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石的日子- Intern 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Rebecca 是基石的實習生,就讀於政大。

... 提供創業者建議等,於是便對創投這個產業感到興趣,而在今年的2 月底,我很幸運地成為了基石的實習生。

跳至主要內容 選單 Rebecca是基石的實習生,就讀於政大。

待過顧問業和新創,因為想要更了解神祕的VC產業以及新創生態而加入基石。

喜歡跳舞、籃球和旅遊。

在2020年MeetTaipei創新創業展上,我擔任了台灣新創競技場的國家大使,因而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創業家,在和創業家談話的過程中,我發現到自己喜歡了解不同的創業故事,同時也喜歡替創業者媒合資源、提供創業者建議等,於是便對創投這個產業感到興趣,而在今年的2月底,我很幸運地成為了基石的實習生。

這篇文章不僅是記錄了我這幾個月來的心得,也希望能夠讓更多對於新創、創投產業有興趣的人認識基石這個團隊。

雖然待在基石的時間不算長,但是我在這短短個幾個月中,可以說是得到了兩大收穫:1)累積創投產業基礎know-how、2)精進剖析事物的能力。

累積創投產業know-how 在基石,我主要透過3種方式了解創投產業: 1)每週課程:Samuel每週都會撥時間替我們上課,內容涵蓋創投在投前、投中、投後各階段所扮演的腳色。

此外,Samuel也會提供相關文章給我們參考、或是透過實際演練的方式來強化我們的理解。

2)參與DD:在基石,我們也有機會參與到新創的DD(DueDiligence),透過運用實際案例,我得以將每週課堂上的知識進行實作,舉例來說:我在實際案例中學習到了如何檢視CapTable、如何閱讀TermSheet、以及如何製作ICReport等。

3)參與新創Pitch,Mixer,分享會:在實習期間,我參與過數十場的新創Pitch、2場的Mixer、以及1場的分享會,透過參與上述活動,我得以和創業家有更直接地接觸,進而了解到創業者以及創投之間的溝通模式,同時也學會從創投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檢視新創的價值、又或者如何給予有效地建議及資源以幫助團隊成長。

精進剖析事物的能力 「撰寫文章」可說是基石實習生最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由於基石並不會規定文章主題,因此於我而言,撰寫文章的困難之處並不只是在於「如何寫文章」,其實,光是「要寫甚麼主題」這件事就會困擾我許久,而我也是在此發現自己「閱讀量」的不足。

由於沒有閱讀新聞、蒐集新知的習慣,我無法快速地找出有興趣的主題撰寫,於是,我開始訂閱各類知識型文章、收聽新創及創投相關Podcast、以及關注科技時事,而這樣累積知識的習慣,不僅有助於我吸收新知、也增加了我撰寫文章時的分析廣度及深度。

在這段時間我曾經發表過的文章包含了以下幾個類別: 商業模式、財務分析相關:【Bumblevs.MatchGroup–交友平台市場解析:後進者要如何向巨頭抗衡】 產業相關:【淺談中國直播電商(上)】、【淺談中國直播電商(下)】 新創知識相關:【從Clubhouse的快速崛起談Product-ledgrowth的重要性】、【Product-ledgrowth公司必備的三項成功要件】、【如何妥善運用FreemiumPricing?】、【硬體的訂閱經濟】 除了上述兩大方面能力的精進外,我在基石所待的這段時間中,主要得到了以下幾項Takeaways,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運用「第一原則」進行思考的重要性 在進公司後的第一堂課,Samuel給我們看了【FirstPrinciples:TheBuildingBlocksofTrueKnowledge】這篇文章,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在分析事物時,不要被表層複雜的數字或多數人的言論給迷惑,而是要盡可能地探索問題的根本,並養成收斂出可以套用至不同情況之原則的能力。

這樣的思維有效地鍛鍊了我架構性思考的能力,舉例來說:當我在撰寫第一篇文章【從Clubhouse的快速崛起談Product-ledgrowth的重要性】時,我的目標是想要了解為何Clubhouse能夠崛起,而我在網路上搜尋到的答案包含了:CH善用邀請碼的稀缺性吸引民眾加入、CH創造了一般民眾和明星互動的機會等數十種答案。

然而,當我進一步將數十種答案進行歸納,可以發現CH用戶的高速成長,其實是因為CH採行了「產品帶動服務成長(PLG)」的策略,換句話說,當今天新創想要仿效CH的成功時,他所要做的並不是複製網路上查到的數十種解方,而是要設法創造一個能夠「帶動公司成長的產品」。

