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執政末期,慈禧對外政策的轉變及大體方針的轉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語:就歷史的發展而言,我們並不能一昧的抹黑慈禧太后,近些年來,通過大量的史料梳理,我們不難發現慈禧太后在搖搖欲墜的晚清政權後期,對待侵華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清王朝執政末期,慈禧對外政策的轉變及大體方針的轉化
2020-08-22小哥木子李說歷史
導語:就歷史的發展而言,我們並不能一昧的抹黑慈禧太后,近些年來,通過大量的史料梳理,我們不難發現慈禧太后在搖搖欲墜的晚清政權後期,對待侵華帝國主義的態度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妥協和縱容,在這期間,其實經歷了三個完全不同的階段變化。
112年前,八國聯軍集體侵華,慈禧在經過連續的四次御前會議之後,終於下定決心對外敵宣戰,這其中雖然不免一些客觀的政治因素,但慈禧的這項決定還是在一定方面影響了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政治走向。
一、對外嚴防死守慈禧太后在同治年間初次行垂簾聽政,史料宣稱:&34;慈禧畫像直至同治十二年,&34;祗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
&34;西太后性警敏感,銳於任事,東太后之權,悉爲所攘,東太后坦然不與之爭,西太后感之,每事心諮而後行,爾後東太后益謙讓,事事皆決於西太后,或者天下大定,益務韜晦乎。
&34;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言俄人窺伺新疆,下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會總理王大臣妥議。
&34;同治九年&34;由此三條史料就可以看出,面對外國意圖侵犯邊疆時,慈禧是加以防備的。
垂簾聽政繪象當清政府面臨太平天國起義的內憂時,雖採取借師助剿,然其實也只是權宜之計而已,史稱&34;在借師過程中也時時防備的確是符合其借師之初衷。
西方各國近代工業發展當時英國擬調印度兵助剿,諭曾國藩等迅克金陵、蘇、常,以杜覬覦。
同時,當俄兵助剿時,也一樣採取了防範的狀態,&34;同治二年還&34;海上水師,與江上水師截然不同。
欲捍外侮圖自強,非二十年之久,未易收效。
然因事端艱巨,畏縮不爲,則永無自強之日。
近年內外臣工,值事急時,徒事張皇。
禍患略平,又爲苟安之計。
即創立戰守章程,而奉行不力,使朝廷謀議均屬具文。
積習因循,焦優曷釋。
&34;德宗入繼文宗,王公大臣復請兩宮皇太一垂簾,悉准同治初成式。
光緒六年,慈安皇太后薨,慈禧皇太后始專垂簾,制十三年歸政,德宗以時艱尚棘,凡召見、引見,仍陛座訓政,設紗屏以障焉。
由此可知,慈禧第二次垂簾聽政時間從同治末年至光緒十三年,在光緒十三年之後,慈禧仍干涉內政。
到了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更是取消了光緒帝處理政務的權力,將其軟禁於瀛台,史稱&34;義和團剪影&34;這說明慈禧太后從同治末年開始至光緒末年都對當時的政策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同治末年至光緒十三年,及光緒二十四年至光緒末年兩個階段,其對政策處於獨斷的階段當然也包對外政策。
在這個時期里,對邊疆問題上,慈禧仍然力主防守,此由伊犁條約的簽訂可見一斑。
史載:光緒五年,&34;條約主要有十三個條款,對清廷極爲不利,&34;清政府與列強交涉對此種對清廷大不利之條約,史料記載&34;由慈禧對崇厚之處以死刑可見其對俄國對此侵我邊疆之條約的憤慨併力主以戰守邊。
慈禧在光緒二十五年也曾對德軍占領日照事,提出其態度&34;,即要求給予反擊,不得一味退讓。
