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自Adam Smith就已經認知分工與專業化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

Alfred Marshall區分內部規模經濟(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與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 經濟系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economiesofscale),或是規模報酬遞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是指廠商的平均生產成本隨著生產規模(或產量)擴大而下降。

    早自AdamSmith就已經認知分工與專業化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

AlfredMarshall區分內部規模經濟(internaleconomiesofscale)與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economiesofscale)。

內部規模經濟主要是指當廠商增加規模時,在成本上得到的好處。

例如,較大型的廠商可能可以取得較先進的技術,或較容易取得財務上的援助,或較容易進行較多的行銷活動。

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學習效果。

這些都可以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

    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economiesofscale)則是來自於廠商的聚集或產業的擴大。

例如因為整個產業的聚集,使得專業知識與技術得以較容易的擴散,交通成本可以降低,出現中間財的供應商,或是技術勞工得以匯集等。

這些因素不是來自廠商本身的技術進步而是來自於外界環境的改善。

    規模經濟的存在與市場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若廠商有內部規模經濟,大廠商因此享有成本上的優勢,這導致規模較小的廠商因生產成本較高而逐漸退出市場。

因此市場結構將逐漸轉為不完全競爭。

另一方面,若是存在外部規模經濟,規模較大的廠商未必有成本上的優勢,故市場仍可能保有完全競爭的狀態。

    規模經濟與貿易型態亦有密切關聯。

古典模型用來解釋貿易發生的理由主要是基於國與國之間的差異性(Ricardia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

但這很難解釋為何像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些同質性很高的國家之間,貿易量仍然相當龐大。

規模經濟的存在可以是一個重要的理由。

當生產具有規模經濟時,各國有誘因將資源集中在某些特定商品的生產上,以期發揮規模經濟的效果,進而取得生產上的優勢。

這將可能進一步促成國與國之間的貿易。

國立台灣大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