由此可見,運用「第一原則」剖析問題能夠有效地將問題化繁為簡、並掌握成功的精隨。

學會獨立思考、產出自己的想法 記得在撰寫文章時,Samuel,TP,Brandon常常會給出「你覺得這個數字合理嗎?」、「你覺得為甚麼會這樣?」、「你想從中給予新創甚麼建議?」等評論,而這樣的回覆便促成了我在撰寫文章時,會不斷地詢問自己“Isittrue?”,“Whyso?”,“Sowhat?”這三個面向,試圖在財報、S1、或是他人的分析報告中找尋答案。

又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在撰寫交友軟體的文章時,Samuel問我認為bumble是否有機會和Tinder共存,而我回答:「是啊,因為BumbleS1上面說消費者都習慣使用兩項以上的交友軟體,所以bumble有機會和Tinder共存。

」然而那時Samuel就提醒了我說,不應該全盤相信S1上的敘述,因為S1有高機率寫偏向該公司的評價,反之,我應該根據S1上的描述,依據自己的邏輯和其他資料驗證這件事情是否合理。

而這樣的訓練不僅是為了撰寫更具邏輯性的文章,也是在磨練自己判斷新創團隊之價值的能力,舉例來說:每次聽完新創者的Pitch時,Samuel都會問我「你覺得這間新創如何?」,我便需要依照團隊的Pitch以及我既有的產業知識做出判斷。

總結來說,我認為懂得獨立思考並產出自己的想法,是身為一個分析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積極學習,才有機會創造出更多價值 在進入基石後,我才真正了解到「創業」是一件這麼困難的事情,創業者不只需要懂得營運公司,同時還有可能需要身兼CTO,CMO,COO等五花八門的職位,因為許多創業者在人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靠著自己的能力學習各式技能進而撐起一間公司。

在創業者的世界,他們懂得透過「學習」克服遇到的障礙,倘若我們能夠學會這樣的生活態度,將有機會創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價值。

以我在基石的經驗為例,當我在撰寫文章時,因為從來沒接觸過財報,我原先是想在兩篇文章中都略過財報面的分析,並專注於產業脈絡上的演變。

然而,Samuel當時便鼓勵我在文章撰寫上可以嘗試多一點數字面的解析,於是我就一步步從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做參考,最後完成一篇結合市場和財務面的分析文章,雖然相較於創業者們的學習,我的突破算是微乎其微,但若我們能夠嘗試在生活的各種面向上一步步地挑戰自己,將有機會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

經過這幾個月在基石的洗禮,我算是大大地改變了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不僅僅是對於新創圈生態有了深一層的了解、也讓我成為一個更勇於去探索未知領域的人。

基石是一間看似小巧但卻充滿了知識含量的公司,只要有心學習,這裡可以為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發表留言取消回覆留言名稱 電子郵件 個人網站 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的迴響。

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通知我。

搜尋關鍵字: Email訂閱基石創投Blog 好文章出爐,隨時通知你 Name*Email* RSS連結在此,隨時接收不錯過RSS-文章 近期文章 [VC101]FundraisingLegalProcess101 [布蘭登觀點088]要怎麼做財務預估與預算,從KeyMetrics開始吧 韓國亞馬遜–Coupang業務分析&未來發展 [VC101]早期投資人與晚期投資人的差別 [布蘭登觀點087]資本市場悲觀的年代,創業者該做好什麼準備 分類 Blockchain&Fintech Blog JonathanView News Taiwan:AnIntroduction TPView Uncategorized VC101 創業者這樣說 布蘭登觀點 產業雜談 近期留言「[布蘭登觀點050]如何有系統的推動EnterpriseSales1-Jump2Dreams」在〈[布蘭登觀點045]SaaS的客群選擇、定價、銷售的設計〉發佈留言「[布蘭登觀點053]如何有系統的推動EnterpriseSales3–與管理報表的結合-Jump2Dreams」在〈[創業者這樣說004]EnterpriseSales101〉發佈留言「[布蘭登觀點052]如何有系統的推動EnterpriseSales2–跟錢相關的指標-Jump2Dreams」在〈[布蘭登觀點046]矽谷投資人觀點:EnterpriseSaaS的重點Metrics〉發佈留言「Brandon」在〈[VC101]如何評估早期投資案?〉發佈留言「Carl」在〈[VC101]如何評估早期投資案?〉發佈留言彙整 2022年7月 2022年6月 2022年5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2年2月 2022年1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9月 2021年8月 2021年7月 2021年6月 2021年5月 2021年4月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 2020年8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20年2月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 2019年8月 2019年7月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2019年4月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 其他操作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org台灣繁體中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