還頒下要求各省督撫抵禦外侮的上諭,&34;西方侵華部隊通過以上關於慈禧下令決斷的記載,我們可以了解到慈禧太后對於各地政府做好戰鬥準備的態度是應允的,在這一階段,主戰而不主和才是慈禧的真正態度。
義和團運動爆發之後,慈禧對於外國侵華勢力的態度已經表現爲零容忍,借拳剿洋也就正式提上日程。
至五月二十五日正式對外宣戰。
在主和派與列強向清朝施加壓力的情況下,慈禧仍極力支持義和團主戰,據史料記載&34;罪己詔&34;勢力範圍&34;使俄國在任何時間內,都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軍事力量運到海參崴,或集於滿洲、黃海海岸及離中國首都的近距離處。
&34;新界&34;門戶開放&34;不下十數萬,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與洋教爲仇,勢不兩立&34;因而用之,徐圖挽救&34;民心可用&34;公車上書&34;轟轟烈烈&34;新政&34;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
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34;俄日相持益急,如竟決裂,中國勢處兩難,自當妥籌辦法。
除奉直邊要各地方,應由北洋統籌布置,派兵嚴防外,所有沿海、沿江、沿邊各口,務須加意扼防,慎固封守。
&34;著袁世凱迅速調齊各營,嚴防沿海及關外一帶。
該督即親赴榆關,居中調度,以固封守。
不必來京請訓。
直隸總督日行公事,著運司暫理。
&34;現在日俄兩國開戰,中國應守局外,直隸提督馬玉崑所統馬步全隊,著迅速開拔,前往古北口至朝陽一帶,擇要駐紮,加意防守,毋稍疏虞。
&34;時當日俄戰爭,猶兩強盜於人之室內爭鬥,人雖不願,然亦無可如何。
清廷亦深受刺激,乃加意練兵。
時人傳慈聖於練兵一事非常著急,因籌款事幾至寢食俱廢。
所以停止祝壽,所以廷諭京外各官竭力裁併,嚴剔州縣中飽。
於是又派鐵君赴各省查庫。
於是又飭各省無論報效巨細各款,均歸戶部另存,歸練兵經費。
"支持維新變法的康有爲結束語:作爲晚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在政五十餘年,在這期間,她作爲一個精明的女性,世人風評的對外妥協的形象其實是又是偏頗的,這也是對她的一個最大誤解。
慈禧在不同時間階段所做出的的不同對外方正,恰恰顯露了她作爲一介女流的野心和手段。
種種的措施及對外政策的轉變更是將慈禧見風使舵,一昧保全自己統治地位的形象更加生動的勾勒在我們眼前。
參考文獻:王戎笙.扼殺戊戌變法的慈禧爲何也搞新政林其泉、胡恭同.評慈禧主持的清末新政蘇全有、伊明攀.慈禧緣何成爲康有爲的繼承人左舜生.中國近百年史資料續編吳永.庚子西狩叢談王彥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胡思敬.退廬全集·審國病書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揮毓鼎.清光緒帝外傳
相關焦點
慈禧延長了清王朝的壽命?
說到慈禧,大家會想到啥?一個禍國殃民的老妖婆?一個驕奢淫逸的皇太后?她延長了清王朝的壽命?小建你是在逗我嗎?哈哈哈,看官朋友們莫要著急,且聽小建慢慢道來。
首先,看官朋友們心中的慈禧形象確實不假,的確是她,她不僅魚肉百姓來滿足自己奢侈糜爛的生活,對外更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爲什麼慈禧太后能執政數十載,載灃卻執政三年清朝就滅亡了?
然而,我們發現,慈禧執政時期的清政府看似風雨飄搖,但還是拖著疲憊的身軀一路往下走,直到二十世紀初。
光緒三十四年(1908),慈禧去世,這成爲大清命運的拐點。
風雨飄搖、苟延殘喘了近七十年的大清朝,在僅僅三年的時間裡土崩瓦解。
當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後,清朝成爲了歷史。
慈禧太后執政時期有哪些有益的舉措?
