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光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螢光光譜是指某些物質經某波長入射光照射後,分子從能級Sa被激發至能級Sb,並在很短時間內去激發從Sb返回Sa,發出波長長於入射光的螢光。
螢光光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螢光光譜是指某些物質經某波長入射光照射後,分子從能級Sa被激發至能級Sb,並在很短時間內去激發從Sb返回Sa,發出波長長於入射光的螢光。
目次
1螢光光譜原理
2斯托克斯位移
3螢光強度
4內部濾光效應
5外環境影響
6螢光共振能量遷移
7參考文獻
螢光光譜原理[編輯]
設分子能級為基態Sa,激發態Sb。
分子在能級Sa和Sb上的分布按照波爾茲曼分布規律:
n
b
/
n
a
=
e
−
(
E
b
−
E
a
)
=
e
−
h
ν
/
k
T
{\displaystylen_{b}/n_{a}=e^{-(E_{b}-E_{a})}=e^{-h\nu/kT}}
基態上分子數目變化速率為
−
d
n
a
d
t
=
I
(
ν
)
n
a
B
a
b
−
I
(
ν
)
n
b
B
b
a
−
n
b
A
b
a
{\displaystyle-{\frac{dn_{a}}{dt}}=I(\nu)n_{a}B_{ab}-I(\nu)n_{b}B_{ba}-n_{b}A_{ba}}
平衡時(穩定態),上式為0:
又有:
遷移機率(愛因斯坦係數)
B
a
b
=
B
b
a
=
2
π
3
ℏ
2
D
a
b
{\displaystyleB_{ab}=B_{ba}={\frac{2\pi}{3\hbar^{2}}}D_{ab}}
偶極強度
D
a
b
=∣<
ψ
b
∣
μ
_
∣
ψ
a
>
∣
{\displaystyleD_{ab}=\mid\mid}
頻率ν處的入射光強
I
(
ν
)
=
8
π
h
ν
3
c
3
(
e
h
ν
/
k
T
−
1
)
{\displaystyleI(\nu)={\frac{8{\pi}h{\nu^{3}}}{c^{3}(e^{h{\nu}/kT}-1)}}}
推導出:
Sb通過發射光子從回到Sa的機率,即衰減常數λ
A
b
a
=
(
32
π
3
ν
3
3
c
3
ℏ
)
∣<
ψ
b
∣
μ
_
∣
ψ
a
>
∣
{\displaystyleA_{ba}=({\frac{32{\pi^{3}}{\nu^{3}}}{3c^{3}\hbar}})\mid\mid}
Sb上的分子去激發速率
d
n
b
d
t
=
−
A
b
a
n
b
{\displaystyle{\frac{dn_{b}}{dt}}=-A_{ba}n_{b}}
上式的一個解為
n
b
(
t
)
=
n
b
(
0
)
e
−
A
b
a
t
{\displaystylen_{b}(t)=n_{b}(0)e^{-A_{ba}t}}
可見激發態上的分子數目以指數形式衰減,衰減常數為Aba
Sb的輻射壽命為(此處參考指數衰減)
τ
R
=
1
A
b
a
{\displaystyle\tau_{R}={\frac{1}{A_{ba}}}}
此僅當吸收的光子和隨後發射的光子相同時候有效,即全部吸收的光能量通過輻射過程全部發出光子消耗掉。
而實測時激發態壽命很少和上述壽命一致,因為激發態除了直接發射光子外有很多其他途徑失去能量。
Sb通過發出螢光回到Sa的過程的反應速率,即固有螢光速率常數kF
k
F
=
A
b
a
=
1
τ
R
{\displaystylek_{F}=A_{ba}={\frac{1}{\tau_{R}}}}
Sb回到Sa的其他非輻射途徑包括內轉變,系統間轉變,猝熄作用,其速率常數分別為kIC,kIS,kQ[Q]
則Sb總的去激化(熄滅)常數為kF+kIC+kIS+kQ[Q]
螢光量子產率
ϕ
F
=
k
F
k
F
+
k
I
C
+
k
I
S
+
k
Q
[
Q
]
{\displaystyle\phi_{F}={\frac{k_{F}}{k_{F}+k_{I}C+k_{I}S+k_{Q}[Q]}}}
也可以寫作發射光子數/吸收光子數,即發射的螢光光子數/入射光照射時的吸收量
因為大量的非輻射過程的存在,所以激發態實際衰減時間遠小於理想的輻射壽命τR
描述此動力學過程
−
d
[
S
b
]
d
t
=
(
k
F
+
k
I
C
+
k
I
S
+
k
Q
[
Q
]
)
[
S
b
]
{\displaystyle-{\frac{d[S_{b}]}{dt}}=(k_{F}+k_{I}C+k_{I}S+k_{Q}[Q])[S_{b}]}
此方程的一個解為
S
b
(
t
)
=
S
b
(
0
)
e
−
t
/
τ
F
{\displaystyleS_{b}(t)=S_{b}(0)e^{-t/\tau_{F}}}
Sb是激發態上的分子數
斯托克斯位移[編輯]
主條目:斯托克斯位移
吸收曲線的0,0躍遷與發射曲線的0,0躍遷不重合,之間有一位移,螢光光譜較相應的吸收光譜紅移。
原因是分子在處於激發態期間進行了重定向/重排布,消耗了能量,故螢光光譜的0,0峰向低能量(高波長)方向平移。
螢光強度[編輯]
A
=
ϵ
c
l
=
l
g
I
0
I
