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宣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政治宣傳(英語:Propaganda)是一種宣傳的方式,其目的是在影響社會大眾對某一政府的立場或態度,使得特定人士或團體在其中獲益。
政治宣傳提供資訊的主要目的是在影響 ...
政治宣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0月12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政治宣傳"—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美國海軍的海報,一隻代表日本的老鼠接近一個阿拉斯加地圖上標有「陸軍、海軍、平民」的捕鼠器
系列條目審查制度
對象
言論
新聞
書籍
網絡
通訊
廣播
音樂
電玩
區域
阿爾及利亞
澳洲
中華民國
中國大陸
出版
電影
電視
廣播
網路
電玩
海外
香港
網路
古巴·網路
東方陣營
伊朗·網路
北韓
廣播
南韓
網絡
電影
馬來西亞
緬甸
俄羅斯·網路
新加坡·網絡
美國·網絡
越南·網路
手段
自主規制音
禁言
焚書
延時播出
寒蟬效應
刪除片段
內容控制軟體
記錄抹煞
委婉語
碎誓
網絡警察
忘懷洞
區域網
碼賽克
政治宣傳
肅清
篡改歷史
自我審查
秘密屏蔽
策略性訴訟
監視
大規模監控
關鍵詞過濾
其他
內容分級
電影
電視
電玩
對性少數
政治審查
政審
軍事審查
髮禁
閱論編
政治宣傳(英語:Propaganda)是一種宣傳的方式,其目的是在影響社會大眾對某一政府的立場或態度,使得特定人士或團體在其中獲益。
政治宣傳提供資訊的主要目的是在影響受眾的態度,因此一般不會公正提供相關資訊。
政治宣傳往往有失偏頗,會選擇性提供資訊或者利用資訊,設法使受眾產生情緒性反應,其預期效果是使目標受眾更可以接受某一特定政治議題。
政治宣傳可以是政治作戰中的一環。
利用偏見及情感的影響會加強人們對某一訊息的接受程度。
例如政治宣傳中若讓人產生恐懼的感受,很容易使受眾接受宣傳的內容,達到宣傳者的目的。
另一個政治宣傳的重要特徵是錯誤的信念往往是在無意識中產生或維持的,當人們對自身對訊息接受程度的了解越少,越容易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
目次
1詞源
2類型
3技巧
4模型
4.1社會心理學
4.2赫爾曼和喬姆斯基的宣傳模型
5歷史
5.1古代的政治宣傳
5.2現代的政治宣傳
5.2.119世紀
5.2.2第一次世界大戰
5.2.3俄國革命
5.2.4中華民國
5.2.5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5.2.6中華人民共和國
5.2.7納粹德國
5.2.8第二次世界大戰
5.2.9冷戰時期
5.2.10越戰
5.2.11南斯拉夫戰爭
6參考文獻
7參見
詞源[編輯]
訊息誤導與造謠
條目種類
謊言
欺騙
大謊言
先射箭再畫靶
單方論證
起源謬誤
循環報導
統計學謬誤
雙言巧語
迴聲室效應
語音錯誤暗示法(英語:Speecherror#Euphemisticmisspeaking)
反歐盟修辭法(英語:反歐盟修辭法)
假旗行動
訴諸無知
謬誤
假新聞
虛假指控
過濾氣泡效應
煤氣燈操縱
錯誤資訊
片面真理
框架
網際網路操縱(英語:Internetmanipulation)
媒體操縱
抹黑
人格暗殺
扣帽子
後真相政治
另類事實
政治宣傳
斷章取義
偽科學
機器人網軍(英語:Socialbot)
政治化妝師
族群臉譜化
「你也一樣」
黃色新聞
相關模板
模板:媒體操縱
模板:批判性思考
模板:認知偏誤
模板:謬誤
閱論編
1622年,天主教聖座成立「傳信部」(CongregatiodePropagandaFide,非正式稱呼為Propaganda,即今之萬民福音部),「Propaganda」一詞開始流行[1][2]。
其主要活動是培養傳教士前往非天主教國家傳福音[1]。
1890年代,該詞彙被用來描述世俗中的宣傳行為[1]。
到了19世紀,當該詞彙被用到政治場合後,開始帶有貶義。
[1]
類型[編輯]
定義政治宣傳是很困難的。
其中一大障礙是如何將政治宣傳與其他類型的勸說行為區分開來,需要避免一種「彼行之則為政治宣傳,己行之則為信息、教育」的偏見。
加思·喬伊特(GarthS.Jowett)和維多利亞·奧唐奈(VictoriaO'Donnell)對此的定義是:「政治宣傳是一種有意為之、系統性的行為,試圖形成觀念、操縱認知、引導行為,以實現政治宣傳著所預期的回應。
