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地址:111014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二巷20號 一. 開車: 路線說明:上仰德大道,經過國安局、華興中學,再上行右邊叉路直行,即可看到 ... 跳到主要內容區 女新寮家電募款~~金磚計劃 2022-09-22 111.10.15女新寮整建竣工感恩禮拜 2022-09-16 111學年第一學期人事異動.1110902 2022-09-02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徵教師 2022-08-01 111學年度第一學期註冊繳費通知 2022-07-04 2021學年度畢業生合照 2022-06-20 更多... 2019奉獻主日 111.09.06依教育部公告-校園防疫新制 2022-09-06 臺教高通字第1110083986號_轉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加強宣導校園保護智慧財產權案 2022-09-02 111.09.01依教育部公告-校園防疫新制 2022-09-01 111新生通知附件 2022-06-28 更多... 教師著作 防疫專區 奉獻專區 新生專區 遠距教學 論文資訊 圖書館 校務資訊公開 智慧財產權 政令宣導專區 性別平等專區 0 簡介 1 圖書館(孫雅各館) 2 孫雅各紀念銅像 3 吳威廉紀念館(聯合辦公室) 4 大鐘 5 校門龍頭 6 禮拜堂 7 孫雅各夫婦墓園 8 馬偕銅像 9 景觀造景 10 餐廳&第一女生宿舍 11 咖啡屋 12 台灣基督教史料中心 13 靈諮館(輔導中心) 14 活動中心 15 校友會館 16 男生宿舍 17 第二女生宿舍 18 神學人會館 19 研究部 20 20-5教師研究室(20-5會議室) 簡介 「台神」始於加拿大長老會來台的第一位宣教師偕叡理博士(通稱馬偕,Rev.GeorgeLeslieMackay,D.D.,1844-1901)於1872年初至淡水所創。

馬偕在最初的十年佈道期間,為了培育本土傳道人,從信徒選拔出學生加以授課,稱為「逍遙學院」(PeripateticCollege)。

1882年學院第一棟校舍「理學堂大書院」落成(現稱「牛津學堂」,座落於真理大學校園)。

1901年由吳威廉牧師(Rev.WilliamGauld)接任院長。

學校歷經遷校台北雙連、獲總督府私校設立認可改制為「台北神學校」、太平洋戰爭爆發停課等過程,於1945年戰爭結束後復校,改稱「台北神學院」。

1947年孫雅各牧師(Rev.JamesDickson)任院長,致力提高學生素質並建全學位授與制度。

1948年改名為「台灣神學院」,1956年神學院從雙連遷校到陽明山嶺頭現址至今。

為使神學教育能躋身教育部承認的高等教育之列,發展與同級教育學府的交流管道,讓畢業生所獲學位能得到認可,並與國內外宗教研究系所及神學院更佳接軌,台神於2015年6月15日以「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獲教育部准予立案登記,並自次年開始招生。

現有學制包括: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神學碩士班、文學碩士班教會音樂組與文學碩士班靈性諮商組。

台神在邁入神學教育的新紀元之際,以更開放的心懷關注社會議題並聆聽教會心聲,也以更多元的方式,將珍貴的神學教育資源提供給教會及高等學術界共享。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所不變的就是台神將繼續持守創設者馬偕博士「焚而不燬」之崇高精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事奉上帝,完成受託的使命。

宣教師的奮鬥 馬偕(GeorgeLeslieMackay,1844-1901) 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到海外的第一位宣教師,也是荷據時代以來在台灣北部從事醫療、教育與傳道工作的頭一位外國宣教師。

他信仰堅定,個性果敢熱誠,行事有「不居次位」的剛毅作風,因為宣揚真理不畏艱難,創建六十間教會,一間醫院,一間理學院,以及一間女學堂,奠下北部教會的深厚根基。

他深爱台灣的土地與人,將黃金年華獻給台灣,娶台灣某,最後更死在台灣,埋骨在淡水。

台神禮拜堂前的馬偕銅像就是紀念這位創設者,並緬懷他那打死不退的宣教精神。

他「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精神,也成為台神從事台灣本土宣教的基本動力。

吳威廉(WilliamGauld,1861-1923) 接續馬偕在北台灣的工作,在1901年接任台神的院長。

他行事「不居首位」,尊重本地人,並成立「台北長老中會」,以「合議」的精神開創北部教會的議會制度,為北台灣社會樹立民主典範。

吳牧師也是非常出色的建築家,實際建造許多的教會及學校,包括當時被稱為「全亞洲最美麗之建築物」的馬偕醫院舊樓(現已拆除)。

他曾為日據時代的鐵道局設計火車時刻表,並擔任台灣總督府的建築顧問。

台神的主要行政大樓-「吳威廉館紀念館」-就是紀念這位充滿民主精神的加拿大宣教師,他所倡導的合議制度也成為台神的治校理想。

孫雅各(JamesDickson,1900-1967) 美國達科他州人,受加拿大長老教會徵召來台,在日據末期和戰後的教會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孫牧師個性爽朗親和,行事著重規模和實效,並兼具行政經營才能和遠見。

