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論的轉折》精彩內容試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哲學理論中探討知識的本質、來源及種類的就是知識論(epistemology)。
主要工作在於解釋和知識相關的基本概念,如經驗、理由及真理。
基本議題則包括說明 ...
Home/注目新書/《知識論的轉折》精彩內容試閱
《知識論的轉折》精彩內容試閱
2018-12-03
注目新書,閱讀焦點
Leaveacomment
導論 知識的哲學(摘錄)
一、知識論的轉折
哲學理論中探討知識的本質、來源及種類的就是知識論(epistemology)。
主要工作在於解釋和知識相關的基本概念,如經驗、理由及真理。
基本議題則包括說明知識成立的條件、理由獲得的方式,以及(當二者都不成功時)懷疑論(skepticism)的主張等。
簡單地說,知識論的主要用意在於提供一種哲學反思:檢討我們既有的知識,反省我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式。
這種哲學反思可以和其他哲學領域相互參照。
例如形上學是探討實在界(reality)的知識,其主要命題形式是:「世界是如此這般。
」而知識論所提出的哲學反思便是:「我們如何得知世界是如此這般?」此際合宜的回答不再是有關世界的結構或質料,而是要指出世界在人心中呈現的模式─我們的心智如何掌握世界的樣態。
再舉例來說,倫理學是探討良善(goodness)的知識,其主要命題形式為:「世界應該是如此這般。
」而知識論所提出的反思是:「我們如何得知世界應該是如此這般?」這時合宜的回答不再是提出有關價值的判斷,而是檢討價值判斷的來源根基,以及我們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對於上述形上學、倫理學之反思與質問給予正面答覆者就表達了知識論的主張,對這些反思與質問給予負面回應者便是代表懷疑論的立場。
本書探討知識論在歷史上的發展與變化,從古代、現代到當代知識論。
從希臘時期開始,知識便是西方哲學的主要關懷之一。
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對知識的基礎、分類以及與行動的關係皆有廣泛與深入的探討。
十六世紀時,現代科學興起,知識論由於其理論特色立刻成為哲學之中心,無論歐陸理性論(rationalism)、英國經驗論(empiricism)或德國觀念論(idealism),皆以知識論為其學說的主軸,這是知識論鼎盛時期,這些哲學家的重大成就至今仍代表歐美哲學之主要思潮。
然而,自二十世紀中葉開始至今的過去五、六十年間,不少哲學家開始檢討知識論的本質,這些來自不同角度的反省已逐漸匯合成一股反思知識論的潮流,經過數十年的衝擊激盪後已經形成氣候,即使未能徹底推翻傳統知識論,至少明確標示出新的哲學轉向,本書即是以剖析這場「哲學革命」為目的,並嘗試賦予這場運動以「新實用主義」(neo-pragmatism)的形式。
二、現代哲學之回顧
知識論在西方哲學傳統中之興起、強盛及式微的過程影響深遠,因為它印證了現代哲學轉化到當代哲學的契機。
本書解釋這段歷程,一方面對現代哲學做系統式的回顧,另一方面對當代哲學有架構式的展望。
本節首先討論對現代哲學之回顧。
知識論在眾多哲學理論中屬於後起之秀,在現代時期突然崛起而與形上學、倫理學等傳統哲學具有相等的地位,最後甚至一舉超越所有領域而成為「第一哲學」,其主要原因是西方科學(尤其是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力學)在十六世紀之興起與昌盛,而知識論可謂是傳統哲學對新興科學之回應與擁護。
科學強調方法的精確和推理的縝密,兼具解釋和預測能力,為知識界樹立了新典範,令知識分子驚嘆與嚮往。
當時的哲學家亦大都是科學家,如笛卡爾(RenéDescartes)是數學家和光學家,史賓諾沙(BaruchSpinoza)以研製天文鏡和顯微鏡聞名,萊布尼茲(GottfriedLeibniz)曾發明微積分,這些哲學家深感科學理論之博大精深,企圖以相同的精神與標準來重建哲學,重新檢查哲學本身的所有知識。
笛卡爾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在他的重要著作《沉思錄》(TheMeditations)開宗明義說:
多年以來,我便開始注意到,早年時我接受了太多錯誤,把它們視為真理;隨後還把這些錯誤當作基礎,在上面又加添可疑的建構;因此,如果想要建立穩固而長久的科學知識,我感到有必要在人生中進行大掃除,我必須從根本基礎重新開始。
這股「以科學整頓哲學」的趨勢便促成了知識論的萌發,成為現代哲學最重要的特質。
現代哲學一開始便有科學化的傾向,或稱為「科學主義」(scientism),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接受科學對自然世界的「除魅化」(disenchantment)。
在中世紀時期,自然世界被視為具有意義、價值、目的的場域,是充滿神蹟、史詩、英雄的世界;但是,自然科學採取非屬人類觀點的新立場,將之全數排除,自然之中只能有原子、分子等構成性結構,沒有內在的意義和目的,這就是所謂的除魅化。
除魅化對於排除黑暗時期的迷信與神話很有貢獻,但亦對傳統哲學提出嚴重的挑戰:哲學所重視的意向性或規範性性質(如價值與道德)在自然世界的地位為何?譬如當我們說「仁慈是美德」,我們所指涉的自然事實是什麼?如果沒有相應的自然事實,這句話的基礎和用意何在?
