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水污染將商業和工業廢水(故意或遺漏)排泄如水體表面;將未經處理的居家垃圾、化學物質,如氯排放進入水體。

將垃圾和污染物釋放進入地表徑流後流入水源(包括城市徑流和農業 ... 污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議將公害併入此條目或章節。

(討論) 污水排放污染 蓋亞那海岸垃圾問題,2010年 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雖然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造成腐蝕。

污染有兩種規模,區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過去人們的注意力只放在區域性污染上面。

如燃燒煤會產生煙霧和二氧化硫,有害人的呼吸道健康,降低污染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去除煙霧和處理二氧化硫方面。

但最近幾十年,科學研究發現污染會造成全球效應,如燃燒煤產生的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會引發劇烈的溫室效應,致使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

是否是污染取決於行為造成的後果,例如由於工業、農業生產或人類生活排放含有氮、磷的有機營養物質,會造成水體中藻類異常繁殖,因此在淡水水體中產生水華,在海洋中產生赤潮,也是一種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還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例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

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

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

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

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

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

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衝突逐年增加。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

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淨。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目次 1古代文明 2城市污染 3形式 4污染物 5成本 6來源與致因 7影響 7.1對人類的傷害 7.2對人類以外生物的傷害 7.3對環境的傷害 8監管 9污染物控制 9.1實踐 9.2污染控制措施 10展望 11溫室氣體和全球暖化 12開發中國家污染之最 13相關條目 14引述 15外部連結 古代文明[編輯] 空氣污染總是伴隨著所有文明。

自史前時代起,污染物就隨著人類生火開始了。

根據1983年《科學》雜誌的報導,「史前洞穴里的菸灰足以證明由於篝火缺乏通風而導致高度污染。

」[1]金屬冶煉在室外也對空氣造成污染。

格林蘭冰川岩石樣本顯示的污染與希臘、羅馬和中國金屬生產有關,[2]但在當時污染量相對較小,自然可以承受。

城市污染[編輯] 美國空氣污染,1973年 燃燒煤炭和木柴,在聚居區的大量馬匹使得城市成為污染大糞坑。

工業革命後,未經處理的化學物質連同廢物一道流入作為飲用水的溪流中。

在煙塵成了禍患後,英格蘭愛德華一世於1272年在倫敦禁止燃燒海煤。

[3][4]但是在英格蘭這種燃料十分普遍,以至於它因此得名,拿個獨輪手推車就能從海岸運上來。

空氣污染持續困擾著英國,特別是工業革命後期,並一直延續到近期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1858年,泰晤士河爆發大惡臭,打破倫敦早期水質記錄,然後推動倫敦排水系統建設。

當人口增長後,污染問題已經超過了街坊鄰居所能處理的範圍。

改革家們要求建立排污系統,潔淨水源。

[5] 今天的環境污染誕生於工業革命。

大型工廠消耗了更大量的煤炭,使得空氣污染變得非常嚴重,難以估量的工業化學物質被排放,混合著未經處理的人類廢物。

美國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兩城市於1881年率先頒布法案,保障空氣潔淨。

在美國二十世紀初期,污染物成了大問題:煤導致了空氣污染,不衛生導致了水污染,300萬馬匹造成了街道污染,拉了成堆的屎、撒了海量的尿——進步改革家對此重拳出擊。

正如歷史學家馬丁·梅洛西所述,那一世代的人開始認為汽車能夠代替馬匹,是「潔淨的奇蹟」。

[6]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汽車所造成的霧霾成為洛杉磯的大患。

[7] 二十世紀早期,其它城市也接連效法,內政部建立了短命的空氣污染辦公室。

洛杉磯和多諾拉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遭遇了嚴重的霧霾,成為前車之鑑。

[8] 1870年,歐洲衛生條件最差的是柏林。

奧古斯特·倍倍爾回憶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排污系統建立之前的環境: 「房子裡流出來的廢水進入水溝,在路邊亂流,散發出可怕的惡臭。

