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郡望堂號 林姓 三千多年來,隨著林姓家族繁衍發展,林姓子孫或逢亂世而南渡、或迫於生計而東徙、或因分局而北遷、或謀官職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華大地乃至全球各個角落。

比干後代林姓確如枝葉一般繁盛。

目前,林姓在大陸列16位。

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約有7000萬之多,其中我國大陸5000多萬,台灣約700萬,海外約1500萬。

基本信息中文名:林姓源於:子姓基本介紹林[林,讀音作lín林姓起源比干1、林姓出自子姓,血緣始祖相傳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聞名,後被暴君紂王挖心,他的夫人媯氏逃難到今天河南衛輝、淇縣一帶的長林,生下一個兒子。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賜他兒子林姓,並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一帶),此人就是林堅。

林姓由他最早發源,後人尊他為受姓始祖。

林堅的子孫後來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濟南堂、下邳、晉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還有問禮、九龍、忠孝等堂號,成為林姓最大派系。

2、林姓的另一個起源出自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兒子姬開,他的子孫以他的字“林”為姓。

因起源於今河南洛陽一帶,林姓家譜中就稱為河南林。

3、此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將鮮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

其他少數民族中有滿族的林佳氏和布薩氏也都有改姓林。

總體上看,林姓的發源地還是今天的河南衛輝以北地區,那裡的比干廟是眾多林姓子孫前去祭祖的聖地。

林皋史載:殷商太師比干被商王朝紂王所害,正夫人媯(陳)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長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戰敗商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覓其後嗣,命閎夭給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內(今衛輝)封墓,夫人攜泉歸周。

因泉生於長林石室,周武王賜姓林名堅。

念林堅乃商湯之後先王之胄,且能遠避紂亂而不絕其世,乃拜堅為大夫,食邑清河。

後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戶,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縣),故林氏總堂號為西河堂。

林姓的發源地是今天的河南衛輝以北地區,那裡的比干廟是眾多林姓子孫前去祭祖的聖地。

林氏宗廟“衛輝比干廟,天下林氏根”,眾多的林姓子孫來到位於河南省衛輝市的比干廟,用最虔誠的心來表達他們對“忠義之宗、大義之祖”由衷的敬意。

比干廟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比干三日苦諫卻換來一場挖心,回首這一典故,讓不少後人頓生敬意,“林氏”在得姓之初,就帶著祖宗比干這種忠義敢諫的本色。

在東配殿另有三尊塑像。

他們是比干的傑出後代,中間是林堅公。

因林氏根據地理位置又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右邊為北林所奉林放公(比干二十四世孫,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著名的“問禮堂”就是得自於他。

左邊為南林尊奉的閩林始祖林祿公,為今天福建莆田林氏的祖先。

由於諸多原因,莆田林氏家族中有許多人遷到海外,如今,韓國、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林姓多屬這一支。

因此,林祿公又被稱作是南林始祖。

此外,西配殿敬奉的是媽祖神像,媽祖即林祿公第二十二世孫林默娘,被敬譽為“天上聖母,海上媽祖”。

林默娘是宋朝莆田人林願之女,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重陽,她因捨己救人而遇難,年僅28歲。

此後,人們紀念媽祖為大義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共有媽祖廟2500多座,遍及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達2億多人。

媽祖已經成為年歲豐收和保佑平安的象徵,更是人們遠航的保護神。

在比干廟中緬懷,一杯苦酒就是史書一冊,一滴熱血就是豐碑一座。

姓氏淵源福上林公來到潘田水口奄定居,因人地生疏,人煙稀少,家中百無一有,生活日見困難,渴望著有適當的人來共同生活,巧遇裕宗陳公從遠方而來,促膝交談,情趣相投,暫住於福上林公家中。

原來裕宗陳公是龍川縣出祖遷居興寧瀝陂,因世亂紛紛,轉遷豐順落水科,其本身有一套打鐵好技藝,做工來到潘田與福上林公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住日久,情投意合,兩人年紀、性格相當、同樣遭遇,同住水口奄,共同打鐵,克勤克儉,聊以度日,兩人長住之下,你恭我敬,如兄弟骨肉。

隨之焚香點燭,禱告天地,結拜為義兄弟。

福上林公長二歲為兄,裕宗公為弟,後人稱為義祖。

水口奄是豐良至留隍必經之地,常受往來的壞人搶食騷擾,兄弟商量,轉遷到比較僻靜的肚富塘,生活日見好轉,兩人各自成家。

裕宗陳公娶洪氏盛氏二妻,生下四子,福上林公娶萬氏,生一子名林九六郎。

以後裕宗陳公二子遷往吉輋黃磜創居,二子遷往廣州方城創居。

林九六郞三歲喪父,四歲喪母,全賴裕宗陳公躬親撫養,林九六郎生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深受裕宗公愛惜,裕宗公四子遷走時,因受九六郎牽掛,沒有跟其親生子同出,留在家中專心撫養林九六郎。

樹大分丫,枝繁葉茂,生息繁延,裔孫眾多,在清朝中葉時有長房十世裔孫名曰林陳繼淳,往潮州考秀才,文章出眾,卻未能中舉,當時的主考宗師,在林陳繼淳的考卷背麵點破:文章雖好,姓氏顛倒。

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啊。

故此,長老們一致商定,為報答養育之恩,將林陳改為陳林姓。

當年開科考試,一科連中五名秀才,從此,陳林姓誕生,名揚四海,代代相傳。

陳氏穎川堂,林氏西河堂,故陳林氏祠堂為西穎堂;總祠在廣東省豐順縣潘田鎮沙塘。

陳恩公為恩義祖裕宗公,福上林公為始祖公。

陳林姓輩序從七世祖起,開始順延:輩序:祖上萬億兆,京高吉玉由,淑慎和奕世,丕振達方洲,宏通承先惠,克昌永作裘,維良嘉善慶,大啟毓英流。

閩西源流先秦時林姓首先活動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地區。

山東魯國是林姓發祥的第一地,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林姓在魯國得到最好的發展,形成了著名的濟南林氏。

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北部戰亂、中原板蕩,五胡亂華,政權更迭,林姓隨中原居民向四周遷移。

西晉時,林放後裔林禮由濟南徙籍下邳(今江蘇睢寧縣),生一子名潁。

林潁生二子:長懋,任下邳太守;次祿,字世蔭,生於西晉泰始十年(274年),居下邳梓桐鄉。

西晉惠帝時,林祿任安東琅玡王府參軍,鎮下邳。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隨琅玡王移鎮建鄴,除給事中、黃門侍郎。

東晉建興元年(313年),從王敦討杜弢,立下戰功,封招遠將軍、散騎常侍。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佐司馬睿即位建康,匡扶晉室,任合浦太守。

東晉太寧三年(325年),詔歸,奉敕守晉安郡(郡治今福州市),遷家居晉安,為開閩林氏始祖,稱閩林一世。

林祿為東晉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後追封晉安郡王,墓葬溫陵九龍崗(今惠安縣塗嶺),其後裔的世系圖稱晉安世系,亦稱閩林世系。

傳至十六世,有韜、披、昌三兄弟。

林韜,諫議大夫,後裔稱闕下林氏;林披,太子詹事,唐天寶年間授臨汀郡(汀州)曹掾改臨汀令,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蔇,除子林蔇為布衣外,父子九人於唐德宗至穆宗年間(780—824年)仕官刺史、司馬、長史(一說生九子皆官刺史),後裔稱莆田九牧林氏,又稱唐九牧。

