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行文佈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種隨著作者腳步前進而逐步描寫景物的方法,叫步移法,可以令讀者如臨其境, ... 有了這一個過渡句,便會使人覺得前後連貫;缺了它,就會使人感到轉折得別扭和生硬。

  第二單元:行文佈局     確立主題之後,就要按照主題的要求把材料恰當地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行文佈局的功夫。

同確立主題一樣,行文佈局也是語文能力特別是寫作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選材恰當 課文: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行文佈局首先要圍繞主題造好材料。

所謂選材恰當,就是指所選的材料合乎主題的需要,而且典型。

  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個例子   說明藺相如的「智」和「勇」,就是這種材料的恰當運用。

比如,在「完璧歸趙」一事中,藺相如知道秦王無意償城,便假稱和氏璧有瑕疵,把它從秦王手上取回,並以打破和氏璧來要脅秦王,這些材料就選擇得非常好,因為這些材料充分表現出藺相如的「智」和「勇」。

以下是關於「完壁歸趙」和「澠池之會」的段落: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

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於是趙王乃齊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趙王恐,不敢不獻。

趙王送璧時,齊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齊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齊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齊,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齊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

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

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

趙王畏秦,欲毋行。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趙王遂行,相如從。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趙王鼓瑟。

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

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缶。

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回單元選項 二.主題和層次   課文:聞一多《也許》   層次是文章中各層意思的次序。

文章的層次必須根據主題的要求來安排。

  《新詩三首》中聞一多的《也許》是為悼念逝於1926年冬的女兒聞立瑛而寫的,先寫「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指出女兒活得不愉快;然後寫到「撐一傘松蔭庇護你睡」,繼而講到「蚯蚓翻泥」及水的「音樂」。

直到這時,還沒有寫出女兒的死,最後一段才寫到道:「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正式交代了女兒的死亡。

作者這樣安排層次,完全是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

因為《也許》雖然是一首葬歌,但作者是通過它來表現一位慈父對兒女呵護關懷之情,表現自己對女兒無限的思念與眷愛,如果一開始它寫女兒的死,充滿悲痛哀傷的字眼,感情就難以含蓄,主題的表達就可能受到影響。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撥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 撐一傘松陰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鬚吸水, 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 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

 回單元選項 三.結構完整   課文:黃國彬《聽陳蕾士的琴箏》   《新詩三首》中黃國彬的《聽陳蕾士的琴箏》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全詩十節 ,可分三個層次:一、琴箏的起奏(一至三節);二、演奏的發展(四至六節);三、高潮(七至九節);四、琴音的餘韻(第十節)。

這只是一首詩,但同一篇小說一樣, 有開端,有發展,有高潮,有結局。

這又猶如一套房子,哪裏是臥室,哪裏是廚房,哪裏是客廳,都安排得整整有條。

如果中間缺了第四節,就好像缺了廚房;缺了第六節,就如同缺了一條過道,這房子也就稱不上是好房子了。

以下是該詩的全文: 他的寬袖一揮,萬籟 就醒了過來。

自西湖的中央 一隻水禽飛入了溼曉, 然後向弦上的漣漪下降。

月下,銀暈在鮫人的淚中流轉, 白露在桂花上凝聚無聲, 香氣細細從睡蓮的嫩蕊 溢出,在發光的湖面變冷。

涼露輕輕地敲響了水月, 聲音隨南風穿過窗櫺 直入殿閣。

一陣蕩漾 過後,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他左手抑揚,右手徘徊, 輕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