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姓氏堂號/鄭用錫勸和論/客家126姓「堂號、堂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客家堂號堂號是指客家姓氏祠堂、堂家大屋祖公堂的不同的專有名號。

堂號有兩種類型,一是地望堂號,即以姓氏的發祥地郡號為堂號;二是掌故堂號,即以 ... 姜朝鳳宗族 跳到主文 大家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本Blog作者為「姜朝鳳宗族」、姜勝智派下、19世、禮字輩、姜先生0952-095331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欄 facebook姜太公廟 Sep09Wed201510:35 常見姓氏堂號/鄭用錫勸和論/客家126姓「堂號、堂聯」   常見姓氏堂號 1.濟陽堂:丁、卞、江、柯、陶、庾、蔡。

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

3.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陸、褚。

4.雁門堂:文、田、童、農。

5.隴西堂:牛、辛、李、時、彭、董。

6.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莊、趙、嚴、上官。

7.平陽堂:仇、汪、巫、來、常、風、管、衛、歐、饒。

8.吳興堂:水、尤、沈、明、姚、施。

9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10.高平堂:巴、范。

11.南陽堂: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

12.京兆堂: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13.渤海堂:甘、封、高、歐陽。

14.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

15.武陵堂:冉、華、龍、龔、顧。

16.上黨堂:包、連、鮑、樊。

17.陳留堂:伊、阮、虞、謝。

18.上穀堂:成、侯、冠、榮。

19.沛國堂:朱。

20.錦陽堂:唐。

21.新安堂:古。

22.武威堂:石、安、賈。

23.樂安堂:任。

24.馮翊堂:雷。

25.中山堂:仲、湯、藺。

26.西平堂:池。

27.安定堂:伍、胡、席、梁、程。

28.東海堂:徐。

29.河東堂:薛、裴、儲、聶。

30.下邳堂:闕。

31.延陵堂:吳。

32.北海堂:邢、郎。

33.平陵堂:孟。

34.彭城堂:金、劉、錢。

35.清河堂:房、傅、張。

36.東平堂:花。

37.博陵堂:邵。

38.滎陽堂:潘、鄭。

39.臨海堂:屈。

40.范陽堂:鄒、簡、燕。

41.齊郡堂:查、晏、覃、富、譚。

42.高陽堂:紀、耿。

43.敦煌堂:洪。

44.扶風堂:馬、班、祿、萬、魯。

45.千乘堂:倪。

46.會稽堂:夏。

47.河內堂:荀、司馬。

48.廣陵堂:盛。

49.河間堂:淩、章、詹。

50.豫章堂:羅。

51.穎川堂:陳、鄔、賴、鐘。

52.汾陽堂:郭。

53.琅瑜堂:符、諸葛。

54.廣平堂:游、賀、談。

55.江夏堂:費、黃。

56.遼西堂:項。

57.頓邱堂:葛、司空。

58.弘農堂:楊。

59.內黃堂:駱。

60.江陵堂:熊。

61.巨鹿堂:魏。

62.武功堂:蘇。

63.始平堂:翁、馮、龐。

---------------------------------------------------- 常見堂號 姓氏 濟陽堂 丁、卞、江、柯、卻、陶、庾、蔡 西河堂 卜、林、卓、宰、靳 河南堂 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陸、褚、廉、種 東魯堂 孔 雁門堂 文、田、童、農 隴西堂 牛、辛、李、時、彭、董 天水堂 尹、皮、艾、狄、桂、秦、莊、趙、嚴、上官、姜 平陽堂 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 吳興堂 水、尤、沈、明、姚、施 太原堂 王、羊、鄢、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高屏堂 巴、范 南陽堂 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 京兆堂 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渤海堂 甘、封、高、歐陽 汝南堂 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洪 武陵堂 冉、華、龍、龔、顧 上黨堂 包、尚、連、鮑、樊 陳留堂 伊、阮、虞、謝 上谷堂 成、侯、寇、榮 沛國堂 朱、余 晉陽堂 匡、唐、景 新安堂 古 武威堂 石、安、賈、廖 樂安堂 任、孫 馮翊堂 吉、雷 中山堂 仲、湯、藺 西平堂 池 安定堂 伍、胡、席、粱、程 東海堂 有、茅、徐 河東堂 呂、薛、裴、儲、聶 下邳堂 闕 延陵堂 吳 盧江堂 何 北海堂 刑、郎 平陵堂 孟 彭城堂 金、劉、錢 清河堂 房、傅、張 廣平堂 游、賀、談 江夏堂 費、黃 遼西堂 項 平原堂 東方 頓邱堂 葛、司空 弘農堂 楊 百濟堂 福 內黃堂 駱 江陵堂 熊 鉅鹿堂 魏 蘭陵堂 蕭 解梁堂 關 燕山堂 竇 武功堂 蘇 始平堂 翁、馮、龐 魯國堂 曾 譙國堂 曹 濮陽堂 爰 東平堂 花 博陵堂 邵 山陽堂 岳 瑩陽堂 昌、潘、鄭 臨海堂 屈 范陽堂 簡、鄒、燕、盧 齊郡堂 查、晏、覃、富、譚 高陽堂 紀、耿 敦煌堂 洪 魏郡堂 柏 扶風堂 馬、班、祿、萬、魯 千乘堂 倪 會稽堂 夏 河內堂 荀、司馬 廣陵堂 貢、盛 薛郡堂 海 河間堂 凌、章、詹 南昌堂 涂 豫章堂 羅 穎川堂 陳、鄔、賴、鍾 護國堂 逢、邊、戴、稽 餘杭堂 隗 汾陽堂 郭 琅瑜堂 符、雲、諸葛 ------------------------ 鄭用錫勸和論 勸和論 鄭用錫   甚矣,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