林昌,中憲大夫,後裔稱游洋林氏(遷台灣的為霧峰林氏)。

林氏入閩除林祿這主流派外,據資料記載的還有:唐高宗時隨陳政入漳的“浦南林”:唐末隨王潮兄弟從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的“固始林”,計有七支,稱唐陶江林,濂江林,控鶴林、福全後安林、上街六橋林、陽泰林、元貞林。

由光州固始入閩的各支派,稱固始世系。

據《(閩粵贛)林氏重修族譜》、《閩汀武杭林氏族志》、《(新羅)平在坊林氏族譜》、《濟南郡汀州林氏族譜》、《西河林氏福建上杭白砂八郎公世系族譜》等記載,遷入閩西的林姓,大多為晉安世系即林祿的後裔。

主要有:一是晉安八世(或稱閩林八世)林玉象的後裔,即二次遷閩的柴林世系:二是晉安八世林玉珍後裔(唐九牧林後裔)。

林祿傳十世林英,天嘉元年(560年)任貴平主簿,由福建莆田北遷江西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林英生子禮,林禮生子士弘。

林士弘為閩林第十二世,字世榮,為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首領,在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稱帝,建國楚,建元太平。

唐武德五年(622年)被唐軍戰敗,退保全成(今江西安福東南)山洞,不久病故,其部屬離散,後裔為避禍改林姓為柴姓。

歷後梁至後周,士弘裔孫柴守禮有個妹妹嫁與郭威(後周太祖),被立為皇后。

郭威無子,以守禮之子柴榮嗣立為帝。

柴榮即五代後周世宗,繼郭威帝位五年(955—959年),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患病,回京逝世,其子柴宗訓七歲即位,半年後“陳橋兵變”禪讓於趙匡胤,趙建立北宋,詔封恭帝為鄭王,安置於房州。

當時柴榮之弟柴穆率子柴惿等起兵反宋,集兵鄭州,宋太祖遣大軍鎮壓。

當時柴太后健在,憂恐不安。

開寶六年(973年),宗訓假託病故,默然從房州攜家眷南逃福州避難,居福州濟南山,改柴復回林姓,易名判官,並以山名稱“濟南林氏”。

但漢代宣帝時林尊稱盛山東濟南,族人已有“濟南林氏”的稱謂,故宋代始於林判官的林氏族人,稱“新濟南林氏”。

林宗訓易柴復林後,適值北宋進行統一南方的戰爭,開寶八年(975年),南唐國為宋所滅,林宗訓又開始開始逃亡歷程,從福州轉移到士弘祖居地莆田,後續遷偏遠荒涼的寧化落籍。

林宗訓生子四,朝、寶、厚、嚴,子孫遂分衍閩西及贛南、粵東各地。

林宗訓曾孫千六郎諱融,宋神宗時為員外郎,仕南昌太守,宋元祐初(1086年),因兵亂,林融夫人巫氏攜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及六三郎(一說五三郎,又說六郎)之子萬一郎、萬二郎、萬三郎,從寧化石壁遷長汀河田開居。

此後,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繼遷武平、上杭。

八郎徙居濯田巷頭,九郎遷武平中堡。

此一世系,稱為“回閩世系”,林宗訓為林姓“回閩始祖”。

林融則為閩西長汀、上杭、武平等縣柴林世系林姓始祖。

進入閩西的另一支林姓為九牧林。

自宋至清,九牧二房、四房、五房、六房、八房、九房先後有多支遷入閩西上杭、連城、龍巖(今新羅)、漳平等地(因較分散,此目先記述較早遷入的有代表性的宗支,其餘在下文記述)。

九牧六房林蘊後裔林偉(閩林三十五世),宋進士,紹興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156—1158年)任汀州教授,曾孫文德,名公玉,寶祐四年(1256年)任汀州府寧化縣知縣。

景炎二年(1277年),元軍南侵入閩,文德將夫人羅氏、湯氏及其所生五子遷寧化石壁,將夫人黃氏及其所生四子避入上杭縣,後又卜居長汀河田。

南宋末始,文德九子中的四郎(字元嘉)後裔、五郎(字元光)、八郎(字元壽)、九郎(字元全),先後由長汀河田和寧化等地遷上杭白砂花園裡。

其中,八郎在此開基創業;九郎移居漳平永福梨仔坪,生三子,移居龍巖龍門裡象山;五郎遷永定西陂嶺開基;四郎下傳之肇紀、佑謨、啟發、文質四代,遷上杭湖洋瀨溪等地。

九牧九房林蔇十三世(閩林三十世)林商隱(號起東),原定居大田縣吳山鄉梓溪村,宋慶元進士,自梓溪都頭赴任龍巖縣學正,定居城東,為龍巖九牧九房一世開基祖。

連城林坊鄉始祖伯八,先居劍州(南平)虞欄閣,宋末,因避戰亂隱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後徙居清流李家林家城。

元泰定元年(1324年)攜子六十郎遷入連城南順里水西半徑堡(今林坊鄉)定居。

九牧二房林藻之孫,林翱,傳三世直門生十五郎,(閩林二十二世)因避宋末戰亂,從福州甘蔗遷至連城莒溪壁州定居。

蓮峰鎮連陽始祖祖誠,原居福州林埔,因遇連城鄉賢許景輝(授武略將軍、任職福州臨江路),兩人識交,將女兒許四娘續配祖誠,元大德元年(1297年),為避金元亂日,許景輝便攜婿來到連城連陽定居。

新泉鎮林屋坪(舊稱陳屋坪)村始祖六四郎,其父伯玉登宋嘉定(1208—1224年)進士,授任連城教諭,將家眷安置在連城揭坊。

伯玉生三子:長六四郎,次伯十二郎,三八十郎。

六四郎先居連城廟前街,至景定年間(1260—1264年),因受兵?蹂躪,遷至連南陳屋坪;伯十二郎留居揭坊(連城城郊),其裔孫散居城區;八十郎則先遷林坊,後遷壁州。

九牧四房林薦後裔林德(閩林三十世),號靜齊,宋時授閩縣教諭,居德化。

生子泉,字流衍,號蒙泉,以歲貢授南京禮部主事。

林泉生貢生、京生、晚嗣。

晚嗣徙於龍巖集賢里西坪(今漳平新橋城口)。

配王氏,繼配陳氏,生五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千一郎守居西坪。

千四郎遷龍巖平寨坊(今新羅東城社興、東新),千五郎遷蔣武(今新羅西陂南石、林邦)。

另據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重修《莆田林氏族譜》(九牧林披長子林葦位下)載,閩林三十世(林葦十四世)林季昌,此宋寶祐四年(1256年)登文天祥榜進士,授惠州推官,生子卜。

其次子積禎為上杭回龍、寧都閃莊安福房祖;三子積?為汀州歸化邵武等地小富房祖;四子積社?位百十郎為汀州河田上杭,江西於都、寧都等地房祖。

姓氏起源林(lín)姓源:王侯賜姓源於子姓,出自黃帝高辛氏之後商朝比干,屬於王侯賜姓為氏。

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黃帝、舜帝的姚姓與姬姓。

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黃帝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打敗炎帝。

後蚩尤擾亂,他又率領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州)擊殺蚩尤。

從此他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傳說有很多發明創造,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等,都創始於黃帝時期。

