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或称中國內地與香港關係,简称中港關係、港中關係、陸港關係,是指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关系。
1997年,根据《中英聯合聲明》,英国将香港主權移交 ...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中國大陸
香港特別行政區
辦事機構中聯辦、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駐京辦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或稱中國內地與香港關係,簡稱中港關係、港中關係、陸港關係,是指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的關係。
1997年,根據《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其特別行政區。
理論上,香港依據《香港基本法》享有高度自治。
目次
1歷史
2矛盾
3合作
4參考文獻
5參見
歷史[編輯]
主條目:香港歷史
香港地區自秦朝起屬番禺,東晉至唐朝屬寶安縣,明朝到清末屬新安縣。
清末因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在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鴨脷洲和附近島嶼)永久割讓予英國。
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敗於英法聯軍,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永久割讓予英國。
1898年,英國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包括新九龍及230多個離島),為期99年。
這三份條約決定了今天香港轄區的範圍。
1942年,中華民國就廢除不平等條約,另訂平等新約問題與英國展開磋商。
中國最高領導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試圖將香港問題列入雙方議程,提出九龍租借地應與其他租界一併歸還中國,遭英國首相邱吉爾堅決回絕。
英方更要求中方書面同意九龍租借地不在不平等條約之內,否則拒絕簽訂新約。
中國迫於無奈,惟有不再堅持九龍租借地交還問題,終於1943年簽訂《中英平等新約》[1]。
中國同時正式照會英國,保留日後提出香港問題之權利[2]。
1950年1月6日,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之合法政府[3],並於1972年3月13日,發表聯合公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4]。
1982年,中國與英國就香港問題展開正式談判。
中國拒絕繼承《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生效的國際條約,拒不承認香港為英國領土,要求英國將香港島、九龍同新界一併交還。
英國政府最終決定完全放棄對香港的主權[5]。
雙方在1984年12月19日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聲明自1997年7月1日起[6],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
大部分香港永久性居民獲得中國國籍[7][8],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2003年6月29日及2003年9月29日,中央政府與香港政府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主體文件及6份附件。
2014年12月18日,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珠三角地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香港歷史↓南京條約↓日軍佔領香港↓日本投降↓主權移交↓租借新界↓中英聯合聲明↓北京條約清朝統治英屬香港日本統治英屬香港香港 中國歷史↓辛亥革命至抗日戰爭↓韓戰↓鴉片戰爭↓加入聯合國↓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清朝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1820│1845│1870│1895│1920│1945│1970│1995
矛盾[編輯]
主條目:中港矛盾和香港自治運動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有一批逃避中共政權的內地人到香港紮根,加上左派發起的六七暴動被港英政府鎮壓,使到香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感低於澳門人。
1997年7月1日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9],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產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10][11][12][13]。
主要體現在香港民主派與中央政府及香港建制派之間,此外還引發了部分香港民衆與部分大陸民眾的對立[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香港後,香港政府及建制派配合中央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的不滿。
部分香港人對「港人治港、一國兩制」政策的理解也與中央和香港政府出現了分歧[15]。
他們認為,中央政府及大陸民間學者輕視一國兩制[16],擔憂香港政府將內地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會削弱香港公民的人權保障。
2012年梁振英任香港行政長官後,加速推行港深兩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顧香港承載力的引入過多觀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發的種種弊處亦使矛盾進一步激化。
[17]
另一方面,隨著矛盾的激升,一些香港民衆把對香港政府相關經濟、貿易、文化政策的不滿上升至憲政層面,引發了雨傘革命和反送中運動。
部分香港人對中國大陸人不友善的言論、辱華舉動以及在反送中運動中示威者抗爭手法在經過內地媒體報導後也讓內地民眾對香港的印象趨於負面,對於香港人主張的「香港獨特性」普遍感覺疑惑、不理解甚至反感,並出現了如2012年孔慶東辱罵港人事件等語言暴力事件。
[18]
香港在英治時期一百五十多年的經驗下為自治的自由港,故在行政和法例上以國際標準為準繩[19];而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管治概念的實施上與昔日帝制時代的天朝主義[20][21]。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經對英治下香港主體性評論稱:「香港與英國相距甚遠,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發展一百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為四小龍之首、東南亞運輸樞紐和世界金融中心。
雖然香港由英國人管治,可是其思想文化卻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跡象,思想回歸的問題。
」[22]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1997年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政府擔心的國家分裂,所以香港目前面對史無前例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在歷史、價值和身份方面的主體性徹底消滅。
