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關鍵期都有哪些? - 小熊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關鍵期都有哪些? · 1、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併發出呀呀學語的聲音,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 2、秩序敏感期(2-4 ... 選單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關鍵期孩子敏感期能力發展孩子的關鍵期都有哪些?由 錢志亮工作室 發表于 育兒2021-09-13錢志亮工作室2018-01-2215:14:03關鍵期,又稱最佳期、敏感期、臨界期、轉折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類研究借用到兒童早期發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問題。

關鍵期中,在適宜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習得特別容易,發展特別迅速。

但這時如缺乏適宜的環境影響,也可引起病態反應,甚至阻礙日後的正常發展。

在關鍵期內,機體對環境影響極為敏感,對微細刺激即能發生反應。

全世界公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根據對嬰幼兒的觀察與研究,提出了兒童在發展中存在著以下九種敏感期:語言敏感期(0-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併發出呀呀學語的聲音,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秩序敏感期(2-4歲)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

感官敏感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因此,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邊環境中的細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奧秘。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時,正是您培養孩子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0-6歲)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

大肌肉的訓練、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了明確傾向。

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塗寫敏感期(3.5-4.5歲)這時孩子對塗鴉開始感興趣。

閱讀敏感期(4.5-5.5歲)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等動作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

文化敏感期(6-9歲)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是到了六至九歲則出現探索事物的強烈要求。

此時要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伸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有研究表明,幼兒期是掌握口語的最佳年齡期。

如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等。

印度“狼孩”卡瑪拉7~8歲來到人間,雖然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才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只達到4歲孩子的水平。

它表明如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時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一定要抓住關鍵期。

重點來看以下幾個:一、弱視幼兒園或小學,經常看到有的孩子會帶個眼鏡並且用布將其中一隻眼睛捂著,為什麼?弱視。

之所以弱視是因為孩子生下來第1個月的時候,媽媽需要好好休息,於是把屋子裡面的光線全部給擋住。

在第1個月沒有足夠的光線到孩子眼底,將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最佳啟用,最終導致孩子弱視。

我們眼底視網膜有兩種細胞,中間部分叫視錐細胞,周圍的叫視杆細胞。

視杆細胞可以感受輪廓,而視錐細胞能夠感受細節、顏色這些最重要的東西。

如果在生下來第1個月這個關鍵時間裡面,沒有足夠的光線把視錐細胞最佳啟用,那麼孩子將用7到8年的時間,來補償這1個月所欠缺的。

二、弱聽有的孩子弱聽,聽力損失在二十到四十分貝,為什麼?孩子2歲2個月到3歲半左右,是耳蝸頂端發育最關鍵期。

耳蝸用來感受聲音,外觀像蝸牛一樣,底下粗上面細,頂端負責感受高頻聲音,底端負責感受低頻聲音。

所以孩子喝完礦泉水後,會捏空瓶子;穿個鞋,故意踢踏踢踏;到廚房裡敲鍋、敲鏟子,這是為什麼?就是要把耳蝸頂端的基底膜啟用。

感應高頻聲音的基底膜需要有些高頻率的、大分貝的聲音來把它啟用。

啟用之後,孩子就能聽到一些高頻的聲音,否則的話,將來在學校裡面有一些高頻的音,他就聽不大清楚。

“一、四、七,z、c、s、zh、ch、sh、r”這些都是屬於高頻段的聲音,孩子聽不清意味著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可能聽到的是那種斷斷續續的音。

往往表現為老師佈置家庭作業,逢一逢四逢七的題,孩子沒有寫,還會說老師您沒佈置。

其實,不是孩子的錯,都是耳蝸惹的禍。

三、注意缺陷還有的孩子,沒有養成眼睛看著人說話的習慣,經常是聽一點漏一點,為什麼呢?這是典型的注意缺陷。

上課常常溜號,聽著聽著就關注起老師今天穿的衣服,等回過神來,不知道老師講到哪兒。

該看的沒去看,不該看的卻常看。

注意缺陷的孩子最典型的特點是什麼?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眼睛一會看你,一會看別的地方,我們把這個叫眼神飄離。

