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你必須聽的大提琴冷門曲目 - 古典音樂轉個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提琴的經典曲目,如巴哈六首大提琴無伴奏、德佛札克協奏曲、艾爾加E小調協奏曲,使人感動,但除了他們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冷門樂曲,像在角落的 ...
跳到主要內容
五首你必須聽的大提琴冷門曲目
日期:
6月03,2020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大提琴的聲音?有人說因為像人的聲音,有人說聲音一出來,就令人落淚,有人說聲音像絲綢,有人說能夠溫暖人心。
有人認識大提琴是因為馬友友,因為歐陽娜娜,又或拍成電影《無情荒地有情天》的杜普蕾( JacquelineduPré ),他們用琴聲訴說了他們的故事,用琴聲創造了世界的美好。
大提琴的經典曲目,如巴哈六首大提琴無伴奏、德佛札克協奏曲、艾爾加E小調協奏曲,使人感動,但除了他們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冷門樂曲,像在角落的寶石,你現在還沒看到它,你不知道,一但出現在眼前,你會驚訝它那耀眼光芒。
如果你問,這五顆寶石有什麼特別?我會說,他們分別代表了五種色澤:清新、深刻、渴望、喜悅和初心。
好,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神秘面紗。
~01~《清新》Boccherini:cellosonataG.17包凱里尼: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G.17這首奏鳴曲跟一般奏鳴曲不一樣的地方是,作曲家不是寫給大提琴跟鋼琴,而是大提琴和 basso(低音樂器), basso 可以是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
那你可能會問,跟鋼琴伴奏比起來有什麼差別?兩把大提琴在一起時,只要一方音準差了一點點,聽起來就會特別明顯,而一方音色沒控制好的話,聽起來會特別奇怪,是非常講究「音色融合搭配」的組合,不像跟鋼琴,豐滿的聲音有時候可以掩護主奏者。
國際大提琴伊莉莎白大賽的首輪,就是用包凱里尼的奏鳴曲來篩選選手,不只考驗選手的技術還考驗他們的配合能力。
所以演奏的人非常重要。
那這兩位是誰呢?主奏是青年大提琴家SolDanielKim,而伴奏是頂級大提琴家 GautierCapucon,由他來擔任的伴奏,那質量非同小可。
是一場新生代和中生代的經典對話。
~02~《深刻》Popper:Requiemforthreecellosandpiano包佩:為三把大提琴和鋼琴而做的安魂曲安魂曲可以說是作曲家對死亡的體察、思考以及反省,很多作曲家都有寫過安魂曲,那為什麼要聽這首?因為,短而深。
什麼意思?一般安魂曲動輒30分鐘以上,有的甚至90分鐘多,對於一般愛樂者是非常難以消化,而這首,作曲家把它凝結為短短8分鐘,絕對可以看出作曲家的功力。
那你可能問,這麼短的作品能夠表達出豐富內容嗎?還真可以,作曲家透過三把大提琴輪流歌唱旋律,我們似乎透過作曲家的眼睛在看世界、看到他對死亡的理解。
而且,這首在出版的時候,他的好朋友在譜上題了一首詩:眼淚,轉化為音樂提供了真正的友誼愛永遠不會停止奉獻給真實的愛朋友的心,現在離開了這個小禮物:是朋友的靈魂在歌唱強烈、慰藉、消彌一起來聽聽這首短而深刻的安魂曲吧。
~03~《渴望》Messiaen:Quatuorpourlafindutemps梅湘:時間終結四重奏「那天,天氣異常寒冷,房屋都被大雪覆蓋。
我們囚犯3萬人(大部分是法國人)。
四名樂手的樂器都很破舊,巴斯其耶的大提琴只有三條弦,我的直立鋼琴琴鍵,經常一按下去就不會彈回來。
這樣的情況下,我用來演奏我的《時間終結四重奏》,面對5000名聽眾,我和其他三名夥伴,身上的衣著破爛不堪。
聽眾來自各色階層,包括:農民、工人、知識份子、醫生等。
我之前從來沒有被這麼專注聆聽,並且感到深深理解。
