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診間裡的女人》林靜儀:女人,不是生出來給人家做老婆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十多年診間,林靜儀把遇到的故事寫成書,《診間裡的女人》,其中有女病人,也有她自己。
看太多性別框架造成的身心壓迫,她想更系統性地診治,從行政院 ...
最新文章
性別駭客松
特色專題
什麼是性別力
關注議題
女性故事
同志經驗
男性處境
性別暴力
多元共融D&I
為你服務
性侵傾訴匿名留言板
性別服務百寶箱
女人迷課程
性別影響力報告
聚焦行動
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
全球性別影響大獎
接力大隊
女人迷
WomanyShop
回家吧
女人迷香港HK
臉紅紅
產品
課程
女人迷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透可室
專訪《診間裡的女人》林靜儀:女人,不是生出來給人家做老婆用的
03
2022.03
Thursday
宜不同凡響
為你在乎的事努力
傳奇之所以為傳奇,是因為我們都共同地期待、相信、並促成事件能發生,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傳奇的一部分。
了解更多
性別力GenderPower
2019/12/03
女力
專訪《診間裡的女人》林靜儀:女人,不是生出來給人家做老婆用的
by女人迷主任製作人婉昀Wanyun
2018/09/12
專訪林靜儀的出發點,是希望與讀者一起看見女性的不同樣貌,生活的不同可能,做這場專訪,沒有失望。
「啊我自己都這麼正常,隨便生都生了三個,怎麼會生出這個不健全的。
」陪她來的媽媽,臉色一直很難看。
「她哪裡不健全?」為什麼會有媽媽在自己女兒面前說她不健全!我的老天!
「啊這樣以後怎麼生小孩呢?」果然,所有女性都被假設以後要生小孩。
小女孩不敢看媽媽,有一點嚇到了,盯著我,眉頭深鎖。
我看著她,很認真地跟她說,「假如有男生不跟你結婚是因為你沒辦法自然懷孕生小孩,就叫他滾!」
這段對話,發生在林靜儀診間,她是婦產科醫師,看女體病痛,看多了發現痛的不只身體,還有性別框架壓迫下的心,前者可以靠醫療科技,後者卻非處方籤或開刀可以處理。
林靜儀直腸子,容易替病人打抱不平,做完醫師份內工作,有時也拉著病人的手找法律顧問、打電話爭取權益。
十多年診間,林靜儀把遇到的故事寫成書,《診間裡的女人》,其中有女病人,也有她自己。
看太多性別框架造成的身心壓迫,她想更系統性地診治,從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開始,參與政策檢視與制定,做到不分區立法委員。
今年出現新身份:作家。
翻開新書封面,她自介這樣寫:「一隻傲嬌長毛臘腸的媽,眼睛已經老花的年紀。
沒立過什麼不得了的目標,結果做了些沒有想過的事⋯⋯人是在有限的選擇中做選擇,人生觀受村上春樹的書影響極大(意思是若有偏差都怪他)。
」比起晾頭銜,這段自介更接近於交朋友,這也是初見林靜儀給人的感覺,沒有高大上,而是接地氣。
她俐落脫下皮鞋,咚咚咚地踩進樂園,「不用再穿拖鞋啊,踏著地板很舒服!」我猜她走入政治也是這樣的節奏,一次一個地處理病灶之後,難免想從政策上系統性施力,便咚咚咚踏了進去,不過專訪結束前她告訴我,政治之路走不久長,做婦產科醫師還是終身職志。
我挺訝異,這位選項特多的斜槓壯年,怎麼這麼篤定?她開完笑說「太久沒開刀,手癢了啦!」身體誠實不說謊,做醫師的召喚始終在,我對她選擇婦產科的務實思考印象很深:「醫師這一行,科別選下去,一做就是幾十年,做決定之前必須先把自己問清晰:你喜歡哪種步調、工作模式,更重要的是,你想要和什麼樣的(病)人相處?」醫護現場:不被信任的女人們林靜儀自言個性不服輸,像所有女孩那樣,沒有一個女孩生下來就認命,都記得自己因性別受到「次等待遇」的首次經驗。
她說,第一次是國中班導告訴她,「妳拿全班第一的時間不多了,國二開始有物理化學,男生成績會超越你。
」她聽得氣噗噗,「不服啊,當然是要證明,事情不會像老師想的那樣發展啊!」她不僅是證明,還進了醫科,發現自己喜歡動刀的大外科(外科、婦產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等),外科是男醫的兵家必爭之地,倒不是刻意對女性不友善,而是外科從來不曾預設醫生是女性,自然沒有保留給女人的位置,如果連基礎的想像也沒有,性別平等該如何談起?「我那時候,醫院不見得有女生的值班室,實習的時候擠一下,或是其他人想辦法隔一間給我一個女生睡。
做了住院醫師,慢慢感覺到某些科其實不喜歡女生去工作。
」她說得很快,一邊抱不平,一邊不忘分析,「外科醫師工作壓力很大啊,男醫師下班娛樂常是一起去喝酒,女生在、自然不舒服;更早以前,醫生收入比較好,可能會去酒家,那些都不是女醫師可以進得去的地方。
」不只醫師之間有性別問題,醫病關係更是。
書裡有這樣一段:
「謝謝醫師叔叔,謝謝護士阿姨。
」不管是到幼稚園還是國小給小朋友們進行體檢,我都聽過老師帶著小朋友這樣子說,而且好幾次。
這已經無關醫師或護士行業的差異,而是,醫師是女生,為什麼好像就不是那麽天經地義?
