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誘人-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成語典》資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編號, 4395. 成語, 循循誘人. 注音, 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ㄧㄡˋ ㄖㄣˊ. 漢語拼音, xún xún yòu rén. 釋義, 義參「循循善誘」。
見「循循善誘」條。
循循誘人-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成語典》資料
編號
4395
成語
循循誘人
注音
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ㄧㄡˋ ㄖㄣˊ
漢語拼音
xúnxúnyòurén
釋義
義參「循循善誘」。
見「循循善誘」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3>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1)顏淵:西元前521∼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
孔子弟子。
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
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2)喟然:嘆氣的樣子。
(3)循循然:循序漸進的樣子。
(4)欲罷不能:想要停止卻做不到。
見「欲罷不能」。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孔子是春秋魯國陬邑人,魯定公時為大司寇,魯國大治。
後因政治理念與權臣季桓子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
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顏淵是其中最賢能特出的一位。
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
〈子罕〉篇載,顏淵感嘆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
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
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
」說明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而且注重教學方法,按著每個人的資質和學養,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教學目標的所在。
「循循善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別人。
書證
01.《楊家將演義》第一回:「壯年勵志苦學,屢科不第,遂隱教授,循循誘人。
」
用法說明
近義
反義
辨識
參考語詞
循循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