除魅化最直接的方法是將意向性或規範性狀態化約、轉變,使其成為可觀察、可歸納、可理論化之心理事件,也就是科學能夠操作處理的自然事件。
這是一種「自然化」(naturalization)的轉變過程。
休謨(DavidHume)是當時哲學家中自然化最重要的推手,他推崇科學批判哲學,主張把所有的形上學書籍全部「丟入火裡」,他並且貶抑啟蒙時代最重視的人類「理性之光」:
理性(reason)是─而且應該僅是─情感(passions)的奴隸,除了服侍及順從它們,永遠無法假裝有其他任務。
情感決定欲望的目的,理性的唯一功用是找出達成這些目的的工具。
從純粹的科學角度來看,人是動物,情感決定欲望,欲望支配行動,理性的功能則只是找出達成欲望的方法。
理性本身並沒有任何超自然的能力,而只是達成欲望時的審思程序的一部分,是一般的心理過程。
對休謨來說,和理性相關的「理由」(reason)也是哲學核心概念,亦需重新定位。
一般而言,理由具有規範性─理由會要求或強制我們採取相關行動,因此很難加入自然秩序之中。
但休謨主張理由不過就是我們的「動機狀態」(motivation),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欲望,是可觀察的心理事件。
欲望會帶來要求被滿足的需求感,所以在休謨的理論中,動機的需求感足以取代理由的規範性。
當然,並非所有性質都可以轉化成自然性質,這些不能轉化的性質並不會全盤消失,而是被視為人類心理的一種「投射」─我們自以為有這種性質的存在。
這種性質被稱為「次要性質」(secondaryqualities),因為只有自然性質才算得上是「主要性質」(primaryqualities)。
主要性質是指物體本身所具備的性質,例如形狀、尺寸、運動等,這些性質不會因知覺者的立場不同而有所改變;次要性質則必須依賴知覺者的感受方式,例如顏色(視覺)、遠近(距離感)、溫度(身體感)等。
主要性質與次要性質的最大差別在於:當知覺者(例如人類)消失以後,不再有感知態度,次要性質便會跟著消失,而主要性質則不受影響。
根據除魅化的要求,次要性質不是一概取消,但它們的正確性必須交由主要性質來決定。
這也就表示,次要性質的取捨必須訴諸它們與相關的主要性質之間的關係。
以中醫和風水為例,二者所涉及的都不算是主要性質(寒熱濕燥和陰陽五行),但一般而言中醫比較容易為相關的西醫的主要性質所認可,得以融入科學的行列;風水之說則比較難,因為它言之成理的部分往往被另一套自然語言所取代,而無法取代的部分就被歸入迷信之中。
綜言之,一般性質在「自然化」過程之後產生的結果有三︰自然(主要)性質、次要性質、不存在性質。
現代哲學的科學主義是以除魅化自然觀為基礎,上述自然化過程則是整頓傳統哲學概念的方式。
現代哲學家普遍認為,相應於科學探究的嚴謹縝密,哲學中的主要概念大都是粗略的、半成品的,需要進一步精緻化、科學化,才能達到學術的要求。
由於當時哲學的重心是知識論,而一般而言知識論的核心概念有三:理由、經驗、知識,所以科學改造工程就是針對這三個傳統概念,因此產生本書所討論的現代知識論的三原則:「推論證成原則」、「經驗基礎主義」、「知識概念分析」,這三項就是現代哲學的主要架構。
三、當代哲學之展望
本書主要章節即在說明現代知識論的三架構,並加以檢討與批判,同時指出未來哲學的可行之路。
所採取的進路,本質上是一種實用主義式的「療癒」(therapy),也就是解脫哲學所背負的科學理論化之重擔,重返以日常語言為對象的觀看描寫之哲學論述。
首先,什麼是實用主義(pragmatism)?實用主義始自十九世紀末的美國,裴爾士(CharlesPeirce)、詹姆斯(WilliamJames)和杜威(JohnDewey)為重要發起者,他們被稱為「古典實用主義者」(classicalpragmatists)。
一開始的想法是,當面對哲學問題進行探究,會採取某些假設和概念,我們對這些假設和概念在實用層面上加以反思和釐清,往往有助於解決問題(給予解答)或解消問題(指出問題本身的謬誤)。
這個想法來自於科學探究的實際操作,例如裴爾士說他提出實用主義的目的是為了要發掘科學研究本身的「邏輯」,用以顯示科學如何進行探討以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科學中,通常先形成假設,並在實驗中證明此假設成立;若不成功,則回頭修改假設,以便繼續實驗;在往返過程中,實驗或者證明了假設,或者改變了假設。
這原本是在探討科學方法的成功之道,後來卻引進哲學之中,用來檢視傳統的哲學難題。
和裴爾士一樣,詹姆斯以實用主義來指稱一種方法學,「用來清理概念和假設,以及辨認出空洞的爭論」。
