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一讀、二讀、三讀程序,是什麼意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11條規定:「第三讀會,應於第二讀會之下次會議行之。
但如有出席委員提議,十五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於二讀後繼續進行三讀 ...
法案一讀、二讀、三讀程序,是什麼意思?
2021-06-09
我們常從新聞中聽到立法院審議法案有所謂的一讀、二讀、三讀的程序,分別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法律案審議的關鍵程序,是在二讀,以下為大家簡單說明一至三讀的程序是在做什麼?一讀會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8條第1項規定:「第一讀會,由主席將議案宣付朗讀行之。
」政府機關或立法委員提出的法律案,需要先送立法院的程序委員會,程序委員會接著會將該議案提報院會。
而所謂「一讀」,是指院會主席朗讀有這個法律議案被提出來,就只是這樣的短暫過程而已。
接著該法律議案就會依其性質,交付有關委員會(例如內政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等等)進行實質的審議,即進入二讀。
二讀會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9條規定:「第二讀會,於討論各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或經院會議決不經審查逕付二讀之議案時行之。
第二讀會,應將議案朗讀,依次或逐條提付討論。
第二讀會,得就審查意見或原案要旨,先作廣泛討論。
廣泛討論後,如有出席委員提議,十五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重付審查或撤銷之。
」第二讀會,係指法律議案開始全面地審查,包含朗讀案由、提案說明、大體討論、逐條討論、全案或逐條表決等實質討論程序。
所以二讀程序是法律案通過與否的關鍵程序,關於法條的實質修正,都是發生在二讀會的程序中。
三讀會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11條規定:「第三讀會,應於第二讀會之下次會議行之。
但如有出席委員提議,十五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於二讀後繼續進行三讀。
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祇得為文字之修正。
第三讀會,應將議案全案付表決。
」二讀會通過後,接著進入三讀程序,而三讀會不會再對法條做實質的修正(除非牴觸憲法、其他法律),只做文字修正,若表決通過,即完成立法程序。
如有委任律師的需求,歡迎聯絡我們預約法律諮詢
contactus聯絡我們
延伸文章資訊
- 1法律經過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就生效了嗎?怎麼判斷增修的法律 ...
法律的施行(也就是生效)就應該有個緩衝期,法律經過立法者修訂通過後,還要經過兩個階段才能正式施行。 第一階段:立法院三讀後移送總統及行政院當法律辛苦闖關、 ...
- 2讀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立法院完成三讀之條文,是否立即生效?或仍須經過何種程序始 ...
立法院完成三讀之條文,是否立即生效?或仍須經過何種程序始能生效?又須要多久時間才能生效? 立法院法律案通過後,仍應移送 ...
- 4甚麼是三讀程序 - 著作權筆記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四條規定:「法律應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也就是說,法律必須經過立法院三讀,總統公布,才能生效施行,發生法律效力。
- 5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立法院依憲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所議決之議案,除法律案、預算案應經三讀會議決外,其餘均經二讀 ... 但有出席委員提議,二十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逕付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