」上面這段話來自,作曲家本人對1941年首演時的口述。
那時法國作曲家梅湘被納粹抓進了戰俘營,他把當時的憤怒、無奈以及痛苦幻化為音符,開創歷史。
這首由八個樂章組成,大提琴的這首來自第五樂章的 Louangeàl’EternitédeJésus (對耶穌永恆的讚嘆)。
第一次聽此曲可能覺得無聊,這很正常,但聽久了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悖論——明明在流動的音符,時間卻靜止似的。
#你可能想看:音樂中的生與死像人們內心的「渴望」,微弱卻強大,鋼琴和弦規律的擊打著你的心臟,終於······在6分12秒時,那巨大的渴望宣洩而出,然後······慢慢消失。
(建議:從頭聽到尾才能感受一步步堆疊的力量)如果你好奇戰俘營發生了什麼事,這首曲子可以帶你深入其境~~04~《喜悅》JérômeDucros :Encore杜克羅斯:再一次這首曲子,架構非常簡單,ABA結構。
什麼是ABA結構?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都會聽的童話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位幸福快樂的公主···,簡稱:幸褔(A段)但是,有一天,大野狼、邪惡的巫婆打破了寧靜···,簡稱:挑戰(B段)最後,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簡稱:再次幸福(A段)在這首樂曲裡,除了內容ABA結構外,速度:快、慢、快調性:大調、小調、大調風格:輕快、抒情、輕快也都是。
說完了曲式架構,還有什麼是你應該聽它的理由?「人」。
這兩位演奏者分別是巴黎高等音樂院( CNSMdeparis )的王牌大提琴教授和鋼琴獨奏家兼作曲家。
光看大提琴家在演奏快速音群時,就可以知道他的技巧有多麽高超,很少人能夠在演奏此曲時,笑著演完。
你可能會說,光有技巧有什麼用,也要有音樂性呀!沒錯,在這篇 如果你是觀眾,最想看到表演者的什麼 提到,「Passion 」(熱情)一詞,也就是把自己陷進去音樂世界裡的那個能力,對表演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而這兩位演奏家,他們指尖綻放的火花,你想擋也擋不住。
想知道什麼是擋不住的熱情嗎?這首樂曲有答案。
~05~《初心》Bach :Arioso巴哈:詠嘆調嚴格來說,這可能不是一首冷門曲。
你或許聽過寫給雙簧管的原版,或是改編給小提琴、吉他的版本。
那為什麼介紹這首?這首來自巴哈清唱劇《 IchstehmiteinemFußimGrabe》的大提琴版本,大概是少數,比原先版本還要動人的曲子之一,你必須得知道(好像有點強迫症······)。
巴哈是個很特別的作曲家,他沒有別人煽情旋律、強烈節奏和炫耀的技巧,卻能夠讓聽眾如癡如醉。
巴哈被稱作「音樂之父」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音樂展現他對世界的理解,最純粹的樣貌,每當聽到他的音樂時,心總不自覺地靜下來。
不知道你最近是否因為工作忙碌,放棄一些其實一直想去做的事;不知道你是否因為迫於無奈,放棄一些原初的選擇;不知道你是否因為最近壓力大,而沒有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聽完這首,或許能找到你心中的那個答案。
結語:我們一起隨著時代,從古典時期的包凱里尼,一步步推到當代作曲家杜克羅斯的《 Encore 》,最後再回到音樂的原點《巴哈詠嘆調》,他們其實都在表達同一個東西:真誠。
不管作曲家還是演奏家,都用內心的那份真誠,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上面說的五個色澤:清新、深刻、渴望、喜悅和初心,與其說是作曲家眼中的世界,不如說是聽者吸收之後,折射出來的世界,藉由這個映照,我們或許看到以前不了解的自己。
不知道你在聽完這五首後,有發現內心不同的跳動嗎?
大提琴
思考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熱門文章
郎朗為什麼可以是世界第一?
