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花錢的人更會賺錢?小心掉入年輕人的「消費主義」大陷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這句話是真的嗎?現代年輕人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存款習慣,近半數存款人每月儲蓄不到6千元,卻常常錢花沒了,還沒賺到錢。

首頁 生活 會花錢的人更會賺錢?小心掉入年輕人的「消費主義」大陷阱 生活 理財 會花錢的人更會賺錢?小心掉入年輕人的「消費主義」大陷阱 大數聚 20201009 17127Views 月光族 賺錢 儲蓄 理財 省錢 消費 原文出自【消費主義,究竟害慘了多年輕人?】,經獵聘(微信:liepinwang)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CoverImageSource:PAKUTASO文/奧斯特窩頭斯基不論你是不是衝浪少年,都肯定或多或少看過這些「職場金句」:「會花錢的人才更會賺錢。

」「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

」「省錢都是窮人思維,有錢人都想著如何賺錢。

」無數小時候被爸媽耳提面命,要省錢過日子的年輕人們,看到這些「箴言」,就像被困在籠中掙扎許久的小鳥,猝不及防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代步靠打車,美名其曰節約時間,為了投資自己,付費課程一套又一套,一兩千的健身房卡連眼都不眨,卻沒想過花錢一時爽,還錢三年光。

ImageSource:Pexels結果呢?健身衝動來得有多快,卡就能閒置多久。

那麼問題來了,想要賺錢,真的就得先花錢嗎?1.最痛苦的是錢花沒了,還沒賺到錢許多將「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這句話奉為圭臬的年輕人,大多都聽過「中國老太太省了一輩子,臨死才住上大房子,而美國老太太早就貸款買房,臨死時貸款剛還完,把房子一賣還能賺幾百萬」,然後得出「越花錢的人越有錢,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窮」的結論。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投資公司Bankrate的一項研究顯示,將近一半的美國人的存款不足以支撐他們未來3個月的開支,60%以上的調查對象表示,萬一遇到緊急情況,他們只能向朋友借錢或者把身邊的物品抵押變賣來應付3個月。

ImageSource:Pexels也就是說,面對新冠疫情這樣的意外危機,他們才是真正的手停口停,難以為繼。

同樣的,中國的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人56%暫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儲蓄僅1389元(約新台幣5957元)。

天災人禍是難以避免的高精度狙擊。

如果存糧不足,只能被KO;如果家底豐厚,即便被不幸擊中,也能有足夠的時間猥瑣發育,東山再起。

也許你會說:那我會花錢,但也會掙錢啊。

這些本來是沒有錯的,但卻需要完善的計劃、充足的時間和強有力的執行力,並不是說你立馬停止吃雞扔掉手機,收入就能增加多少似的。

ImageSource:PAKUTASO更可怕的是,大多數人既沒能把三五千(約新台幣1.2萬-2.1萬)的月薪省下來,也沒有賺大錢的本事,只能陷入消費主義設下的陷阱中,還自得其樂。

2.為什麼說「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是消費主義陷阱其實這句話原本說的是創收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節省開支,是很正確的財富增長理論,但問題是,這句話結合的語境往往是各種消費場景:「OMG!這個口紅也太好看了,買了它瞬間讓你的職場形象UPUPUP!」「人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現在為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最好的投資。

」這時,消費再不僅僅是物品本身,而是某種身份的構建,因為我們已然不自覺地,將生活質量等同於消費。

在這種暗示下,新款手機,搶!網紅餐廳,吃!各色口紅,買!卻全然忘卻了沒有還完的花唄。

ImageSource:PAKUTASO而之所以我們會深陷其中,是因為這句話只是迎合了我們人性的懶散與放縱,告訴我們「不用省錢」的簡單,而沒告訴我們「怎樣賺錢」的艱難,於是默默暗示我們可以走向人生巔峰,從而達到顱內高潮,釋放了原本猶豫不決的購買欲。

在這種生活方式下,即便你升職加薪,也一直在赤貧線上翻滾——月薪3000(約新台幣1.2萬)是月光,月薪10000(約新台幣4.2萬)仍然月光。

說到這,你還那麼反對省錢嗎?其實仔細想想,省錢才是立竿見影,讓銀行卡數字上漲的最快方式。

還記得那個「拿鐵理論」嗎?一對夫妻,省掉了每天早上必定要喝的拿鐵咖啡,30年後,累積算下來省了70萬元。

ImageSource:Unsplash從今天開始忍住剁手衝動,用自己做飯代替外賣和出去吃,用公交地鐵代替打車,奶茶自己做,電影在家看,一個月後,你會驚奇地發現,銀行卡存款可能多出幾百元甚至幾千元。