被叫護士阿姨是常有的事,至少不影響溝通,最怕的是因為性別產生醫病不信任。
「外科男病人看到女醫師,第一個他就不信任你!除非你夠老,五十幾歲。
當你還是二、三十歲的實習或主治醫師,他對你的信任是很低的。
」婦產科比較沒有這些問題,她直說跟女病人溝通很愉快,「病人不會因為你是女生而排拒,反而認為能夠互相理解。
相對來講,在婦產科,女性醫師往往比男性醫師熱門。
」性別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值。
在醫師群體,女性是少數,使得女性必須加倍拼命去證明自己;在護理師群,男性是少數,男護理師也面臨性別氣質壓力、或者親友的無法理解。
可是,林靜儀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男性護理師,通常更容易獲得升遷。
「一方面是因為男護理師有家庭、伴侶的支持,通常不用回家還要做家務事;另一方面是護理界也容易認為,男性是當主管的料。
」妳不覺得奇怪嗎?她歪頭問我。
林靜儀對護理師們某次聊天的對話印象很深,「當時有一個男護理師,其他護理人員就說,那個男生應該去做管理,不應該跟我們一起在這裡。
」性別框架可怕的地方,是女性會依此產生自我懷疑與貶抑,甘願退位,讓男性走在前面,不敢當仁不讓。
她書裡常提到一件事:醫療前線,專業沒有位階。
有時看護士辦活動,把護理和犧牲奉獻的形象綁在一起,她心裡也有焦急,「護理界的性別議題,好像還沒有機會翻轉更多。
其實護理人員不需要一直用『南丁格爾』的符號,或訴諸女性特質,把自己和愛心、犧牲奉獻綁死,這無助於這個行業的性別平權。
」她不甘心,「不是男人從事的工作才可以和專業綁在一起。
我奇怪了,護理人員也是專業啊,我們應該去強調護理的專業性,把女人的地位提升上來!」生小孩,為什麼不能自己決定?十幾年,看過無數病人,我問婦產科最常看見的女性壓力是什麼?原以為她會陷入沈思很久,畢竟案例各有不同,出乎意料,她斬釘截鐵幾乎秒回,「生小孩的壓力,因爲每天門診都會看到」。
台灣社會號稱性別愈趨平等,傳宗接代生小孩的壓力還是沒有消失,仍扎扎實實在女體內孕生。
「這是進入婚姻以後非常巨大的壓力,生不生小孩,應該是伴侶之間做決定的事。
可是在台灣,你還是會聽到對方父母的期待啊,甚至是自己父母給女兒壓力。
」她曾看過一個案例是結婚不到半年,女生愁眉苦臉地來找她,問生不出小孩怎麼辦,林靜儀關心多問一句,是對方家裡很急嗎?女病人回答,不是,是我自己的爸爸,他說我應該趕快懷孕給對方家裡一個交代。
這種基本款的性別問題,還在壓迫女性的生育自主。
林靜儀常談一個觀念:婚育脫鉤,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一句話,生不生小孩,妳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呢?女人,不是生出來給人家做太太、做老婆用的。
女人,不是生出來給人家做太太、做老婆用的。
「後來我跟她談,生育計畫,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計畫,但是什麼時候要達成它,是你自己要決定,不是爸爸媽媽一直囉唆,你就突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能生孩子。
」書中另外一個情況是,女生有生小孩的想法,可是男方不願意結婚,林靜儀靜靜聽,然後告訴她,這件事,應該先問自己:「問自己有沒有打算生孩子,然後看看你的社會網絡、經濟支持,夠不夠培養孩子,這跟伴侶要不要與你結婚,可以是沒有關係的。
」女病人與她談完,眼睛一亮,「就是那種,對耶,為什麼我被那種舊的觀念綁住了,我可以自己想清楚啊。
看見對方有這樣的瞬間,那是很開心的事。
」台式婚姻:自由戀愛之下,充滿契約式的算計在門診現場,她常有犀利觀察,訪談過程她說得直接,我有時甚至替她冒汗,例如她就說了:台灣的男女婚姻仍充滿算計。
「台灣的婚姻,一直不是單純的攜手共度未來,而是雙方充滿算計。
例如女方親友會看:對方有沒有錢、有沒有車子房子,這也跟職場同工不同酬的問題習習相關;男方則算計女生幾歲、會不會生、會不會放棄工作乖乖帶小孩。
」「現在的婚姻想像是西式自由戀愛,但是實際去看過程,這和傳統的契約婚姻,其實沒有兩樣啊!只是雙方先談戀愛談得不錯而已,後來算計的過程還是一樣。
」「這造成的影響是什麼?在門診遇到一個情況是,女生想要孩子而問凍卵,我問現在不能生的原因,是自己有其他規劃嗎?答案常常是,現在這個男生不能跟我結婚、對象不夠好,變成很多女性在等那個男生,等一個父母認為可以結婚的男性,或者等伴侶的經濟能力成長。
