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挫折與需要~陪伴拒學兒少 -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拒學的問題常讓許多家長手足無措,常聽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拒學就是逃避唸書」、「就是抗壓性不夠」,這些也許是孩子拒學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希望被理解,該如何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文章】理解孩子的挫折與需要~陪伴拒學兒少/邱泓霖諮商心理師
理解孩子的挫折與需要~陪伴拒學兒少
文/邱泓霖 諮商心理師
孩子拒學的問題常讓許多家長手足無措,常聽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拒學就是逃避唸書」、「就是抗壓性不夠」,這些也許是孩子拒學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希望被理解,該如何靠近拒/懼學的孩子,有以下的方法:
1.理解拒學行為背後說不出的擔心:
拒學的孩子通常面臨了很大的人際互動壓力,包含「無法融入同儕」、「跟不上學業」、「和老師的衝突」等等。
孩童面對這樣的壓力,嘗試跟老師或家長說,但還是沒得到顯著改善時,壓力逐漸累積就越發抗拒到校。
但我們很難完全理解孩子在學校面對的各種壓力,有時連孩子自己都很難說清楚,就難以面對這些壓力與處理無助感。
2.理解孩子的心理負向感受循環:
一但孩子開始不去學校,即能減少負面感受,因此孩子就容易像滾雪球般越來越不想去,加上長期不到校,和同學、課業越來越疏遠,更加深回學校的尷尬跟害怕,像是擔心同學怎麼看自己、課業落後、覺得學校不適合自己等等。
因此先增加孩子的信心、同步改善孩子在學校的壓力,才能協助孩子走出負向感受的循環。
3.看見孩子的需要與擔心:
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因應這些壓力,重新建立信心。
在這之前,需要先讓孩子感受到陪伴與接納,但接納不代表接受孩子不上學或逃避的行為,而是基於理解他的害怕,所以不會過度責怪;比起說「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可以多和孩子說「原來你在學校的壓力這麼大,我們可以怎麼幫忙你呢?」。
4.持溫柔而堅定的態度:
家長能持續穩定、耐心陪伴孩子,孩子才有辦法逐漸穩定。
例如回應:「我知道你很不想接觸同學,老師說可以先待在輔導室,我們試試看好嗎?」,冉冉引導孩子思考其他可能、習得好的經驗與感受,才能更有信心踏出去繼續嘗試。
5.一致的教養態度:
家長的態度常會是決定孩子行為的關鍵,若家長意見不一或為了孩子的行為而有所衝突,會讓孩子更加無所適從或進而選擇躲在房間,因此家長態度一致地面對孩子的情緒,孩子才能反覆感受到家長想傳達的想法,這種一致也能讓孩子內心的混亂慢慢穩定,逐漸產生清楚的方向。
6.與學校共同合作:
孩子要能回到學校,老師也是至關重要的夥伴,家長和老師共同討論如何協助孩子融入班級、調整課業上的壓力等等,讓孩子在學校能受到老師的幫忙,在家也有人支持,無助感消減後,才更讓拒學狀態正在好轉。
孩子拒學的原因千百種,但家長很習慣一聽到孩子談學校壓力、上課無聊,就開始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或態度,因此孩子會更覺得自己不被理解。
雖然沒有一種絕對有效的方法能幫助所有拒學孩子,但只有耐心的陪伴、理解,才有機會找到最適合拒學孩子的方法。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衛教文宣>親職教養/家庭及婚姻關係>專題文章
文章連結
親職關係之溝通與教養議題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Line
延伸文章資訊
- 1孩子拒學怎麼辦?父母如何陪伴?需要治療嗎? - 康健雜誌
華人的教育觀念以課業為重,因此當孩子拒絕上學,總讓父母不知所措。不過,每個拒學的孩子都有他踏不出家門的原因,也可能是疾病...
- 2孩子拒學行為的成因和因應方式作者: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 ...
「趨吉」就更容易想像,有些完美主義的孩子上學期間常熬夜讀書、壓力大、睡不好,當身體不適而須請假在家才得以休息,有些孩子對於跟父母分離感到不安,回到家有人陪伴和 ...
- 3理解孩子的挫折與需要~陪伴拒學兒少 -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孩子拒學的問題常讓許多家長手足無措,常聽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拒學就是逃避唸書」、「就是抗壓性不夠」,這些也許是孩子拒學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希望被理解,該如何 ...
- 4我的孩子不上學?!—談如何關心拒學的兒少
- 5孩子拒學,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 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