因而,後人讚譽之“能成命百物”。

春秋後期被後世尊奉為華夏族之共同祖先“人文初祖”。

周武王還因堅是在樹林中所生,特別為他賜姓林,稱林堅,從此便有了林氏。

唐朝的林寶在《元和姓纂》中記載:“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後。

比干為紂所滅,其子堅逃難長林之山,遂姓林氏。

”後來,林堅的子孫發展成為林氏的最大支派,使源於周平王次子林開、魯國林放、鮮卑族丘林氏等支派之後的林氏無一能及。

再後來,這支林氏又分出西河、南安等郡望,以及問禮、忠孝、林本、善慶、崇本等堂號。

部分林氏族人尊奉林堅為得姓始祖。

以字為氏源於姚姓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東周時期,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開,字比干林,其子孫以字為氏,稱林氏,因周平王建都洛陽,故此支林氏起源於河南,也為河南林氏。

宋鄭樵在《通志》中記載:“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開之後,因以為氏。

開生林英,英生林茂、林慶,世系甚明。

”周平王即位於公元前770年,在一批貴族和諸侯的護衛之下,他將都城遷於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自此之後,周王朝失去了控制四方諸侯小國的能力,進人了中國古代史上一個大動亂與大混戰的特定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由於姬林的生母不是周平王正室,所以在皇室中地位較低。

後來,他的子孫改姬姓為林氏,成了林氏又一支主要宗脈。

這支宗脈初始活躍河南郡一帶,因此在族譜上以“河南林氏”相稱。

官職為氏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林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林衡,又稱林人,是西周中期開始設定的機構官稱,主要負責掌管林木,並負責植樹造林,養護澆灌等,包括王族園林。

如同今日的林業部以及園林局的職能。

林衡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設有林衡令一人,史一人,下士二人,役四人,機構精簡有效。

在典籍《周禮·地官·林衡注》中記載有注釋:“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在林衡令、林史、林士、林役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林衡氏、林史氏、林丞氏、林役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林氏,世代相傳至今。

鮮卑族林氏源於鮮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拓拔宏(元宏)把國都南遷到洛陽後,實行文化漢化政策,將原鮮卑族複姓丘林氏的一部分改漢字單姓林氏,是為河南洛陽林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曾經下令把鮮卑族“丘林”一姓改為“林”和“丘”這兩個漢姓。

此後,又有一部分鮮卑族人取林為姓了。

高山族林氏源於高山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中國台灣省阿里山區及東部山區,居住著一個土著民族,現中國大陸業界通稱其為高山族。

其實他們是中國古“百越族”遷居台灣的一個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為漢姓者,姓氏學上稱之為原生姓氏,或擬生姓氏。

高山族,多居於台灣島和海南島,但也有一部分散居於祖國大陸各地。

今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約有高山族同胞二百餘人集居,是大陸高山族同胞居住最集中而且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在高山族同胞中,多有取“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林氏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布薩氏,滿語為BusaHala,漢義“很氏、多”,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仆散部,金國時期亦稱女真仆散氏,以姓為氏,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後多冠漢姓為林氏。

⑵.滿族林佳氏,滿語為Lingiya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林氏。

部分得姓始祖林堅、姬開、林逋。

各支始祖林祿:字世陰,黃門侍郎,世居濟南遷下石梓鄉。

隨晉元帝南渡,建武元年丁丑(317年)任安東琅琊王府參軍,除給事黃門侍郎,以討杜發功遷昭遠將軍、散騎常侍,充合浦太守,晉明帝太寧三年乙酉(325年)詔歸朝奉勅守晉安郡因家焉。

即園泉州是了。

唐追封晉安郡王,遂為入閩始祖,享壽六十有八,縊九龍崗龍馬毓奇穴乾山巽向詳上墓圖丙。

妣夫人蘇氏、孔氏。

二氏與夫合葬,生子二:景;暹。

是為江西興國林氏始祖。

遷徙分布林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列第17位,屬大姓系列,人口約1610萬,占全國人口的1.1%左右。

先秦時期先秦時期,林姓首先活動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地區,進入東周后,林姓已經散布到甘肅、陝西、山西等地。

在隨後的秦漢時代,濟南林氏一直占據了林姓群體的主導地位。

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北部戰亂、中原板蕩,林姓隨中原居民向四周遷移,林姓已經西南到四川,東南抵江浙,西晉末林姓已經渡長江,越過南嶺和武夷山,進入了兩廣與福建。

唐朝兩次由河南移民福建,大批林姓先民定居於閩南,林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

明末清初,林姓已經出現在台灣。

晉代時期至晉代,有林堅八十一世孫林穎,林堅公四十六世孫,家族世為西晉重臣,由濟南徙籍下邳(下邳郡)梓桐林氏鄉,為下邳祖,徐州冠族,生有二子:林懋、林祿。

長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

次子林祿初任琅琊王司馬睿府參軍,黃門侍郎,後佐東晉元帝即位建鄴(今南京),匡扶晉室,領合浦太守。

晉明帝太寧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晉安郡。

林祿為晉安林氏始祖.世代子孫,俱偕顯貴。

歷晉、宋、齊、梁、陳諸朝,英才輩出,奕世簪纓。

有“一王、二侯、九將軍”之譽。

其後都散居福建各地,今其後子孫遍及福建、廣東、海南、江西、浙江、台灣等地。

開皇三年晉安林十世林茂於隋文帝開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莆田北螺村,子孫遂成閥閱,經文緯武,奕世簪纓,顯貴南國。

傳至閩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韜為闕下祖,弟林昌為台灣霧峰林家祖。

批公生子九:林葦、林藻、林曄、林薦、林著、林蘊、林蒙、林邁、林蔇,同時擢為刺史。

世稱九牧林,尊林茂為九牧林祖。

垂拱二年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陳政之子陳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

河南光州固始縣的林孔著隨從陳政(陳元光之父)將軍在閩廣徵戰,屢立戰功,其後浦南(屬今福建漳州市)、福州東園、興化(莆田)及江浙兩廣。

唐末時期唐末至五代十國,河南光州固始縣的王潮、王審知入閩,立閩國,其後發展成林姓較有影響的支系。

有林延皓的“控鶴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碩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後安林”等支。

2011年韓國林氏中央宗親會一行26人再次千里迢迢,跨海尋根,日前專程抵福建莆田展開謁祖之旅,歸源認宗朝拜媽祖,受到九牧林氏聯誼會熱忱歡迎。

在福建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牧祖祠,韓國謁祖團舉行隆重祭祖儀式,虔誠祭掃“九牧墓”。

對於先祖故土一草一木,他們都感到新鮮、親切,不停地用手中DV和相機拍攝,頻頻向隨行翻譯詢問了解。

當日下午,謁祖團又赴莆田媽祖故里賢良港天后祖祠、莆田湄洲祖廟,拜謁享譽海內外的宗親“祖姑”——媽祖林默。

據韓國林氏族譜記載,入韓國林氏始祖林八及在唐代掌過兵權,後因朱溫叛亂,從莆田南下後在泉州惠安縣渡海出國避禍,飄泊到新羅國(今韓國)江華灣登岸,便擇平澤縣棲身。

從此後裔支派繁衍,發展至今已達120多萬人。

近年來,韓國林氏後裔根據家譜記載,以“林八及”、“邵州刺史蘊公(九牧林林蘊)”為線索,先後三次組團來中國尋根。

最終證實“邵州刺史蘊公”為九牧林第六房林蘊,“林八及”為其玄孫,而當時渡海的“彭城”即今泉州惠安縣東嶺鎮彭城村。

東晉初年,莆田九牧林始祖林祿公入閩晉安。

傳十世隋右丞林茂,遷居莆田北螺村。

五世而至萬寵,生三子:韜、披、昌。

唐天寶年間,披公又遷居澄渚烏石(今西天尾鎮龍山村),生葦、藻、著、薦、曄、蘊、蒙、邁、茛,九子皆官刺史,世稱“九牧林家”。

據族譜記載,林八及為九牧林六房林蘊玄孫在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韓國謁祖團在“祖姑”神像前進香膜拜,並參觀祖祠山公園、媽祖故居等。