詹姆斯的主要考量對象是傳統哲學的形上學問題,他認為經過實用主義的檢測,有些形上學理論的假設其實是空洞的,它所引起的問題亦是虛妄的。
而詹姆斯最重視的哲學工作之一是:解決科學和價值之間的衝突,一般哲學進路對此矛盾的處理方式大致有二:(1)承認科學探究的普遍性,在此觀點下,價值並不真正存在,而只能是心理的投射作用。
(2)認定價值存在確實是形上的必要,但這類的存在無法為科學所解釋,因此是超越自然之上。
這兩種處理方式的結果是:價值或是不存在,或是超乎自然;因此科學和價值之間必然是對立。
但是詹姆斯堅持實用主義可以走第三條路,他主張科學和價值之間的衝突只是表面的,只要弄清楚雙方的蘊涵內容,努力排除錯誤的或不必要的部分內容,去蕪存菁之後,衝突可能因此消失,科學和價值就會有相容的空間。
新實用主義在本書中的用法和上述二版本在精神上是相同的,主旨在於傳統哲學問題往往包含特定假設,而當問題經過長期的探究而沒有成果時,我們應回頭檢視原來的假設;當我們有理由去除這些假設時,原來的傳統哲學問題就變成「空洞問題」(emptyquestion)或「假性問題」(pseudoquestion)。
本書所採取的新實用主義的反思對象是:現代哲學中的除魅化自然觀以及哲學概念的科學理論化。
但這並不是要貶低自然科學的偉大成就,也不意味著要求重返科學時期之前的素樸迷信或神話世界,而是希望放寬科學對世界的嚴格限制,得以包容某些合理而重要的人類觀點或成就,讓我們的世界能更豐富而有趣。
羅逖曾言:
實用主義在一百年之間往返於兩企圖之間:一企圖將其他文化提升到科學的知識論水平,另一企圖將自然科學降低至藝術、宗教與政治的知識論標準。
這段話可解讀如下:人類脫離黑暗時期進入啟蒙時代的主要動力是自然科學的興起,科學樹立了知識的新典範,因此「其他文化」如哲學、文學、社會科學都應配合科學,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論要求。
另一方面,科學並不是「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的唯一來源,它只是對世界的眾多探究方向之一,而藝術、宗教和政治對於世界的了解都有不同層面的貢獻,在這一點上,應是和科學站在同等的位置。
本書新實用主義進路所追求的就是哲學和科學之間的平衡點,核心主張就是要放寬世界的可能性,承認次要性質的重要性(承認這類性質並不是「次要」),讓藝術作品、神聖性和政治公義都能夠再度包含在自然世界之內,這可稱為是對自然之「部分再魅化」(partiallyreenchanted)。
2018-12-03
ntuprs
Share
Facebook
Google+
Pinterest
Previous透顯時代生命的「人.文.世界」——「臺靜農的『人.文.世界』」講座側記
Next《媒介宗教》精彩內容試閱
RelatedArticles
《從鄉到城》精彩內容試閱
2021-11-19
《從鄉到城──一個中國縣城的社會轉型》導讀
2021-11-09
《熟番與奸民》精彩內容試閱
2021-09-23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個人網站網址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這個網站採用Akismet服務減少垃圾留言。
進一步瞭解Akismet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講座影片
RecentPopularCommentsTags
《從鄉到城》精彩內容試閱
2021-11-19
受保護的內容:《大觀紅樓(綜論卷)》行銷活動一覽
2021-11-17
《從鄉到城──一個中國縣城的社會轉型》導讀
2021-11-09
受保護的內容:《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行銷活動一覽
2021-10-21
受保護的內容:《全球生產壓力鏈──越南台商、工人與國家》行銷活動一覽
2021-09-30
【講座心得】召喚天才少女作家
2013-08-28
臺大X政大X後門咖啡殖民地與現代性系列講座2015
2015-05-21
【活動】當夢想與理想交會──《我的學思歷程6》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2013-01-15
畢業快樂HappyGraduationGiftPack!出版中心畢業季商品優惠提案!
