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客家人被譽為「國叔」,他曾經和孫中山並肩作戰,卻鮮為人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18年5月21日,孫中山在梅縣鬆口公學與歡迎者合影. 國父孫中山,國叔徐統雄. 徐統雄(1886-1947),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匯城村客家人。

家名港宜,原名洞雲,結識孫中山 ... 首頁 聊了個齋 這位客家人被譽為「國叔」,他曾經和孫中山並肩作戰,卻鮮為人知 2022-05-05  聊了個齋 原標題:這位客家人被譽為「國叔」,他曾經和孫中山並肩作戰,卻鮮為人知 孫中山因其對舊中國民主共和的巨大貢獻,被國人尊為「國父」。

而與其同時代,有一人與孫中山並肩作戰,為支持革命傾盡家產,被時人譽為「國叔」卻鮮為世人知曉,他就是廣東大埔客家人徐統雄。

1918年5月21日,孫中山在梅縣鬆口公學與歡迎者合影 國父孫中山,國叔徐統雄 徐統雄(1886-1947),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匯城村客家人。

家名港宜,原名洞雲,結識孫中山後,成為忘年之交,孫中山認為"洞雲"有遁世絕俗之意,遂為其改名為統雄。

人們都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據大埔縣誌記載:"徐統雄與孫中山先生交情甚篤,成為摯友、忘年交,時人對徐也常以'國叔'稱譽。

" 追隨中山先生 1886年,徐統雄生於大埔縣三河匯城,父親是新加坡華僑,因家貧,16歲的他輟學赴新加坡隨父經商。

不久,便獨當一面,獨立經營7家商貿公司,成為當時海外頗有名氣的華人富商。

1905年冬,孫中山赴南洋宣傳革命,徐統雄認同其思想,積極支持革命。

當1906年孫中山再次赴南洋宣傳革命而駐新加坡時,徐統雄前往拜訪,並由孫中山親自介紹加入同盟會。

徐統雄原名徐港宜,字洞雲,孫中山認為「洞雲」有遁世絕俗之意,遂為其改名為統雄。

自從認識徐統雄之後,孫中山每次到新加坡,食宿均在他家中。

為了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徐統雄讓母親幫助照料孫科。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成立中華革命党進行反袁鬥爭。

為加強與南洋僑胞的聯絡,爭取支持,中華革命黨在新加坡成立支部,由徐統雄負責。

當時,他在新加坡一帶根據孫中山指示,協助鄧仲元發動華僑為革命募集軍餉30萬大洋。

並典賣了7間店鋪及其資產,捐做革命經費。

據《星島日報》報道,他為了資助孫中山將7間店鋪全部資產變賣。

為官和治家 1919年,「國叔」回國省親,察覺出中國僑胞,每人船票一張,而女子的船費,則需比男子高一半。

此不平待遇,形同勒索。

遂向洋人船務公司提出嚴重抗議,幾經交涉,終告成功。

潮州人士,深感他仗義執言,解除民困,在新加坡八邑會館門前,立碑記述,以記其功。

徐統雄在韓江治河處卸任時,仍存公款4000大洋,人家勸他設法銷帳,不必移交。

他笑道:「我要賺錢的話,南洋7間商店早發財了!」遂將存款全數移交無誤。

徐統雄祖屋德慶樓 其祖屋德慶樓是徐統雄手上蓋的,房前屋後都是鄰居的菜園、廁所,徐統雄有一次返家,地方官吏前往拜訪,看見門前道路狹小,建議他出面向鄰居割讓土地,以擴大道路。

他斷然回絕說:「我們家鄉人多地少,寸土千金。

村民僅有一點生產資料賴以謀生,我不能損人利己,我家走走小路不要緊。

」 1920年,匯城村徐宗族在英雅鄉有租谷共300餘市擔,英雅鄉民要求減租,徐姓鄉紳不允,引起訴訟。

適值徐統雄回鄉,族人以為他有聲望,請他出面,以達到打贏官司、阻止減租的目的。

不料,他反而積極支持英雅鄉民的減租要求,並規勸族人說:「祖公已死了幾十年,我們子孫後代還可以不勞而獲,享受這麼久的優待,豈可不知滿足!」 籌建最早的中山紀念堂 1925年,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他應邀回國任廣東東路公路處兼韓江治河處處長、潮梅財政視察員。

