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職。
順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舉第一科,當時規定武狀元授正三品的參將,武榜眼授從三品的游擊,武探花授正四品的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2021-01-08騰訊網
清朝會試每三年在京都舉行一次,會試中舉的貢生(地方儒學生員(秀才)升入京師國子監就讀的稱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欽定即「狀元」,二、三名爲「榜眼」、「探花」,合稱爲「一甲進士」,可以得到皇帝賜的「進士及第」(「二甲進士」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賜「同進士出身」)。
只有「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
「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副廳級幹部;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爲「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
武舉考試揭曉後,在太和殿唱名,西長安門外掛榜,並賜給武狀元盔甲。
然後由巡捕營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恩榮。
第二天,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又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賞給衆進士銀兩等。
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職。
順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舉第一科,當時規定武狀元授正三品的參將,武榜眼授從三品的游擊,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
雍正五年(1727)規定,武狀元授御前一等侍衛(正三品),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正四品)。
「武狀元」的參將和一等侍衛(都是正三品),已經類似於今天的「少將」軍官(正軍級),而「文狀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是副廳級。
所以,狀元的第一次授官「武狀元」要高於「文狀元」。
相關焦點
武狀元還得考文化課,授予的官職比文官高,南方北方誰打架厲害?
年少時候常看到香港關於蘇乞兒的影視作品,對武狀元印象頗深。
實際上,武狀元的歷史遠沒有讀書人科舉那麼久遠,但授予官職上卻一點不含糊。
,武舉考試成績出來,朝廷會在西長安門外掛榜,作爲象徵,賜給武狀元一身盔甲。
古代中了狀元一般封什麼官-狀元最高的官職是什麼?
宋初,科舉考試只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各州的取解,第二個層次是禮部的會試。
趙匡胤首開先例——「天子策於廷」,要是學生在殿試同榜就可以直接授官。
殊不知古時候狀元並不是官稱,因此沒有品級。
當上狀元可以說你取得了一個能夠當官員的資格證書,對於當幾品官那也要看皇帝如何任用了。
安徽學校發現清朝武狀元古墓,剛挖一半,路人制止:別動我家祖墳
清朝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不僅有文狀元,而且還有武狀元。
所以科技制度不但解決了百姓貧窮的問題,也給了他們希望,在清朝時期武狀元可謂是盛極一時,甚至超過了文狀元。
科普:古代「武狀元」出身是幾品官?武舉都考什麼?
四:殿試,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也稱廷試)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稱爲「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頭名是武狀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
前三名世稱爲「鼎甲」,獲「賜武堤及第」資格。
二甲十多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
歷史上大家熟知的文狀元數不勝數,武狀元卻爲何地位如此尷尬
自古以來這武狀元比起文狀元確實成色看起來相差不少,現在還能記起來的名人大多都是文狀元,據統計中國有1300多年的文狀元歷史出了504位文狀元,武狀元基本統計不出來但是數量絕對是比這少的很多。
還有個大宋年間的孩子九歲神童朱虎臣就中了武狀元,有很多人就奇怪了這不像文狀元背背文章寫寫字就成了,這就歲的小孩打的過誰啊,這問題就在這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古時候武狀元到底都考什麼。
確實按理來說也不太可能因爲這武狀元考試的頭一條就是舉重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因爲兩軍對壘的時候你真就會那些什麼招數的沒什麼大用。
蘇乞兒是最後一位武狀元?他到底過的怎麼樣呢?
科舉考試分爲文考試和武考試。
其實放在現在的時候也是挺合理的,就像現在分文科和理科一樣。
有些人適合學文,有些人適合學理,放在古代有些人適合學武,有些人適合學文。
文類科舉考試最後選拔出來的狀元由監考官決定,而武類選拔出來狀元卻直接由皇帝來決定。
就像當年周星馳的電影一樣,蘇乞兒的狀元就是由皇帝直接親選出來的。
下面重點來了,到底誰才是最後一位武狀元呢。
武狀元比文狀元差在哪,爲何在歷史上沒存在感?
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稱爲「狀元」,武舉考試的第一名也是狀元。
但這兩個狀元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
中國的科舉考試是從隋朝開始的,到唐朝時發揚光大。
直到光緒卅一年(1905年)才正式宣告結束,期間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在這一千三百多年間,文狀元一共出現了592位。
你以爲武狀元就考武功?要武功,要文謀,還要過顏值關!
由巡撫、巡按會同總兵官在帥府和教場分別進行策略和弓馬的考核。
同時創立《武舉法》,規定考試等級評定和任職授官的辦法。
明武舉三年一試,初期只設鄉試、會試。
武舉鄉試中式者統稱武舉人,會試中式者統稱武進士,居首者稱爲武會元。
至崇禎四年(1631年),開始行殿試,欽定一甲三人,並自此始武榜有狀元之稱。
清代武狀元名單
考試揭曉後,在太和殿唱名,西長安門外掛榜,並賜給武狀元盔甲。
然後由巡捕營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恩榮。
第二天,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又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賞給衆進士銀兩等。
清代科甲等級差別甚大,同樣是武進士,一、二、三甲的等級和榮譽卻大不相同。
自然狀元是出盡了風頭的,登第後的三天內,可以披紅掛彩,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古代武狀元武力值到底什麼水平?都是咋選出來的
古代的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從那時起就有了狀元這一說。
有了文狀元,自然也有武狀元。
武狀元最初是在武則天時候出現的,能成爲武狀元,那證明這個人的身手和功夫一定十分了得。
那麼古代的武狀元和現在的拳擊冠軍相比的話,哪個更厲害呢?