這是由於1到3歲的時候,媽媽跟他說話,沒有養成眼睛四目相對的習慣。

你們家孩子是否曾經有過用手掰著你的臉要你看著他這樣的動作?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把手裡活放下來,看著孩子等他說完。

或者對他說:“寶貝先不著急,媽媽把活幹完再來找你好不好?”你要是隻顧著切菜不看他,孩子很容易養成說話不看人眼睛的習慣,最終導致注意缺陷。

這類孩子坐在課堂上,往往會東張西望,聽一點,漏一片,學習能力差,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四、紀律2歲半到3歲半是一個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又叫紀律關鍵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段時間是孩子第一人生的反抗期。

這時候,孩子會走路,會說話,開始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家長們會覺得這些行為是孩子自主性、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表現,不能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扼殺在這段時間,於是就會放任,但是放任不是沒有底線,必須要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至少讓他明白兩點:第一規則意識,第二安全問題。

規則意識: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這是規則;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想也不要去想,這就是規則。

人是與他人結成社會的群聚生活動物,必須按照一定的共同規則來生活:說話有禮貌、見熟人問好、說話做事分場合……都是規則。

對社會的人來說,自由是相對的,規則是絕對的,不可以任性。

這段時候必須要讓孩子懂得規則,一旦有什麼越矩的地方,毫不猶豫的給予一些懲罰,一定要讓他知道輕重。

安全問題: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看見電源插座亮著,就想用手指去捅,能捅嗎?怕不怕電著?千萬不要說“電一下就知道了”——就怕再也回不來了!孩子對開車門也很感興趣,在汽車行進當中他要是敢開車門,要毫不猶豫地堅決制止,“該出手時就出手”,揍疼了總比摔死強!走路靠右側的邊邊、不獨自到水邊玩、不跟陌生人搭話、別人給的東西不隨便要……這些都是安全!五、獨立生活能力3歲左右,是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形成的一個關鍵期。

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有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人總是有惰性的,因為人的細胞分裂次數不是無限的,一有消耗就會加速分裂,過多過重分裂會“過勞死”的。

所以當我們累了的時候,就會迅速報告大腦,大腦會超自動化地指揮我們的身體以最節能的方式生存——偷懶。

成長中個體的細胞自主修復能力強、累不死,休息之後馬上就會恢復了,所以必須在孩子幼小時期將惰根去掉,否則將來會好吃懶做、偷吃扒拿、坑蒙拐騙、當“啃老族”。

孩子自己的事情,儘量鼓勵他自己去做。

上幼兒園小班,每天回來之後,自己換下的小襪子叫他自己洗,洗不乾淨可以等他睡著之後,爸爸媽媽拿出來再洗一下。

如此每天重複,一個月之後,他肯定就能洗乾淨了。

上幼兒園大班之後,每天自己換下來的小襠襠褲也是自己洗。

洗不乾淨沒關係,睡著之後,爸爸媽媽再洗一遍。

兩個月之後,你會發現他也能洗乾淨了。

這些獨立生活的能力是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但是關鍵期在3歲左右。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3歲了,還要家裡的老人追在後面餵飯,這是極其錯誤的事情。

想吃就吃,吃完趕緊收。

孩子總有餓的時候,兩頓飯中間堅決不給零食,到了飯點才能吃,幾次以後他就明白了。

六、音樂能力的關鍵期學習音樂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開朗,活潑,樂觀大方,習慣宣傳和表現自己。

不少性格內向的孩子透過學習音樂後,性情都得到極大的改善,處事待人,熱情大方,更加喜歡與人溝通聊天。

學習音樂可以提升感性素質,可以提升人聽知覺的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和肢體控制反應與協調配合能力,整合非常複雜心智和肢體的能力。

音樂能力的關鍵期是3到5歲。

這段時間是孩子開始感受節律和旋律的最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孩子自己製造旋律和節律的關鍵期。