街頭和廣場沒有公共廁所。

訪客,特別是婦女,在自然要求時感到絕望。

在公共建築里,衛生設施可謂無法想像的原始....作為一個大都市,柏林並沒有脫離野蠻人國度,到了1870年後才進入文明世界。

」[9] 原始的環境無法滿足一國之都,德意志帝國政府招來科學家、工程師和都市計畫專家,意圖解決柏林城市問題,打造世界模範都市。

1906年,一位英國專家總結道柏林是「科學、秩序和公共生活方式最完備的應用,」並補充道「它是公民管理的奇蹟,是最現代化、組織最完美的城市。

」[10] 二戰後,人們意識到大氣污染廣泛散布,深恐核戰爭和核試驗導致放射性物質墜落。

[11]隨後,一個非核事件,即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要了至少4000人的命。

[12]這促進了第一個的重要現代環境立法,即1956年清潔空氣法出台。

美國公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早期開始注意到污染物,國會通過了噪聲控制法、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源法,以及全美環境政策法。

[13]台灣霧霾 一些嚴重的污染事件推動了公眾覺悟。

在哈德遜河傾瀉多氯聯苯導致美國環保局在1974年禁止該河捕魚。

愛河自1947年起長期受多氯代二苯並二惡英污染,在1978年成為全美新聞,推動1980年超級基金法頒布。

[14]工業土地被污染,得名棕土,該詞現在為都市計畫常見詞彙。

核科學的發展導致放射性污染,在百年或千年之內釋放致命的放射線。

卡拉恰伊湖被世界觀察研究所定為地球上「污染之最」,後者在二十世紀五十到六十年代成為蘇聯垃圾場。

第二個地點為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為「星球上最受污染的地區。

」[15] 核武器在冷戰期間持續測試,特別是早期發展階段。

隨著受害人口不斷增長,放射性對人類健康危害嚴重的理解不斷加深,並伴隨著對核武器的禁止使用。

雖然該工業活動謹小慎微,但三哩島核電站和車諾比所造成的災難依然警鐘長鳴,難以取信於民。

世界媒體都專注報導這些災難。

[16]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廣泛支持幾乎讓所有大氣內核實驗絕跡。

[17] 國際災難有1978年布列塔尼半島美國石油公司加的斯油輪失事和1984年博帕爾事件都展示了問題的普遍性,以及影響的程度。

自然大氣和海洋無國界的本質必然導致污染物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如全球暖化。

最近,詞彙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被用來形容一組化學物質,如多溴二苯醚和碳氟化合物等。

雖然它們的影響依然沒有得到充分理解,缺乏足夠的實驗數據,但它們已經在各種遠離工業活動的生態棲息地,如北極圈檢查到。

這展示了在短期廣泛使用後的擴散和生物體內積累。

最近發現的問題是太平洋垃圾帶,是由北太平洋環流搜集的大量塑料、化學沉澱物和其他殘骸。

這一問題較之其它熟知的污染問題來說相對陌生,但是依然有嚴重的後果,會增加野生物死亡率,散布入侵物種和人類攝取有毒化學物質。

組織如5號環流正在研究污染物,它與藝術家如馬麗娜·德布里正在宣傳這些問題。

地方和全球污染物的泛濫和不斷覺悟的公眾逐漸推動了環境保護主義和環保運動,從總體上試圖限制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活動。

