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馬克思“改變世界”的第一支點--理論-人民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克思在勞動二重性基礎上區分了勞動與勞動力,闡明工資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因為,勞動不是商品﹔勞動不是獨立存在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官網|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中國共產黨歷史網|中組部12380舉報網|中組部黨建研究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網統一戰線新聞網|旗幟網
|中國人才網|中國人事考試網|工會新聞網|女性之聲|中國僑聯|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紀念網|鄧小平紀念網
高層動態干部論壇人事理論黨建群團獨家視頻部委信息領導活動反腐評論黨史先鋒滾動綜合
高層動態干部論壇人事理論黨建群團獨家視頻部委信息領導活動反腐評論黨史先鋒滾動綜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勞動是馬克思“改變世界”的第一支點
賈麗民
2019年11月22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勞動是馬克思“改變世界”的第一支點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縱觀馬克思的一生,他對“發掘和運用徹底的理論—說服人—掌握群眾—改變世界”的踐行,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維度展開的,而勞動是其根基所在。
在此意義上,勞動是馬克思“改變世界”的第一支點。
勞動是馬克思對傳統哲學展開批判的立足點
馬克思將以往的哲學劃分為“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並立足於“實踐”展開批判。
在馬克思看來,實踐是一種對象性的、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是現實個體在現實世界中現實存在的根本方式。
一方面,“人隻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實踐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目的去認識世界、理解世界、解釋世界、改變世界的現實的感性活動。
但以往的哲學沒有認識到人的實踐活動的根本性意義,或從客體方面、或從主體方面去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各執一端,片面闡釋,造成對人的割裂。
舊唯物主義只是從客體或直觀出發去理解世界,認為世界本身就是作為客體的存在形式,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只是世界對人的映射,是人對世界的直觀反映。
“從前的一切舊唯物主義者”不但沒有從主體能動性方面來把握人,更沒有認識到人的主體能動性正是通過人的具體實踐活動來踐行的,在帶有目的的具體勞動過程中,人本身與自然、社會、他人具體地、現實地、辯証地統一為一體。
唯心主義遵循抽象的主體性原則,把世界看作是人的精神世界、概念世界、意識世界,認為人隻有通過主觀意識才能把握世界的精神本質。
唯心主義者認為,抓住了精神本體,就掌握了整個世界﹔隻有按照精神的意志,人的存在才是有意義的。
但對於人這種自然存在物,脫離了人的現實和感性實踐活動的精神,又怎麼能夠滿足人的具體的生活需要呢?可見,唯心主義片面夸大意識能動性,卻使這種能動性喪失了客觀現實基礎。
馬克思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對傳統舊哲學進行批判,而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基石正是“勞動”。
勞動作為一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是人“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手段”的感性活動,是與動物本能且被動地適應自然活動的根本區別所在。
勞動是實踐活動的最基本表現形式,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實踐的其他形式均從勞動中產生出來。
馬克思通過實踐來批判傳統哲學,而要更為深入的把握實踐,就必須深入到對勞動的理解中去。
勞動是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
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
”“第一個前提”,一方面是說它是歷史的前提,因為沒有這些前提,就無所謂人類社會歷史﹔另一方面,“有生命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不是單純直觀感覺到的個人,更不是抽象的、超越歷史的個人,而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現實的歷史的人”。
從事物質生產實踐活動的現實的個人,通過具體的勞動不斷生成著自己,使自己成為自然的人、社會的人、歷史的人、有意識的人。
人,首先是自然的人,現實的個人通過“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與自然“持續不斷地交互作用”。
其次,人是歷史的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
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
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人們通過現實具體的勞動生產物質生活,不斷創造歷史,使自身成為歷史的人。
第三,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個“社會關系”是指“許多個人的共同活動”,人們在共同實踐勞動過程中生成“社會關系”、生成自身。
第四,人是有意識的人,但這種意識不是純粹游離於現實的存在,它從一開始就受到物質的“糾纏”,正是在人的現實具體的勞動過程中,人的意識得以展開並不斷踐行。
可見,作為全部歷史第一前提的“現實的個人”,通過具體物質生產勞動創造歷史,展現與自然、社會、他人以及自身之間多重關系的豐富內涵。
可以說,現實的個人正是通過勞動不斷地生成自身,勞動是真正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
勞動是破解資本增殖秘密的鑰匙
馬克思認為,“一切勞動,……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形成商品價值。
一切勞動,……就具體的有用的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生產使用價值”。