但不等於這時才開始對孩子音樂教育。

0—3歲就可以對寶寶進行音樂啟蒙,音樂啟蒙絕不等於讓寶寶學習一樣樂器,學唱幾首歌曲或學會幾個在別人面前表演的節目。

寶寶對於音樂的感知會經過一個“對聲音好奇——傾聽好聽的聲音——探索和發現各種聲音——感受與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

音樂啟蒙對小年齡寶寶來說一是促進寶寶聽覺能力的發展;二是以音樂陶冶性情,調節情緒,豐富情感;三是形成寶寶良好的樂感。

希望孩子在音樂方面能夠有所發展的家長,一定把握這個時期。

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做兼職教授的時候,每年我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5歲以後才開始學習音樂的,請舉手。

沒有一個。

這個案例,各位家長可以做借鑑。

七、閱讀興趣的關鍵期4歲半到5歲半是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期。

我們並不是說4歲半開始就讓孩子閱讀文字,而是讓他看圖畫、圖片。

如果這時孩子開始對讀書感興趣了,等他上學之後對文字閱讀各方面都會感興趣。

特別提醒各位,有很多家長覺得需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於是就讓孩子玩一些電腦遊戲,這是堅決反對的。

因為電腦遊戲如同電子海洛因,會啟用孩子的成癮中樞,想要再戒掉非常困難。

其實孩子發育關鍵期還有很多,比如一歲半到兩歲半左右的孩子,最愛找個上下坡,費力地爬上去,然後加速衝下來,樂此不疲。

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內耳裡的平衡系統發育到了關鍵期,需要有前後、左右、上下、加速度等運動啟用前庭平衡系統。

透過身體快速變化與運動使得內耳裡的三個半規管、一個球囊、一個橢圓囊得到最充分的刺激,協調身體運動。

倘若禁止或限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跑上跑下,於是前庭平衡系統沒有得到最佳啟用,將來暈車、寫字橫不平豎不直、字型大小不一、東倒西歪……現在80、90後最悲哀的地方,就是有學歷的父母,生下來的孩子給沒有學歷的保姆照顧,最終會耽誤了孩子的發展。

0到3歲,是一個人一生當中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從關鍵期的角度來看,做家長千萬不要耽誤孩子。

手機使用者663797703632018-08-2421:41:19一個人的成長受到各種條件影響,但決定孩子的最終走向還是父母和家庭環境,孩子的性格決定著孩子將來的發展方向,性格在兩歲到六歲是個成型的最關鍵階段,到了十歲左右就基本很難改變孩子的性格了,所以孩子人生的方向也大致有了雛形,但決定性最關鍵的是十七八歲到二十四五歲,這個年齡真的是初生牛犢,敢做敢闖,也沒有煩惱,沒有負擔,是發展最好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要創,家長支援別阻止,負責孩子後勁就沒有了花溪微圈2019-05-3019:27:23青春期,叛逆期。

度過這兩個階段就好了。

夢田的稻草人2019-05-3019:55:06您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很關鍵,雖然每個階段的個體都面臨相同的發展任務,但是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中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嬰兒期:母嬰安全依戀關係-第一叛逆期,第二叛逆期-語言、思維、數字、繪畫、秩序、結婚等各個敏感期-童年期9~10歲的抽象邏輯思維-青春期:自我同一性-青年早期:18歲是辯證邏輯的發展關鍵期瞭解兒童成長髮育是發展性的,個體性的,雖然發展軌跡大致相同,但是個體的發展速度甚至前後順序(敏感期)也各有不同。

從自己孩子本身出發,分階段分重點地關注孩子的成長髮展,幫助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陶玲家長課堂2018-01-1913:37:16關鍵期: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孩子就像一顆種子。

種子從開始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天氣和人們的施肥、灌溉來幫助它成長。

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的關鍵期一般都在孩子0-6歲之間,孩子的關鍵期一般分為:1、0-1歲是孩子的安全關鍵期。

孩子從母親的子宮裡突然來到這個世界,面對全新陌生的環境,孩子就會把身邊的一切以及媽媽都當作自己的安全點,他會去刻板的記憶,如果家人突然把孩子身邊的東西拿走時,一般就會出現孩子嚎啕大哭的場景。