」[3]理察·亞倫·尼爾森對其的描述是:「政治宣傳是一種系統性的、有意圖的勸說形式,為了某種意識形態、政治或商業目的,通過大規模、直接性媒體頻道傳播單方面的受控制消息(真假皆有可能),試圖影響某一特定目標對象的情感、態度、觀念、行為。
政治宣傳組織可能會僱傭政治宣傳員,由他們完成政治宣傳活動。
」[4]
政治宣傳的部分技巧同廣告和公共關係一樣,而後者則可以看作是在商業領域的宣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偏向貶義,「政治宣傳」一詞更多是指政治上或民族主義者對這種技巧的使用。
政治宣傳者試圖改變人們理解某一問題、情況的方式,以改變他們的行為和預期,從而滿足某一利益團體的期望。
在此種情況下,政治宣傳和審查制度是異曲同工的,只不過審查制度並不是讓人們的思維中充滿經過挑選信息,而是阻止人們看到相反的觀點。
在戰時,政治宣傳可以成為有用的武器;它能夠通過創造虛假形象,將敵方去人性化,增加人們對其的憎惡感。
通常的做法是使用貶損的、具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語,避免某些詞彙,聲稱敵人犯下某種暴行。
大多數戰時政治宣傳都會讓國民感到敵方在倒行逆施(真假皆可),而國民要感到本國的做法是正義的。
根據信息的來源和性質,國際政治宣傳可以被分為白色宣傳、黑色宣傳以及灰色宣傳三類。
白色宣傳一般來自公開且可識別的來源,信息基本正確,以技巧以勸說為主,常會是單邊觀點的闡述。
白色宣傳出現在戰時或對抗性時期。
黑色宣傳的信息來源多為偽造,信息中摻雜大量謊言,欺詐和誇大,以抹黑敵對組織或國家的公眾形象。
有時同一組織會交替使用白色和黑色宣傳以達到特定的效果。
灰色宣傳介於白色和黑色宣傳之間,來源不一定清楚,信息也不一定正確。
[5]
19世紀泛斯堪地那維亞主義運動的宣傳畫
美國繪有山姆大叔的徵兵廣告
名為《我們能做到!》的美國戰時宣傳畫,鼓勵女性工人保持戰時生產
二戰時期英國宣傳部製作的《保持冷靜,繼續前進》宣傳畫,以安撫國民情緒
美國戰爭情報辦公室的《請休息一下!》宣傳畫,暗示如果請假正是日本戰時所需。
1947年一部美國的反共產主義漫畫書,警告「共產主義者掌權的危險」
韓戰時期聯合國軍發給北朝鮮人民軍的宣傳單,上面稱北朝鮮為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傀儡政權。
技巧[編輯]
主條目:政治宣傳技巧
模型[編輯]
社會心理學[編輯]
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研究課題就是勸說,該學科提出了很多理論和方法來理解勸服的過程。
例如,溝通理論指出,人們可能因為溝通者的信用、專業能力、可信度和個人魅力等而被說服。
詳儘可能性模型以及勸說的啟發性模型則認為,有一系列因素,如溝通中接受一方的感興趣程度,決定了人們被一些表面因素說服的程度。
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以其認知吝嗇者理論而獲獎,根據他的理論,在一個有著大量信息的社會,人們被迫要迅速地所處決定,這就使得決定往往很膚淺而非邏輯思考後的結果。
社會認知理論則認為,對於認知外界,人們有著內在的偏見,這些偏見可以被用來控制他們。
例如,人們認為一個人的不幸(如貧窮)是由於自身原因而忽視外因的作用(可能是出身貧寒)。
這種偏見被稱為基本歸因錯誤。
自我實現預言往往出現在人們深信自己被教導的東西。
政治宣傳時常通過利用人們已有的偏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控制的錯覺,是指人們從內心中希望相信自己可以並且應當擁有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政治宣傳者常常通過聲稱另一方試圖奪走你的控制權來傳播自己的觀點。
角色理論(英語:Roletheory)常被用來將某一角色和某一觀念結合起來,從而使其名正言順。
例如公關公司使用「萬寶路男」的形象勸說男性,萬寶路香菸讓人顯得很酷、敢於冒險、像牛仔一樣的反叛者,敢於直面癌症威脅無所畏懼。
這一宣傳手段使其香菸銷量翻了4倍。
赫爾曼和喬姆斯基的宣傳模型[編輯]
主條目:宣傳模式
20世紀早期,對「歐洲無政府主義者」試圖毀壞自由女神像的展示。
宣傳模型是由愛德華·S·赫爾曼以及諾姆·喬姆斯基共同提出的,揭示在大眾傳媒上的系統性偏見並試圖通過結構化經濟原因來解釋他們。
“
20世紀的一大特徵就是政治領域的三大發展:民主的成長、公司權力的成長,以及公司政治宣傳的成長,而它是用來保護公司權力對抗民主的方式。
[6][7][8]
”
在他們的理論中,私人媒體被看作是出售產品的企業,它們的產品是讀者和觀眾(而非新聞),出售對象是其他商家(廣告資源),而它們主要依靠政府和企業信息以及政治宣傳。
