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生活- 「臺灣的模樣」今登場用影像爬梳臺灣文化脈絡- 青年日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灣的模樣」今登場用影像爬梳臺灣文化脈絡 ... 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350件「臺灣」作品,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啟發觀眾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跳到主要內容畫面即時軍聞要聞寰宇安全軍視界樂在生活副刊論壇雜誌首頁即時生活「臺灣的模樣」今登場用影像爬梳臺灣文化脈絡:::2021/07/29 18:24即時生活「臺灣的模樣」今登場用影像爬梳臺灣文化脈絡劉亦泉作品〈郵局〉攝於1965年,記錄了當時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

(取自「臺灣的模樣」展覽手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在今日推出「臺灣的模樣」攝影展。

(圖取自文化部官網)柯錫杰作品〈月世界,台灣〉攝於1962年,在交錯著視覺幻象的構圖中,形成穩定卻又隱含盎然動態的風格。

(取自「臺灣的模樣」展覽手冊)劉亦泉作品〈郵局〉攝於1965年,記錄了當時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

(取自「臺灣的模樣」展覽手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在今日推出「臺灣的模樣」攝影展。

(圖取自文化部官網)柯錫杰作品〈月世界,台灣〉攝於1962年,在交錯著視覺幻象的構圖中,形成穩定卻又隱含盎然動態的風格。

(取自「臺灣的模樣」展覽手冊)劉亦泉作品〈郵局〉攝於1965年,記錄了當時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

(取自「臺灣的模樣」展覽手冊)播放暫停記者黃馨瑤/綜合報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在今(29)日推出「臺灣的模樣」攝影展,嘗試整理該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350件「臺灣」作品,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啟發觀眾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臺灣的模樣」攝影展由導演、攝影家黃建亮策展,透過67名臺灣攝影家的350件作品,看見1930年代後臺灣文化發展的軌跡。

展覽分為「我們-所在」、「我們-日常」、「我們-儀式」、「我們-走過」4大展區,以攝影原件及數位影像交錯呈現,鋪陳臺灣的地貌景觀、日常即景、風俗信仰與時代印記。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本次展出作品包含眾多不同世代臺灣攝影家的經典作品,更運用大量動態投影及顯示設備,創造出數位影像與原件攝影作品之間的呼應與對話。

觀眾至攝影中心臺北館觀展,漫步在作品之間的同時,也能夠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描繪出自己對「臺灣的模樣」的理解與詮釋。

 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作品主題涵蓋多元,比如柯錫杰作品〈月世界,台灣〉,在交錯著視覺幻象的構圖中,形成穩定卻又隱含盎然動態的風格,山脈前方那一泓如鏡面般的湖水,讓超現實式的映照幻覺,成為了憑添作品玩味的魅力所在;劉亦泉作品〈郵局〉記錄了當時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在寫實攝影中卻流轉著細膩、抒情的濃郁時代氣韻。

相關新聞F.I.R.《美麗的創作》講唱會明(13)日高雄衛武營開講2022/07/12TVBS《機智校園生活》演員群合唱「WAKEUP」2022/07/12偶像劇《門當互懟愛上你》今(12)日開鏡,大元(林艾璇)首搭連晨翔演出2022/07/12桃園電影節「未來當下」專題聚焦當代奇幻2022/07/12《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聲優助陣 《跳跳小雞CHICKIPDANCERS》超萌角色療癒大小朋友2022/07/12熱門新聞:::PDF電子報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