2015-05-21
【影音】金鐘獎得主燕子小姐訪問李傑信博士
2011-11-29
ntuprs:您好,這篇側記是由台大人類所博士生楊曉珞所寫,或者您可以至youtube觀看講座影片:https://youtu.be/CKS9bIFGNvI...
瑪依布:這場側記是誰寫的啊?文筆好艱澀....我們原住民看不太明白...
鄭靜枝:文筆流暢,透過詳細的解說,瞭解到之前不知道的知識...
ntuprs:您好,不好意思晚回覆了。
謝謝指正,已修改過來!...
柴犬大王:那個,應該是道封不是道風喔;另外,是巡狩不是巡守。
雖然應該是單純筆誤,但這會影響到文意,請多加注意...
心得
影音
講座
李傑信
書籍
宇宙起源
星空協奏曲
裝釘考
編輯手札
中國最後的帝國
活動照片
羅威廉
名家推薦
另類閱聽
蔡振家
博物館
保健
」
音樂民族誌
緬甸音樂
書評
林聰舜
亞太音樂研究
文章分類
文章分類
選取分類
2020Jul.記憶與我們的歷史
主題書籍
注目新書
閱讀焦點
2014年度推薦書目
系列講座
Mar.2015>>樂園的崩壞與世界觀的裂解
Dec.2014>>面對差異的哲學
May.&Jun.2015>>殖民地與現代性
Jul-Aug.2015>>作為行動的法學
Apr.2015>>戲裡戲外:劇評與戲劇史
Nov.2015>>博物館,開門!
Sep.2015>>如果《紅樓夢》有母姊會
Dec.2015>>跟著大腦去旅行
May2016>>二十週年紀念選輯
Jun.2016>>當歷史走出教科書
Aug.2016>>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
Jun.2016>>疆界治理與移墾
Aug.2016>>何處是故鄉?
Oct.2016>>《留心你的大腦》新書講座
Dec.2016>>歌仔戲「做活戲」
May-June2017>>拼經濟vs.求永續,選哪個?
Apr.-May2017>>文明、殖民、帝國性
Jul.2017>>大正台灣『新女性』時代
Aug.2017>>戰火下的畸形繁榮
Oct.2017>>紅樓裙釵複調曲
Nov.2017>>氣候變遷
2018臺大創校九十週年選輯系列講座
2019台灣史論叢系列講座
2020Aug.-Sep.心理、情緒與行為
2020台灣史論叢系列講座
2021「既鄉土又現代的作家呂赫若」講座
日本治理下的臺灣原住民調查講座側記
Sep.2013>>帝國的黃昏
Oct.2013>>星空下的發現之旅
Nov.2013>>臺大時空膠囊
May.2014>>數位人文,史家的新技藝?
Jun.2014>>思想的遊牧者──錢新祖
Aug.2014>>臺灣現代女性詩學評析
Sep.2014>>龍瑛宗與殖民地臺灣
Oct.2014>>總力戰與臺灣
Sep.2014>>龍瑛宗與殖民地臺灣
Nov.2014>>臺灣研究先行者
Aug.2013>>漂泊與跨境
Jul.2013>>探索臺灣史:殖民與去殖民
Jun.2013>>臺灣文學講座
Apr&May.2013>>音樂藝術講座
臺大出版中心NTUPRESS|設計文具
「傅斯年說」馬克杯
每日練習筆記本系列
校園微型積木
NTUPRESSxTHERMOS膳魔師
NTUPRESSxINBLOOM
NTUPRESSxMOLESKINE
NTUxCROSS
我的學思歷程系列商品
不插電讀書運動系列文創品
活動現場
2015香港書展
2016臺北國際書展
《晶石般的火焰》新書講座
《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書籍講座
2017臺北國際書展
2018臺北國際書展
2019台北國際書展
Apr.2019>>一個尋租的國度
「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講座
STS:一門新學術與實踐的緣起、建構,與介入臺灣
2013華文朗讀節
2014臺北國際書展
2014第25屆香港書展
2015臺北國際書展
2015後門咖啡「閱讀格子趣」
2013臺北國際書展
演講活動
新書發表會
學術叢書
殷海光全集
人文研究系列
臺灣研究
【臺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臺灣】臺灣研究叢書
哲學與思想
【哲學】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科學】知識漫遊系列
學術研究專書其他書籍
其他出版品
臺大圖書館出版品
影音資訊
書介書評
媒體報導
Uncategoried
Uncategorized
文章彙整
文章彙整
選取月份
2021年11月 (3)
2021年10月 (1)
2021年9月 (4)
2021年8月 (2)
2021年7月 (1)
2021年6月 (1)
2021年5月 (4)