慈禧太后當作近代史不能不提的一個人,她在執政時期儘管負面評價太多,基本上可以說近代的不平等條約很多都在她的默許下簽定的,儘管,慈禧執政時期背叛了很多國度利益,但是,她執政時期甚至於有必定舉措的。
能掌控大清的局面近半個世紀,可以說慈禧的執政能力甚至於不容藐視的,儘管,近來大清王朝並未在她手上死去活來,但是,總體上可以說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她慘澹經營,均衡各方面權勢,保證局面的安穩,可以說如果換做其他人可以也不會比她出彩幾何,因爲,阿誰時間的局面可以說是五千年中華最大的變局,能做到這樣已不錯了
由於清王朝的過度腐敗和對外賠款,看庫存就知道這個王朝必將滅亡
文/日堯居清王朝晚期的懦弱和腐敗成爲了中國最屈辱的歷史,而當孫文在南京就任大總統後,大清的命運也迎來了沒落,這時候的僞滿皇帝溥儀要知道清王朝賠款給列強的銀子就不計其數,那麼到了宣統年間,此時的國庫還能夠拿出銀子嗎?
爲什麼慈禧太后讓大清苟延殘喘幾十年,而載灃執政三年清就滅亡了
慈禧太后作爲保守派的代表人物,阻礙了清代社會進步和發展,是清政府徹底淪爲外國列強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關鍵人物。
然而,我們發現,慈禧執政時期的清政府看似風雨飄搖,但還是拖著疲憊的身軀一路往下走,直到二十世紀初。
慈禧是不是導致大清滅亡的人,如果沒有慈禧清朝會不會轉危爲安?
剛執政的時候,慈禧太后在議政王的輔佐下,她開始整頓吏治,重用漢臣,像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在這些漢族大臣和列強的支持下,慈禧太后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和苗民,這些措施緩解了當時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得清王朝得到了暫時的穩定。
慈禧太后執政那些年,爲大清帝國做了哪十件大事?
本文就來盤點一下她在執政生涯中的十大功績。
第一,推行洋務運動,開闢中國近代化道路慈禧一生中領導過兩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質層面上的變革,後者是體制層面上的變革。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模仿、學習西方工業化的運動,是在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一場改良運動。
清朝在慈禧死後便徹底崩潰,那慈禧太后是帝國的「續命仙丹」嗎?
慈禧太后曾經兩次被逐出京城,在對外戰爭中基本上都失敗了,換來了一張又一張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可是直至她去世前的最後一刻,還依舊把清帝國的權杖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即使當時的反清運動已經是轟轟烈烈,聲勢浩大,但至少在她活著的時候,清帝國的確還存在著。
從維繫清王朝的王朝統治上說,慈禧太后確實有著不一般的政治手腕,可是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都是因爲慈禧太后嗎?02.
慈禧在時一切還好,爲何載灃執政三年清朝就亡了?有三個重要原因
然而,慈禧太后一死,地方督撫似乎一夜之間就變心了,革命黨似乎一夜之間就崛起了,大清頓時搖搖欲墜。
接替慈禧太后執政的是攝政王載灃。
果然,載灃執政僅僅三年,清王朝便在內外交困下走向末路。
那麼,爲何慈禧在位時,清王朝「一切還好」,而載灃執政才三年,大清就突然滅亡了?
近代史上,爲何清王朝對漢族人的不信任?
百家原創作者:座談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座談歷史,今天小編想給各位說一下關於歷史上清王朝對漢族人的不信任和歧視,小編覺得這是嚴重妨礙清王朝成爲一個近代意義上的國民國家。
但是爲何清王朝會對漢族人不信任呢?小編待會會在以下文章跟各位娓娓道來。
被列強打了72年,還能堅持到1912年,清王朝是怎麼做到的這一點?