他們詳細了解媽祖生平故事,解讀明刑部尚書林俊撰寫的林氏《族范》。

韓國林氏中央宗親會宗親會會長林都洙表示,能尋根謁祖,追溯先祖豐功偉德,拜謁宗親的驕傲媽祖,心情非常激動。

回國後將把更多信息傳遞給林氏後裔年輕人,以不忘根本加強交流,增進兩國宗親血脈情誼。

宋朝時期宋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98%,排在第十九位。

福建為林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林姓總人口的58%。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浙江、廣東三省,這三省林姓占林姓總人口的85%,其次分布於河南、江蘇、江西三省,又集中了9%。

以福建為中心的林姓聚集區已經形成。

明朝時期明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5%,為明朝第二十位姓氏。

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慢,幾乎沒有增長。

福建仍為林姓第一大省,約占林姓總人口的38%。

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於福建、廣東、浙江,這三省林姓大約占林姓總人口的82%。

其次分布於江西、江蘇、廣西三省,又集中了10%。

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林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北向西南遷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春秋時,林氏散居周、魯、齊、衛等地。

戰國時期,趙國宰相長林十五世林皋,居九門(今河北省藁城縣西北),生有九子,時稱“九龍十德之門”.魯國林雍後人遷徙到齊、鄒二郡(今山東淄博),漢景帝時分鄒郡之地置濟南郡,遂為濟南林氏。

近現代根據公安部2006年7月“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統計對福建福州戶籍人口的姓名統計,福州市戶籍人口中人數最多的姓氏為“林”姓,共有970138人,排在前10位的姓名依次是:林芳、林輝、林燕、林雲、林偉。

根據1996年統計資料,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占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台灣。

郡望堂號郡望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

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濬縣、滑縣等地。

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

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

西漢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並擁有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

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

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即在今山西省離石(今山西汾陽)。

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濟南郡:漢朝時期高祖劉邦設有濟南國。

荊楚七國之亂後改為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一帶。

晉朝時期移治歷城(今山東濟南)。

北魏時期改為齊州。

宋朝政和中期升為濟南府。

元朝時期則為路。

明、清兩朝均為府。

民國時期改府改為山東省省會市。

下邳郡:秦朝時期在今江蘇睢寧西北一帶設下邳縣。

東漢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南北朝宋國時期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其時轄地在今北至江蘇省新沂縣、邳縣,南至安徽省嘉山縣,東至江蘇省漣水縣、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帶。

東晉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睢寧市、邳州市一帶地區。

大金國移睢寧到西北古邳鎮。

明朝時期廢黜。

南安郡: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

東漢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漢陽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

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時轄地在今福建省中南部各縣,為福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

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為縣。

晉安郡:亦稱南安郡。

東漢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漢陽郡置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

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

隋朝初年即被廢黜,一說是在宋朝初年被廢黜。

堂號濟南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晉安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據林氏族譜載,林氏得姓始祖堅公,是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

比干被暴君紂王剖心殺死。

比干正妃夫人陳氏懷孕逃往牧野(今河南淇縣)生男名泉。

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後嗣得泉,因泉生於長林山,故賜姓林,易名堅。

考河南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世稱西河,故林氏郡望為西河。

“西河堂”名源此。

九龍堂:比干的子孫林皋,在戰國時任趙國宰相,權傾一時,德高望重。

他有子九人,受家風影響,各有才能,被人稱為“九龍”,他們家族也被稱為“九龍門”。

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見稱,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稱為十德堂。

在客家人中,林氏的郡望還有西河郡,原因為其中一支林氏客家人的始祖來自西河郡(今鄭州附近),其堂聯為“九龍世澤十德家聲”。

九牧堂:唐朝時,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職。

他先後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後來生了九個兒子,九子後來都做了州刺史。

由於州刺史又稱州。

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松卜堂:為江蘇省丹陽縣林氏支宗的堂號。

丹陽林氏肇於宋代。

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福建省進士林芳,字逢春,出任丹陽縣令,此後便長住於此。

林芳的長子伯一居於城邑,次子伯二定居南郊松卜。

從此,福建林氏在丹陽繁衍生息。

丹陽林氏“松卜堂”的後人,按行序排列分為松卜、城市、北莊、大華等支。

主要分布在大華、埤城、丁家壩、林家橋、北莊、繞莊、孟河、魏村、張莊、黃墟、董庵等地。

在縣城裡,林氏族又分孽成金斗鋪、寺前鋪、晉地墳、虞巷、安巷等族系。

至2000年5月8日,丹陽在籍林氏宗人達21868人。

林氏在丹陽所出的知名人士有林福源、林琴、林懿均、林肇燦、林?等,均編入新修《丹陽縣誌》。

林氏宗譜始修於明成化年間,至1950年共修譜十次。

十德堂:來源於比干的子孫林皋,在戰國時任趙國宰相,權傾一時,德高望重。

他生有子九人,受家風的影響,各有才能,德才兼備,被時人稱為“九龍”他們的家族也被稱為“九龍門”。

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見稱,故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稱為“十德堂”。

忠孝堂:來源於皇帝御賜的堂號,因這支林氏人的史祖林悅以忠孝見稱而得名。

“忠孝堂”在客家人歷史上,還有一支林氏因躲避元初對林氏漢人的屠殺,被迫改姓楊,俗稱“新楊”,其也是林氏後裔。

敦本堂:又稱“林月汀宅”,俗稱“大厝底”,位於台灣省南投縣竹山鎮菜園路4號。

已毀於1921年地震。

屬於三級古蹟。

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迄今亦有近百年的歷史。

屬於台閩標準四合院建築,乃當時竹山清武官林月汀所建立,故屬私人宅院。

該堂主體木質構造,為台灣十大古厝之一,亦為台灣雕工最為精美者。

該堂為二落式建築,第一落屋頂為馬背式,門廳前具寬廣檐廊,並於壁面題字作畫。

左壁彩繪花鳥草木,字題“竹茂”、“×得石花勝開”;右壁彩繪人物山水,字題“松苞”、“夜雨竹窗問語”。

太師壁雙面木雕,前為松、鹿(取長壽多祿之意),後以窗欞組成“富貴玉堂春”字樣,其四角銜以蝙蝠造型(取得福之意〉,故福祿壽齊備。

第二落為正堂,屋頂屬頂硬山式,據說原為官式燕尾脊,後去燕尾。

各門扇工法講究,精磨細琢,讚嘆不已。

第一落、第二落及左右護龍形成完整的四合院。

如果可能,應該就地重建,不然殊以為遺憾。

崇本堂:俗稱“林祖厝”,位於台灣省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路三段831巷內。

屬於三級古蹟,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

竹山及鹿谷地區林氏宗親,為緬懷林氏先賢開山墾荒之德澤,於是募款建祠,祠內供奉開閩始祖“林祿公”、“九牧公”及“林圮公”三位先賢。

崇本堂早年失修,首於嘉慶七年修築成宮廷式建築,雕樑畫棟,宏偉壯麗卻不失古色古香。

復於1968年二修,最後則於1984年重建,這次除屋頂保有古式燕尾式建築之外,全面改以水泥磨石,而失樸質之風。

但卻也免於“九二一”(公元1999年)地震之蹂躪,毫髮無損。

崇本堂的保有特色包括燕飛尾式屋頂、山門的交阯陶福祿壽三仙塑像;左右塑的“左昭”、“右穆”題字;正堂的“文魁”、“選元”及“進士”匾額等。

家譜文獻全國林氏光遠堂族譜,(民國)林氏光遠堂眾孫修,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修篡,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貴縣維新印務局鉛印本。