(圖/TheKennedycenter )前陣子,鋼琴家郎朗與混血美女吉娜結婚的消息,震動了世界。
幾個月後的一天,我的 YouTube 突然跳出郎朗的影片,是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
一聽發現,不是以前浮誇的印象,是清澈,是溫柔,是陽光灑下。
我趕緊在谷歌的搜索框裡打入:郎朗。
紐約時報,說:「郎朗,當今古典樂壇最受歡迎的藝術家。
」他的每張專輯,都在全球古典音樂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名。
我微微一震,心想:「是不是錯過了什麼?他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夠在排行榜上長年第一?」發光的螢幕把我喚回,左下角顯示一行字,《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
那是一本郎朗的自傳,隔天,到圖書館把它借出,看完後,長嘆一聲。
原來,郎朗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裡面有對勝負異常的執著、無盡的樂觀以及在鋼琴裡遊戲的態度。
缺少一個,或許都無法成就今天的他。
要麼吞下藥片,要麼跳樓郎朗對於勝負,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或許來自爸爸從小的灌輸。
他的爸爸,不到目的不罷休,常對郎朗說:「你是第一,你絕對可以辦到。
」甚至,如果沒有拿到第一,他也會採取極端手段對付。
書裡有這麼一段經歷:爸爸辭掉工作,就為了帶朗朗來到北京,考取中央音樂院。
幾個月前先到了北京找教授上課,租屋環境非常差,時常會有老鼠咬破鋼琴譜。
而且,那位教授不像以前的朱老師,那樣的和愛可親。
郎朗說她是「愛發脾氣教授」。
她說:「你這彈得,像最後自殺的日本武士」、「你這彈得,像種馬鈴薯的農民」。
甚至,同一個片段,今天叫他彈得輕一些,明天又說要重一些。
郎朗常常覺得沮喪和無助。
一天下著大雨,郎朗和爸爸全身淋濕的走進琴房,愛發脾氣教授早已等在門口,她說:「我決定不再教你兒子。
」聲音冰冷。
郎朗和父親晴天霹靂,眼匡發紅。
他們做得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考取中央音樂院,這下夢想全泡湯了。
父親有點顫抖,說:「我不明白,他是天才,贏過很多比賽,有很多關於他的報導。
」教授:「我心意已決,如果你不介意的話⋯⋯。
」隔天,郎朗因為練習合唱團,晚回家了兩小時。
郎朗走到樓下時,爸爸探出頭,對他咆哮:「你耽誤了兩小時,太晚了!一切都毀了。
我為了你放棄工作,放棄生活,你卻這麼晚回來。
老師不要你,你還不練琴。
你真的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
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
」給他一瓶藥瓶,說:「把裡面的 30 片藥片吞下。
吞下去你就會死。
」郎朗發瘋地跑到
為什麼你這麼討厭郎朗
(圖/新華網)之前在Facebook 社團,發了一篇關於郎朗的文章(連結)。
內容是看完《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的一些感想。
原本以為,是平淡的一天。
沒想到底下有人留言,說他是畜生,甚至連他的老婆一起罵,說:「老妓女」。
我心想,不過是一個鋼琴家,為什麼激起這麼大的反應?再來,他明明有這麼多的戰績,比如,《紐約時報》說:「郎朗,當今古典樂壇最受歡迎藝術家」。
書裡提到:「他的每張專輯,都在全球古典音樂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擺在眼前的事實,為什麼有人不屑?我好奇了,於是開始觀察總結,最後發現三點,你可能討厭他的原因:國籍。
風格。
相貌。
國籍相信你也知道,郎朗出生在中國瀋陽市。
出生在中國,沒什麼不好。
如果你是歐洲聽眾,美國聽眾,可能不會察覺異樣。
但是,如果你是台灣人,那麼很有可能,會討厭來自中國的一切。
因為政治立場,討厭中國全部的全部,儘管,他什麼都沒做。
這麼說,你可能沒有太大的感覺,我們來做個假設好了。
如果,郎朗今天是一個「日本人」,跟中國完全沒有任何瓜葛,上綜藝節目,也講著你聽不懂的語言。