2、0-2歲時孩子心智模式發展關鍵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會出現:見什麼啃什麼、有時透過抓捏不一樣的物品、孩子會走路時老喜歡走不平的路這些方式,孩子透過不同物品的外界刺激來增加孩子對於世界的探索。

3、2-3歲生活習慣敏感期,3-4歲執拗、逆反敏感期。

這個時期是教孩子知曉規矩的關鍵時期。

父母要逐漸讓孩子脫離自我為中心,鼓勵孩子多與同齡小朋友交朋友,並且這個時期正好可以引導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

比如: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拿碗筷等等。

4、5-7歲是文化學習的關鍵期。

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會慢慢脫離物質本身,他們會更傾向於透過畫畫、寫字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精神目的。

所以這個時間段家長可以試著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jingjing20132017-04-2904:05:163歲~7歲:戒除大腦壞習慣「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

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主動想做的心情,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揮,加上沒有貫徹到底的企圖心,最後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

若是因為孩子當時有其他想做的事,比如孩子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讓孩子去除「討厭」這種情緒。

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3歲~7歲適並不是教授知識與技巧的時期。

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扎穩基礎,打造唸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鍊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寶爸寶媽—早教日課2019-06-0409:11:10奧地利心理學家、動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茲(konradLorenz1903-1989)於1937年發表《鳥類世界的夥伴》。

該書首次報告了他所發現的雛鴨“印記”現象。

所謂“印記”(imprinting)是指某些動物在其出生不久和幼小階段,因受環境刺激所表現出來的原始而快速的學習方式。

洛倫茲發現,在雛鴨剛剛出殼不久,對它最早注意到的會移動的物體,表現出一種跟隨依附的行為。

這時,如果這個會移動的物體是母鴨,雛鴨就會跟隨,如果是一隻母雞,雛鴨也會跟隨,如果是一個會自動行走的玩具,雛鴨也會跟隨。

對這種雛鴨追隨會移動客體的現象稱為“印記”現象。

洛倫茲指出:雛鴨等禽類的印記現象,只能在一天之內發生,超過30小時,即不再發生。

他還發現,小狗出生後,如在一個半月之內不與人接近,之後則無法再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動物不同,印記產生的有效期不同。

這個有效期,他又稱之為“關鍵期”(Criticalperiod)。

洛倫茲所發現的動物關鍵期,在兒童發展研究上,深具啟發價值,從而在人才育成上,也頗具啟迪作用。

從關鍵期理論提出以後,世界上有許多人士對人的關鍵期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公佈了許多的研究結果。

心理學者陳幗眉、沈德立所著《幼兒心理學》認為,兒童各類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下:·口頭語言能力——從2歲到入學前,2歲前後較快。

·語言掌握能力——5、6歲發展最快。

·形象視覺能力——4歲以前,4歲以後視覺能力開始減弱。

·聽覺能力——1歲的聾兒,如給他助昕器,也能正常學會語言發音,但過了1歲,學發音就會變得困難。

我國有學者提出兒童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下:口頭語言發展關鍵期1-1。

5歲音樂能力發展關鍵期3-5歲外語能力發展關鍵期3-8歲跑步速度與身體靈敏度發展關鍵期6-7歲力量與耐力發展關鍵期8-16歲4-5歲時,為記憶力發展關鍵期5歲前是語言能力,特別是口頭語言發展關鍵期5歲左右是數學能力發展關鍵期5歲半左右是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語彙、綜合語言能力關鍵期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對於特殊的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時期,這種敏感時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兒童發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

當孩子處於某個敏感期時,他就會產生一種敏感力。

當敏感力產生時,孩子在內心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的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力量才會消逝,蒙臺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則稱為學習的關鍵期或教育的關鍵期。

根據蒙臺梭利對嬰幼兒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以下九種幼兒的敏感期:1、語言敏感期(0-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併發出呀呀學語的聲音,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大工程,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正因為兒童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

2、秩序敏感期(2-4歲)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臺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

