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 考前命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政府部門的資訊和通訊技術(ICTs)發展主要經歷那些階段?試說明之。

答:. 「電子化政府」是1993年美國政府「運用資訊科技改造政府」報告中提出的 ... 考前命題 Home 公共管理 1.103年高考  1-1公共管理【2988-01】  1-2公共管理【2988-02】 九、何謂電子化政府?政府部門的資訊和通訊技術(ICTs)發展主要經歷那些階段?試說明之。

答:   「電子化政府」是1993年美國政府「運用資訊科技改造政府」報告中提出的概念,強調利用資訊科技來「革新」政府。

茲就電子化政府之意涵與資訊 和通訊技術之發展階段說明如下: (一)電子化政府之意涵: 所謂電子化政府係指「建立一個與各界網網相連的資訊網絡,把政府的公務處理及服務作業,從現在的人工作業及電腦作業轉為數位化及網路化作業,便利各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經由網路查詢政府資訊,並且直接在網路上申報」的總體概念。

(二)資訊和通訊技術之發展階段: 依照公務資訊處理之方式,電子化政府的演進大致可分成五個階段: 1.電子資料處理系統(EDP): 1950年代初期,企業界開始應用電腦來進行簡單的資料處理,其重點在於將儲存之原始資料經過匯整、統計、排序、分類等程序轉換成表,以供決策者參考。

2.管理資訊系統(MIS): 1960年代中期以後,電腦的功能逐漸擴充,透過線上即時資訊、數理模式、及管理科學觀念的應用,乃形成MIS的構想。

3.決策支援系統(DSS): 1970年代中期,電腦開始由「資訊導向」邁入「決策導向」的階段,將管理資訊系統與決策過程密切配合,其主要重點在於協助決策者使用資訊來解決「非結構化的問題」。

4.辦公室自動化(OA): 1980年代以後,應用現代科學管理知識與技術,透過各種自動化的機器設備,以合乎人性的方法,迅速有效處理和運用辦公室的各類資訊,以增進工作效率,進而協助機關達成目標的一種運作體系。

5.網際網路應用: 網際網路(internet)誕生於1960年代末期,乃是一種連結各種不同的網路系統並提供一致性的網路聚合體服務。

申言之,亦即政府利用網際網路的通信技術,連結各政府單位與各種資料庫,進一步針對各系統來進行整合並建立起電子化、數位化及網路化的行政資訊網路體系,來提供民眾更便捷、更多樣性的政府服務。

十、試釐清慈善部門(charitablesector)、獨立部門(independentsector)、志願部門(voluntarysector)、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與免稅部門(tax-exemptsector)等概念意涵。

答:   近年來為彌補政府部門與民間企業在社會功能上提供之不足,遂有「第三部門」,亦即非營利組織(non-profitorganization)之產生。

究其本身之內涵可知,非營利組織是一以提供公共財的民間組織,其運作原則上不受政府非法干涉,組織成員大多是志願奉獻大眾的。

若進一步來界定其概念,則必須加以釐清其與慈善部門、獨立部門、志願部門、非政府組織與免稅部門之差異,說明如下: (一)慈善部門: 這是強調該部門運作資金來源的「收入面」,主要來自於私人的慈善捐助。

但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以美國經驗而論,大多來自費用收取與公部門的財務支援,而非私人的慈善捐助。

(二)獨立部門: 這是強調該部門的運作具有獨立性。

不過,從資金運作來源來看,不少非營利組織非但不獨立,反而相當依賴政府部門的補助與民間企業的捐助。

(三)志願部門: 這是強調該部門管理與作業人力的供給,主要是來自於完全義務性與自動自發的「志工」。

不過,目前許多先進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其人力運用愈來愈趨專業化與永業化,為了推動組織目標,盡量聘用支領全薪的專業員工。

(四)非政府組織: 通常是指開發中國家,政府部門以外,從事跨國性民間事務的國際組織,如人權組織、區域經濟發展組織等。

而非營利組織通常是指地方性的、草根性的國內組織而言。

(五)免稅部門: 這是從該部門可以享受免稅待遇的角度來界定非營利組織的概念,但根據許多國家的發展經驗顯示:免稅地位的取得並未對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提供正面的影響與助益,因此有些國家並不重視免稅地位的問題。

1-2公共管理【2988-0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