你暢想一下,這時候,對他的反應還是一樣嗎?風格(圖/日間新聞)可能有人說,不,我就是對他彈琴的浮誇很反感。
郎朗彈琴時的動作,確實讓人詬病。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同樣是器樂家,琳西·特莉( LindseyStirling )和 2Cellos ,就可以邊演奏邊扭腰擺臀,甚至滾到地上演奏,卻不會被說話?聰明如你,可能已經猜到。
因為,他們演奏的,是不同領域的音樂。
上述兩位,大多演奏的是流行音樂,而郎朗演奏的,是「古典音樂」。
用流行音樂的方法演奏古典音樂,沒有不行,但或許,和你心中的「優雅」有所抵觸。
相貌(圖/電影神搜)當郎朗與德韓混血鋼琴家吉娜結婚時,看到許多這樣的評論:「郎朗憑什麼!美女與野獸!」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覺得,郎朗的顏值配不上吉娜。
不過,想先把美醜放一邊,討論另一個東西:第一印象。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當你還沒開始做事時,已經有人討厭你了。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討厭你,有時候,根本不需要理由。
看到你的第一眼,就主觀上討厭你,即使還沒做錯事。
心理學家 LindaBlair 提出「七秒理論」說:「建立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只需七秒鐘。
」比如,看到帥的,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渣男」
你以為的天賦只是別人的皮毛
一天下午,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和我一起開開心心地走出教室。
她的媽媽坐在休息區的椅子上面露焦躁,看到我們出來,趕緊上前問:「老師,怎麼樣?她有天份嗎?」這位女孩有鋼琴底子一年,以及參加學校的直笛團。
不過,今天是她的第一堂大提琴課。
每當遇到這個問題,我都會欲言又止。
不是覺得難回答,而是讓我想起一個男孩的真實故事。
~01~男孩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
那個年代,很多家長忙著把小孩送進才藝班,繪畫、舞蹈、音樂。
男孩的父母也不例外,把他送進當地小學的音樂班試試,理由是他們覺得「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開學那天,一位帶著粗框眼鏡的老師對男孩說:「你的手蠻大的,很適合學習大提琴。
」男孩懞懂的看著老師遞給他的那把 1/4 尺寸大提琴,想著要怎麼讓它發出聲音。
學習 2 年後,有一天老師問:「有沒有興趣去比賽呀?看看其他人怎麼拉琴。
」那時的男孩還不知道緊張為何物,傻傻的看著老師,點點頭,說:「好。
」~02~比賽那天,男孩看著台上的選手,覺得每個人都好厲害。
突然,隔壁的伴奏老師點點他的肩膀,用唇語說,都還OK嗎,等一下加油,下一個就是你了。
一回過神,男孩跟著一群人在外面等著成績。
不久,一位穿著白襯衫的女老師,端出一張紙,釘在布告欄上。
原本嘰嘰喳喳的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男孩跟著大家往前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縫隙可以看到那很小、密密麻麻的字。
他先從上往下看,啊!有了,他的名字,再往右看,他的成績。
他心想這樣的成績不知道是好是壞,再往上下看一下。
「什麼!竟然是最高分!」男孩在心中吶喊。
最高分的男孩將代表小區參加全國賽。
三個禮拜後的全國賽,男孩靠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拿下了第三名。
他瞬間成了小學裡的風雲人物,不是因為他演奏足以傲視群雄,而是在這所剛成立不久的小學,他的成績對所有老師來說是一份驚喜。
大家都跟他說:「你擁有天賦, 將來一定不簡單。
」那時的男孩非常自信,他相信天賦會帶領他越走越遠。
~03~小學畢業後,男孩考進一所頂級中學音樂班。
在那裡,每個同學都不是省油的燈。
學長姐各個身上背著輝煌戰績,雖然往前走,眼睛卻看著天空。
期末考時,男孩會收到這樣的評語:「有天賦,再接再厲。