他們認為有新聞要通過五種「過濾」才面世,分別為:
媒體的擁有者
媒體的資金來源
新聞來源
壓力
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
歷史[編輯]
古代的政治宣傳[編輯]
名為《魯珀特親王的暴行》的英國內戰卡通畫(1643年)
早期形式的政治宣傳從有史料記載開始便已出現。
貝希斯敦銘文(前515年)詳細記載了大流士一世走上阿契美尼德帝國王位的過程,這被大多數史學家認為是早期政治宣傳的一例。
[9]古印度政治家、哲學家考底利耶所著《政事論》中詳細討論了政治宣傳,例如如何傳播政治宣傳,如何將其用於戰事當中。
他的門生旃陀羅笈多是孔雀王朝的創立者,在其掌握大權的過程中運用了這些方法。
[10]羅馬帝國的蒂托·李維等人的作品被認為是羅馬時期政治宣傳的傑作。
早期政治宣傳的另一例為12世紀由DálgCais所著的《同外邦人的愛爾蘭之戰》,將他們描繪為是愛爾蘭名正言順的執掌者。
印刷機在歐洲廣泛傳播推動了宗教改革時期的宣傳,特別是在德國,使得新觀點、新思潮、新教義萌生,並迅速傳播給大眾,這在16世紀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到了1517年,歐洲主要城市中共有200多個印刷中心。
[11]這些印刷中心成為了宗教改革和羅馬天主教廷反宗教改革作品的主要印刷處。
中國清朝雍正帝曾刊版發行《大義覺迷錄》,並要求公家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所有地方官、學官必須據《大義覺迷錄》的內容及論點向百姓講解,還命當事人曾靜到全國各地巡講,現身說法朝廷之英明,痛斥自己誤入歧途。
現代的政治宣傳[編輯]
19世紀[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編輯]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政府政治宣傳的第一個爆發點。
尤其是英國和德國政府,他們都在增加了政治宣傳上的產出,以說服民眾自己師出有名,且必將勝利。
在戰事之初,德國就有半官方的宣傳機器。
由記者馬蒂亞斯·埃茨貝格爾創辦的外部事務中央辦公室(ZentralstellefürAuslandsdienst)向中立國家(尤其是在入侵了比利時之後)開啟宣傳攻勢。
儘管戰時一打響,英國就切斷了德國的海底電纜,他們通過無線發報向世界播報親德國的新聞報導。
除此之外,移動電影放映機被送上前線,給士兵們觀看。
德國的宣傳畫很多涉及到同德國神話有關的格鬥場景。
英國一方也在大規模擴大宣傳,在查爾斯·馬斯特曼的指導下,英國的宣傳機構很快在質量上和挑動公眾情緒的能力上超過了德國。
[12]
俄國革命[編輯]
中華民國[編輯]
參見:投誠食品
主條目:中華民國政治宣傳
1932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頒佈《宣傳品審查標準》,規定凡宣傳共產主義、反對中國國民黨或對國民政府表示不滿者,均嚴予禁止[13]:145。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編輯]
主條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宣傳和中共中央宣傳部
參見:毛澤東崇拜和習近平的個人崇拜
納粹德國[編輯]
主條目:納粹政治宣傳
Lappland-Kurier士兵報紙
德國的大部分政治宣傳來自國民教育與宣傳部。
約瑟夫·戈培爾在希特勒1933年掌權之後不久變執掌該部。
所有的記者、作家、藝術家都被要求前往該部下屬分管報業、繪畫、音樂、戲劇、音樂、電影、文學和廣播的分會登記註冊。
納粹認為,政治宣傳是實現其目標的重要工具。
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於同盟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政治宣傳力量印象深刻,並認為這是這是德國失敗的主因。
希特勒幾乎每天都要面見戈培爾,討論新聞問題,戈培爾了解希特勒在這一問題上的想法。
之後他會召集部門高級官員,傳達有關世界局勢的官方口徑。
播報員和記者的作品在發表之前都必須要預先經過審批。
納粹另開發了成本低廉但收聽範圍有限的國民收音機以向大眾進行宣傳。
除了宣傳畫外,納粹還創作了很多電影和書籍,以傳播他們的信仰。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冷戰時期[編輯]
1988年宣傳原木產量上升的東德宣傳畫