這一等,就可以等到她變成高齡產婦了。
」女性自主,意味著勇於對自我負責。
她在門診看多了,無法忍住不談現況,「如果女人的經濟和生活可以獨立自主,為什麼到了要生小孩的時候,還覺得要找可以養家的男人結婚呢?那我們搞那麼久的性別平等幹嘛。
」這番話實在犀利,犀利到有點痛,她說,談婚育脫鉤,是拉回來談女性自主,「人生要小孩、和要結婚,是可以拆開來看的。
結婚是妳跟另一個人的牽扯,可能斷、可能不斷,但孩子是另外一件事。
」林靜儀也分享,例如北歐的生育高峰,和台灣很不相同,「北歐二十幾歲一個高峰、四十幾歲又一個高峰,甚至許多女性是非婚內生育。
原因是女生知道自己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生育條件正好,有伴但不想婚,就先生孩子。
接下來遇到可以承諾的關係、或職場發展到一定階段,準備好迎接孩子了,於是四十幾歲左右出現第二個高峰。
相較之下,台灣則是在三十歲左右一個高峰,之後就逐年往下掉。
」這些數字不只呈現社會差異,更呈現生命安排的其他可能。
台灣人理所當然的「正確」生活方法,在其他地方並不應然。
我們責問社會對女性施加的生育時間壓力,更鼓勵女生去想:人生好短,妳對自己生命的期待,又是什麼?我們有這個責任:勇敢給別人看!林靜儀出書後,有很多女醫師、女生朋友有同感,告訴她自己也受了委屈,便忍不住分享經驗和故事,林靜儀說,對於自己身邊能力與條件相當的朋友,她有時候反而比較嚴苛。
「我就問對方,如果今天妳是相對社會經濟弱勢、社會支持沒有這麼好、必須靠男性,我不會苛責,可是妳今天每個月的收入可能是別的女人的三、四倍,甚至是十倍,妳跟我抱怨婆媳不平等、工作不平等,然後沒有行動,那社會還有救嗎?」她傾身向前,眼裡有恨鐵不成鋼的痛惜,「妳有與伴侶、同事協商、談條件的空間,連妳都不做,那女性的處境會改善嗎?」她忍不住繼續說,「我其實很期待像我們女醫師,或者像政治人物等等,我們某些女生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與地位,理論上應該比較有抉擇的條件,相較其他沒有資源與支持網絡的女性,更可能獨立自主,我們就有這個責任,把社會氛圍衝開來一點點,勇敢給人家看說,妳這麼勇敢沒有關係、妳這麼離經叛道、這麼跟別人不一樣,其實沒有關係耶,不錯喔!」她停頓了一下,可能心裡激動,希望有更多同伴。
「我大學的時候擔任畢業生致詞,我認為,醫生要多扛一點社會責任。
我對醫師、教授、政治領袖都有這樣的期待。
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多扛一點點吧,衝的時候會有一點痛苦,但不去衝,沒有辦法啊。
」她又笑,「沒有叫妳跟公公婆婆去打架啦!」雖然這樣強悍的一個人,她談起病人,表情裡有緬懷的甜蜜。
出書,是因她很常在聊天過程想起自己的病人,也懷念醫生與病人第一線接觸的身體感。
「一方面是我的手感快要沒了,有很大的焦慮,出書,也是把十幾年的功課做一個整理。
因為人的記憶是會淡掉的⋯⋯」講到感傷處,她又話鋒一轉,出書,也是希望鼓勵女生按自己想法生活,「尤其是我們這些女強人,要過得爽一點,讓別人沒辦法批評我們啦!」
(點我聽林靜儀念《診間裡的女人》)編輯後記:專訪結束,進行到拍照環節,一邊拍照我們一邊聊,她說,今天是她書裡因丈夫出軌而跳樓的學姊過世八週年。
我很訝異她都還記得,她說沒有啦,臉書有提醒。
下班時間,窗外車流不斷,我們安靜了一會,她坐在拍攝的高腳椅上,兩條小腿晃呀晃的,她說,學姊死了,那男人還不是活得好好的,真的可惜啊,然後轉過頭笑著對我說,「所以,我們女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很棒、很值、很爽!」
傳統父權社會觀念認為,結婚與生育必須綁在一起,並且先婚後育。
女性生育,也往往不是依自己意願,不論是婚後受期待壓力,或自身受制於「必須先有伴侶」的想像。
生育自主權的展現,也包括婚育脫鉤,可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女性,不論是否有伴侶,都可以問自己是否有生養孩子的意願、計畫與資源。
結婚與生育,是分開的兩件事。
九月主題:影響力,有我定義
影響力,由內而發。
說改變世界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能否從影響自己做起?
