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中華民國103年11月28日發行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時客家人所使用之武器,據某報通訊員邁耶士(Myers)所言: 先前清軍官兵撤退時曾供應客家毛瑟(Mauser)銃、溫徹斯特(Winchester)銃及多數彈藥,故如今彼等亦相應 ... ‹ › × . 直接到主內容區 第128期   中華民國103年11月28日發行 ::: ::: 悅讀檔案 圖1:マイヤ-ス通信臺灣戰況及探偵林玉銓ノ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00330120064) 北部客家人的大浩劫 文/王學新/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光緒21(1895)年臺灣民主國成立時,臺北一帶清軍多由大陸臨時徵調而來,他們僅為了糧餉而戰,一旦糧餉斷絕,自然無心戀戰。

相對於臺北抗日軍的不堪一擊,日軍於桃竹苗的客家地區卻遭到強烈抵抗。

該地區為臺灣本地的民間團練軍隊,帶頭抗日者多為當地的富豪、地主及知識分子,他們為保衛鄉土不惜犧牲性命,以致戰況慘烈,死傷慘重。

  原本日軍依賴精良的武器於6月21日進佔桃園,22日攻陷新竹城。

但城鄉郊外仍為抗日軍所控制,到處發生戰鬥。

7月10日抗日軍於新竹城東山上置砲,往城內射擊。

同時率軍欲奪還城,但遭日軍擊敗。

又於7月23日凌晨再集結1,500餘人襲擊,但仍被擊退,該役抗日軍死傷百餘名,日軍僅死亡一名。

經過幾次新竹奪城戰役後,新竹民軍勢力削弱大半,日軍的佔領區亦逐漸擴大。

(註1)   當時客家人所使用之武器,據某報通訊員邁耶士(Myers)所言:   先前清軍官兵撤退時曾供應客家毛瑟(Mauser)銃、溫徹斯特(Winchester)銃及多數彈藥,故如今彼等亦相應的可熟練地使用這些武器。

如此對日本人而言已是重大事態了。

且客家人原本通曉山地形狀,且自幼年便生長於溪谷山嶽間,慣於山谷作戰,其戰鬥人數亦不下一萬人。

(如圖1)   至於當時日人對客家人的印象,則如《風俗畫報》所言:   大姑陷附近之土民為本島中最獰惡之客家種族,實在無法以尋常手段予以拯救。

故若放任彼等跳樑,則將來會帶給全島施政上無法估計之弊害自然不言可喻,且將要南進之師團兵站亦不得不屢屢陷入危殆之地。

總之,對於卑鄙殘忍之彼等已不再是必須以戰時公法來處置的了。

(註2)   又如邁耶士(Myers)所言:   彼等對日本人之暴行也屢屢出於極為卑鄙之舉動,外面似乎表現出熱情,而勸誘進入市街後,再於不注意時由四方襲擊,由於無暇抵抗,因而死傷無數。