清朝的「兩榜進士」是什麼意思,最高可直接授予何等官職
所以,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常聽到的「兩榜進士」指的就是順利通過「鄉試」、「會試」和「殿試」的「進士」。
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前文已經提及「會試定去留、殿試定名次」,凡通過「會試」的考生,在隨後參加的「殿試」
古代的武狀元有多厲害,能做多大的官?
武則天設立武舉制度時,並沒有像文舉制度那麼有影響力,直到清朝,武舉考試才漸漸被重視。
那麼在武舉考試中「獨占鰲頭」的武狀元有多厲害呢?費盡千辛萬苦在衆多人中脫穎而出又能獲得什麼官職呢?自古以來就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
清朝狀元後人,獨守深山中狀元府祖宅,沒水沒電只能乞討度日
1912年辛亥革命逼迫清帝退位,清朝作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離現代並不遙遠,清朝的遺老遺少也並不難尋找。
封建王朝採取科舉制度來選拔用人,最高級別的人才被稱爲狀元,今天要說的這位狀元後人叫牛師靜,作爲狀元後人,在我們的印象里應該是書香門第,畢竟有條件誕生狀元,肯定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的,但是這個叫牛師靜的狀元後人,卻不是這樣的,他至今以乞討爲生,令人不禁唏噓不已。
大清最後一位武狀元是誰,霍元甲挑戰他結果如何?究竟誰贏了
封建社會時期,打仗往往靠的是騎馬,射箭,馬戰和摔跤等拳腳功夫,因此誕生了一種比較特殊的考試「武舉」,武舉排名第一的人會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武狀元」。
武舉成立時間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武則天在位期間。
但是史上武舉雖然舉行過500多次,但是武舉相比起文舉一直不受重視,並且在很多朝代甚至將武舉廢除掉了。
堂堂「武狀元」爲何被戲稱爲「打兔狀元」……
//////////武狀元叫張殿華,字錦榮,是衡水歷史上第三位武狀元(前兩位分別是張英奇和李雲龍)。
嘉慶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1819年)生於一個世代耕讀之家。
他的祖父張英佐是武庠生,父親張凌雲是太學生。
他們取得的功名都不算大,於是便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兒子殿華和宗華身上。
清朝時期的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誰的級別更高?說了你可別不信
清朝時期的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誰的級別更高?說了你可別不信 現在有些人同時有兩個母親,生母和養母,若問兩個母親誰更親,估計這個問題和「媳婦和媽媽一起掉進河裡,你要先救誰」一樣難以回答。
其實不是只有我們現在有這個難題,古代的皇帝同樣有這個困擾。
摔跤定頭名-選文狀元還是武狀元?
自此以後殿試就成了科舉制度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考試制度,傳至後世。
殿試以後,就不需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
趙匡胤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准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
這家人太牛了,出了一個武狀元、一個文狀元,後人境況你想不到
這家人太牛了,出了一個武狀元、一個文狀元,後人境況你想不到作者李萬卿嚮導說,明月坡下有個五保老人,他肚子裡裝了很多牛狀元和「牛濟公」的故事。
車到明月坡,村頭果然有個老人正曬太陽。
我說明來意,老人很熱情,他說他叫牛邦正,正是嚮導說的那個老人。
牛邦正說,「牛濟公」牛師靜的傳言不虛,但他不在狀元府,早一段時間雲遊去了。
牛邦正告訴我,牛師靜是牛狀元後裔,他還拿出族譜,講述武狀元牛鳳山的故事。
宋代唯一一對兄弟武狀元,出自溫州!相隔4年考中武狀元,創傳奇
傳奇兄弟溫州自古文風鼎盛,特別是南宋時期,走出了6位文狀元、17位武狀元,時人讚嘆「溫多士,爲東南最」。
溫州走出的文狀元中有王十朋、木待問等飽學之士,很多武狀元也是文武兼修,南宋溫州甚至出現衆多武進士再去考文進士,身兼「文武雙進士」美名的羣體。
三十六坊君今天介紹的陳鰲、陳鶚兄弟,也是文韜武略兼具的人才。
古代最牛3個武狀元,一個官職最高,一個名氣最大,一個年紀最小
狀元是科舉考試中殿試第一名的稱呼。
在古代,狀元是一個非常榮耀的存在,考上了狀元的人,往往名揚天下。
不過,很多人只清楚文狀元,卻不太清楚武狀元。
我國古代有3個最牛的武狀元,一個官職最高,一個名氣最大,一個年紀最小。
延伸文章資訊
- 1文狀元_百度百科
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文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 ...
- 2武狀元比文狀元差在哪,為何在歷史上沒存在感?
說的就是以文會友,文章難分高下,而以武定勝負則很容易就分出勝負高低,如同科舉一樣,在古代,文科第一稱為狀元,同樣,也有武藝筆試,比武獲得第一,就 ...
- 3金榜題名:文狀元+武狀元(共2冊) - 博客來
書名:金榜題名:文狀元+武狀元(共2冊),語言:簡體中文,ISBN:29249565,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作者:章憲法,出版日期:2021/05/01,類別:社會科學.
- 4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職。順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舉第一科,當時規定武狀元授正三品的參將,武榜眼授從三品的游擊,武探花授正四品的 ...
- 5状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状元是中國、朝鮮、越南科举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试)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