形式[編輯] 加拿大蒙特婁拉新運河被污染。

污染的主要形式如下,包括相應的污染物: 空氣污染:將化學和顆粒物釋放進入大氣。

常見的有害氣體有工業和機動車釋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和一氧化氮。

光化學物質如臭氧和煙霧可以由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與陽光反應生成。

顆粒物或細微粉塵則由它們的微米大小,即PM10toPM2.5來決定。

光害:包括光線侵犯、照明過度和天文干擾等。

亂丟垃圾:將人造物亂扔到公共和私人場合下。

噪聲污染:包括道路噪聲、飛行器噪聲、工業噪聲以及高強度聲納。

土壤污染即化學物質被潑灑進入土地。

最顯著的土壤污染物有碳氫化合物、重金屬、甲基叔丁基醚、[18]除草劑、殺蟲劑和有機氯化合物物質等。

放射性污染來自二十世紀發現的核物理,如核電站或核武器研究、製造和使用。

(見α粒子和錒系。

) 熱污染是由於人類活動導致自然水體溫度改變,如將水用於電廠冷卻。

視覺污染包括高架高壓線路、公路廣告牌、地理破壞(如露天開採),填埋垃圾、城市固體廢棄物或太空垃圾。

水污染將商業和工業廢水(故意或遺漏)排泄如水體表面;將未經處理的居家垃圾、化學物質,如氯排放進入水體。

將垃圾和污染物釋放進入地表徑流後流入水源(包括城市徑流和農業徑流,後者包含化學肥料和殺蟲劑);垃圾進入地表水;富營養化等。

污染物[編輯] 污染物是廢棄的物質,會污染空氣、水源和土地。

污染程度由三個要素決定:化學性質、濃度和持續時間。

成本[編輯] 污染會帶來成本。

製造活動會導致空氣污染,影響健康,讓整個社會為清掃背負成本,若鄰里某一個人選擇自保則能倖免。

如果外部成本存在,如污染,生產商會選擇多生產以支付環保費用。

因為自我指導的行為一部分責任或後果在自身之外,即外化存在。

如果對外有益,例如公共安全,那麼更少的物資就會被生產,因為生產商會因己利利人、己達達人而得到補償。

來源與致因[編輯] 播放媒體船運導致的空氣污染改變雲層,影響全球氣溫。

空氣污染來自自然和人因污染源。

然而,全球人因污染物,即燃燒、建設、採礦、農業和戰爭正在顯著增加。

[19] 汽車尾氣是空氣污染的主要致因之一。

[20][21][22]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23]墨西哥和日本是世界主要空氣污染源。

主要固定污染源包括化學工廠、燃煤發電廠、煉油廠、[24]石化廠、放射性廢料處理活動、焚化爐、大型養殖場(奶牛、豬、家禽等)、聚氯乙烯工廠、金屬冶煉廠、塑料廠和其它重工業。

當代農業活動空氣污染來自伐木和焚燒,以及播撒殺蟲劑和除草劑。

[25] 每年約有4億噸有害物質產生。

[26]美國一國就產生2.5億噸。

[27]美國占世界人口不足5%,但卻產生約世界25%的二氧化碳,[28],產生約30%的垃圾。

[29][30]到了2007年,中國接替美國成為世界上二氧化碳最大製造國,[31]但人均污染量依然很低——在世界上排名第78位。

[32] 工業地區的電廠,中國揚州南部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代表了來自超過120國家的2,500名科學家、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2007年2月,委員會稱自1950年人類活動成為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

一項主要氣候報告總結道人類有多種方式來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防止全球暖化的惡果。

但是,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本年最後報告稱為了改變氣候,從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的改變需要數十年。

[33] 一些更為常見的土壤污染物有有機氯化合物、重金屬(如可充電電池中的鉻、鎘,塗料、航空燃油和一些中汽油的鉛)、甲基叔丁基醚、鋅、砷、苯。

《致命收割》(FatefulHarvest)收集了一系列報告,於2001年出版,揭示了回收工業副產品被廣泛用於肥料,導致土地受到各種金屬污染。

普通的堆填使得各種化學物質進入土壤(常常是地下水),在1970年之前堆填在歐美沒有監管。

多氯代二苯並二惡英被釋放,即俗名二惡英,如2,3,7,8-四氯二苯並二惡英。

[34] 污染物也可能源自自然災害。

例如,熱帶氣旋常常使得垃圾混入水源,破損的遊艇或汽車會漏油。

當沿海石油平台或煉油廠出現事故時,大規模環境破壞就會出現。

一些污染物,如核電廠或油輪出現事故時會製造廣泛散布的嚴重污染。

就噪音污染來說,機動車排第一位,在全世界範圍內製造了約90%的噪音。

影響[編輯] 對人類的傷害[編輯] 常見污染物對人類健康影響總覽。

[35][36][37] 空氣污染會殺死許多生物,包括人類。

臭氧污染可以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咽炎、胸痛和鼻塞。

水污染每天會導致約14,000人死亡,大多數是開發中國家人口因污水未經處理,污染水源後直接飲用致病而死。

印度約5億人口沒有合適的廁所,[38][39]2013年,印度約有1千萬人因水患病,有1,535人死亡,大多數是兒童。

[40]有近5億中國人缺乏安全的飲用水。

[41]2010年的一項分析稱中國每年約有120萬人因空氣污染過早死去。

[42]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印度每年有近5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