冷戰中西方和東方陣營均大量使用政治宣傳,兩方利用影片、電視、廣播的形式面向本國國民、對方以及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宣傳。
美國信息局成立了一個官方政府電台美國之音。
自由歐洲電台也在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下成立,旨在面向蘇聯和東歐國家提供帶有灰色宣傳的新聞以及娛樂節目。
蘇聯成立了莫斯科廣播電台進行白色宣傳,另外成立了和平與進步廣播電台進行灰色宣傳。
兩方在危機時期也曾進行黑色宣傳節目的廣播。
越戰[編輯]
在越戰時,越共利用政治宣傳來控制人們的意見[14]。
像河內廣播(英語:RadioHanoi)等廣播電台是北越政治宣傳行動中的一部份。
北越政治家梅志壽對於政治宣傳有以下的評論:[15]"胡志明可能是個壞人,尼克森可能是個好人,美國人可能有正當的理由,我們可能沒有正當的理由。
但我們贏了,美國人輸了,原因是我們說服人們相信胡志明是好人,尼克森是謀殺者,美國人是入侵者……關係是如何控制人們及其意見,這些事只有馬列主義者才能作到。
南斯拉夫戰爭[編輯]
在南斯拉夫戰爭中,政治宣傳是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及克羅埃西亞政府的軍事戰略之一。
政治宣傳用來使塞爾維亞族產生對其他族群(如波士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等)的恐懼及仇恨。
塞爾維亞媒體否認在南斯拉夫戰爭中,塞爾維亞軍對波士尼亞人及其他種族的大量戰爭罪行[16]。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Diggs-Brown,Barbara(2011)StrategicPublicRelations:AudienceFocusedPracti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48
^存档副本.[2013-03-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GarthJowettandVictoriaO'Donnell,PropagandaandPersuasion,4thed.SagePublications,p.7
^RichardAlanNelson,AChronologyandGlossaryofPropagandaintheUnitedStates(1996)pp.232-233
^方鵬程.戰爭傳播:一個"傳播者"取向的研究.秀威出版.2007:69[2013-11-20].ISBN 978986690964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5).
^原文:The20thcenturyhasbeencharacterizedbythreedevelopmentsofgreatpoliticalimportance:thegrowthofdemocracy,thegrowthofcorporatepower,andthegrowthofcorporatepropagandaasameansofprotectingcorporatepoweragainstdemocracy
^"LetterfromNoamChomsky"toCovertActionQuarterly,quotingAlexCarey,Australiansocialscientist,存档副本.[2007-04-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0).
^reviewofCarey,Alex(1995)TakingtheRiskoutofDemocracy:PropagandaintheUSandAustralia,UniversityofNSWPress.
^Nagle,D.Brendan;StanleyMBurstein.TheAncientWorld:ReadingsinSocialandCulturalHistory.PearsonEducation.2009:133.ISBN 978-0-205-69187-6.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Boesche,Roger."Kautilya'sArthasastraonWarandDiplomacyinAncientIndia",TheJournalofMilitaryHistory67(p.9–38),January2003.