其禍倡於匪徒,後遂燎原莫遏,玉石俱焚。

雖正人君子,亦受牽制而朋從之也。

夫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

乃同此血氣、同此官骸、同為國家之良民、同為鄉閭之善人,無分士、無分民,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已;況共處一隅乎?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古聖賢所望於同鄉共井者,各盡友道,勿相殘害。

在字義,友字從兩手、朋字從兩肉。

是朋友如一身之左右手,即吾身之肉也。

今試執塗人而語之曰:爾其自戕爾手、爾其自噬爾肉,鮮不拂然而怒。

何今分類至於此極耶?   顧分類之害,莫甚於臺灣。

最不可解者,莫甚於淡之新艋。

臺為五方雜處,林逆倡亂以來,有分為閩、粵焉,有分為漳、泉焉。

閩、粵以其異省也,漳、泉以其異府也。

  然同自內地播遷而來,則同為臺人而已。

今以異省、異府苦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誅。

矧同為一府,而亦有秦、越之異,是變本加厲,非奇而又奇者哉?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而能親其所疏。

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

迺以同室而操戈,更安能由親及疏,而親隔府之漳人、親隔省之粵人乎?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遊斯土者,嘖嘖羨之。

自分類興,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多成邱墟。

問為漳、泉而至此乎?無有也。

問為閩、粵而至此乎?無有也。

蓋孽由自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

  自來物窮必變,慘極知悔。

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僕生長是邦,自念士為四民之首,不能與當軸及在事諸公,竭誠化導,力挽而更張之,滋愧實甚。

願今以後,父誡其子、兄告其弟,各革面、各洗心,勿懷夙忿、勿蹈前愆。

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一體同仁,斯內患不生、外禍不至。

漳、泉、閩、粵之氣習,默消於無形。

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 ──選自《淡水廳志》卷十五(上)附錄一文徵(上) --------------------------------- 客家126姓「堂號、堂聯」大全,客家人就傳遞下去... 客家堂號堂號是指客家姓氏祠堂、堂家大屋祖公堂的不同的專有名號。

堂號有兩種類型,一是地望堂號,即以姓氏的發祥地郡號為堂號;二是掌故堂號,即以祖先的功名、道德文章為堂號。

以地望為堂號者,由於多個姓氏同出於一個郡地,故有多個姓氏同一堂號,如廣東梅州地區李、董、彭氏為隴西堂;陳、鐘、馮、賴、韓氏為潁川堂;吳、甘、高、童、歐陽氏為渤海堂等。

與此同時,一個姓氏亦有多個堂號,如楊氏有弘農堂、天水堂、棲霞堂、四知堂、關西堂、紹德堂等。

弘農是楊氏的總堂號,其餘為支系的地望堂號或掌故堂號。

也有少數以吉祥物象為堂號者。

堂號是該姓氏遷徙、繁衍發展的記錄。

客家人由於注重崇先報恩,尊祖敬宗,所以特別重視修譜牒、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號、堂聯最好地表達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揚祖德的情感。

堂號作為祠堂的名號,是某姓的標誌,取名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取自祖先的發祥地、望出地;還有一種是為紀念祖先的官銜、勳績、德行。