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有兩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全國林氏宗親錄,(民國)林清墩編,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鉛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遼寧遼寧旅順林氏譜書,(民國)林尚賢修訂,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鉛印本。

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大連市圖書館。

江蘇江蘇常州遷常林氏家譜二卷,(民國)林文濤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浙江浙江鄞縣新江林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民國)林慶芳、林純等纂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西林家鹵林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民國)項世淮纂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譜一卷,(民國)吳顯龢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安徽安徽宿松林氏譜牒,(清)林常植等增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

安徽潛山潛陽林氏族譜三十八卷,(清)林氏三系合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福建福建寧德福鼎選城林氏福建林氏開閩分支總譜,(明)林鳴盛序,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台灣。

福建閩林大宗世譜六卷,附材氏入閩世系總圖,(明)林炳麟等修,清嘉慶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

福建仙遊仙溪林大宗祠族譜,(民國)林弁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仙遊印書局鉛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福建莆田仙遊縣檔案館。

福建泉州清源林氏李宗譜草創卷之三,著者待考,傳抄泉州林李氏藏本。

現被收藏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

福建晉江萬華林氏族譜,(清)林志堅撰,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手寫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台灣。

福建南安林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台灣。

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橫溪林氏族譜,(清)林文篆再錄,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台灣。

廣東廣東番禺林奉恩堂族譜,(民國)林懋康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鉛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澄海南砂林氏家譜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元秀纂輯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二卷、第十七~二十卷。

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揭陽重輯長山林氏世譜,(民國)林右敘重輯,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潮安興昌印務局鉛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化州那務林氏族譜五卷,(民國)林聖璽纂修,1989年林炳賢牽頭重修,現藏於那務林氏各房。

廣東中山林氏族譜一卷,(民國)林天椒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鉛印本。

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市檔案館。

林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林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林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林氏續修宗譜,首一卷、末一卷,民國戊子年(公元1948年)九牧堂鉛印本十五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廉江羅村林氏宗族發展史》,出版於1999年,是《廉江林氏發展史》撰修工程的下緝之一,也是至今為止該市林氏發展史分房派修撰完畢的兩部史書之一【另外一部為《廉江林椿軒公後裔發展史》】。

該書收錄林能公派下近200條村莊的子孫繁衍情況,於1994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6月脫稿,1999年出版。

全書分五編和雜記,共1250千字,1114頁,印數2000冊。

該書現藏於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湛江圖書館,廉江市檔案局,廉江圖書館,廉江該派下各林氏村莊中,是一部較為翔實的林氏史書之一。

字輩排行山東山東濟寧林氏:英、憲、存、凡、發、正、祥福建福建連城林坊林氏字輩:[3]長房(章旻公的子孫):肇、修、倫、紀、昭、德、報、功、箕、克、裘、紹、丕、振、家、聲二房(子長公的子孫):承、肇、占、克、振、家、聲、金、紫、簪、纓、奕、冀、榮、丕、顯、文、明、光、祖、德、睢、麟、永、盛、紹、我、菁三、四房(文長、滿全公的子孫):肇、修、倫、紀、昭、德、報、功、克、紹、箕、裘、丕、振、家、聲福建漳浦烏石林氏字輩:“汝允仕敬敦廷夫德君希思日升恆萬壽松柏茂辰維皇降福山阜岡陵保定爾祿”。

福建漳浦港頭林氏字輩:“用邦匡確文汝甫仲吉升貽燕垂卿伯世德永爾昌展成振家遠同會衍慶長”。

福建石獅林氏字輩:“信恆有樹啟鼎登先士志維經世孫謀在振宗忠孝承光德英偉裕後徽”。

福建石獅東園林氏字輩:“朝經賢克日安邦載佑和亨貞喬木蟠根大深谷奇蘭鮮忠孝家聲遠奕世子刊賢”。

福建石獅玉山林氏字輩:“基宏際式正士文章華國器樹德為根本(諱行)貽孫謀燕翼子詩禮傳家聲簪纓以顯宗(字行)”。

福建平和林氏字輩:“爾子克碩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贊乃宏貽謀孔長蕃衍熾昌式昭猷訓德紹芳陽”。

福建蓮江林氏字輩:“雲士文華榮肅艾哲謀聖積善有餘慶材為邦國寶濱海川山秀含生鍾毓靈(諱行)善言君子德恭寬信敏惠存心本以仁學乃子孫珍禮義傳家法明德在新民(字行)”。

福建岐嶺林氏字輩:福建金紫林氏字輩:“思永居繼先伯道日紹節太原若億萬德良克”……(從三十八世起各分支另立)。

福建厚澤林氏字輩:“式秉邦遜克承大勛敬章君德統緒為昭子孫千億詩禮傳家”。

福建鈔坑林氏字輩:“孟元高振起輝光玉樹榮時承雨露潤日映枝葉新”。

福建永春林氏字輩:“聯芳超祖德統緒尚仁慈才美啟宗徽傳心通孝友”。

福建錦江林氏字輩:“維道世士秩迪德為敦本登科以顯宗忠孝傳家永(諱行)子孫良有智邦國振家聲存心宜守志學古重勤修(字行)”。

廣東廣東揭西金坑林氏字輩:“喬木盤根大瑞日應茂時紹有開元俊振拔興世基乞旺春常在群英樂載熙忠國之精幹修身學禮詩雙桂流芳遠九龍毓秀奇祖德宗功盛人文蔚啟宜”。

廣東揭西錢坑,陽夏林氏字輩:“渭甫永惟崇伯宗尚子叔喬世登蘭玉盈階秀賢良應運生養恬安遷素忠孝衍先聲端穆貽芳遠義揚肇業宏奮庸昭偉烈繼武振鴻鳴松茂千秋蓋鵬飛萬里程”。

廣東揭陽錫場世系輩序:“潛焯功孟時景邦,世胤元國興文章。

修齊倫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賢。

聲應鳳岐錫開泰,名實光華裕必昌。

純舉朝端永雄振,芳奕海宙耀茂長。

”光緒元年,揭陽林氏合建八房祠之後,輩序從德盛二字起統一調整為:“德盛昭宇宙,西河垂典型。

永遠繩祖武,光宗顯朝廷。

”廣東潮安林氏字輩:“葉道資宏毅安邦本孝忠一經貽典則萬載暢宗風繹理期居敬臨民雅所先昭茲繩祖武念在即薪傳”。

廣東化州那務林氏,始祖福山公,故籍廣西玉林,落籍化邑,開基立業,繁衍後代,字輩:“芳朝秀士永可作聖賢名積德恆茂盛子孫萬代興忠義仁愛敬事業倍增成勇登科學頂國家富強定”。

廣東廉江羅村林氏,始祖九牧長房,十三世起字輩:“典章經濟家國榮華富貴……”廣西廣西靈山林氏字輩:“林家世運長為善業能昌源流思福建遠祖念賓陽”。

廣西博白林氏字輩:原籍福建莆田,由閩入粵,明朝中期陸續遷入博白,字輩“道學輝宗為國寶,文章獻世步雲衢。

明堂承運家聲遠,蘭玉奐衍德澤延。

”貴州貴州畢節林氏字輩:“鵬棲生單中懷土發枝作紹茂登科文明開國選全興正連長祖烈家聲遠騰輝百代昌積善源生裕敦仁品自崇安平知運泰和協兆年豐望峻惟山類心清與鑒同高材稱座輔厚祿愛恩隆”。