」第二年,他興致沖沖地報名當地音樂比賽,想趕緊大展身手。
沒想到,這次他被擊敗了,連全國賽的入場卷都沒拿到。
男孩安慰自己,沒事的,這次只是失常,下次會更好。
他
喜歡古典音樂就是被閃電擊中了
“出門之前,挑選了傳奇大提琴家杜普雷的 CD ,嘴裡叼著一片吐司的同時,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音響裡。
第一個和弦出來,感覺心裡最深的地方被勾了一下,好像有一個小氣泡,波的一聲慢慢上浮,隨著音樂的起伏,氣泡越來越飽滿。
”有一天,我跟一位從事廣告行銷的朋友喝咖啡,聊著聊著,她突然話鋒一轉,問:「我想要理解古典音樂,卻不知道該如何入門,好煩惱。
你覺得該如何開始?」我突然感到慌張,雖然學習古典音樂20多年,也成為老師了,在當下的兩秒鐘,腦子裡找不到任何答案。
還好,在第三秒的時候,嘴巴不自覺地吐出幾個字,比如:「多聽,先找到你喜歡的開始」、「可以先從講音樂家的電影開始」、「先當背景音樂聽,或許有一天音樂就會找上你」。
說完的當下,我自認這就是入門的最佳姿勢,並滿意的離開了那次聚會。
3 個月後,我問那位朋友,古典音樂聽的如何呢?她說:「聽了幾天後就沒再聽了,聽不懂……。
」我很驚訝,雖然知道這不是件簡單的事,但她的反應讓我重新意識到一件事,入門古典音樂,真的是一件難事。
—01—古典音樂真的難呀你可能說,阿不就聽嘛,有什麼難的?如果拿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做比較。
古典樂通常時間較長,有時候甚至超過一小時,流行樂大多 3-5 分鐘;前者大多無歌詞,後者大多配有歌詞;再來,古典樂的架構較複雜,不僅多聲部,還有許多樂器交織來交織去,相比之下,流行樂是一由個主要旋律貫穿全曲,其他的聲部大多依附主角。
說到這,誰難誰容易,一眼便知曉。
但我知道,你肯定對這答案不滿意,那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焦元溥在《樂之本事》的開篇講到,有一次匈牙利鋼琴家瓦薩里( TamasVasary1933-)來台演出,聊到古典樂時,說:「欣賞音樂一點都不容易。
」「因為你必須運用記憶。
如果聽到第二小節忘記第一小節,那根本不可能欣賞這首樂曲。
音樂不像繪畫、雕塑、建築,一眼就能盡收眼底,接下來只是品味細節。
換句話說,你可以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幅畫,但聽音樂就像讀小說,沒聽到最後,其實無法知道整部作品在說什麼。
」—02—聽古典音樂的兩種方式沒錯,你必須運用記憶,加上時間的推進及發酵,才會知道完整的篇章和意識到美在哪。
所以你看,這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才有辦法判別出來。
可能有人說,那我不判斷,純感官的感受不行嗎?我不想知道和聲、曲式、配器法,純粹用皮
奇遇的開始——日內瓦高等音樂院
2017年的4月27日,那天是日內瓦高等音樂院( HautécoledemusiquedeGenève)的大提琴入學考試,也是我人生奇遇的開始。
從一個咖啡館說起因為之前法國大提琴老師的介紹,在入學考試前的一個禮拜,報名參加大提琴家 OphélieGaillard(日內瓦高等音樂院教授,同時也是我法國老師的好友)音樂營,地點在法國山間裡的Villefavard農莊。
音樂營的前一天,我看了主辦單位說明的注意事項,其中一點:可以先預約計程車(因為火車站到農莊還有些許距離),且下面留了兩個車行電話號碼,我想,那我就下火車再叫就好。
隔天,也就是週日中午,我下火車後發現,路上半個人都沒有,我照著郵件上的電話打去叫車,鈴鈴鈴,響了許久後,有個女生聲音說:車行上班時間是週一至週五,請到時候再撥,我想:不會吧!趕緊又撥了另一個號碼,一樣的留言,我想:慘了!打開 Google一看,走路要50分鐘······我看看背後的大提琴和手上行李,正思索該怎麼辦時,看到前方有一家咖啡館,外面好像有人在走動,我想,那去問問好了。
一進去,裡面的燈光有點暗,店員在吧台沖咖啡,三兩客人聊著天,我走過去問正在沖咖啡的那位店員,我說:「請問,我要去Villefavard農莊,叫不到計程車,你們知道該怎麼去嗎?」她說:「你要去那幹嘛?」我說:「參加音樂營」她看了看我身上的大提琴,或許不假,她說:「好,那我幫你叫叫看計程車」她放下手中的活,拿起電話撥了號碼,過了幾秒,沒有回應,她有點不耐煩,又再撥了一次,還是沒回應,旁邊的客人插嘴說:「可能因為今天是假日,車行都休息吧」店員:「嗯······」店員看看我,好像在思考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