」[23]亦有學者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指出英國是海洋國家,而香港亦像新加坡般面向四面八方,屬海洋城市性格,包含世界、外向,港英年代視野上看重香港在亞太區域上的角色;而作為大陸國家的中國則講求中央集權,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
[24]
蘋果日報評論稱,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25]。
何清漣則認為,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
不少香港人擁有自身文化認同感情感,並且香港與大陸在政治、制度及文化、習慣等其他多方面有差異[26]。
中港矛盾讓許多香港人對中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減弱,部分香港年青人開始支持港獨、呼籲加強對香港民族主義的捍衛,並同台灣獨立運動及台灣泛綠陣營更為友好[27][28]。
在未來交流當中,內地與香港政府應對民間各界有更高的溝通,否則將迎來更強力的反彈。
[29]出於對香港社會、政治及一國兩制前景的擔憂,香港人移民臺灣、加拿大等地的人數在近年來也有所增加。
[30][31]
合作[編輯]
1997年以來,香港與內地合作範圍與日俱增,水平不斷提升。
2011年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表述國家支持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繼續實施CEPA,確定《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粵港合作的重要功能定位。
現時,特區政府參與內地區域合作的平台包括︰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及相關內容;
深港合作會議及相關內容;(參見深港關係)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
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參見滬港關係)
京港經貿合作會議;
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及相關內容;(參見香港與澳門關係)
閩港合作會議。
(參見閩港關係)
透過這上述平台,香港和內地可以開展包括跨境基建、促進人流物流的便利措施、商貿投資推廣、環境保護、食物安全、資訊科技、城市建設、旅遊合作、文化活動交流、體育項目推廣,以及康復治療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合作。
[32]與此同時,香港本土派人士亦擔憂過度與內地合作會導致香港本土文化逐漸被中國大陸同化。
參考文獻[編輯]
^蔣介石對中英新約的態度(1942-1943)(PDF).[2017-02-08].(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8-09-28).
^中華民國政府對「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2017-0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3).
^新中国建交内情(十二)(礼仪漫谈)——与英国建交(上).[2017-0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972年3月13日我国与英国外交关系升为大使级.[2017年2月8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1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中英雙方,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北京.1984年12月19日[2016-06-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9月28日)(中文).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84年12月19日[2013-10-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中文(簡體)).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年5月15日
^香港政府網站,本港居民入境事務,香港身份證及居留權:合資格人士.[2017-0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中港矛盾.明報通識網LIFE.2012年2月17日[2017-02-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給《致香港人》一個「讚」引發的陸港矛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輔仁媒體.白恩樑.2012年10月31日.
^下半旗掩不住陸港矛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奉己.2012年10月8日
^給《致香港人》一個「讚」引發的陸港矛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輔仁媒體.白恩樑.2012年10月31日.
^下半旗掩不住陸港矛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奉己.2012年10月8日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香港電台.[2016-11-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4).
^自治Autonomy-維基百科(英文版).[2015-04-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9).
^RealthreattoruleoflawliesinNPC'sreformruling南華早報2014年10月14日.[2015年4月1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4日).
^港人「討厭認同感被中國貶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台灣)2012年6月30日
^廖美香.香港观察:香港,中国人不再为妳疯狂.BBC中文網.[2014-10-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8).
^《港英時代》鄺健銘.[2015-04-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9).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蘋果日報2011年1月30日.[2015年4月1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5日).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陳冠中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04-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林行止:〈高度自治被矮化思想回歸死胡同之一〉,《信報》,2012年10月24日。
.[2015年4月1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5日).
^黃偉豪:〈消滅香港──清洗香港人的歷史、身分和價值〉,《明報》,2013年11月11日。
.[2015年4月1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5日).