遼寧遼寧莊河林氏字輩:“文鴻輝成德義普克紹先世家永慶吉福澤同海天”。

山西山西文登林氏字輩:“植光培鍾汝懋輝基鈞治樂榮增鑒法,樹炳壇錫濟桂煜垣銓浚楷(火昆)堯鏡清本熙堂錦澤朴煥在銘淞”。

註:山東榮成、威海、煙臺、乳山、棲霞、牟平、海陽、遼寧大連等地林玉後裔各分支亦使用該字輩。

10林氏名人編輯古代名人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

生於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63年。

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

”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乾。

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

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

受其兄帝乙的囑託,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

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63年)63歲。

林祿披肝瀝膽,匡扶晉室,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的入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林祿"天上聖母"信眾過億的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媽祖.至近當代,林氏一族更是群星閃耀,相映成輝。

林祿:把林姓從北方帶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響最大的"閩林"始祖。

林默娘:"天上聖母,人間媽祖",是在東南沿海及台灣等地流行的俗語,被人尊為聖母或媽祖,把她當作保護神。

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出海遠行者越來越多,被更多的遠航之人所尊奉。

近代名人林則徐:福建人,1839年,“禁毒英雄”在廣州“虎門”一把大火燒出個醒世的中國,給沉睡的國人當頭棒喝,一生清正廉潔,憂國憂民,以禁斷鴉片的愛國之舉而留名清史,同時也主張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林森:早年參加同盟會,中華革命黨,1919年任南京臨時參議院議長,1931-1943年12月年間擔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在戰禍橫生,梟雄四起的年代,他堅守民主信念,維護共和,愛國愛民,清正廉潔,被世人所讚譽。

他是現代中國的第一位平民主席,也是中國林姓的唯一一位國家元首。

林彪:中共最著名的軍事將領,被譽為戰神,曾任黨中央副主席。

林皋林覺民: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福建閩侯人。

1911年春參加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

4月24日《絕筆書》,表示為“光復神州,重興祖國”而獻身的決心。

隨黃興攻兩廣總督署,受傷被俘,從容就義。

譯著有《六國比較憲法論》、《駁康有為物質救國論》等。

林伯渠:中共建國領導人之一。

林育南(1898年—1931年2月7日):革命烈士。

1898年12月出生於湖北黃岡,小林育英2歲,長林彪8歲,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為堂兄弟。

早年就讀於武昌中華大學中學部,1915年,入武昌中華大學附中。

歷代鼎甲狀元(括弧內為及第年份)文狀元:林慎思(宏詞科870)、林石(恩科1226)、林壯行(神童科1231)、林濟孫(1340)、林亨(1343)、林環(1406)、林震(1430)、林大欽(1532)、林宣德(恩科?)、林召棠(1823)、林鴻年(恩科1836)武狀元:林宗臣(1172)、林山票biǎo(1184)、林管(1193)、林仲虎(1202)、林汝浹(1211)、林夢新(1232)、林時中(1271)、林本直(1660)、林德鏞(1721)、林天滮(1771)1926年,讓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曠世才女林徽因,最後在梁啓超賢惠兒媳的角色里化作“人間的四月天”,任憑冰心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一文中,對集建築師、教授、詩人和作家於一身的她吐點酸水。

1937年,“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先生所作《京華煙雲》成為全美暢銷書,並獲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

1940年,有一個人享受過毛澤東一生唯一一次為他人執紼抬棺的高規格禮遇,這人就是林育英(又名張浩)。

說起林育英,從他傳奇的一生,和兩個兄弟——林育南和林彪(又名林育蓉)來看,就可知中國歷史是少不了此人之名的。

1971年,“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創辦《信報》,備受世人矚目。

林披1978年,林則徐的第五代傳人凌青(原名林默卿),踏上聯合國外交家之路。

1981年,印尼華僑巨富林紹良被評為世界十二大銀行家之一,旗下有近400家公司和銀行。

1994年,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政壇重量級人物,曾被日本媒體預測為蔣經國接班人的林洋港角逐“總統”,得票率排名第三。

1999年,韓國林姓宗親萬分欣喜地在福建惠安縣東嶺鎮尋到祖先到朝鮮半島前的下海出發地,並為自己是“唐九牧林”(因林祿16世孫林披的9個州刺史兒子而得名)的後裔而感到光榮與自豪。

《林姓史話》一書中“自周代至清代林姓主要文學家、詩人一覽表”和“自唐代至清代林姓書畫家、藝術家部分名錄”,共有林姓196人之多。

當代名人李遠哲,本姓林,諾貝爾獎得主,祖籍福建南安,林本堅後裔,林李同宗,南安一帶的林李雙姓同為林姓後人。

林清玄,台灣作家,當代最具影響力作家之一。

代表作“菩提系列”、“身心安頓系列”、“現代佛典系列”、“人生寓言系列”、“心窗物語系列”、《身心安頓》、《煩惱平息》、《白雪少年》、《迷路的雲》、《鴛鴦香爐》等。

[5]林文月,台灣作家,翻譯家,學者。

代表作《交談》、《遙遠》、《京都一年》、《擬古》、《讀中文系的人》、《作品》等,曾翻譯《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日本文學巨著。

林文義,台灣著名作家,代表作《遺事八帖》等。

林太乙,作家,代表作《林語堂傳》、《春雷春雨》、《明月幾時有》、《蕭邦,你好》,曾任美國《讀者文摘》中文版總編,耶魯大學中文教授。

林海音,台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城南舊事》、《曉雲》、《春風》、《孟珠的旅程》。

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

林徽因,作家,詩人,建築師。

代表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林峰,當紅一線歌手、演員,香港樂壇最具號召力歌手之一。

自幼學唱歌,1999年入行,07年進樂壇。

發行多張獲得國際唱片業協會銷量認證的暢銷專輯和DVD,並連續2年榮獲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全年最高銷量男歌手」;2009年起連續3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個人演唱會,打破新世紀歌手在紅館連開個唱的記錄,在世界各地舉行多場爆滿的個人巡迴演唱會。

2008年憑《太極》獲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男主角獎,是首位榮膺「亞洲視帝」的香港明星。

拍攝《白蛇傳說》《忠烈楊家將》等電影,主演的《白蛇傳說》全球上映內地票房過2億。

是實力與偶像兼具的全能藝人。

林書豪(JeremyShu-HowLin),1988年8月23日生於加州,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控球後衛,身高191厘米,體重91公斤。

祖籍福建省漳浦縣,祖輩移居台灣彰化,父母1977年移民美國。

林書豪畢業於哈佛大學,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取得常春藤聯盟分組冠軍,進入NCAA64強,後與金州勇士隊簽約,成為自1953年後首位進入NBA的哈佛大學學生;首位進入NBA的美籍華裔球員。

2011年12月,先後被勇士隊、休斯頓火箭隊裁掉。

2011年12月27日,他簽約紐約尼克斯隊。

2012年7月13日,自由球員林書豪與火箭簽了一個契約。

美國《時代》雜誌發布了本年度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紐約尼克斯隊的美籍華裔球星林書豪(微博)再次驚人爆發,出乎意料的位列這一榜單的頭名位置。