也就是說,具體的勞動形成商品使用價值,抽象的勞動構成商品價值。
“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馬克思以唯物史觀為武器,科學提出勞動二重性原理,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揭開資本增殖的秘密。
馬克思指明資本運行的總公式是G(貨幣)—W(商品)—G'(貨幣),其中G'=G+△G,△G是原預付貨幣額的增殖額,即剩余價值。
資本家購買勞動力的目的是發揮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生產出新商品,但這個新商品不僅包括勞動力以及其他生產資料的原有價值,更包括由勞動帶來的新價值,即勞動力的出賣者通過具體勞動為資本家生產出具有某種使用價值的商品,通過抽象勞動為資本家創造出大於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即剩余價值。
在勞動二重性理論基礎上,馬克思對價值增殖過程中起不同作用的資本進行劃分,即作為“不變資本”的生產資料和作為“可變資本”的勞動力,並以剩余價值率直接呈現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從而形成完整、科學的剩余價值理論。
勞動二重性理論不僅貫穿《資本論》商品價值構成理論、資本有機構成理論、社會再生產中兩大部類關系的理論等部分,也為解開資本主義社會其他經濟現象之謎提供了鑰匙。
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工資假象:“工人的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表現為對一定量勞動支付的一定量貨幣”,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就體現著工人勞動的價值,這是等價交換,並不存在剝削。
馬克思在勞動二重性基礎上區分了勞動與勞動力,闡明工資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因為,勞動不是商品﹔勞動不是獨立存在,不能被出賣﹔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
把勞動看作商品,不僅違背價值規律,也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自相矛盾,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的工資實質上就是對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的掩蓋。
勞動是人實現全面自由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馬克思將人類社會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階段。
在第一、二階段,人的勞動僅僅是人的謀生手段,是為獲得物質利益以滿足生存需要,人的勞動對象、勞動產品包括勞動本身都是異化於人的外在力量,人受到外在必然性的統治。
對剩余價值秘密的揭露,已經科學地向世人証明資本主義的唯一目的就是實現資本的無限增殖,而增殖得以實現的唯一來源就在於剝削工人勞動創造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但這種自由絕不是抽象的、想象的、脫離於人的具體實踐活動之外的概念式的“絕對自由”。
“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存在於人的具體實踐活動中,存在於人與自然、社會、他者以及自身的不斷交換、溝通的現實中。
共產主義對於現實存在的人來說,不是“應當”如何,而是實踐,是現實的人為了實現自身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破除束縛人、剝削人、壓迫人的一切思想上和現實中的障礙,從而不斷改變世界,創造適合人類生存的具體實踐。
對於生活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具體的現實的無產階級而言,要實現自身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必須通過自己的革命,砸碎鎖鏈。
而當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人的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勞動不僅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根本途徑。
隻有在自由勞動和勞動自由中,人才不再受到外在必然力量的控制,按照人本身的尺度去改變世界,駕馭並支配自己的勞動,從而在勞動中實現自身自由自覺的全面發展。
(作者:賈麗民,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
(責編:任一林、萬鵬)
學習路上
時習之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中央文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十四五”規劃編制
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模范機關
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基本 ...
書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基本觀點研究,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010172187,頁數:286,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 2馬克思的異化論 - 维基百科
劳动异化编辑 · 工人與他的「類本質」的異化。 · 工人之間的異化,這是因為資本主義將勞動化約為市場上待價而沽的商品,而非社會關係。 · 工人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因為產品 ...
- 3異化勞動 - MBA智库百科
異化勞動(alienated labour)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稱勞動異化,它是馬克思用來表述資本主義雇佣勞動的重要概念。
- 4大衛・哈維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解釋為甚麼是錯的?(上)
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提到了:「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
- 5勞動是馬克思“改變世界”的第一支點--理論-人民網
馬克思在勞動二重性基礎上區分了勞動與勞動力,闡明工資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因為,勞動不是商品﹔勞動不是獨立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