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溫柔生產(part I)」- Ishi - 好孕工作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費用不便宜,但整個團隊給人一種很溫暖、很用心的感受。

以前聽過一些溫柔生產的故事,不過是從和好孕的人聊天開始,並且後續又看了好幾本書,才更進一步的瞭解 ... 0% 「關於溫柔生產(partI)」-Ishi 在懷孕初期,不知是尾椎還是神經受到壓迫,腰部非常的疼痛不舒服,在小茵老師的介紹下,我去了位在新生南路上的好孕工作室做了一個顱薦椎療程。

好孕工作室是陳鈺萍醫師開的工作室與助產所,裡面提供很多關於溫柔生產的服務及課程。

雖然費用不便宜,但整個團隊給人一種很溫暖、很用心的感受。

以前聽過一些溫柔生產的故事,不過是從和好孕的人聊天開始,並且後續又看了好幾本書,才更進一步的瞭解什麼是溫柔生產。

溫柔生產不等於居家生產或是水中生產,而是只要是以產婦為主體,減少藥物介入,順應寶寶和產婦真實需求的生產方式,就是溫柔生產。

大約是從我們爸爸媽媽的那個年代,生產開始變得醫療化,很高比例的生產皆轉移到醫院進行。

在醫院,減少了許多生產的風險,但隨著時日邁進,醫院生產的醫療及藥物介入越來越多,生產變得很一致化,產婦皆須躺在床上以及生產時必須是躺在產檯上(其實對於在宮縮中的產婦是最不舒服的一個姿勢)、何時需催生、施打減痛分娩、例行性的剪會陰等等,產婦將生產這件事完全交托給醫生,變成藥物、醫生或是整個體系及制度在主導生產,而非聽從產婦或寶寶的身體及心理需求。

為了控制生產或是一些以安全之名所做的不當判斷,藥物的介入反而干擾了身體的自然機制,使得生產變成更加的困難,大大提高剖腹產的比例,甚至提高了生產的風險。

而溫柔生產則是相信生產本來就是一件自然的事,需要媽媽相信自己的真實本能,做好身體及心理的準備,在專業助產師的協助下,盡量以物理性的方式(改變姿勢、冥想、入水池等等)減少藥物干預(但如果媽媽真的受不了還是可以打無痛,因為重點是媽媽是主體,媽媽有決定權),寶寶出來後,也提供一個很溫柔的環境(昏暗燈光、溫暖、媽媽的肌膚及乳房),讓寶寶可以慢慢轉換到這個新的世界。

而溫柔生產的場地,你可以選擇在家中、在助產所、或是有在做溫柔生產的醫院進行(我當時是評估禾馨、協和、及家中,最後選擇在家中)。

台灣目前約99%的產婦選擇在醫院生產,而台灣產婦剖腹產的比例也是世界排名前幾高的。

而生產其實在世界各國皆有不同的文化,像是在荷蘭居家生產的比例很高,高風險產婦才會到醫院生產,而日本也有不錯的助產師與醫院合作制度,詳細狀況要再翻翻書。

我回想自己第一胎的生產經驗,是在禾馨新生做一般生產,生產前只知道會很痛,考慮要不要打減痛分娩,等於是完全無知的狀況下,一切順應醫院的流程。

生完後其實對於整個經驗是滿意的,因為產程也很順利、很興奮、投入在寶寶出來的喜悅之中。

只是後續回想,在醫院生產,還是會覺得有點像個工廠在製造孩子,沒太多情感和溫度,醫院裡的人好忙,每個人都很趕,待產時只有老公,他對生產也不了解,只會看著你在痛感到很擔心,幫你找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進來也就只是內診看看開幾指。

而最後是宮縮慢慢增強,因為無知而對於接下來的疼痛感到害怕,是害怕讓我決定施打減痛分娩。

在大白光中孩子在產檯上出生,生完後馬上被抱走做清潔,清潔完制式的肌膚接觸大約兩分鐘,孩子又像個物品一樣的被抱走去做檢查了。

在認識溫柔生產後,對於這樣的過程多少有些遺憾,於是第二胎想要做些不同的選擇。

而最後,我想是因為決定讓恩恩也參與整個過程(聽說大寶參與,孩子出生後對於寶寶的接受度會高許多),而恩恩在家中一定比在醫院穩定,也聽不少人說溫柔生產出來的寶寶比較穩定好帶,所以最終選擇了居家生產。

居家生產其實沒有大家想的危險,或是膽子很大、沒聽過生產的風險、沒事太閒不知道生產很痛才選擇了這種方式。

在生產前我們跟助產師上過兩次一對一課程,而助產師也需評估產婦身心狀況、家中環境、後送醫院等等,才決定是否可以居家生產。

生產時助產師會攜帶醫療器材(氧氣筒、胎心音檢測等等),如果一有風險,馬上會做轉院動作。

此外,居家生產如果是第一胎,後來轉院的比例是30%,而第二胎轉院的比例降為10%,當初評估因為這胎寶寶不大、又是第二胎,當初小恩產程很快所以這胎也可能很快,一切想簡單化,讓生產衷於自然,於是選擇了居家,也或許這是小哺想要的生產方式吧。

首頁 專業團隊 服務內容 環境介紹 課程介紹 好孕寶寶 聯絡我們 好孕部落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