[43]研究也估算美國每年死亡的人數為50,000人。

[44] 漏油會刺激皮膚生疹。

噪聲污染會導致耳聾、高血壓、壓力、睡眠障礙。

汞中毒與兒童發展障礙和神經疾病有關。

老年人則會因空氣污染致病。

有心臟或肺部疾病的風險更大。

兒童和嬰兒則為高危人群。

鉛中毒和其它重金屬則與神經疾病有關。

化學和放射性物質可以致癌或刺激先天缺陷突變原等。

對人類以外生物的傷害[編輯] 野貓正在吃人類丟棄的便當,這可能會對貓造成傷害。

生物放大作用指毒素(如重金屬)通過營養級一步一步地呈指數變濃。

霾會減少植物接受的光照,降低光合作用,生成的對流層臭氧對植物有害。

對環境的傷害[編輯] 今天,污染物廣泛存在於環境當中。

一些列影響包括: 二氧化碳釋放導致海洋酸化,地球海洋的pH值正在下降,二氧化碳正在溶解進入海水。

釋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以多種方式影響生態系統。

入侵物種會與當地物種競爭,減少生物多樣性。

入侵植物的雜物和生物分子(化感作用)會改變環境的土壤和化學成分,常常導致當地物種競爭力降低。

氮氧化物通過雨水從空氣中移除,土地中的肥料會改變生態系統中物種的組成。

土地會退化,無法生長植物。

這會影響食物鏈中的其它物種。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會導致酸雨,降低土壤的pH值。

監管[編輯] 為了保護自然免受污染的負面侵害,世界上許多國家制定了相關法律來對各種污染物進行監管,以便緩和污染物的負面效用。

污染物控制[編輯] 雅拉河上搜集漂浮廢物的袋子,澳大利亞維多利亞中東部 科索沃普里什蒂納的集塵器 蒸汽回收嘴 印度汽車檢查污染。

污染控制是環境資源管理的專用詞彙。

意味著控制排放物和廢水進入空氣、水源或土地。

缺乏污染控制,消費、供暖、農業、採礦、製造、交通和其他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廢物,無論是積蓄的或是散布的,會腐蝕生態環境。

在控制層級上,污染預防和節能減排都比污染物控制要理想。

在土地管理領域中,低影響發展與預防城市徑流技術類似。

實踐[編輯] 資源回收 重複使用 節能減排 環境減負 污染預防 堆肥 污染控制措施[編輯] 集塵器 袋濾室 旋風分離 靜電除塵 洗滌器 擋板噴淋塔 旋風噴淋洗滌器 文氏噴射式洗滌器 器械輔助洗滌器 噴霧塔 濕式洗滌器 污水處理 沉澱(主要方式) 活性污泥法(第二方式;也用於工業廢水) 曝氣塘 人工濕地(也用於城市徑流) 工業廢水處理 API油水分離器[24][45] 生物過濾器 溶解氣浮選(DAF) 粉末活性炭處理系統 超濾 蒸氣回收系統 生物修復 展望[編輯] 污染最早的先祖是生物的自然排泄。

結果的可行性和物種群落水平都在自然選擇之內。

這包括當地種群的死亡或終極滅絕。

過程若不能維持,就會由改變和適應導致新的平衡。

在極端問題上,對於任何生命形式,對污染的考慮都在求生之下。

對於人類來說,技術因素是有區別的,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兩者都能製造污染,生成附加的副產品。