^《港英時代》導論鄺健銘.[2015-04-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
^孫進.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蘋果日報.2012年2月2日[2017-02-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6).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香港電台.[2016-11-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4).
^港大民研發放最新香港民眾身分認同調查結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0-13/6/2013
^孔誥峰:香港年輕人「本土認同」超過「大中華認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統獨民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an,F.Guangdong-HongKong-MacauGreaterBayArea:EnhancingCollaborativeGovernanceoftheCEPAImplementationandRegionalIntegration.ChinaAnInternationalJournal.2020.
^菲立斯.【逃出香港】移民台灣.e-Zone.2015-06-03[2015-09-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中文(繁體)).
^不滿香港社會港人移民加拿大升溫.《南華早報》.2014-08-12[2015-09-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中文(繁體)).
^與內地區域合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6年7月15日
參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香港主題
一國兩制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二條
深港關係
滬港關係
閱論編香港對外事務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府總部禮賓處·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大陸、海外、台灣)兩岸四地
中國內地
廣東
深圳
上海
福建
四川
澳門
台灣
其他國家
澳大利亞
加拿大
法國(英語:France–HongKongrelations)
喬治亞
德國(英語:Germany–HongKongrelations)
印度(英語:HongKong–Indiarelations)
印度尼西亞(英語:HongKong–Indonesiarelations)
日本
以色列(英語:HongKong–Israelrelations)
列支敦斯登(英語:HongKong–Liechtensteinrelations)
馬來西亞(英語:HongKong–Malaysiarelations)
馬爾地夫(英語:HongKong–Maldivesrelations)
納米比亞(英語:HongKong–Namibiarelations)
尼加拉瓜
北韓
巴基斯坦(英語:HongKong–Pakistanrelations)
菲律賓
卡達(英語:HongKong–Qatarrelations)
新加坡
南韓
南非(英語:HongKong–SouthAfricarelations)
西班牙(英語:HongKong–Spainrelations)
瑞士(英語:HongKong–Switzerlandrelations)
泰國
英國
美國
有關事項
香港移民潮
香港回流潮
閱論編香港主題歷史
史前
漢代至元代
明代
清代
割讓香港
英屬香港開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保衛戰
日佔時期
香港重光
香港回歸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災難史
地理
行政區劃
地方
海灣
海灘
建築
海峽
郊野公園
生態
港灣
島嶼和半島
湖泊
海岸公園
山脈和山峰
公園和花園
水庫
河流
鄉村
新市鎮
氣候
人口
女性
政治
基本法
中英聯合聲明
一國兩制
政府
部門和機構
駐港部隊
與大陸關係
對外事務
出入境
司法
法律
選舉
立法會
區議會
政黨
獨立運動
自治運動
社會
人權
民主運動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公務員
教育
消防處
醫療
警察
海關
經濟
銀行
公司
港元(貨幣)
就業
港口
證券交易所
通訊
積極不干預政策
聯繫匯率制度
洋行
旅遊業
地標性建築和旅遊景點
迪士尼樂園
海洋公園
港澳個人遊
交通
航空公司
機場
巴士
小巴
渡輪
主要道路
鐵路
的士
文化
文化
次文化
核心價值
建築
博物館
飲食
哲學
語言
傳媒
漫畫
電視/電視劇
電影
音樂
粵劇
粵語流行音樂
節日與公眾假期
宗教
購物
體育
足球代表隊
橄欖球代表隊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榮譽系統
國際評級
英語圈
分類
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oldid=68751743」
分類: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香港雙邊關係隱藏分類:由於爭議而保護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עברית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國香港柔道總會: 主頁
香港青少年柔道錦標賽. HK Junior Judo Championships 2021. 蒲崗村道體育館. Po Kong Village Road Sports Centre. 詳情. 2...
- 2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_百度百科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 ...
- 3Netflix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讓您在線上觀賞節目與電影
- 4中国香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中国香港. (2020年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贸易处.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 ...
- 5即時中國|中國即時新聞、大陸最新動向|香港01
《香港01》中國頻道,提供即時詳盡的內地資訊、香港與內地兩岸關係、政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