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苦的人是什麼心理?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能吃苦」可能會表現為惰性,看到累活臟活不願意做、或者應該做的事也表現為懶懶散散、拖拖踏踏;在心理上可能表現為逃避,不願意麵對困難、挫折,不願意挑戰自我、 ... 標籤:心理 不能吃苦的人是什麼心理? 05-30 現代社會所謂「吃苦」,除了體力上過度勞累、物質上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吃苦」。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寫下的第一句話。

人的一生世界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在校學習的時候可能為了學業需要付出很多的辛勞;踏上社會後,為了工作、事業更是需要不懈的努力;其間難免還有一些意外事故、病病災災。

當那些不順利,那些困難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能力去承受、有能力去處理。

這個能力就是抗挫折能力,我也把它理解為「吃苦」的能力。

經常聽到老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起苦。

問兒子:「你想不想吃苦?」「沒有人想吃苦,我也不想吃苦。

再說我也沒怎麼吃過苦。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兒子的回答雖然簡單,但是也深刻地說出了:沒有吃過苦的人是害怕去吃苦的。

是的,一個在寵愛環境中長大人,從小被過多的保護、過細的照顧,物質上充分滿足,體力上拈輕怕重,凡事依賴他人,做事獨立性、自覺性不強,精神上、心理上沒有機會去「吃苦」,在社會生活中他的表現當然是「不能吃苦」。

「不能吃苦」可能會表現為惰性,看到累活臟活不願意做、或者應該做的事也表現為懶懶散散、拖拖踏踏;在心理上可能表現為逃避,不願意麵對困難、挫折,不願意挑戰自我、缺乏戰勝自我的信心,一旦發現有困難,馬上把事情推給別人做。

一個人吃苦的能力或者說抗挫折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社會是最好的學校,在社會的大熔爐里放手拼搏,一定能夠培養起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培養起自己的吃苦精神。

半醉人丿謝邀!原因大致如下,一無需吃苦。

有一些人智商,情商略高。

自已總會找到,又或許有別人替他(她)們找到,不用吃苦的地方工作。

還有一些人雖然智商,情商都不高,但命高,高就高在自小到大,總有人將他們高高掛起,或明或暗中保護照顧著他們。

而他們習慣成自然,也樂於和亨受被保護照顧。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家庭條件全都非常好。

有一些家庭條件非常差,出於各種原因會格外寵愛他們,又或者是出於無奈照顧他們。

有一些家庭條件雖然非常不錯,卻剛好相反。

更願意讓他們先受點苦,多磨練磨練。

希望接來能接班,亦或是希望他們能自已出去闖出一片天。

二不會受苦。

說到這,可能會有看客要說,誰天生就會吃苦,不都是一步步邊走邊學,一天天磨練受教出來的嗎?再說了,要不是被逼無奈,誰又願意去吃苦受罪,,,這就對了!其實說到吃苦誰都會,只不過,吃,不到,受,這一級別而己!有什麼區別嗎?當然,吃苦,這二個字太廣泛了,千人千解。

有些人就會把不順意的事物,都歸結於吃苦,其中有一些事物,還是我們非常羨慕,想求都求不來的苦。

類似金飯碗,我們想端都端不起。

而有些人端著金飯碗,心裡想的卻是吃苦了。

類似於有些所謂的大小老闆們,我們也是天天夢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

他們中有些人心裡想的也是在吃苦,,,何為受呢?承受為受,有些人願承受,生活帶給他們的各種痛苦磨難,和眾多無奈。

不抱怨或較少抱怨,先承接受落,再想辦法調整改變,,,秉持這種想法的人,大多能成事,,,歸根結底。

只不過是每個人所理解的生活方式,和所追求的生活品質不同而己。

只要不違法亂紀,千萬別分什麼,高雅低俗,畢竟每個人能力,境遇不同。

適合自已能力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無需仰望,無需低首,無需,,,只需願意承接受落,命運之託,任舉無憂,,,竹木合一 一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方式,懶散慣了。

,沒有鬥志。

二看多了三十年前拿命換錢,三十年後拿錢買葯的,所以,身體輕鬆點,也可能不是壞事。

身體沒病痛,不玩高消費,也能過得去! 三精神上的苦,比如讀書,搞學術研究,也很苦,有很多人就撐不住,太煎熬,太折磨人了。

而另外一些人則可能把克服困難當成一種享受,自己挑戰自己。

當然,有大成就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不過肉體與精神是一體。

不能切然分開來看。

也許是現在人的通病吧。

不能吃苦,不想付出,自己嬌慣自己,太拿自己當回事兒了。

其實人生的所謂的苦也吧,累也吧,總量是守恆的,現在吃不下,以後會加倍吃的。

早吃比晚吃強!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物質條件改善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情味越來越淡化呢?※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男生是因為什麼?※不生小孩是自私的嗎?※為什麼會重複夢見一個人? TAG:心理|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