突然,她好像想起了什麼,拿起一本小冊子,然後撥打了一組號碼,但,還是沒有回應,正當我以為我要用走的過去時,一位客人說:「那我載你去好了,反正我也差不多要回去了」我喜出望外:「真的嗎?太感謝你了,謝謝!謝謝!」(我沒想到,這種只有在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竟然被我遇上了)就這樣,這位好心的陌生人順利地把我載到農莊,跟他道謝完後,我上樓把行李卸下。
安置好東西後,學員們紛紛到餐廳用餐,此時,我看到了Ophélie 老師,她給我的印象是,高冷、不太
莫札特只是一位幸運的普通人
成功=出身+運氣+努力——經濟學家富蘭克·奈特(FrankKnight)一提到莫札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這位奧地利作曲家,你會想到什麼?可能閃過電影《阿瑪迪斯》裡,他瘋癲、玩世不恭的形象;又或朦朧地知道他是一位神童、天才,好像幾歲開始彈琴,接著作曲寫出第一部交響曲,但實際是幾歲還真搞不清楚,總之是很小的時候。
或是,除了海頓、貝多芬之外,同時期的作曲家好像就想不到其他人;又或,他好像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不需努力,就能夠創造出那些最動人的曲子。
但,真的是這樣嗎?在我看來,他只是一位有著絕佳出身、生逢時代,以及適當努力的「幸運普通人」。
—1— 莫札特的出身( LeopoldMozart)提到莫札特的出身,不得不提的,是莫札特的爸爸李奧帕德·莫札特( LeopoldMozart1719-1787 ),著名作曲家及小提琴教師。
很多人認為,因為父親的過度管教,導致父子關係最後破裂。
以至於爸爸離世時,莫札特都沒有去參加他的喪禮。
但是,或許正因為有他,才有今天的莫札特。
李奧帕德在 1756 年出版了一本《小提琴之根本探索》( VersucheinergründlichenViolinschule ),講述小提琴的演奏技術與演變。
這本首次將小提琴教學法出版的書,當時評價如何?音樂記者 JamesReel 說:「是巨大且長期成功的,不僅被翻譯成荷蘭文及法文,而且在他們第一次巡迴演出後,幾乎銷售一空。
」(原文)不只在當時,這本書到現在都還在賣。
今年 8 月,台灣鋼琴家葉綠娜剛剛重新翻譯此書,可以想見,這本書對後世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因為李奧帕德在音樂領域紮得如此之深,才有辦法洞察到莫札特的未來可能飛的多高;因為李奧帕德幾乎是當時最好的教師,才有辦法系統的訓練小莫札特。
—2—一個重大的抉擇再來,當父親發現莫札特的才華時,選擇帶著他到歐洲巡演。
巡演在現今聽起來沒什麼,但在那個沒有飛機火車的年代,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那時候唯一的交通工具——搭馬車,是一件昂貴、費時,且可能致命的事。
18 世紀,搭馬車 100 公里,大概需要工人一個多月的薪資,更別說城市到城市上千公里,那費用高得嚇人。
那時候的音樂家不像今天,
麥斯基我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麥斯基( MischaMaisky )在一次訪談中說到:「自己生涯中的最後兩次比賽裡,都沒有進入到決賽。
」回顧麥斯基的比賽生涯,1966 年柴可夫斯基大賽第六名,是他生涯最佳成績。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當年拿金牌、銀牌的,一個個退出眾人視線。
而他,成為 21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大提琴家之一。
是什麼讓沒有比賽光環的他脫穎而出?是身上充滿皺褶的服裝三宅一生( IsseyMiyake )嗎?是曾經住過精神病院的經歷?還是他那誇張的抖音?或許都不是。
而是麥斯基常說的一句話:「從心出發,那麼你才有機會抵達別人的心。