2021年4月 (2)
2021年3月 (6)
2021年1月 (3)
2020年12月 (2)
2020年11月 (2)
2020年10月 (1)
2020年9月 (3)
2020年8月 (2)
2020年6月 (2)
2020年5月 (3)
2020年4月 (2)
2020年3月 (2)
2020年2月 (2)
2020年1月 (4)
2019年12月 (4)
2019年11月 (3)
2019年10月 (2)
2019年9月 (2)
2019年8月 (1)
2019年6月 (3)
2019年5月 (1)
2019年4月 (1)
2019年3月 (5)
2019年1月 (5)
2018年12月 (3)
2018年11月 (2)
2018年10月 (3)
2018年9月 (2)
2018年8月 (2)
2018年7月 (2)
2018年5月 (2)
2018年4月 (1)
2018年3月 (6)
2018年2月 (2)
2018年1月 (3)
2017年12月 (2)
2017年11月 (2)
2017年10月 (5)
2017年9月 (1)
2017年8月 (5)
2017年6月 (2)
2017年5月 (7)
2017年3月 (3)
2017年2月 (3)
2017年1月 (2)
2016年12月 (2)
2016年11月 (4)
2016年10月 (3)
2016年9月 (2)
2016年8月 (1)
2016年7月 (3)
2016年6月 (4)
2016年5月 (2)
2016年4月 (3)
2016年3月 (9)
2016年1月 (4)
2015年12月 (3)
2015年10月 (1)
2015年9月 (3)
2015年8月 (5)
2015年7月 (6)
2015年5月 (6)
2015年4月 (6)
2015年3月 (11)
2015年2月 (2)
2015年1月 (3)
2014年12月 (4)
2014年11月 (2)
2014年10月 (4)
2014年9月 (8)
2014年8月 (6)
2014年7月 (3)
2014年6月 (5)
2014年5月 (3)
2014年4月 (5)
2014年3月 (5)
2013年12月 (4)
2013年11月 (5)
2013年10月 (8)
2013年9月 (10)
2013年8月 (15)
2013年7月 (15)
2013年6月 (6)
2013年4月 (4)
2013年3月 (8)
2013年2月 (3)
2013年1月 (5)
2012年12月 (2)
2012年11月 (4)
2012年9月 (1)
2012年8月 (2)
2012年7月 (4)
2012年6月 (2)
2012年5月 (4)
2012年4月 (4)
2012年3月 (4)
2012年2月 (6)
2012年1月 (3)
2011年12月 (5)
2011年11月 (5)
2011年10月 (2)
2011年8月 (7)
2011年7月 (1)
2011年6月 (1)
加入粉絲團!
PoweredbyWordPress|DesignedbyTielabs
wordpressthemepoweredbyjazzsurf.com
©Copyright2012,AllRightsReserved
延伸文章資訊
- 1第2章教育的哲學基礎
思辨的哲學與教育. 形上學與教育; 知識論與教育; 價值論與教育. 形上學與教育. 亞里士多德將哲學分為第一哲學與第二哲學; 形上學包含三個主要領域:. 宇宙論.
- 2西方哲學的三大基礎問題——形上學、認識論、倫理學 - 每日頭條
作為一門研究事物本質與基本原理的學問,希臘文原意為「在自然之後」。笛卡兒以大樹作比喻,將人類知識分成三部分,最基礎的即是形上學,比作樹根;其次是 ...
- 3國文哲學-形上學、知識論、價值論 - 阿摩線上測驗
形上學問題可化成四個部分; (一) 宇宙論研究作為規律體系的宇宙,其起源、本質與發展。例如:宇宙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 (二) 神學對上帝或有關上帝的觀念。例如:是否 ...
- 4形上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另一個形上學的主要分支是宇宙論,即對本源(如果有的話)、基本結構、本性(nature)、宇宙動力學的研究。 目次. 1 認識論基礎; 2 字源; 3 ...
- 5第一章何謂哲學? 論哲學的本質意涵
三、價值論:. (一)倫理學:探討「何謂善?」、「符合善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二)美學: 西方的哲學根據形上學和知識論的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