3、感官敏感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透過感官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因此,蒙臺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已產生智慧。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

5-4歲)5、動作敏感期(0-6歲)6、社會規範敏感期(2。

5-6歲)7、書寫敏感期(3。

5-4。

5歲)8、閱讀敏感期(4。

5-5。

5歲)9、文化敏感期(6-9歲)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輕輕愛淺淺笑5202016-12-2323:47:561)、人類胚胎最易受到損壞的關鍵期是懷孕6周之內。

2)、大腦發展最快的時期是胎兒6個月——出生後10個月,幾乎每分鐘增加20萬個神經細胞。

3)、出生後6個月以內是學習咀嚼的關鍵期,也是嬰兒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缺少大人的關心、照顧、易養成孤僻的性格。

4)、4——6個月是吞嚥咀嚼的關鍵期。

5)、8——9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

6)、7——10個月是爬的關鍵期。

7)、10——12個月是站走的關鍵期。

8)、1歲半~2歲是幼兒認知功能的關鍵期。

9)、1歲半~2歲是幼兒感知生活和交往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

10)、2歲左右的幼兒仍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初級階段的關鍵期。

11)、2歲半是幼兒記憶發展的關鍵期。

12)、2歲半左右是幼兒技術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13)、2-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記數發展的關鍵期。

14)、2。

5——3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

15)、3歲是計算能力的關鍵期,是培養人具備獨立性的一個關鍵期,也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

16)、3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學習自我約束,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期。

17)、3歲半左右:是孩子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獨立性開始建立的關鍵期;是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

18)、3-5歲,是孩子音樂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19)、3-4歲,是孩子初級觀察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20)、4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學習外語的關鍵期(6-8歲是學習外語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21)、3——5歲是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22)、3——8歲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

23)、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24)、4歲半左右:是孩子開始對知識學習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

25)、4——5歲兒童口頭語言的第二個質變期,也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人必須放在社會中,才能體現價值,人必須有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可能是父母)26)、5歲是掌握數字概念的關鍵期,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27)、5——6歲是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期和數學概念發展的轉折點。

28)、5歲左右:是孩子學習與生活觀念開始掌握的關鍵期;是子掌握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掌握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及其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29)、5歲半左右:是孩子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關鍵期;是孩子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詞彙及其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悟性開始萌芽的關鍵期;是孩子學習心態、學習習慣及其學習成功感開始產生的關鍵期。

30)、6歲左右:是孩子社會組織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創造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觀察能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超常能力結構開始建構,並快速發展的關鍵期;是掌握的詞彙最快的關鍵期,也是知覺(形狀、大小、方位、濃度)發展的關鍵期。

31)、6——7歲是速度、靈敏度發展的關鍵期。

32)、7歲左右:是孩子多路思維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操作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33)、8歲左右:是孩子自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自我控制與堅持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學習成立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欣賞藝術和美感心態形成萌芽的關鍵期。

34)、9歲左右:是兒童初級哲學思維產生的關鍵期。

35)、8——16歲是力量和耐力增長的關鍵期。

36)、從懷孕、出生到8歲是訓練平衡覺的關鍵期,會決定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7)、從出生到7歲是訓練孩子本體覺的關鍵期,決定孩子的協調性和動作反應靈巧度,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上一篇過年了,團圓的飯菜很豐盛,那麼在孩子的飲食上應該注意些什麼?有什麼建議?下一篇孩子青春期,性教育該怎麼張開囗?猜你喜歡母親冷心的表現?三歲半女孩生氣時容易歇斯底里是怎麼回事呀?還反覆強迫重新開始同一個動作?兩歲十個月的男寶寶性格急,一小點事不滿意就發脾氣,還喜歡扔東西,怎麼辦?搜索隨便看看2022-03-26叉燒肉是豬的哪部分?有公共cd的技能輪流施放一鍵宏怎麼做?2019-08-31川椒熗黃瓜怎麼做?2022-03-26我的巴西龜是什麼了!有人說是得了中耳炎?2022-03-26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Copyright©2022小熊問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