在任期間,他先後在三河壩鎮集資於黃貢壩渡口興建攔水石堤,以保護河岸;在三河壩城內增建避水所數間,以備防洪。

隨後,他擔任廣東省僑務委員會委員,為華僑謀福利甚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帶領大埔華僑,集巨資興建了全國第一家「中山紀念堂」(含中山公園)。

徐統雄還熱心公益,對教育事業尤為關注。

1915年,他和陳嘉庚等一起,在新加坡倡辦華僑中學、南華女校,為發展華僑華文教育竭盡心力。

1926年,在家鄉與鄉賢一起倡辦三河聯校(今三河鎮小前身)和三河中學,致力甚巨。

1947年,已抱病在家的徐統雄收到大埔縣中共地下黨的一封信,內容是請他協助維持當地社會治安,他捧讀再三,心情無比激動地說:「共產黨還是了解我的平生抱負的。

」不幸的是,徐統雄隨即病逝,享年61歲。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f27ddb53acdf03cf5f1b2279a5e1717c.html 林沖一見關勝就出戰,為何盧俊義單挑八位好漢時,他卻無動於衷? 2022-07-01 他25萬買入無限次機票,航空公司笑得合不攏嘴,20年後算帳傻眼了 2022-07-01 明孝宗寬待文臣,千金養士,卻沒想到他兒子和養母被「這樣」對待 2022-07-01 八路軍兩次攻打敵據點失敗,聽老農建議買一百隻雞,果然消滅敵人 2022-07-01 黛玉香消玉殞,寶釵喜嫁賈寶玉,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2022-07-01 殺死凱撒的布魯圖是他的兒子?44年3月15日羅馬獨裁者愷撒遇刺 2022-07-01 千年前,一群外族來到中原定居,曾發動戰亂,如今姓氏隨處可見 2022-07-01 亦失哈:明成祖時期五大太監之一,為明朝鎮守遼東的清朝老祖宗 2022-07-01 關原之戰,島津義弘冷眼旁觀?事實總比你知道的更複雜 2022-06-30 李雲龍說獨立團有八個營,軍史上可能嗎?真實的團級建制是怎樣的 2022-06-30 從丫鬟到皇貴妃,為乾隆狂生四個兒子,乾隆:將她葬入帝陵 2022-06-30 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的清州同盟,堪稱戰國典範,這是基於友情嗎? 2022-06-30 古代科技不發達,假如用現代鋼材打造刀劍鎧甲,穿越過去能打贏嗎 2022-06-30 史書上出現懷孕十幾個月或幾年才降生的記載,這到底是為什麼? 2022-06-30 溥儀死後,家族給了他一個諡號,可是這個諡號至今不被認可 2022-06-30 左權:新婚那天,他給妻子說的情話太肉麻,妻子再想聽卻成奢侈 2022-06-30 崇禎死前,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可他為何按兵不動? 2022-06-29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讓人汗顏,如今在英博物館展覽 2022-06-29 三國演義中,趙子龍一共殺了多少個有名有姓的武將,說出來別不信 2022-06-29 各國有多少世界500強企業,我國第一名129家,瑞士和荷蘭讓人敬佩 2022-06-29 乾隆七世孫至今仍舊穿龍袍,戴「皇帝扳指」,召民眾公開祭祖 2022-06-29 晉國公族一脈的韓國:晉國崛起我也崛起,晉國衰弱我繼續崛起 2022-06-29 歷史上4大謊言,有的還被寫進教科書,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2022-06-29 1872年,清朝派出的30名留學生結果如何,回來後影響整個中國 2022-06-2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