除了求生以外,人類還會考慮生活質量和對健康的危害。

科學認為實驗結果是終極宣判,對於有毒物質和環境破壞可以定義到一定可觀察的水平。

常見的領域中,關鍵實用測量包括汽車尾氣控制、工業暴露、毒理學和醫學。

「污染的解決方案是稀釋」("Thesolutiontopollutionisdilution")是污染管理傳統辦法中的格言,即將污染物稀釋到無害水平上。

.[46][47]對於其它現代、本地方式來說也是可行的,如實驗室安全步奏和有害物質排放緊急管理。

然而,該辦法假設稀釋劑是無限供應的,稀釋結果是萬能的。

這種對環境污染大尺度簡易處理方式在早期優勢頗多,此時物理求生依然是第一顧慮,人口數量和密度都不高,技術相對簡單,副產品相對溫和。

不過,時過變遷。

不但如此,技術進步使得之前所無法從事的濃度探測變得可行。

當確定性模型難以實踐或不可行,而測評有效時,可用統計手段來測量結果,對案例中有害概率進行評估。

另外,人類對環境的直接影響也被日益重視了。

不過,在缺乏可替代原理之前,老的辦法依然在全球起主導作用。

這是合法排污濃度的基本標準,可以免於處罰或是在評估或限制應用中使用。

一個替代性原則是已開發國家現代有害物質排放法,其中將有害物質稀釋到無害水平常常是被監管的步驟。

[48]從污染物稀釋到根除在許多情況下遭到經濟和技術門檻的挑戰。

國家CO2歷史和計劃排放量。

來源:美國能源信息部。

[49][50] 溫室氣體和全球暖化[編輯] 主條目:全球暖化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關鍵,有時被認為是污染物,因為它在大氣中含量過高,影響地球氣候。

對環境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普通分類,像水和空氣一樣。

近期的研究顯示大氣中長期高濃度二氧化碳可能會導致海水稍微變酸,但是導致的後果嚴重,並可能影響海洋生態系統。

開發中國家污染之最[編輯]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是國際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消除開發中國家威脅生命的污染物,每年公布世界上最為污染的地區。