{\displaystyleA=\epsiloncl=lg{\frac{I_{0}}{I}}}
得到
I
=
I
0
e
−
2.303
ϵ
c
l
{\displaystyleI=I_{0}e^{-2.303\epsiloncl}}
觀測發射強度為
F
(
λ
)
=
2.303
ϵ
c
l
I
0
ϕ
F
f
(
λ
)
d
=
ϵ
ϕ
F
f
(
λ
)
c
I
0
k
{\displaystyleF(\lambda)=2.303\epsilonclI_{0}\phi_{F}f(\lambda)d=\epsilon\phi_{F}f(\lambda)cI_{0}k}
k=2.303ld
給一束脈衝入射光後,發射光在脈衝後的時間t時的強度I(t),與激發態的衰減率dSb/dt及激發態通過螢光衰減的比率φF(量子產率)成比例:
I
(
t
)
=
d
S
b
d
t
ϕ
F
=
S
b
(
0
)
(
ϕ
F
τ
F
e
−
t
/
τ
F
=
k
F
S
b
(
0
)
e
−
t
/
τ
F
{\displaystyleI(t)={\frac{dS_{b}}{dt}}\phi_{F}=S_{b}(0)({\frac{\phi_{F}}{\tau_{F}}}e^{-t/\tau_{F}}=k_{F}S_{b}(0)e^{-t/\tau_{F}}}
隨時間表現為指數衰減
系統內有一種螢光物質時:
E
m
(
t
)
=
A
e
−
t
/
τ
F
{\displaystyleE_{m}(t)=Ae^{-t/\tau_{F}}}
系統中有兩種螢光物質時:
E
m
(
t
)
=
A
1
e
−
t
/
τ
1
F
+
A
2
e
−
t
/
τ
2
F
{\displaystyleE_{m}(t)=A_{1}e^{-t/\tau_{1F}}+A_{2}e^{-t/\tau_{2F}}}
Em是螢光強度,上述公式為螢光衰減(decay)公式
內部濾光效應[編輯]
對高濃度溶液而言,螢光的再吸收不能忽略。
大部分入射光在系統前半部分被吸收,發射的螢光被再吸收,只有少量的螢光通過狹縫入射到螢光探測器上,使得探測到的螢光強度減少。
外環境影響[編輯]
去激發同樣可能由於碰撞或和溶劑分子的混合導致,以速率kQ[Q]發生。
和其他過程不同,考慮碰撞時此猝熄是一個雙分子過程。
Sb+Q→Sa+Q(kQ[Q])
因為Q通常濃度遠大於Sb,此過程被視為一個偽一級反應,kQ[Q]的值可通過變化猝熄劑Q的濃度,觀察對φF的影響測得。
芳香類發色基的輻射壽命通常為1*10-9到100*10-9秒。
因此,相比較而言,猝熄過程是相當有效率的。
普遍的猝熄劑如O2和I-離子,每和激發態分子碰撞一次就會使其去激發一次。
此反應速率僅被擴散限制。
在微摩爾濃度猝熄劑下,碰撞發生速率為108每秒,因此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猝熄。
F
0
F
=
ϕ
0
ϕ
=
k
F
+
k
I
C
+
k
I
S
+
k
Q
[
Q
]
k
F
+
k
I
C
+
k
I
S
=
1
+
k
Q
[
Q
]
{\displaystyle{\frac{F_{0}}{F}}={\frac{\phi_{0}}{\phi}}={\frac{k_{F}+k_{I}C+k_{I}S+k_{Q}[Q]}{k_{F}+k_{I}C+k_{I}S}}=1+k_{Q}[Q]}
τ0可測,以F0/F對[Q]作圖求得kQ
螢光共振能量遷移[編輯]
簡稱FRET,此過程適用與計算兩端帶發色基的高分子長度。
存在供體D和受體A,當光入射時,激發基態供體Da→Db,Db又去激發,通過共振將能量傳遞給Aa,使得Aa→Ab。
定義遷移效率(E)是Db去激發傳遞能量到Aa占總Db去激發的比例
E
=
k
T
k
T
+
k
F
D
<
+
k
I
C
D
<
+
k
I
S
D
{\displaystyleE={\frac{k_{T}}{k_{T}+k_{F}^{D}
延伸文章資訊
- 1螢光光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螢光光譜是指某些物質經某波長入射光照射後,分子從能級Sa被激發至能級Sb,並在很短時間內去激發從Sb返回Sa,發出波長長於入射光的螢光。
- 2螢光光譜儀與分光光度計比較介紹 - 上泰儀器
螢光光譜儀與分光光度計比較介紹. 螢光法原理. 螢光是分子吸收特定波長(UV)的光能,之後再放出較長波長光能(螢光)之現象。物. 質所放出螢光的強度會與其濃度成線性 ...
- 3光激發螢光光譜原理
藉由螢光強度和濃度之線性關係繪製檢量線,以作為定量分析之依據。此法可測得比吸收光譜法更低的濃度,(約100倍),當待測物濃度很低時,可以 ...
- 4螢光/磷光光譜儀機台規範
螢光是一種光致發光現象,乃因原子或分子中之電子吸收光能後由基態(S0). 被激勵到較高能階後,再返回基態時發射出光的現象。 當基態分子中成對存在於一軌域中的兩個電子其 ...
- 5PL-螢光分光光譜儀檢測使用及管理辦法
光激螢光(photoluminescence,簡稱PL)光譜,是將一道激發光能量必須大於材料的能隙照射在樣品上,對半導體材料而言,在吸收此激發光能量後,價帶中的電子會激發至導電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