他對台灣教會的主要貢獻為原住民宣教及神學教育,從日據時期起他就盡力培養原住民人才,並鼓勵他們不懼迫害與困難,返回自己族中宣教,他的原住民事工被稱為「二十世紀的神蹟」。

他對台神的最大貢獻是在戰後將學院由牛埔庄(原址在今中山北路台泥大樓)遷至嶺頭現址。

孫牧師苦心經營學院,每一棟建築物,每一棵花草樹木,都能看到他的心血,踏行於校園的每一步,皆可體會他所經營的「台神之美」。

圖書館(孫雅各館) 1872年馬偕博士創校時就有圖書室,收藏以宣教師的贈書為主。

日人治台時,添加了日文書。

早年書籍採購多為基督教聖經及神學類西文書,直至近年中文基督教出版品漸多,中文書籍漸增。

近年來因應教學及學術研究發展,書籍類別遍及基督教神學、哲學、教育、社工、靈性諮商、教會音樂、宗教學以及台灣史等領域。

目前館藏圖書近十萬冊,並提供豐富的國內外期刊及電子期刊、視聽光碟,以及電子資料庫等資源。

地下室與一樓為圖書區及閱覽區域,二樓為教室,三樓為琴房。

館前有孫雅各牧師銅像。

孫雅各紀念銅像 JamesDickson(1900-1967) 吳威廉紀念館(聯合辦公室) WilliamGauld(1861-1923) 大鐘 原屬於英商寶順洋行主人、被史家尊為「台灣烏龍茶之父」的陶德(JohnDodd)所有,1890年2月在他離台前贈送給馬偕,作為上下課打鐘之用,現掛在行政大樓(吳威廉紀念館)右側。

該鐘上刻有“QuintinLeitch1840”等字樣,顯示該鐘可能原屬位於蘇格蘭港市格拉斯哥(Glasgow)外港的格林諾克(Greenock)港的QuintinLeitch船公司所有,推測它在來到台灣之前,曾隨著貨船周遊世界。

目前老鐘已經退役,改以電子鐘提醒上課作息。

校門龍頭 台神校門的龍頭是由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所設計,龍是本土化的宗教象徵,取其「大有能力」和「吉祥」之意,以龍為校門象徵著校門以內為「神聖空間」,這是台灣本土神學的具體實踐。

禮拜堂 由台北名建築師林慶豐及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共同設計,並由建築家胡明德監造完成(1958)。

禮拜堂是台神最高的建築物,結合東西方建築形式的本土化教堂,外面飾以對比傳統宗教之佛塔形式的鐘樓,內部則是仿歌德式的禮拜空間,主要以在地石材建成,具有堅固實用、美麗大方、冬暖夏涼等特點。

教堂內的管風琴於西元1895年在美國密蘇里州由Kitgen&Son公司製造,原設置在孟菲斯第一長老教會,1977年由美國長老教會來台宣教師施麥哲(Rev.Smathers)引介運來台灣,於1978年台灣神學院校慶時正式啟用。

教堂內部的空間可供學院多元活動(禮拜、演講、音樂會、特別活動等)使用,是校園生活的中心。

孫雅各夫婦墓園 JamesIraDickson(1900-1967)&LillianR.Dickson(1901-1983) 馬偕銅像 GeorgeLeslieMackay(1844-1901) 景觀造景 此地曾是早期台北市各教會弟兄姐妹們野外禮拜的熱門場地,在此透過觀賞各樣植物的美,聆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更能體會上帝創造的奧秘。

這裡也是觀看台北市夜景的絕佳場所。

餐廳&女舊寮(第一女生宿舍) 咖啡屋 台灣基督教史料中心 靈諮館(輔導中心) 活動中心 校友會館 男寮(男生宿舍) 女寮(第二女生宿舍) 神學人會館 研究部 20-5教師研究室(20-5會議室) 交通資訊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 地址:111014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二巷20號 一.開車: 路線說明:上仰德大道,經過國安局、華興中學,再上行右邊叉路直行,即可看到本校標誌。

二.搭公車: 至【嶺頭站】 1.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下左邊樓梯,往左走最後三根站牌,搭乘紅5.303區.小15.小16.小17。

2.捷運【士林站】1號出口中正路邊,搭乘303區.小15.小16.小17,或走至中正路左邊站牌處,搭乘紅5。

3.中山北路和中正路交叉口-西歐加油站-【福林國小站】,搭乘小15.小16.小17.紅5.260區.303區。

4.台北車站北二門出口處市民大道上或中山北路沿線,搭乘260區公車。

5.681公車由東湖站發車,沿途經捷運站(東湖站.葫洲站.大湖公園站.內湖站.文德站.港墘站.西湖站.劍南路站).中影文化城。

台神院訊 嶺頭之聲 110學年畢業典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