2007年發布的前十大污染地包括已經工業化的國家,有亞塞拜然、中國、印度、秘魯、烏克蘭和尚比亞。

[51] 相關條目[編輯] 環境主題 能源主題 可再生能源主題 室內空氣污染 環境監測 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 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 綠色化學 環境工程 引述[編輯] ^Spengler,JohnD.;Sexton,K.A.IndoorAirPollution:APublicHealthPerspective.Science.1983,221(4605):9–17[p.9].doi:10.1126/science.6857273.  ^Hong,Sungmin;等.HistoryofAncientCopperSmeltingPollutionDuringRomanandMedievalTimesRecordedinGreenlandIce.Science.1996,272(5259):246–249[p.248].doi:10.1126/science.272.5259.246.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link) ^DavidUrbinato.London'sHistoric"Pea-Soupers".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Summer1994[2006-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2).  ^DeadlySmog.PBS.2003-01-17[2006-08-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05).  ^LeeJackson,DirtyOldLondon:TheVictorianFightAgainstFilth(2014) ^PatrickAllitt,AClimateofCrisis:AmericaintheAgeofEnvironmentalism(2014)p206 ^JeffryM.Diefendorf;KurkpatrickDorsey.City,Country,Empire:LandscapesinEnvironmentalHistory.UniversityofPittsburghPress.2009:44–49[2015-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JamesR.Fleming;BethanyR.KnorrofColbyCollege.HistoryoftheCleanAirAct.AmericanMeteorologicalSociety.[2006-0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0).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CitedinDavidClayLarge,Berlin(2000)pp17-18 ^HughChisholm.TheEncyclopaediaBritannica:ADictionaryofArts,Sciences,LiteratureandGeneralInformation.EncyclopaediaBritannica,11thedition.1910:786[2015-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8).  ^PatrickAllitt,AClimateofCrisis:AmericaintheAgeofEnvironmentalism(2014)pp15-21 ^1952:Londonfogclearsafterdaysofchao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News) ^JohnTarantino.EnvironmentalIssues.TheEnvironmentalBlog.[2011-12-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JudithA.Layzer,"LoveCanal:hazardouswasteandpoliticsoffear"inLayzer,TheEnvironmentalCase(CQPress,2012)pp:56-82. ^Lenssen,"NuclearWaste:TheProblemthatWon'tGoAway",WorldwatchInstitute,Washington,D.C.,1991:15. ^SharonM.Friedman,"ThreeMileIsland,Chernobyl,andFukushima:Ananalysisoftraditionalandnewmediacoverageofnuclearaccidentsandradiation."Bulletinoftheatomicscientists67.5(2011):55-65. ^JonathanMedalia,ComprehensiveNuclear-Test-BanTreaty:BackgroundandCurrentDevelopments(DIANEPublishing,2013.) ^ConcernsaboutMTB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romU.S.EPAwebsite ^Declarationofthe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heHumanEnvironment,1972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Report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ransport,Canadawebsitepage) ^StateoftheEnvironment,Issue:AirQual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ustralianGovernmentwebsitepage) ^PollutionandSocie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arisaBuchananandCarlHorwitz,UniversityofMichigan ^存档副本.[2015-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1).  ^24.024.1Beychok,MiltonR.AqueousWastesfromPetroleumandPetrochemicalPlants1st.JohnWiley&Sons.1967.ISBN 0-471-07189-7.LCCN67019834.  ^SilentSpring,RCarlson,1962 ^"Poll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icrosoftEncartaOnlineEncyclopedia2009. ^"Chapter23–Solid,Toxic,andHazardousWaste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5" ^"([//web.archive.org/web/20200501115653/http://news.uns.purdue.edu/x/2008a/080407GurneyVulcan.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volutionaryCO2mapszoominongreenhousegassources]".PurdueUniversity.April7,2008. ^WasteWatcher(PDF).[2010-08-26].(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20-05-10).  ^AlarmsoundsonUSpopulationbo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ugust31,2006.TheBostonGlobe. ^"([//web.archive.org/web/20130724190620/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07/jun/19/china.usnew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hinaovertakesUSasworld'sbiggestCO2emitter]".Guardian.co.uk.June19,2007. ^"Rankingoftheworld'scountriesby2008percapitafossil-fuelCO2emissionra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DIAC.2008. ^GlobalWarmingCanBeStopped,WorldClimateExpertsSay.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0-08-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Beychok,MiltonR.Adatabasefordioxinandfuranemissionsfromrefuseincinerators.AtmosphericEnvironment.January1987,21(1):29–36.doi:10.1016/0004-6981(87)90267-8.  ^WorldResourcesInstitute:August2008MonthlyUpdate:AirPollution'sCauses,ConsequencesandSolutions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5-01.SubmittedbyMattKallmanonWed,2008-08-2018:22.RetrievedonApril17,2009 ^waterhealthconnection.orgOverviewofWaterborneDiseaseTrends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9-05.ByPatriciaL.Meinhardt,MD,MPH,MA,Author.RetrievedonApril16,2009 ^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otentialHealthEffectsofPesticides.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8-11.byEricS.Lorenz.2007. ^IndianPediatrics.[May20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UNICEFROSA-Youngchildsurvivalanddevelopment-WaterandSanitation.[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3).  ^Isalkar,Umesh.Over1,500liveslosttodiarrhoeain2013,delayintreatmentblamed.TheTimesofIndia.Indiatimes.29July2014[29July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AsChinaRoars,PollutionReachesDeadlyExtre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NewYorkTimes.August26,2007. ^AirPollutionLinkedto1.2MillionPrematureDeathsinChina.[2015-04-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7).  ^ChineseAirPollutionDeadliestinWorld,ReportSay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ationalGeographicNews.July9,2007. ^David,Michael,andCaroline.AirPollution–Effects.Library.thinkquest.org.[2010-08-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30).  ^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API).ManagementofWaterDischarges:DesignandOperationsofOil-WaterSeparators1st.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February1990.  ^The'Solution'toPollutionIsStill'Dilution',[2013-07-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4)  ^Whatisrequired.CleanOceanFoundation.2001[2006-0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9).  ^TheMixtureRuleundertheResourceConservationandRecoveryAct(PDF).U.S.Dept.ofEnergy.1999[2012-04-1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1-10-26).  ^WorldCarbonDioxideEmissions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3-26.(Table1,ReportDOE/EIA-0573,2004,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 ^Carbondioxideemissionscha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graphonMongabaywebsitepagebasedon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stabulateddata) ^TheWorld'sMostPollutedPlaces:TheTopTenoftheDirtyThirty(PDF),[2013-12-1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7-10-11)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國際環境研究組織公佈世界10大環境污染最嚴重城市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污染的多媒體資源 查詢維基詞典中的污染。