就算你不為這心動,在如今經濟下行的今天,裁員潮滾滾,升職加薪無望,省錢就是最好的賺錢。

降本增效這個古早詞彙,如今成為了我等社畜活下去甚至「V」字反轉的絕地保障。

3.省錢和賺錢,如何平衡我們也並不是說要一味省錢,摳摳搜搜,在生活中,省錢和賺錢都必不可少,要做到真正開源節流,省該省的,賺該賺的。

什麼叫做省該省的呢?這就要我們在對自身條件進行規劃和評估後,選擇最合理的消費方式。

ImageSource:PAKUTASO記賬是第一步。

了解自身財務狀況及開支,去製定合理的預算和儲蓄目標,每月復盤,看自己的收入有多少,非花不可的必要開支有多少,有哪些可以延遲滿足,哪些可以不花,儲蓄有多少。

你還可以讓家裡的死錢起死回生,註銷掉常年不用但會產生年費的信用卡,檢查微信和支付寶是否有自動續費的會員,如果有幾個忘記了,每年就是好幾百的開銷。

警惕幾種消費主義常見的陷阱,比如雙11的滿減,各種會員資格,想想看,有多少次你明明只花一百多就可以,卻為了減50,硬湊夠400元,那些湊單的商品你真的需要嗎?各種餐廳的會員,又是不是增加了你的消費次數呢?ImageSource:Pexels但省錢也不是意味著摳門,你要判斷單位時間的ROI(ReturnOn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

比如同樣是打車,如果只是日常通勤,地鐵5元,單程通勤一個半小時,拼車30元,通勤半個小時。

這樣一個月增加550元,節省22小時,但我們要想想,我們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幹什麼呢?多睡一會覺?還是多看一會書?如果是想要看書,在地鐵上不也一樣能看嗎?所以這個時間的ROI不成正比。

但如果是趕飛機或者是拼的車上有想要結識的人,這樣可以避免機票損失風險,以及獲得人脈,這個投入就是有價值的。

不過,光節流不行,能賺會省才是最佳方案。

具體來說就是,增加收入,規避風險,打破困局,提升格局。

疫情期間,朋友圈廣為流傳一個詞,叫做副業剛需,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碰撞洶湧而至的裁員潮,每個職場人那點微薄的薪資都難以滿足生存需要,所以在主業之外謀求一份副業,也成為滾滾浪潮。

ImageSource:PAKUTASO許多一心想要掙錢的年輕人,都被各種「教你賺錢」的付費課程收了韭菜,其實副業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講究的是對症下藥:如果你有賺錢的技能,比如剪輯、寫作、設計等,可以找相關的平台,技能變現賺取收入;如果你性格開朗,認識朋友多,可以嘗試人脈變現,比如如果你的A朋友是做母嬰用品的,你又有許多媽媽朋友,你可以將她們對接,形成完整閉環。

ImageSource:PAKUTASO當然,在做副業之前你要規避風險,一開始,不要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避免影響主業,也不要一下子就辭職,而是要一點點嘗試,等副業收入和主業差不多,甚至反超,才能考慮全職來做。

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斷提升格局,如果是靠技能變現,要想一下,是否能將邊際效益最大化。

也就是說如果你擅長寫作,除了一篇篇地投稿,不斷產出,是否能夠將你的能力體系化,形成一套課程,提升視野,拓展賽道。

4.小結電影《怦然心動》裡有這樣一句台詞:「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

」ImageSource:獵聘或許思聰建林們擁有雄厚的原始資本,能做到「會花錢才會賺錢」,但我等普通社畜,只能通過省錢,獲取第一桶金。

省錢還是賺錢,從來都不是二元對立的事情。

屁股決定腦袋,如果你的關注點在「錢是賺出來的」,那麼你收穫的往往是增值屬性的「資產」。

而如果你只記得「錢不是省出來的」,那麼你為數不多的月薪只能成為馬雲爸爸賺錢的手段。

只省不賺是本能,能賺會省才是本事,願你跳出消費主義陷阱,真正理智地去生活,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延伸閱讀✎「專家」可能是阻礙你成為有錢人的關鍵! 想發大財你必須先改掉9個習慣✎房間總是整理不好?你可能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你已「思考僵化」✎銷量連續走跌!老牌啤酒大廠力拚市場轉型 消費者未來會喝到什麼樣的酒精飲料?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車庫一姊/要百億元拍電影《台灣三部曲》 魏德聖的群眾募資如何打中台灣人的心? IG經營如何快速「吸粉」?累積影響力不需要假帳充數 專家曝粉絲成長「首要關鍵」 大數聚 透過數據,我們聚集各領域的專家,檢視時下重要議題及產業趨勢。

當我們聚在一起,用數據說話,說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觀點。

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用數據看世界。

完整介紹 作者相關文章 揭秘!你不知道的NFT聲量數據行銷應用大解密 疫後旅遊大復甦!台灣觀光業力拚高質感轉型 數位焦點/臉書「TikTok化」?將跟進演算法 再推「無興趣鎖定」廣告 數位焦點/Meta將推Messenger版電子報 Twitter為九大類型創作者發想變現機制 網紅行銷該找TikTok還是IG?4大數據指標幫你選出合適平台! 請輸入關鍵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