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恐惧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学校恐惧症(School Phobia),又称校园恐惧症、拒学症(School refusal)或惧学症,为一种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是离别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惧学症如同惧 ...
学校恐惧症
语言
监视
编辑
学校恐惧症(SchoolPhobia),又称校园恐惧症、拒学症(Schoolrefusal)或惧学症,为一种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是离别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惧学症如同惧高症、幽闭恐惧症等,把恐惧的症状视为一种精神官能症。
[1]
目录
1症状
1.1跟学校恐惧症的差别
2好发期
3形成原因
4相关
5注释
症状编辑
惧学症的症状主要为对学校莫名的恐惧、焦虑以及排斥,可能伴随许多生理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胃痛、喉咙痛、气喘以及昏厥等。
如果他们留在家中不去学校,症状可能会消失,但第2天要去学校之前,症状可能再度发生,但是离开学校越久,将越难返回学校,他们可能出现长期缺课、逃学以及无法上课等现象。
他们很可能同时具有焦虑症、忧郁症或恐慌症等精神官能症。
跟学校恐惧症的差别编辑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明显对上学不感兴趣,因对校制的不信而不想在校园上课,反而是以非政府主流的方式学习政府课程,例如在家自学,或是将补习班成为正式学校等等的学习方式;又或对政府主流课程、校制感到厌恶,与政府主流校制来比较,还是喜欢专注于别的能力、喜好、职业、愿望或欲望,不再依靠校方,例如自主学习、自我提升[2]。
此外,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常被误解为拒学症。
特征是晚上入睡困难,不易在早晨起床。
因此在早晨上学的时间里会觉得身体不适,无法配合他人的生活作息。
好发期编辑
拒学症的好发期以5~7岁为第一波好发期,之后分别为11~12岁以及14岁之后,和入学升学年龄有密切关连,以女性发病率较高。
影响的时间则没有一定标准,轻微者可能数月至一年,严重者可能终其一生都恐惧校园生活。
[3]
形成原因编辑
透过仔细研究每个拒学的学生,会发现每人的状况都不一样。
从课业问题、人际关系到个人本身的问题都有:[1]
课业问题致成绩太差、学习进度跟不上,形成长期缺席。
又或对学习表现不好感到强烈不安;
受到校园欺凌困扰;
受到教师体罚、精神折磨、与老师/同学不合,无法与人进行良好沟通;
个人社会化程度低落、自信、自尊低下,被人忽视和缺乏存在感;
学生个人/学校群体问题,对于在学校必须与众人应对感觉疲惫,例如必须看老师或同学脸色做事,及无法配合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
对于去上学本身的价值观持怀疑态度;
对校园体制的不满(多为国家政府主流校制)。
有时也可能曾遭受到校园内意外如:校园枪击案、天然灾难、校园绑架案...等突发事件幸存后留下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所引发的症状。
相关编辑
校园欺凌
校园枪击案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社交恐惧症
考试焦虑
应试教育
威权体制教育注释编辑
^1.01.1饭田英晴岩波明.简玉芬,编.圖解心理學.世茂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0月:p.146–147.ISBN 978-986-6363-18-4.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link)
^10歳YouTuber『ゆたぼん』の〝革命的過ぎる発言〟に批判殺到!.まいじつ.[2019-05-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SchoolRefusal-AnxietyCanada.[2022-02-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學校恐懼症&oldid=72229537”
延伸文章資訊
- 1學校恐懼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2認識拒學症- 永平高中輔導處 - Google Sites
認識拒學症 · 1:反覆或慢性的身體疾病 · 2:父母學童留在家中幫忙家事 · 3:學童選擇以拒學為反抗的手段 · 4:學童可能因為心理的問題而無法上學,即使他想上學。
- 3学校恐惧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学校恐惧症(School Phobia),又称校园恐惧症、拒学症(School refusal)或惧学症,为一种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是离别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惧学症如同惧 ...
- 4拒學症英文 - 工商筆記本
學校恐懼症(School Phobia),又稱校園恐懼症、拒學症(School refusal)或懼學症,為一種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是离别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懼學症 ...
- 5【懼學症英文】學校恐懼症-维基百科,自由... +1 | 健康跟著走
懼學症英文:學校恐懼症-维基百科,自由...,,前教育部部長曾志朗的小孩在就讀國小時,也曾有拒學症的現象出現,早上起床後就會覺得不舒服,吵著不要去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