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彈力(elastic force)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他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

但如果形變過大,即超過了彈性限度則不再產生彈力。

彈力產生時,發生彈性形變 ... 彈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彈力(elasticforce)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他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

但如果形變過大,即超過了彈性限度則不再產生彈力。

彈力產生時,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為施力物體,和它接觸的物體為受力物體。

平時所指的彈力一般是壓力、支持力、拉力和推力。

發生形變的物體,若能恢復原狀,這樣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反之,若過了一定的限度則不能恢復原狀,這樣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這個限度稱作彈性限度。

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不發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但在科學問題中人們會把假設不發生形變的物體稱為剛體,這是一個理想模型。

之所以人們認為有些物體不發生形變是因為有的形變沒有那麼明顯了,需要藉助儀器才可以觀察到,如把書放在桌子上,桌子和書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發生形變,但是光憑肉眼卻無法觀察到。

比較明顯的形變有彈簧的伸縮和拉長,竹子隨風彎曲; 虎克定律[編輯] 主條目:虎克定律 虎克定律能精確地描述普通彈簧在變形不太大時的力學行為。

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的彈力 F {\displaystyleF} ,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虎克定律要表述的內容,其內容是:當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彈力的大小 F {\displaystyleF} 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 x {\displaystylex} 成正比,即[1]:149-150 F = − k x {\displaystyleF=-kx} ; 其中, k {\displaystylek} 稱為彈簧的彈性常數(彈簧常數),單位是牛頓/米,用N/m表示。

彈性常數是由材料性質、幾何外形決定。

在這公式裡的負號是因為彈簧產生的彈力與其伸長(壓縮)的方向相反,這彈力是一種回復力(英語:restoringforce),表示它有使系統回復平衡的趨勢。

這個規律是由這一關係 稱作虎克定律。

彈簧測力計就是由此而製成的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彈力的方向[編輯] 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而指向被壓或是被支持的物體。

特別是對於兩個物體的點和面接觸的,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如果點與一弧面接觸的,則垂直於過觸點的切面。

繩子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並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彈簧對所作用的物體的彈力的方向與彈簧的形變方向相反。

參考文獻[編輯] ^Halliday,David;Resnick,Robert;Walker,Jerl,FundamentalofPhysics7th,USA:JohnWileyandSons,Inc.,2005,ISBN 0-471-23231-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弹力&oldid=71461905」 分類:​力材料力學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