由此可以看出,堂號代表著族源和血統、歷史和榮譽。

堂聯採用中國的對聯形式,對仗工整,特點鮮明,一般都有“家聲”,“世澤”等專用語,而且大部分強調祖先功業和祖居地名。

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是歷次南遷的大多數客家先民的祖居之地,史不絕書的記載和諸多的遺跡,從不同角度幾乎都能證明這一點,而堂號和堂聯則是最為有力、最為直接的證據。

客家學學者鄧迅之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一書中指出:“客家每姓必有堂號,此種又稱為郡號、地望的,多半是河南地方之名,……這表示客家人縱使飄萍萬里,仍然數典記祖,不忘中原故鄉。

”事實的確如此,客家堂號、堂聯清楚地指出了客家的來源,證明客家確實源於中原。

客家126姓「堂號、堂聯」大全,客家人就傳遞下去... 趙姓堂號:天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聯:一琴世澤,半部家聲。

孫姓堂號:映雪堂郡望:太原郡堂聯:山西源流,江東開國。

李姓堂號:隴西堂郡望:隴西郡堂聯:登龍世澤,射虎家聲。

周姓堂號:愛蓮堂郡望:汝南郡堂聯:汝州世澤,細柳家聲。

吳姓堂號:三讓堂郡望:延陵郡堂聯:平治世澤,至德家聲。

鄭姓堂號:滎陽堂郡望:滎陽郡堂聯:尚書世澤,通德家聲。

王姓堂號:太原堂郡望:太原郡堂聯:三槐世澤,兩晉家聲。

馮姓堂號:大樹堂郡望:始平郡堂聯:將軍世澤,天官家聲。

陳姓堂號:德星堂郡望:穎川郡堂聯:穎川世澤,太丘家聲。

蔣姓堂號:樂安堂郡望:樂安郡堂聯:三徑世澤,九侯家聲。

沈姓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郡堂联:八咏世泽,四韵家声。

楊姓堂號:四知堂郡望:弘農郡堂聯:五貴四澤,三鱣家聲。

朱姓堂號:紫陽堂郡望:沛郡堂聯:鵝湖世澤,鹿洞家聲。

秦姓堂號:天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聯:奉獻世澤,賜福家聲。

許姓堂號:高陽堂郡望:高陽郡堂聯:忠孝世澤,節義家聲。

何姓堂號:三高堂郡望:廬江郡堂聯:廬江世澤,學海家聲。

呂姓堂號:道德堂郡望:河東郡堂聯:五祖世澤,八仙家聲。

張姓堂號:清河堂郡望:清河郡堂聯:九居世澤,百忍家聲。

孔姓堂號:至聖堂郡望:魯郡堂聯:東山世澤,北海家聲。

曹姓堂號:譙縣堂郡望:譙郡堂聯:相王世澤,才子家聲。

嚴姓堂號:富春堂郡望:天水郡堂聯:耕山世澤,釣水家聲。

魏姓堂號:鉅鹿堂郡望:鉅鹿郡堂聯:鶴山世澤,虎觀家聲。

陶姓堂號:愛菊堂郡望:濟陽郡堂聯:百梅世澤,五柳家聲。

姜姓堂號:渭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聯:友愛世澤,至孝家聲。

謝姓堂號:東山堂郡望:陳留郡堂聯:芝蘭世澤,寶樹家聲。

鄒姓堂號:范陽堂郡望:范陽郡堂聯:賓賢世澤,德逸家聲。

蘇姓堂號:五風堂郡望:扶風郡堂聯:北海世澤,南天家聲。

潘姓堂號:花果堂郡望:滎陽郡堂聯:錦懷世澤,美儀家聲。

葛姓堂號:抱朴堂郡望:頓丘郡堂聯:稚川世澤,傳治家聲。

範姓堂號:萬笏堂郡望:高平郡堂聯:義田世澤,墨帳家聲。

彭姓堂號:述古堂郡望:宜春郡堂聯:宜春望族,高陽衍慶。

魯姓堂號:三異堂郡望:扶風郡堂聯:扶風世澤,中牟家聲。

韋姓堂號:一經堂郡望:京兆郡堂聯:詩書世澤,天國家聲。

馬姓堂號:伏波堂郡望:扶風郡堂聯:銅柱世澤,絳帳家聲。