^MarkU.Edwards,PrintingPropagandaandMartinLuther15;LouiseW.Holborn,"PrintingandtheGrowthofaProtestantMovementinGermanyfrom1517to1524",ChurchHistory,11,no.2(1942),123.
^存档副本.[2013-03-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5).
^陳鐵健、黃道炫.《蔣介石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1992.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ietnamesepropagandareflectionsfrom1945–2000
^NewYorkTimesMagazine,March29,1981
^SerbianPropaganda:ACloserLook.1999-04-12[2013-1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4).NOAHADAMS:TheEuropeanCenterforWar,PeaceandtheNewsMedia,basedinLondon,hasreceivedwordfromBelgradethatnopicturesofmassAlbanianrefugeeshavebeenshownatall,andthattheKosovohumanitariancatastropheisonlyreferredtoastheonemadeuporoveremphasizedbyWesternpropaganda.。
Also,andwequotefromthereport,"informationprogramsaredesignedtopresenttheillegitimacyofaNATOaggressiononYugoslavia,theunanimityoftheSerbianpeopleinresistingtheenemyandSerbianinvincibility.Allthreeaimsarewrappedinanationalisticcode,`mostpowerfulWesternnations,killers,deathdisseminators,fascists,dictators,criminals,villains,bandits,vandals,barbarians,gangsters,vampires,cowards,perverts,lunatics,scumandtrashwhowanttodestroythesmallbuthonorable,dignified,freedom-lovingSerbiannation.
參見[編輯]
政治主題
社會主題
文化主題
心理學主題
相關術語
政治作戰(政戰)
議題設定
統一戰線
政治正確
意識形態
自我審查
五毛黨
革命輸出
標題黨
黃色新聞
和平演變
另類事實
後真相政治
宣傳煽動
政治權力的展現方式(西班牙語:Escenificacióndelpoderpolítico)
閱論編媒體操縱情境
媒體偏見
群眾心理
欺瞞
簡化議題(英語:Dumbingdown)
虛假平衡
片面真理
權術
大眾媒體
刻意模糊焦點(英語:Obfuscation)
歐威爾主義
說服
心理操縱術
沉默螺旋
行動主義
另類媒體
獨立媒體
杯葛
公民不服從
文化干擾
示威
平臺驅逐
通信游擊戰(英語:Guerrillacommunication)
黑客主義(英語:Hacktivism)
網路行動主義
媒體行動主義
佔領(英語:Occupation(protest))
請願
抗議
青年(英語:Youthactivism)
廣告
招牌
商品虛偽標示
資訊型廣告
行動行銷
宣傳模特兒
無線電(英語:Radioadvertisement)
性(英語:Sexinadvertising)
廣告標語
證言法
電視廣告
對於廣告化的批評(英語:Criticismofadvertising)
審查制度規則(英語:Mediaregulation)
書籍過濾
廣播法
焚書坑儒
遮掩(英語:Cover-up)
公司自我審查(英語:Corporatecensorship)
委婉
影片審查(英語:Filmcensorship)
歷史修正主義
記錄抹煞
網路審查
政治審查
宗教審查(英語:Religiouscensorship)
自我審查
侍從媒體
秘密屏蔽
惡作劇
另類事實
愚人節
假知識(英語:Fakelore)
假新聞網站(英語:Fakenewswebsite)
虛構情節(英語:Fictitiousentry)
偽造文書
哄騙(英語:Gaslighting)
惡作劇列表(英語:Listofhoaxes)
文字惡作劇(英語:Literaryforgery)
種族惡作劇(英語:Racialhoax)
都市傳說
病毒惡作劇(英語:Virushoax)
散布假消息(英語:Forgery)
行銷
品牌
忠誠(英語:Loyaltymarketing)
產品(英語:Productmarketing)