這種情形於サンカキン(三角林?)村附近終於達到頂點,八百日本兵於十七日長途行軍後寂靜休息時爆發開來。

村民等於此時亦如往常一般表達厚意,於屋前插上白旗而無異狀。

因此日本士兵安心地放下武器。

突然間從各家角落竄出數千客家人開槍射擊。

由於無暇整隊,以致頃刻間多人喪生。

雙方進入決死激戰後,客家死者百人以上,俘虜一百五十人。

日本兵亦有二百名死者及八十名傷者。

起初客家人意圖將日本兵全部殺光,但其目的原本就不可能達到,最後勝利歸於日本兵。

事後軍隊決議,下令將大姑陷及其附近各屋燒毀,絲毫不加寬貸。

翌日清晨付諸實施。

於撤回首府途中,凡是可燒者皆付之一炬,以致客家之誅戮不可勝數。

(如圖2、3)   依此看來,似乎日軍在大姑陷(今大溪)河谷實施的大擊攘戰略是針對客家人所進行的報復行動。

邁耶士(Myers)於7月17日報導,南下的日軍於大姑陷附近遭到客家大軍數千人之伏擊,日軍死傷實不下兩、三百人。

(註3)其實大嵙崁地方閩客皆有,邁耶士誤以為大嵙崁全屬客家人,此或許是因桃竹苗一帶客家人居多所致。

邁耶士甚至認為客家人之所以英勇抗日全是清軍煽動所致。

  賊徒即客家人與生蕃,初見時並非想像中不講理之人,其至於此全為不知自己境遇所致。

清國軍官撤退時,向四方傳播謊言,謂日本人畢竟只是盜賊之類而已,應接受黑旗軍之援助以防受其毒害。

因此未曾與日本人溝通的客家人,自然無從辨別事情真相。

遂下決心認為與其遭到倭奴殘忍無饜之毒刃而喪失父母妻子,倒不如曝曬白骨於戰場來得痛快。

(如圖4)   上文所稱的「生蕃」應是指「熟蕃」,即如參與大嵙崁忠義局等抗日組織之霄裡社或岸裡社屯蕃等人。

而將客家人視為與中國人不同種族的看法是根本錯誤。

如客家人在龍潭的抗日事蹟有七十三公及福善諸君等,皆被視為民族英雄。

即使到了明治44(1911)年村民亦嘉許其忠義抗日之精神而欲永遠奉祀,如龍元宮福善諸君祀典會有云:   粵稽春秋隆祭祀之典,律法無滅祀之條,所以霜降露濡,君子每動春秋之感,此實人情所不容已此也。

是以天下古今莫不蒸嘗為重要。

溯我福善諸公,值乙未年間,時逢兵燹,不避威武,遂成遇害,是蓋諸公讀聖賢書,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敢為斯矣哉。

大節臨志不奪,聞者莫不興起,亦莫不為婉惜。

……凡我同輩,和衷共濟,毋得隱瞞而侵匿,亦勿爭長而競短,俾祀典綿千秋永賴,其功德豈亞於渡海焚香登山?(註4)   或有人認為當時客家抗日與國家民族無關,完全只是為了保衛自己家鄉而已。

對照如上所言,可知其洵為虛言矣。

  日軍攻陷大嵙崁後,繼續往苗栗進軍,8月9日攻佔尖筆山,進入頭份街。

抗日軍退居苗栗。

8月13日進攻苗栗,翌日攻陷。

(註5)客家人經過這幾次戰役後,死傷極為慘重。

如中港偵探林玉銓與林連山之報告,真可謂客家的大浩劫。

  銓所到之處見山路賊死不知其數,現日本大軍自新竹起駐紮中港、頭份,今日內應能入苗栗。

銓所經過各庄見百姓叫苦連天,心竊希望歸降,目前無人作主說和。

銓見此光景,命連山至各庄叫頭人出來,使諭各庄人歸順。

目前於各店貼上必要之告示。

銓與連山一同前往各庄安撫土民,以免各庄百姓作亂。

……見日本大軍所到之處,並無人安撫百姓。

銓因此與連山同行前往中港、頭份,到各庄村叫來庄長,諭示歸降,呈上禀書。

待日軍進苗栗後再安撫良民。

(如圖5、6)   經過日軍摧殘後,「再沒有比客家之婦孺更值得憐憫的了,彼等既無可容身之房屋,禍害又左右交至。

」「鬥爭、暴行殺戮及劫掠仍如家常便飯。

」(註6) 註1:市毛淺太郎,《征臺顛末》(水戶市:市毛淺太郎,1897年12月),頁263-268。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上卷(東京:綠蔭書房,1986年復刻版),頁74-80。

註2:《臨時風俗畫報增刊臺灣征討圖繪》第二編(東京:東洋堂,1895)頁10。

註3:〈マイヤ-ス通信臺灣戰況及探偵林玉銓ノ報告〉,公文類纂V00033\A012。

註4:《龍元宮史料》,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藏。

註5:《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上卷(東京:綠蔭書房,1986年復刻版),頁95-98。

註6:〈マイヤ-ス通信臺灣戰況及探偵林玉銓ノ報告〉,公文類纂V00033\A012\06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發 行 人:張鴻銘行政指導:劉澤民總 編 輯:王希智執行編輯:黃淑惠編輯小組:蕭碧珍張家榮林志祥洪明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