中國節能減排網[永久失效連結] 都市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污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EHHAproposition65list NationalToxicologyProgram–fromUSA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Reportsandstudiesonhowpollutantsaffectpeople TOX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IHdatabasesandreportsontoxicology TOXMAP–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thatusesmapsoftheUnitedStatestohelpusersvisuallyexploredatafromthe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ToxicsReleaseInventoryandSuperfundBasicResearchPrograms EPA.gov(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anagesSuperfundsitesandthepollutantsinthem(CERCLA).MaptheEPASuperfund ToxicReleaseInven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rackshowmuchwasteUSAcompaniesreleaseintothewaterandair.Givespermitsforreleasingspecificquantitiesofthesepollutantseachyear.MapEPA'sToxicReleaseInven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gencyforToxicSubstancesandDiseaseRegist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op20pollutants,howtheyaffectpeople,whatUSAindustriesusethemandtheproductsinwhichtheyarefound ToxicologyTutorialsfromthe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sourcestoreviewhumantoxicology. PollutionInformationfr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oodsHoleOceanographicInstitution World'sWorstPollutedPlaces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ccordingtotheBlacksmithInstitute TheWorld'sMostPollutedPla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Time.com(adivisionofTimeMagazine) Chelyabinsk:TheMostContaminatedSpotonthePlanetDocumentaryFilmbySlawomirGrünberg(1996) Kids'LowerIQScoresLinkedToPrenatalPoll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yLindseyTanner,TheHuffingtonPost,July20,2009 NiemanReports|TrackingToxicsWhentheDataArePollut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亞洲污染主題空氣污染北亞、東亞和東北亞 中國大陸空氣污染 黃沙 綠色長城 中國霧霾事件 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 穹頂之下(紀錄片) 2013年中國中東部嚴重霧霾事件 2015年至2016年冬中國北京霧霾事件 2016至2017年冬山西臨汾二氧化硫嚴重超標事件 2021年蒙古高原沙塵暴 港澳空氣污染 臺灣空氣污染 南亞和東南亞 東協跨界霧霾污染協議(英語:ASEANAgreementonTransboundaryHazePollution) 東南亞霧霾(英語:SoutheastAsianhaze) 1997年東南亞霾害(英語:1997SoutheastAsianhaze) 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英語:1997Indonesianforestfires) 2005年馬來西亞霾害(英語:2005Malaysianhaze) 2006年東南亞霾害 2009年東南亞霾害(英語:2009SoutheastAsianhaze) 2013年東南亞霾害 2015年東南亞霾害 2016年馬來西亞霾害(英語:2016Malaysianhaze) 2016年東南亞霾害 2019年東南亞霾害 亞洲棕色雲(英語:Asianbrowncloud) 印度空氣污染(英語:AirpollutioninIndia) 莎瑪爾(英語:Shamal(wind)) 馬來西亞空氣污染 議題 空氣污染指數 控制霧霾(英語:OperationHaze) 水污染 中國水危機 中國水資源 印度水污染(英語:WaterpollutioninIndia) 日本水污染 菲律賓水污染(英語:WaterpollutioninthePhilippines) 巴石河污染(英語:PollutionofthePasigRiver) 其他污染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污染 閱論編污染污染種類空氣污染酸雨 ·鹼雨 ·北極霧霾 ·大氣擴散模式 ·全球黯化 ·蚱蜢效應 ·全球暖化 ·臭氧層空洞 ·氯氟碳化合物 ·懸浮粒子 ·煙霧(霾) ·氣膠水污染富營養化 ·海洋廢棄物 ·油外洩 ·熱污染 ·城市逕流 ·水質 ·死水 ·生活污水 ·地表逕流 ·懸浮固體土地污染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英語:Phytoremediation) ·除草劑 ·農藥 ·重金屬 ·肥害放射性污染核分裂產物 ·放射性落下灰 ·急性輻射綜合症其他污染熱島現象 ·光害 ·噪音污染 ·基因污染 ·工業污染 ·船舶污染其它污染物垃圾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內分泌干擾素 ·環境雌激素污染控制環境監測 ·資源回收 ·垃圾分類 ·污染物排放控制 ·環境污染控制 ·活性污泥法 ·SBR污水處理工藝 ·生物膜法 ·厭氧法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 ·污水妥善處理率 ·污水處理 ·旋風分離 ·工業發酵 ·掩埋 ·垃圾焚燒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 ·水污染控制對生物的影響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累積性 ·生物濃縮性事故亞洲污染 ·水污染事故列表 ·台塑仁武廠汙染事件 ·湖南省兒童鉛中毒案 ·日本四大公害病 ·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 ·林園事件 ·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2010年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 ·2011年中海油康菲渤海灣油田溢油事故 ·馬斯河谷事件 ·1986年萊茵河污染事件 ·多諾拉事件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國際公約巴塞爾公約 ·蒙特婁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 ·斯德哥爾摩公約 ·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 ·巴黎協定 ·水俁公約政策污染者自付原則 ·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 ·污染源監測主要組織美國環保局 ·歐洲環境署 ·日本環境省 ·中華民國環保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部(香港環保署) ·綠色和平 ·綠黨 閱論編都市與區域規劃基本概念城市-區域-區位-市區-市域-市中心-中心商業區(CBD)-郊區-遠郊-建成區-人口集中地區(日)-城市規劃區(中)-城市邊緣區-城鄉結合部-都會區-大都市帶(城市群)-都市體系-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研究方向都市計畫土地利用規劃(英語:Land-useplanning)-土地使用分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城市設計-敷地計畫-智慧城市-收縮城市-都市更新環境規劃環境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都市開放空間-城市綠地-綠色建築-環境影響評價-城市承載力-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低影響開發-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英語:Urbanresilience)交通規劃公共運輸-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上蓋開發-生活化道路-交通寧靜化-共享空間-完整街道區域規劃(英語:Regionalplanning)中心地理論-增長極理論-核心-邊緣理論-點軸理論-都市階層-城鎮體系-國土空間規劃(中)-國土形成計畫(日)-國土三法(臺)規劃理念田園城市理論-線形城市-城市美化運動-300萬人口的現代城市-鄰里單位-光輝城市-《雅典憲章》-新城運動(英語:Newtownsmovement)-廣畝城市-有機疏散理論-《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馬丘比丘憲章》-緊湊城市-15分鐘城市 -新都市主義-新徒步主義各類城市全球城市-巨型都市-門戶城市-組合城市(組團式城市群)-邊緣城市-衛星城市-新市鎮-公司市鎮-放射型城市-臥城-雙城-收縮城市-大學城(英語:Collegetown)-學園都市城市問題(日語:都市問題)城市蔓延-睡城-貧民窟-仕紳化-都市衰退-屏風樓-爛尾建築-鬼鎮-隔都-農村人口外流-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內澇-熱島效應-汽車依賴量化指標容積率-建蔽率-建築間距-綠地率-都市化程度(各國城市化率)-首要性-城市人口密度人物理論家從業者安德魯·杜安尼-科拉倫斯·佩里-科林·布坎南-丹尼爾·伯納姆-埃比尼澤·霍華德-埃德蒙·N·培根(英語:EdmundBacon(architect))-紀·班佛尼斯特(英語:GuyBenveniste)-英·瑪哈-凱文·林區-勒·柯比意-彼得·卡爾索普-派屈克·格迪斯-雷蒙德·昂溫(英語:RaymondUnwin)批評家珍·雅各-詹姆斯·霍華德·孔斯特勒(英語:JamesHowardKunstler)-劉易斯·芒福德-蘭德爾·奧圖爾(英語:RandalO'Toole)交叉學科地理學-建築學-土木工程-土地開發(英語:Landdevelopment)-海洋空間規劃(英語:Marinespatialplanning)-都市工程學-城市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都市社會學-都市人類學-人類群居學-城市經濟學(英語:Urbaneconomics)-發展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公共政策-社會科學-都市生態學-風水學-風景園林學-環境科學其他近現代都市計畫理論與實踐列表-城市史-都市計畫史(英語:Historyofurbanplanning)-都市計畫師地方實踐巴黎改造-大上海都市計劃-臺灣市區改正-天津都市計畫-香港新市鎮-高雄都市計畫-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發展 規範控制 AAT:300055344 BNE:XX525025 BNF:cb11932823t(data) GND:4186812-2 LCCN:sh85104530 NARA:10642515 NDL:0056613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污染&oldid=69553021」 分類:污染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archiveis連結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需要合併的條目自2018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ܐܪܡܝܐ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བོད་ཡིག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Gaeilge贛語KriyòlgwiyannenGalegoAvañe'ẽગુજરાતી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etuviųLatgaļu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ଓଡ଼ିଆਪੰਜਾਬੀPolski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alonWinaray吴语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