」因為不用燙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不是人們不願意掏錢買票,更可能是人們只願意聽那個最好的。
透過比賽,大眾篩選出誰是那個第一。
比賽就像坐電梯,讓人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頂端,享受閃光燈的親吻。
但有的時候,可能還不夠,還得加上奇裝異服。
比如短到快曝光的裙子,或是嚇人的龐克造型。
很多人說,麥斯基身上的三宅一生也是,為什麼不穿西裝、燕尾服,以為是時裝秀嗎?面對批評,麥斯基只是可愛的說:「它比較舒服,而且不用燙。
」除了服裝,麥斯基還有很多需要解釋的,比如他曾經待過的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裡的大提琴家1971 年,麥斯基在精神病院裡待了兩個月。
至於為什麼會在那裡待兩個月,要說回一個錄音機的故事。
麥斯基在莫斯科跟隨羅斯托波維奇( Rostropovich )學習時,有一個習慣。
他會用錄音機把每堂課錄下來,因為對他來說,能夠跟大師學習是非常珍貴的,他會回家一聽再聽。
有一天,錄音機壞了,他尋遍了莫斯科都沒有找到同樣款式。
直到走進一家看起來不起眼的二手店。
老闆跟他說,它有一個「憑證」,能夠換到國外一家特殊店的錄音機,如果在今天結束營業前把錢湊齊,就給他一個好價格。
天真的麥斯基趕緊衝回去借錢,並在最後換得那張「憑證」。
正當開心的走出商店時,一個尾隨在他後面的男人把他當場逮捕了。
蘇聯當局認為麥斯基從事「黑市交易」。
再接下來的 18 個月裡,他在監獄裡每天鏟水泥度日,每天十噸的水泥。
在監獄日子快結束時,一位麥斯基的醫生朋友怕蘇聯政府徵招他當兵,進而把它轉入精神病院。
在那個年代,當兵可能是另一種監獄。
麥斯基事後回顧那段被誤會的日子,說:「我不抱怨。
」攫人心弦的抖音出院之後,他移民到以色列,那是他的第二段人生。
你我身邊的馬友友
2016 年的一個下午,巴黎 17 區的 Cortot 音樂廳擠滿了人,觀眾席充滿多雙期待的眼神,而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對。
原本預計開始的時間,觀眾席的燈還沒暗下,我看看周圍的人,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看節目單,正當準備低頭看錶時,忽然,觀眾席爆出熱烈的掌聲,我們今天的主角馬友友( YoYoMa )帶著招牌微笑走了進來。
那天是國民偶像馬友友的大師班( Masterclass ),對於那天學生拉的、馬友友講的,現在已經沒什麼印象,不過有一個畫面卻深深烙印在腦海。
大師班結束時,一群觀眾簇擁著馬友友,想跟他拍照、要簽名,而他總是微笑、耐心的一個一個的簽、一輪一輪的照。
直到最後,旁邊西裝筆挺的經紀人板起臉跟大家說:「我們要去趕飛機了,抱歉。
」這時大家才依依不捨地讓馬友友離去。
世界級大提琴家有很多位,有的雖然技術高超、音樂動人,但私底下為人不一定和善(請參考:觀看2019年柴可夫斯基大賽心得 )。
而馬友友,不僅音樂趨近於完美,溫暖的樂音彷彿就在你耳邊,而,更重要的是,他親和謙虛、為他人奉獻的態度。
是什麼樣的習慣、經歷、思想,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馬友友?1·每天兩小節(7歲的馬友友為總統甘迺迪演出)馬友友四歲時,在爸爸馬孝駿的指導下開啟了大提琴生涯。
那時候,每天只讓友友學習巴哈大提琴無伴奏 2 小節。
巴哈無伴奏是非常艱深的曲目,但他認為,每天 2 小節,這座高峰並非難以跨越。
事實也證明了這種專注帶來的效果。
#你可能會想看:如何有效率練琴——「點線面」練習法(上)友友 6 歲時參加比賽,擊敗了其他的青少年,獲得首獎,並在巴黎大學舉辦第一次音樂會。
馬友友說:「小時候養成的這種專注,讓他一生都受用。
」之後的十幾年,馬友友的事業越來越忙,一年會有上百場穿梭在不同國家的音樂會。
1968 年,國際音樂大獎「艾佛瑞·費雪」頒給了他,無疑是一大肯定。
當馬友友被認為是未來最亮的那顆星星時,他遇到人生第一場暴風雨。
因為拉琴頭微低的姿勢,造成他脊椎側彎。
醫生說,不開刀的話會影響其他器官,甚至危及到健康;而開刀只有 50%可以成功,稍有不慎,往後一生都無法拉琴,甚至癱瘓。
與家人討論過後,他決定接受治療。
開刀前一天,友友平靜回顧了他的一生,說:「能有現在的生活,我已心滿意足,就算之後不能拉琴,又算得了什麼呢!」2·黑暗時期
天賦是什麼?