置入性行銷
公眾行銷
研究
口耳相傳(英語:Word-of-mouthmarketing)
新聞媒體
議題設定
新聞頻道
媒體馬戲團
重複循環(英語:24-hournewscycle)
虛假平衡
資訊娛樂
垃圾新聞
管理新聞(英語:Managingthenews)
麻醉式機能障礙(英語:Narcotizingdysfunction)
新語
虛擬事件(英語:Mediaevent)
媒體爭寵(英語:mediascrum)
煽動主義(英語:Sensationalism)
小小報(英語:Tabloidjournalism)
選舉活動
政治廣告
業配文(英語:Astroturfing)
攻擊性廣告(英語:Attackad)
拉票
人格暗殺
魅力攻勢
狗哨政治
選舉承諾(英語:Electionpromise)
街頭小廣告(貼紙、小招牌)(英語:Lawnsign)
宣言
至少讓選民記得候選人的名字(英語:Namerecognition)
負面選舉(英語:Negativecampaigning)
假民調(英語:Pushpoll)
抹黑策略
挑撥離間(英語:Wedgeissue)
負面宣傳
從眾效應
人群操縱(英語:Crowdmanipulation)
假情報
造謠
恐嚇牌(英語:Fearmongering)
框架化
重複灌輸以說服(英語:Indoctrination)
扣帽子
失去職業倫理的媒體(英語:Lyingpress)
國家迷思(英語:Nationalmyth)
帶風向
聚旗效應
陰間濾鏡
心理戰
空投傳單(英語:Airborneleafletpropaganda)
假旗行動
第五縱隊
網路資訊戰(IT)
玩弄司法來損敵利己(英語:Lawfare)
軍隊政治工作學
公共外交
反政府言行(英語:Sedition)
顛覆
公共關係
個人崇拜
兩面手法
假意道歉(英語:Non-apologyapology)
評價管理(英語:Reputationmanagement)
標語
簡短口號(英語:Soundbite)
政治化妝師
負面宣傳的轉移(英語:Transfer(propaganda))
輕描淡寫(英語:Understatement)
含糊用語
銷售
意外訪問
登門銷售(英語:Door-to-door)
電話行銷
定價策略
商品展示(英語:Productdemonstration)
促銷代言(英語:Promotionalmerchandise)
定價(英語:Pricing)
世界各地
中國大陸
宣傳煽動
黨媒姓黨
政治家辦報
輿論引導
網評員
網絡輿情分析師
台灣
相關條目
跨媒體行銷
媒體的影響力(英語:Influenceofmassmedia)
媒體的特定立場
美國媒體的特定立場(英語:MediabiasintheUnitedStates)
媒體壟斷(英語:Concentration_of_media_ownership)
媒體業的職業道德(英語:Mediaethics)
媒體大戶(英語:Media_proprietor)
媒介環境學
媒體民主(英語:Mediademocracy)
臺灣媒體亂象
香港傳媒爭議
閱論編心理操縱正向強化
注意
賄賂
魅力攻勢
兒童性誘拐
阿諛諂媚(英語:Flattery)
禮物
逢迎(英語:Ingratiation)
愛情轟炸(英語:Lovebombing)
讚頌
勾引
微笑
撒嬌
假慈悲
負向強化
憤怒
人格暗殺
哭
情感敲詐
恐懼散播(英語:Fearmongering)
皺著眉頭(英語:Frown)
怒視(英語:Glaring)
罪責
注意力不集中
恐嚇
嘮叨(英語:Nagging)
吹毛求疵的批評
被動攻擊(英語:Passive-aggressivebehavior)
處罰
關係攻擊(英語:Relationalaggression)
性虐待狂
羞恥(點名和羞辱(英語:nameandshame))
社會排斥
髒話
脅迫
騷擾
指責受害人
扮演受害者
大呼小叫(英語:Vociferation)
其它技術
誘餌和開關(英語:Bait-and-switch)
欺騙
拒絕(英語:Denial)
取消編程
假情報
認知扭曲
分心
分而治之
雙重約束(英語:Doublebind)
釣魚執法
閃避(英語:Evasion(ethics))
誇大
煤氣燈效應
好警察壞警察
灌輸
低球策略(英語:Low-ball)
謊言
最小化(英語:Minimisation(psychology))
挪動門柱
有關自負與自尊得攻防(英語:Pride-and-egodown)
合理化
李德偵訊技術(英語:Reidtechnique)
過分失敗(英語:Settinguptofail)
特洛伊木馬(商業)(英語:Trojanhorse(business))
尾隨
惡意軟體
垃圾郵件
釣魚式攻擊
內容
精神虐待
商品虛偽標示
霸凌
天主教罪惡(英語:Catholicguilt)
詐騙範例列表(英語:Listofconfidencetricks)
罪感文化(英語:Guiltsociety)
訊問(英語:Interrogation)
刻板印象
道德恐慌
媒體操縱
精神控制
心理競爭遊戲(英語:Mindgames)
威嚇
政治宣傳
推銷
代罪羔羊
恥感文化
抹黑策略
社會工程
社會工程學
政治化妝師
耳語運動(英語:Whisperingcampaign)
相關
反社會人格障礙