方姓堂號:河南堂郡望:河南郡堂聯:三邑世澤,六桂家聲。

任姓堂號:九真堂郡望:東安郡堂聯:西苑世澤,南海家聲。

袁姓堂號:臥雪堂郡望:汝南郡堂聯:清廉世澤,惠政家聲。

柳姓堂號:河東堂郡望:河東郡堂聯:文宗世澤,筆正家聲。

史姓堂號:孝友堂郡望:京兆郡堂聯:溧陽世澤,京兆家聲。

唐姓堂號:桐葉堂郡望:晉昌郡堂聯:梧圭世澤,蓂楷家聲。

薛姓堂號:三風堂郡望:河東郡堂聯:河東世澤,江南衍慶。

雷姓堂號:信義堂郡​​望:豫章郡堂聯:孝廉世澤,膠膝家聲。

賀姓堂號:詩文堂郡望:會稽郡堂聯:儒宗世澤,學仕家聲。

倪姓堂號:千乘堂郡望:千乘郡堂聯:鋤經世澤,教孝家聲。

湯姓堂號:執中堂郡望:臨川郡堂聯:中山世澤,臨川家聲。

羅姓堂號:匡正堂郡望:豫章郡堂聯:宣城世澤,豫章家聲。

郝姓堂號:曬腹堂郡望:太原郡堂聯:成湯世澤,太原家聲。

常姓堂號:忠武堂堂聯:懷遠世澤,開平家聲。

於姓堂號:寬平堂郡望:東海郡堂聯:東海世澤,西侯家聲 傅姓堂號:雙鳳堂郡望:北地郡堂聯:二邑世澤,三德家聲。

康姓堂號:三省堂堂聯:明經世澤,霸廉家聲。

餘姓堂號:風采堂堂聯:新安世澤,下邳家聲。

卜姓堂號:西河堂堂聯:大夫世澤,御史家聲。

顧姓堂號:孝親堂郡望:武陵郡堂聯:武陵世澤,文獻家聲。

孟姓堂號:亞聖堂堂聯:七篇世澤,四書家聲。

平姓堂號:文泉堂堂聯:明經丞相,博洽中書。

黃姓堂號:孝友堂郡望:江夏郡堂聯:徽流江夏,景煥陽春。

江夏世澤,穎川家聲。

肖姓堂號:芳遠堂堂聯:興漢世澤,輔政家聲。

姚姓堂號:吳興堂郡望:吳興郡堂聯:桐城世澤,梁國家聲。

邵姓堂號:康節堂堂聯:甘棠世澤,皇極家聲。

汪姓堂號:平陽堂郡望:平陽郡堂聯:歙州世澤,越國家聲。

毛姓堂號:脫穎堂堂聯:片言世澤,九鼎家聲。

米姓堂號:寶晉堂堂聯:西域世澤,南宮家聲。

成姓堂號:上谷堂郡望:上谷郡堂聯:惟善世澤,詩書家聲。

戴姓堂號:譙國堂郡望:譙國郡堂聯:解經世澤,敘禮家聲。

宋姓堂號:雍睦堂郡望:京兆郡堂聯:尚書世澤,景文家聲。

紀姓堂號:善射堂郡望:平陽郡堂聯:穿楊世澤,貫蝨家聲。

董姓堂號:臥虎堂堂聯:儒宗世澤,良史家聲。

梁姓堂號:安定堂郡望:安定居堂聯:三清世澤,七序家聲。

杜姓堂號:寶田堂堂聯:忠孝世澤,經史家聲。

季姓堂號:一諾堂郡望:渤海郡堂聯:荊楚世澤,關中家聲。

郭姓堂號:汾陽堂郡望:太原郡堂聯:太原世澤,虢國家聲。

林姓堂號:西河堂郡望:西河郡堂聯:九龍世澤,雙桂家聲。

鐘姓堂號:潁川堂堂聯:晉賢世澤,楚邑家聲。

徐姓堂號:東海堂郡望:東海郡堂聯:南州世澤,東海家聲。

邱姓堂號:長春堂郡望:河南郡堂聯:龍門世澤,仙山家聲。

高姓堂號:渤海堂郡望:渤海郡堂聯:常山世澤,邊塞家聲。

夏姓堂號:敦仁堂郡望:會稽郡堂聯:尚忠世澤,至孝家聲。

田姓堂號:紫荊堂郡望:雁門郡堂聯:雁門世澤,麟趾家聲。

胡姓堂號:安定堂郡望:安定郡堂聯:麗霞世澤,相賢家聲。

萬姓堂號:扶風堂郡望:扶風郡堂聯:成鄉世澤,槐里家聲。

管姓堂號:晉陽堂堂聯:鋤金世澤,煮海家聲。

盧姓堂號:旗羲堂郡望:范陽郡堂聯:范陽世澤,涿郡家聲。

石姓堂號:三典堂堂聯:萬石世澤,八公家聲。

崔姓堂號:三戟堂郡望:清河搏陵堂聯:五原世澤,四皓家聲。

龔姓堂號:渤海堂郡望:武陵郡堂聯:荊楚世澤,渤海家聲。

炎帝啟姓,望出武陵。

程姓堂號:培善堂郡望:廣平郡堂聯:懷仁世澤,彝德家聲。

陸姓堂號:河南堂郡望:河南郡堂聯:雲間世澤,洛邑家聲。

段姓堂號:忠烈堂郡望:武威郡堂聯:汧陽世澤,丹笏家聲。

侯姓堂號:上谷堂郡望:上谷郡堂聯:詩書門第,騎射家聲。

