辦歷程(16)愛貓(2)開悟見性(11)紀念郭經理(42) 購書(訂書、贈書)(2) 贈書(14)訂購道書(15) 郭明義道書網上閱讀(12) 十條大愿(2)見性成佛(12)易經的智慧(12)天道弟子如何消冤解業(3)三寶養生書(65)求道的100個理由(78)彌勒救苦經講記上下(27)一貫道的修持觀(24)小道親的故事(3)一條解脫的路(4)郭明義新書序文(4)給癌症道親(20) 課堂錄音(24) 論語(14)閉關養病錄音(4)心經(14)彌勒救苦經(20)十條大愿(8)維摩詰經(5)初一十五(19)圓覺經(14)莊子(70)楞嚴經(0)楞嚴經(1)永嘉證道歌(11)專題演講(101)談真錄(73)六祖壇經(47)大學中庸(30)金剛經(61)易經(71)八識規矩誦(13)孟子(60)道德經(69)道義開示(三寶)(144)點傳師講故事(12)道歌、吟詩(影音)(33) 關於素食(5) 蛋奶素(3)素食的利益(19)素食老饕(9)素食譜(30)素食名人(10) 郭經理說(10)小天使講故事(4)給道親下一代的話(18)關於郭明義(課表、行程)(29)短篇道義(228)道義問答(163)修辦日誌(123)分享見證顯化(98)圖文(200)啟動一貫道的記憶(聽道親說故事)(4)六祖壇經作業(31)三寶修持方法(13)經典講記(35)青少年(37)專題演講(10)三寶訓文(17)English(37)慈蓮華文章(112)彌勒佛像(18)未分類資料夾(2)未分類文章(16)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八月(19) 2022七月(30) 2022六月(17) 2022五月(22) 2022四月(4) 2022三月(6) 2022二月(8) 2022一月(10) 2021十二月(12) 2021十一月(8) 2021十月(8) 2021九月(14) 2021八月(13) 2021七月(19) 2021六月(20) 2021五月(17) 2021四月(19) 2021三月(23) 2021二月(13) 2021一月(13) 2020十二月(19) 2020十一月(12) 2020十月(16) 2020九月(24) 2020八月(25) 2020七月(16) 2020六月(19) 2020五月(19) 2020四月(21) 2020三月(10) 2020二月(7) 2020一月(13) 2019十二月(5) 2019十一月(13) 2019十月(7) 2019九月(12) 2019八月(20) 2019七月(19) 2019六月(13) 2019五月(14) 2019四月(14) 2019三月(18) 2019二月(12) 2019一月(11) 2018十二月(15) 2018十一月(8) 2018十月(5) 2018九月(9) 2018八月(7) 2018七月(9) 2018六月(8) 2018五月(10) 2018四月(12) 2018三月(14) 2018二月(11) 2018一月(16) 2017十二月(17) 2017十一月(12) 2017十月(14) 2017九月(11) 2017八月(18) 2017七月(15) 2017六月(18) 2017五月(2) 2017四月(2) 2017三月(2) 2017二月(7) 2017一月(23) 2016十二月(23) 2016十一月(21) 2016十月(24) 2016九月(24) 2016八月(22) 2016七月(26) 2016六月(26) 2016五月(30) 2016四月(36) 2016三月(33) 2016二月(29) 2016一月(40) 2015十二月(29) 2015十一月(24) 2015十月(15) 2015九月(22) 2015八月(9) 2015七月(14) 2015六月(22) 2015五月(28) 2015四月(24) 2015三月(16) 2015二月(18) 2015一月(28) 2014十二月(25) 2014十一月(14) 2014十月(13) 2014九月(20) 2014八月(23) 2014七月(25) 2014六月(23) 2014五月(33) 2014四月(21) 2014三月(19) 2014二月(14) 2014一月(10) 2013十二月(31) 2013十一月(31) 2013十月(33) 2013九月(7) 2013八月(19) 2013七月(20) 2013六月(9) 2013五月(13) 2013四月(18) 2013三月(20) 2013二月(6) 2013一月(11) 2012十二月(16) 2012十一月(7) 2012十月(2) 2012九月(12) 2012八月(7) 2012七月(6) 2012六月(9) 2012五月(9) 2012四月(14) 2012三月(9) 2012二月(13) 2012一月(1) 2011十二月(1) 2011十一月(8) 2011十月(7) 2011九月(4) 2011八月(11) 2011七月(9) 2011六月(11) 2011五月(13) 2011四月(26) 2011三月(28) 2011二月(2) 2011一月(7) 2010十二月(6) 2010十一月(5) 2010十月(3) 2010九月(6) 2010八月(28) 2010七月(6) 2010三月(2) 2010二月(5) 2010一月(8) 2009十二月(9) 2009十一月(3) 2009十月(4) 2009九月(1) 2009八月(8) 2009六月(3) 2009五月(13) 2009三月(2) 2009二月(4) 2009一月(6) 2008十二月(4) 2008十一月(2) 2008十月(8) 2008九月(4) 2008八月(8) 2008七月(6) 2008六月(23) 2008五月(5) 2008四月(4) 2008三月(7) 2008二月(2) 2008一月(2) 2007十二月(10) 2007十一月(10) 2007十月(6) 2007九月(5) 2007八月(4) 2007七月(29) 2007六月(8) 2007五月(6) 2007四月(24) 2007三月(22) 2007一月(6) 2006九月(7) 2006八月(2) 2006六月(2) 2006四月(2)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article.user_name}} {{article.timestamp*1000|date:'MMM.dd.y.hh.mm'}} {{article.title}} {{article.content}} 我要留言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