獨斷(英語:Assertiveness)
責罵(英語:Blame)
邊緣型人格障礙
向下沉淪(英語:Dumbingdown)
Enabling(英語:Enabling)
謬論
蛇蠍美人
輕信(英語:Gullibility)
戲劇化人格違常
印象管理
權術
自戀
自戀型人格疾患
個人界限(英語:Personalboundaries)
勸說
知名度
投射
精神病學模式(犯罪學)
魅力
沉默螺旋
閱論編從眾行為強制力公敵宣告(英語:Proscription)
階級敵人
國家公敵(英語:Enemyofthestate)
陶片放逐制(黑名單‧取消文化‧審查制度)
法外之徒
公民死亡(英語:Civildeath)
不法之徒(英語:Vogelfrei)
全民公敵(英語:Publicenemy)
群體壓力
從眾效應
集體主義
平台驅逐
洗腦
宗教教義
自殺模仿
錯失恐懼症
團體迷思
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
同儕壓力
戲弄(英語:Teasing)
社會影響力(英語:Socialinfluence)
多數無知
民主
政治宣傳
聚旗效應
社會化
沉默的螺旋
多數人暴政
賤民
索馬利亞判官政治
集體欺凌
個人壓力
控制狂
強迫型人格障礙
自我確認
順從(英語:Compliance(psychology))
反信號(英語:Countersignaling)
隨大溜(英語:Herdbehavior)
內化(英語:Internalisation(sociology))
社會證明(英語:Socialproof)
服從(英語:Obedience(humanbehavior))
著名實驗
阿希從眾實驗
米爾格拉姆實驗
斯坦福監獄實驗
反從眾行為
反獨裁主義
反社會行為
公民不服從
世界主義
文化干擾
越軌社會學
折衷主義
古怪(英語:Eccentricity(behavior))
個性(英語:Idiosyncrasy)
個人主義
舉事
諷刺
衝擊價值(英語:Shockvalue)
流亡
神聖的人
持不同政見者
不受歡迎人物
閱論編宣傳技巧
訴諸人身
訴諸恐懼
暴行宣傳
從眾效應
戈培爾效應
血祭誹謗
流行語
審查制度
單方論證
暗語
造謠
狗哨政治
雙關語
假新聞
搖旗吶喊
框架
亂槍打鳥論證
光輝普照
歷史否定主義
歷史修正主義
Ideograph
灌輸
法律戰
扣帽子
Newspeak
愚民政策
Plainfolks
行動宣傳
公共關係
聚旗效應
口號
政治化妝師
黃鼠狼詞
「那又怎麼說」主義
「那就滾吧」謬誤
規範控制
AAT:300055539
BNF:cb135492000(data)
GND:4076374-2
LCCN:sh85107443
NARA:10641755
NDL:01178425
NKC:ph12464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政治宣传&oldid=73143832」
分類:宣傳政治宣傳精神控制心理戰技術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自2013年10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CatalàНохчийн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ъарачай-малкъарKurdî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imburgs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政治宣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政治宣傳(英語:Propaganda)是一種宣傳的方式,其目的是在影響社會大眾對某一政府的立場或態度,使得特定人士或團體在其中獲益。政治宣傳提供資訊的主要目的是在影響 ...
- 2political propaganda - 政治宣傳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政治宣傳. political propaganda. 以political propaganda 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學術名詞 新聞傳播學名詞
- 3政治宣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政治宣傳(英語:Propaganda)是一種宣傳的方式,其目的是在影響社會大眾對某一政府的立場或態度,使得特定人士或團體在其中獲益。政治宣傳提供資訊的主要目的是在影響 ...
- 4政治宣傳 - 風傳媒
- 5博客來-政治宣傳
政治宣傳 ; My Glorious Defeats: Hacktivist, Narcissist, Anonymous: A Memoir. 作者:Barrett,Brown ; L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