“尚未被自己言語解釋出來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天賦」”對於學習音樂,你覺得,天賦是什麼?一種上天賜與的才能?只要肯開始就算天賦?只要喜歡…?之前在某 FB 社團發了一篇名為《你以為的天賦只是別人的皮毛》的文章,講述了一個男孩成長的故事。
沒想到留言鋪天蓋地的都是負面聲浪,甚至有一位網友留言的字數都可以寫成書了。
(文章連結)一開始很不解,我就講我的故事,你有必要那麼激動,甚至罵人嗎?我的一位朋友看了,直接跟我絕交,他說:「你寫那什麼東西,天賦才不是你定義的那樣。
」因為那篇文章,我第一次理解到什麼是鍵盤俠,什麼是被黑的感覺。
難過幾天後,想到一位主持人說過:「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
」我一拍腦門,對呀,被誤會就被誤會吧,該幹嘛還是得幹嘛。
其實,應該謝謝那些留言的人,的確是我對於「天賦」的定義想淺了,所以,今天要再挑戰一次,重新定義「天賦」是什麼。
天賦是什麼?首先,人人都很難拒絕的東西。
比如我問你,給你某項技能的天賦,你要還是不要?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捨不得拒絕吧。
因為這代表從天掉下來一塊餡餅,一種不勞而獲,一種可以比別人少努力一點的優勢,而人的天性就是懶惰,你看,這得花多大力氣才有辦法拒絕。
第二,人人都很難解釋為什麼大家那麼迷戀「天賦」二字?我的想法,是因為大多數人無法解釋,為什麼那個人演奏的那麼好,為什麼那個人那麼成功。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通常一位藝術家成功了,得獎了,通常會被大家冠上什麼稱號?不外乎「天才」、「神童」、「有天賦」,你應該很少聽到有人說,一位藝術家因為「努力到爆」所以成功吧。
現代人誰不努力,每個人都很努力,憑什麼是他脫穎而出,而不是我?當我們解釋不了時,就會給他冠上「天賦」二字,彷彿是一個咒語,唸完我們就可以毫無保留的安心睡覺。
第三,人人都見過有一次我上大提琴課的時候,老師說:「你運弓的時候,右手臂回來的過程,上手臂要記得收回,並且有快碰到身體的感覺。
這樣手臂才不會僵在那,音才不會發抖,聲音才會好聽。
」然後接著說:「哎呀,你怎麼連這都不會,這個沒人教,我就會了。
」這位老師是學生眼裡的「天才型」老師。
對他來說,有些事情好像理所當然,每個人應該都會。
當學生不會時,解釋出來倒還好,解釋不出來,就成為別人口中的「天賦異稟」、「天才」。
上述的例子大家可能不一定有感覺,再舉另一個例子。
對小孩而言,父
延伸文章資訊
- 1五首你必須聽的大提琴冷門曲目 - 古典音樂轉個彎
大提琴的經典曲目,如巴哈六首大提琴無伴奏、德佛札克協奏曲、艾爾加E小調協奏曲,使人感動,但除了他們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冷門樂曲,像在角落的 ...
- 210首經典大提琴小品-大提琴名曲集 - Angela Yu's blog - 痞客邦
10首經典大提琴小品-大提琴名曲集 · 1.拉赫曼尼諾夫-無言歌Rachmaninov - Vocalise · 2.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 Gypsy Airs ...
- 310首最美经典大提琴曲送给你,快来收货(内含大提琴线上课)
- 4大提琴名曲五十(3CD) - 博客來
商品簡介 · 1. 聖桑:熱情的快板 · 2. 聖桑:天鵝《選自「動物狂歡節」》 · 3. 聖桑: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 4. 佛瑞:哀歌 · 5. 法朗克:A大調大提琴奏鳴曲 · 6. 葛...
- 5大提琴音樂分享-經典的古典大提琴曲Pa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