列強也紛紛唱衰清政府,覺得清王朝撐不了多久了。
可是叫人奇怪的是,儘管它內外交困,步履維艱,可是滿清這艘風雨飄搖的破船還是搖搖晃晃,從1840年開始算起,硬挺了70多年,才慢慢倒下。
很多人對此大惑不解,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不是偶然的,其中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尼克森主義:美國爲保證霸權地位而提出的一套新的對外政策方針
1969年1月尼克森入主白宮,鑑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美國霸權地位的相對衰弱,爲了保住霸權地位,提出了一套新的對外政策方針。
「尼克森主義」是由美國總統尼克森的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一項以收縮美國承擔的海外義務爲中心的外交新方針。
清王朝是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卻蘊含著堪稱一流的文治武功
清政府對地方的統治與元朝的行省制度不同,清王朝實行軍府制,由將軍滿族人八旗駐防。
這使得清朝對少數民族的地區管理十分成功,周總理也曾對清朝管理地方的政策非常讚揚。
周總理他曾說,清代以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像清朝這樣,將各民族,各地區管理的如此融洽,和睦。
清王朝末期,淪爲半殖民地,雍正皇帝是負有很大責任的
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爲清王朝提供了天賜良機,舉手之勞人主中原。
整個清王朝值得稱道的是康熙、乾隆兩爺孫。
從公元1662年到公元1796年,中間除去雍正王朝13年,長達121年這期間最輝煌的歷史功績是拓展疆域。
康熙的對外政策的演變---康熙的海上對外貿易演變的淺析
本文將以海上貿易爲代表從「康熙年間的對外政策及演變」、「從『開海』到『禁海』的原因」、「對外政策演變的影響」及「啓示」四個方面分析清朝前期,康熙的對外政策背後的種種。
來對清前第一次開放式的貿易形式進行一些細解。
...國家大局參與對外合作維護國家安全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黨委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陳潤兒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主動服從國家外交大局,積極參與國家對外合作,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自治區主席、自治區黨委外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咸輝出席會議。
漢武帝末期的一個決定,影響了後世的孫子
漢武帝末期財政枯竭,民力資財都用在國家戰爭開邊,自己大興土木上。
他窮極奢麗,然又以重刑來懲罰,數十年無終日,終使民怨沸騰,社會矛盾突出。
要想保持執政前期的成果,則必然要在政策上實行轉變,然在當時他始終固執已見。
清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然而臣下被控制住了,卻沒想到後院起火——慈禧太后的後宮干政對清朝皇權統治的威脅絲毫不亞於權臣擅權弄政。
清朝後期的君主中儘管沒出現荒淫殘暴的君主,然而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對羣臣的威懾力方面卻是越來越平庸了。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安敦尼王朝4
安敦尼(公元138-161年)統治期間,對外採取收斂、防禦政策,邊境大體無事;對內保持與元老院的良好關係,加強對行省的監督與管理,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安敦尼王朝的繁榮僅僅維持了60多年,到馬可•奧里略(公元161-180年)時期,羅馬的黃金時代與「羅馬和平」同趨結束。
當康茂德繼位時,羅馬帝國已處於3世紀危機的前夜。
統治清朝48年的慈禧執政能力真的很差嗎?其實是天生的政治家!
統治清朝48年的慈禧執政能力真的很差嗎?其實是天生的政治家!無論好與壞,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慈禧太后在沒有強大的外戚勢力支持的前提下,能夠在滿清貴胄之間縱橫捭闔,操控晚清實權數十年,就足以說明慈禧太后不是個簡單人物,甚至可以說了個天生的政治家。
當然,慈禧太后掌權之下的清王朝喪權辱國,被列強凌辱得慘兮兮,這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延伸文章資訊
- 1慈禧執政48年發生了哪些事情?慈禧究竟是功大還是過大?
咸豐皇帝去世之前,曾經留下過遺詔,吩咐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作為輔政大臣,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共同扶持同治皇帝。 及文宗末造,孝貞、孝欽兩皇后躬 ...
- 2慈禧太后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 國家地理雜誌
- 3慈禧(清朝历史人物)_百度百科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 ... 慈禧太后. 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政 ...
- 4慈禧,中國女性主義的先驅? - 紐約時報中文網
咸豐皇帝死後,她垂簾聽政,以年幼的男性繼承人的名義治理帝國。 也許是為了擺脫這些不公的制約,清朝最後幾十年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重建了一個神奇的 ...
- 5清王朝執政末期,慈禧對外政策的轉變及大體方針的轉化
導語:就歷史的發展而言,我們並不能一昧的抹黑慈禧太后,近些年來,通過大量的史料梳理,我們不難發現慈禧太后在搖搖欲墜的晚清政權後期,對待侵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