符姓堂号:绳武堂郡望:瑯琊郡堂联:乐施世泽,骑射家声。

劉姓堂號:傳經堂郡望:彭城郡堂聯:彭城世澤,黎閣家聲。

黎姓堂號:京兆堂郡望:京兆郡堂聯:西川世澤,北宋家聲。

步姓堂號:紫金堂郡望:平陽郡堂聯:東國名賢,西陵遺愛。

沙姓堂號:志頤堂郡望:汝南郡堂聯:汝南世澤,蘇北家聲。

蒲姓堂號:綽然堂郡望:河東郡堂聯:柳泉世澤,聊齋家聲。

賴姓堂號:西川堂郡望:西川郡堂聯:鄢陵世澤,松陽家聲。

廖姓堂號:汝南堂堂聯:襄陽世澤,蜀漢家聲。

文姓堂號:廬江堂郡望:雁門郡堂聯:成都興教,蜀郡流芳。

诸葛姓堂号:卧龙堂郡望:瑯琊郡堂联:南阳世泽,西蜀家声。

關姓堂號:武聖堂郡望:隴西郡堂聯:忠勇世澤,仁義家聲。

曾姓堂號:三省堂郡望:魯郡堂聯:武城世澤,魯國家聲。

客家126姓「堂號、堂聯」大全,客家人就傳遞下去...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bit.ly/2SHIrGL 鄭用錫墓位於現在新竹市客雅段四四七之三六號,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是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鄭用錫死後依品秩而建的官墓。

鄭用錫,譜名文衍,名蕃,字在中,號祉亭,原籍福建浯江(今金門),祖父鄭國唐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攜子崇和來臺,初居苗栗縣後龍,其後崇和攜眷遷於竹塹。

用錫為崇和次子,生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卒於咸豐八年(1858年),享年六十五歲。

生子三人,長子如松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舉人,以孝友題准旌表建坊;次子如梁,候選同知;三子如材,生平不詳。

鄭用錫少時天資穎異,嘉慶十五年(1810年),一試而中秀才,取進彰化縣學附生;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為恩科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進士,是為開臺百餘年臺灣本籍進士第一人,又稱「開臺黃甲」。

竹塹浯江鄭氏家族日後因而得以晉身為士紳階層,社會地位驟昇,產業拓展,家聲遠播。

鄭用錫博讀經史,尤精於易經,曾任明志書院講席八年,提拔後進無數,又自行纂修《淡水廳初志稿》,雖然未曾刊行,卻成為日後陳培桂《淡水廳志》之稿本。

用錫熱心公益,舉凡竹塹大小公益事務無不參與。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倡建文廟,道光七年(1827年)竹塹改築竹城,與林國華、林祥麟等任城工總理督建塹城,因督建有功,獲加同知銜。

其後,又捐京秩,籤分兵部武選司,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不慣官場陋習,以母親年邁為由,告歸鄉里。

道光十八年(1838年)築進士第,讀書自娛。

除參與公共工程的捐造外,在維護地方秩序上,用錫更是不遺餘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時,英船滋擾大安港,用錫率先募勇赴援有功,賞戴花翎;又在土地公港擄獲草鳥船和洋匪因而立功加四品銜。