女人迷九月主題,聚焦女性影響力,前進不同職業現場,讓多元女性經驗現身,看她們如何依自己形狀,逐步實踐信念、推促改變。
從今年九月開始,讓女人迷陪你一起,打造屬於你的獨特影響力:#影響力有我定義!
女人迷專訪,與編輯一起認識不同的生活方式
夜市炸雞排、麵包學徒到小說作家,專訪楊双子的創作之路
專訪北原みのり:見習過AV產業,才知道畫面的暴力,是現場的虐待
愛的一百種形狀|專訪小丁與Ray:人家說我TT戀,其實我只是喜歡你
22歲肄業當YouTuber!專訪金魚腦:從失敗中學習,然後快速成長
女力
女性影響力
影響力,有我定義
性別專訪
女人迷深度專訪
ta說
結婚
家庭
老公
醫生
丈夫
先生
執行編輯 女人迷主任製作人婉昀Wanyun
核稿編輯 AudreyKo
吾思傳媒致力提供公開平台,提供多元與共融視角,本文代表創作者觀點,幫助更多人成為自己,歡迎你投稿。
作者
女人迷主任製作人婉昀Wanyun
曾任性別主編,目前是內容領隊,致力讓有成長渴望的使用者,有資源篤定光亮地成為自己,並正向引導社群。
持續探索世界熱情學習中。
期待與各位交流。
Alife-longlearnerandafeminist.Fascinatedbythed…
攝影
女人迷編輯Yuting
田丁編,現為女人迷社群與視覺編輯✉️[email protected]
看更多留言
如果你也相信文字的力量,邀請你以知識為支點,撐起世界。
本網站中所有內容均由女人迷womany.net與其他權利人依法擁有其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或發現女人迷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接洽,我們會儘快回覆。
womany貼心客服
02-2377-5999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作家特寫】林靜儀談《診間裡的女人2》 掙回自己身體的藥方
2020年12月修法浮上檯面,林靜儀將出版《診間裡的女人2》,醫病更醫心,更多幫助女性找回身體的自主權的故事。 趁此機會,我補問林靜儀修法相關問題。她 ...
- 2《診間裡的女人》:看多了奇葩病例會不會毀三觀?
比如〈調經一輩子的女人〉中,女子誤以為「月經很亂就不能生育」 診間裡的女人, 林靜儀, 閱讀書評, 讀後感, 閱讀, 婦產科, 鏡文學, 閱讀心得, 生小孩, ...
- 3那些診間裡的女人,是妳是我也是她
《診間裡的女人》一則則故事或多或少讓女性讀者在其中找到自己曾遭遇過的雷同片段,也讓我們不禁心疼那一則則故事背後所經歷的辛酸,然而就如林醫師在書中 ...
- 4《診間裡的女人》:她們的問題在胯下,也在心裡 - 關鍵評論網
《診間裡的女人》不只是醫師的行醫經驗,也是社會縮影,帶有對兩性平權與傳統文化的省思。 標籤: 診間裡的女人, 林靜儀, 婦產科醫師, 懷孕.
- 5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
身體主權大作戰──專訪《診間裡的女人》醫生作家林靜儀 ... 醫學中心級醫院婦產科前任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速寫☆婦產科門診及病房裡的真實人生故事,曲折意外、激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