[6]林丹,奧運冠軍,被稱“超級丹”。

中國男子羽毛球隊單打運動員。

5歲練習羽毛球,9歲進福建體校,12歲進入福州八一體工隊,教練是何國權,18歲進入國家隊,教練是伍佰強、湯仙虎、鍾波、李志峰。

2002年8月,不滿19歲的林丹登上國際羽聯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8年獲奧運冠軍。

2010年獲廣州亞運會男單冠軍。

2011年8月14日於倫敦世錦賽上,獲得第四個世錦賽男單冠軍,同時他的世界冠軍數達到了15個。

台北時間2012年8月5日,在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決賽中,林丹奪得金牌,也因此成為首個衛冕冠軍,並稱於奧運會後將與謝杏芳舉行婚禮。

BBC評論道:“林丹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衛冕羽毛球男單冠軍的運動員,他絕對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羽毛球元動員。

[7]林志穎,中國台灣著名男演員,歌手及企業人士,1974年10月15日生於台灣,自1992年2月28日出道以來,林志穎在兩個月紅遍華人世界,之後以鏇風姿態席捲全亞洲,被稱為“亞洲小鏇風”。

發表多張唱片並出演多部影視劇作品。

台灣第一位授薪職業賽車手,並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活躍於各個領域。

如今先後出演過《絕代雙驕》、《天龍八部》、《放羊的星星》等多部熱播劇,發行了《去走走》、《擋不住我》等個人國語專輯,如今新專輯正在籌備中,預計2012年將與廣大歌迷見面。

林子祥(GeorgeLam,1947年10月12日出生),暱稱阿Lam,香港出生,是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員。

林子祥曾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及英國DoverCollege,學生時期曾組織樂隊,1980年,他憑《在水中央》及《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曲在第三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連獲兩個金曲獎,成為當年的大贏家。

而在1994年舉行的香港電台第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林子祥獲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3年,林子祥獲得CASH音樂成就大獎,是首位唱作人獲得此殊榮。

綜觀整個八十年代,在這十年之間,他共有23首歌曲登上香港電台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位置,僅次於譚詠麟的28首。

他也是眾多演藝界人士的偶像或最喜愛的歌手,包括徐小鳳、梅艷芳、張國榮、黃耀明、劉德華等等。

林志炫:台灣著名實力派歌手、音樂製作人。

林青霞:(BrigitteLin),著名電影演員,華語影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標誌性巨星之一林心如:(RubyLin),中國台灣著名女演員、歌手兼製作人林志玲:(LinChi-ling),中國台灣著名女模特、演員、歌手兼主持人。

林俊傑:(JJLin),新加坡華人,著名音樂人、歌手,代表作《江南》、《曹操》、《因你而在》等。

海外名人1.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2.林道乾,泰國北大年地區的開拓者和領導人3.林鳳,明朝時期沿海地區的著名人物。

4.林相原,馬來西亞巨巨富。

5.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賓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6.林遷,馬來西亞烏礦大王熱心公益事業。

7.林語堂,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文化名人。

8.林德甫,汶萊富商。

9.林梧桐,馬來西亞賭業大王。

10.林慶金,馬來西亞朱古力大王。

11.林思齊,加拿大著名學者、富商、社會活動家、慈善家。

12.林同春,日本企業家、社會領袖。

13.林訓明,巴西黃豆大王。

14.林良實,馬華公會會長。

15.林紹良,印度尼西亞商界大亨。

《聊齋志異》篇目原文濟南戚安期,素佻達[1],喜狎妓[2]。

妻婉戒之,不聽。

妻林氏,美而賢。

會北兵入境[3],被俘去。

暮宿途中,欲相犯。

林偽諾之。

適兵佩刀系床頭,急抽刀自到死;兵舉而委諸野[4]。

次日,拔捨去[5]。

有人傳林死,戚痛悼而往。

視之,有微息。

負而歸,目漸動;稍稍■呻[6];抉其項,以竹管滴瀝灌飲,能咽。

戚撫之曰:“卿萬一能活,相負者必遭凶折[7]!”半年,林平復如故;但首為頸痕所牽,常若左顧,戚不以為醜,愛戀逾於平昔。

曲巷之游[8],從此絕跡。

林自覺形穢,將為置媵;戚執不可。

居數年,林不育,因勸納婢。

戚曰:“業誓不二,鬼神寧不聞之?即嗣續不承[9],亦吾命耳。

若未應絕,卿豈老不能生者耶?”林乃託疾,使戚獨宿;遣婢海棠,■被臥其床下。

既久,陰以宵情問婢。

婢言無之。

林不信。

至夜,戒婢勿往,自詣婢所臥。

少間,聞床上睡息已動。

潛起,登床們之。

戚醒,問誰,林耳語曰:“我海棠也。

”戚卻拒曰:“我有盟誓,不敢更也。

若似曩年,尚須汝奔就耶?”林乃下床出。

戚自是孤眠。

林使婢托已往就之[10]。

戚念妻生平曾未肯作不速之客,疑焉;摸其項,無痕,知為婢,又咄之。

婢慚而退。

既明,以情告林,使速嫁婢。

林笑云:“君亦不必過執[11]。

倘得一丈夫子[12],即亦幸甚。

”戚曰:“苟背盟誓,鬼責將及,尚望延宗嗣乎?”林翼日笑語戚曰[13]:“凡農家者流[14],苗與秀不可知[15],播種常例不可違。

晚間耕耨之期至矣。

”戚笑會之。

既夕,林滅燭呼婢,使臥己衾中。

戚人就榻,戲曰:“佃人來矣[16]。

深愧錢■不利[17],負此良田。

”婢不語。

既而舉事,婢小語曰:“私處小腫,顛猛不任。

”戚體意溫恤之。

事已,婢偽起溺,以林易之。

自此時值落紅,輒一為之,而戚不知也。

未幾,婢腹震。

林每使靜坐,不令給役於前。

故謂戚曰:“妾勸內婢[18],而君弗聽。

設爾日冒妾時[19],君誤信之,交而得孕,將復如何?”戚曰:“留犢鬻母。

”林乃不言。

無何,婢舉一子。

林暗買乳媼,抱養母家。

積四五年,又產一子一女。

長子名長生,已七歲,就外祖家讀。

林半月輒托歸寧[20],一往看視。

婢年益長,戚時時促遣之。

林輒諾。

婢日恩兒女,林從其願,竊為上鬟[21],送詣母所。

謂戚曰:“日謂我不嫁海棠,母家有義男[22],業配之。

”又數年,子女俱長成。

值戚初度[23],林先期治具,為候賓友。

戚嘆曰“歲月騖過[24],忽已半世。

幸各強健,家亦不至凍餒。

所閥者,膝下一點[25]。

”林曰:“君執拗,不從妾言,夫誰怨?然欲得男,兩亦非難,何況一也?”戚解顏曰:“既言不難,明日便索兩男。

”林言:“易耳,易耳!”早起,命駕至母家,嚴妝子女,載與俱歸。

人門,令雁行立,呼父叩祝千秋[26]。

拜己而起,相顧嬉笑。

戚駭怪不解。

林曰:“君索兩男,妾添一女。

”始為詳述本末。

戚喜曰:“何不早告?”曰:“早告,恐絕其母。

今子已成立,尚可絕乎?”戚感極,涕不自禁。

乃迎婢歸,偕老焉。

古有賢姬,如林者,可謂聖矣![8]注釋據《聊齋志異》手稿本[1]素佻達:謂平日輕薄無行。

佻達,同“挑達”。

《詩·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朱熹註:“挑,輕儇跳躍之貌;達,放恣也。

”後多用為輕薄義。

[2]妓:此據鑄雪齋抄本,原作“姬”。

[3]北兵:明未亡時,漢人對清兵之稱。

[4]委諸野,棄之於荒野。

委:丟棄。

[5]拔捨去;拔營離去。

[6]■呻:皺眉呻吟。

[7]凶折;猶凶死,不得善終。

折,夭折。

本謂短命,此謂遭橫禍而不得壽終。

[8]曲巷:偏僻的狹巷。

此指妓院。

[9]嗣:此據鑄雪齋抄本,原作“似”。

[10]托己:假託自己。

[11]執:固執。

[12]丈夫子:男孩。

古時子女通稱子,男稱丈夫子,女稱女子子。

《戰國策·燕策》二:“人主之愛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愛子也,又不愛丈夫子獨甚。