咸豐三年(1853年)淡北漳、泉、粵分類械鬥,撰寫「勸和論」一篇,勒石於後龍,勸息紛爭。

四年(1854年),在籍協辦團練,並勸捐米糧運往天津賑濟,因而恩給二品,並推恩二代。

用錫晚年另築北郭園為應酬遊憩之所。

此園建於咸豐元年,前後歷時三年始完成,與潛園並列為竹塹兩大名園。

咸豐初年與詩友組成詩社「斯盛社」,開竹塹詩社之先;又自著「北郭園全集」,包括文鈔一卷、詩鈔五卷,制藝及試帖各二卷。

咸豐八年(1858年)鄭用錫去世,翌年葬於香山之麓。

同治八年(1869年),改葬於竹塹南邊竹仔坑現址,坐北朝南。

墓的形式,依二品例,有頭曲手、二伸手、三伸手。

伸手間之石望柱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左右對稱。

墓地前之石象生依次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等各一對,雕刻相當細緻精美,藝術價值頗高。

墓的外觀呈橢圓形,盔頂形的墓碑,由三片花崗石拼成,墓碑碑文題:「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侍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字跡清晰可見。

后土位於墓的左前,坐西朝東略偏北,形式宛若一座小墳。

遠處成對的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1851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

可惜石虎一座被盜,石羊也被破壞毀損。

但整體看來,鄭用錫墓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是臺灣官墓中的佳構之一。

公告日期1985/08/19 公告文號七四台內民字第338095號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鄭用錫墓是清代當時墓塋興建的範例,並可與洋人興建墓的形式作比對,極為珍貴。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新竹市東區 地址或位置光鎮里客雅段447-36地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文化部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局 聯絡電話:04-22295848#123 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地籍資料e721121c-8476-45d7-b441-b5b94ef797b6.jpg 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地區保護區 所在地地號東區光鎮里客雅段447-36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私有鄭清奇土地所有人公有新竹市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 管理人新竹市政府 外觀特徵整體看來,鄭用錫墓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是臺灣官墓中的佳構之一。

室內特徵墳墓在風水上又稱為陰宅,意即為人死後居住的地方,由於中國人相信風水的好壞會影響後世子孫的發展,因此對於喪葬禮俗以及墓地的風水均極為重視。

一般而言,漢人的墳墓因受到風水觀念影響,多選擇背山面水、左環右抱的地理環境,而墓塚的形式本身也受到風水觀念的影響而呈現橢圓形的包被狀態。

  墓塚以墓碑為中心,後方的墓穴用土堆成小丘,有如龜背,稱為墓龜;墓龜周邊有塚溝以排水,塚溝的後方才是墳;墓碑前有券臺,是放置供品的地方;墓塚前方兩側有如椅子扶手一般的曲手,向外伸展呈包被狀,也是為了達到風水上藏風聚氣的目的;而墓塚前方定有平坦的明堂,也就是子孫祭拜的地方,其大小隨著墓塚的規模而愈深愈寬,甚至分成內、外明堂,同樣的也是風水觀念的延伸。

墓地旁邊會有一個「后土」的石碑,意思是看管墓地、指引道路的土地公,祭祖前必先祭拜后土,以感謝其對祖先的照顧。

  鄭用錫墓外觀呈橢圓形,墓碑為盔頂形,由三片花崗石拼成,額刻「浯江」地望,左右拱以雙夔紋飾,碑文為:「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副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為其一生的功績留下說明。

曲手包括欄杆柱與柱間的欄板,均以花崗石雕成,曲手欄杆柱頭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左右對稱;墓前的石象生自內而外依次為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等各一對,其雕刻細緻精美,石獸樸實可愛,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頗具有歷史價值。

整體而言,這座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的墓地,是臺灣官墓的佳構之一。

使用情形已修護完成,新作石虎一隻,原存家廟石虎復原。

石羊頭新作。

現  狀鄭用錫墓位於現在新竹市客雅段四四七之三六號,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是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鄭用錫死後依品秩而建的官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草地景觀應定期維護。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bit.ly/2SHIrGL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上一篇:輪迴/記善/警世文/勸世百字銘/長生保命戒殺文/客路須知/計開/道教的戒律 下一篇:嘉邑龍山大廈宮/城隍夫人為主祀神明/嘉縣中寮城隍廟奉祀的安溪城隍及城隍夫人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RSS訂閱 POWEREDBY (登入) 人在物質中找不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源自照顧自己和愛其他人 月曆 « 八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連結 姜太公廟smallpdf我的google日曆messagesme姜太公後裔連結貼上新增文章後台編輯桃園姜太公廟姜Podcast 姜太公廟 https://www.facebook.com/tom0952095331/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