”[13]翼日:明天,第二天。

翼,通“翌”。

[14]農家者流:《漢書·藝文志》中語,此借為戲謔之詞。

農家,原指先秦百家中淪議農享的一個思想流派,此惜指農民。

[15]苗與秀:植物初生叫苗,開花叫秀。

[16]佃人:即種田人。

[17]錢■(jiǎnb6剪博):古代兩種鋤田用的農具。

見《詩·周頌·臣工》。

[18]內婢:謂收婢為妾。

內,同“納”。

[19]爾日:那日。

[20]歸寧:舊謂已嫁女子回母家探視。

《詩·周南·葛覃》:“害■害否,歸寧父母。

”[21]上鬟:挽上髮髻。

指梳成已嫁女子的髮式。

[22]義男:養子,俗稱千兒子。

[23]初底:指生日。

見《離騷》。

[24]騖過:匆匆而過。

騖,急,速。

[25]膝下:子女動時依偎於父母膝下,因以稱謂孩幼之時。

《孝經·聖治》:“故親生之膝下。

”後常用為兒女寫信於父母的敬辭。

膝下一點,謂年幼兒女。

[26]叩祝千秋:跪拜祝壽中國百家姓安姓巴姓白姓柏姓班姓包姓鮑姓暴姓貝姓賁姓畢姓卞姓邴姓卜姓蔡姓曹姓岑姓查姓昌姓常姓車姓陳姓成姓承姓程姓仇姓儲姓褚姓揣姓從姓崔姓戴姓單姓鄧姓狄姓刁姓丁姓董姓雲姓鈄姓竇姓杜姓段姓樊姓范姓方姓房姓費姓封姓酆姓馮姓鳳姓伏姓符姓傅姓富姓乾姓甘姓高姓郜姓葛姓弓姓宮姓龔姓辜姓谷姓顧姓管姓郭姓韓姓杭姓郝姓何姓和姓賀姓黑姓洪姓侯姓胡姓花姓華姓滑姓懷姓黃姓惠姓霍姓姬姓嵇姓吉姓汲姓計姓紀姓季姓薊姓家姓賈姓兼名鑑姓江姓姜姓蔣姓焦姓解姓金姓靳姓經姓井姓景姓康姓柯姓孔姓藍姓郎姓老姓樂姓雷姓黎姓李姓厲姓利姓勵姓酈姓廉姓練姓梁姓林姓凌姓劉姓柳姓龍姓婁姓盧姓魯姓陸姓路姓呂姓欒姓羅姓駱姓麻姓馬姓毛姓茅姓梅姓孟姓糜姓米姓宓姓苗姓閔姓明姓繆姓莫姓牟姓木姓牧姓穆姓倪姓寧姓牛姓鈕姓潘姓龐姓裴姓彭姓蓬姓皮姓平姓蒲姓溥姓譜名戚姓祁姓齊姓錢姓強姓怯姓秦姓邱姓秋姓裘姓曲姓屈姓全姓任姓戎姓榮姓阮姓芮姓山姓韶姓邵姓沈姓盛姓施姓石姓時姓史姓舒姓束姓雙姓水姓司姓松姓宋姓蘇姓宿姓隋姓孫姓邰姓談姓湯姓唐姓陶姓滕姓田姓童姓萬姓汪姓危姓韋姓隗姓衛姓魏姓問姓翁姓烏姓鄔姓巫姓吳姓伍姓武姓郗姓奚姓習姓席姓夏姓項姓蕭姓謝姓邢姓幸姓熊姓徐姓許姓宣姓薛姓荀姓閆姓嚴姓顏姓羊姓楊姓仰姓姚姓葉姓伊姓羿姓殷姓尹姓印姓應姓尤姓有姓于姓余姓俞姓虞姓禹姓郁姓喻姓元姓袁姓昝姓臧姓詹姓湛姓章姓趙姓甄姓鄭姓支姓鍾姓周姓朱姓諸姓祝姓宗姓鄒姓祖姓左姓相關詞條 洛陽千家姓 姓之——李姓洛陽千家姓之——劉姓洛陽千家姓之——林姓洛陽千家...A洛陽千家姓之——艾姓洛陽千家姓之——安姓 洛陽千家姓之——沃姓洛陽千家姓之——昂姓 洛陽千家姓之——敖姓B洛陽千家... 林姓名人 披肝瀝膽,匡扶晉室,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的入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

林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民族... ​基本信息   社會名人   海外名人   歷代狀元   現代名人 林姓吧 百度林姓吧是百度歷史話題貼吧中的一個,始建於2005年,是鍾愛林姓歷史與文化的朋友們的網路交流平台,也是廣大漢民族文化與精神復興者的網路陣地。

簡介   宗旨和理念   貼吧成員   服務團隊   榮譽會員 姓 姓是怎么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

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 由來解說   猜測   數據 卜姓 得姓始祖:卜偃。

卜姓系以職官、職業為姓,屬於以技為氏一類,皆出於古代從事占卜職業者。

古代大凡出獵、征戰、風雨、年成、祭祀、婚喪、疾災等事,都想預知吉凶,... 十二種來源及其始祖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現代名人   郡望堂號 陳林姓 陳林姓,源於合姓,出自林、陳二氏家族聯姻,屬於聯姻合姓為氏。

陳林氏,屬於典型的聯姻合姓,出自林、陳二氏聯姻。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家譜文獻 夏姓 出自姒姓。

得姓始祖:夏啟.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替,散居尤為廣泛。

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並遷往陝西、山東、安徽、山西... 夏姓分布   郡望堂號   堂號   班派字輩   歷史名人 奉姓 奉姓為當今稀見姓氏。

主要一支源出秦姓,避亂改姓:湖南新化奉家山奉姓的鼻祖是秦獻公的二兒子贏季昌,因反對他的兄長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遭迫害而改姓奉,潛隱於奉... 概述   〔姓氏溯源〕 相關搜尋周姓郭姓林默娘林伯渠趙姓陳黃姓比干廟林氏族譜起源篇林姓吧林姓名人秦林則徐林姓周徐姓林士弘林祿林森林姓史話蘇林彪林完李姓熱門詞條EmmaRobertsIPCAMERASPAMSUMOTGP一條生活館乳房腫塊仁王傷心童話女人的顏色將魂尋人網張齊郡橋牌規則煙火花聲音肌肉痠痛菩提樹行棋被邊伯賢雅虎奇摩雙胞胎麻布袋LGE975LINEMASSFISHINGPMAMvip八哥犬公司設立布魯塞爾情人湖明石家秋刀魚桌燈樑立測速瑪莎甘地盜墓筆記第二季睡眠石川由依背工臺灣咖啡協會鑽石夜總會LGOptimusVu三陽機車書法家未來戰警遊俠辜戰造句黑鯊手機林姓@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