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修辭簡表(筆記) - Miss Lam的教學資源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見修辭簡表(筆記) · 比喻(譬喻) · 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 明喻:包括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喻詞( ... MissLam的教學資源網 跳到主文 我希望透過這個BLOG,與大家分享一些中文教學教材。

歡迎大家來交流中文教學心得。

文檔如有任何問題,請留言告知我,謝謝! 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r31Mon201410:46 常見修辭簡表(筆記)   此表概括地講解了一些常用的修辭手法,並附有簡單易明的例子,方面學生學習修辭。

      常見修辭簡表 名稱 定義 類別 舉例 備註 比喻(譬喻) 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明喻:包括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喻詞(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似」、「似的」、「如」、「如同」、「像.......一般」等)三部。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滾動著,消失了。

」 峻青《海濱仲夏夜》 喻體和本體須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但在某一點上又須極其相似,這是構成比喻的基本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例如: 1.上排牙齒如同下排牙齒(「上排牙齒」和「下排牙齒」不屬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所以這句不是比喻,「如同」也不是比喻詞。

) 2.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我」和「他們」沒有相似點,所以構不成比喻,「像」也不能當作比喻詞。

) 隱喻(暗喻):只要本體和喻體,不用喻詞。

直接用「是」、「成為」、「變成」、「形成」、「當作」、「化作」等詞連接。

「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 朱自清《荷塘月色》   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

    「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

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塵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比擬                                 把物當作人,把人當作物,或把一種事物當作另一種事物進行描寫。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行為、特徵,即把事物人格化。

「我渴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牠們在眨眼,我彷彿看見牠們在低聲說話。

」 巴金《繁星》 比擬和比喻不同:1.比擬是把事物擬作另一事物來寫;比喻是根據事物間的相似點來「以此喻彼」。

2.比喻無論明喻、隱喻或借喻,喻體都必須出現;比擬的擬體是不出現的,甚至不很明確。

擬物:把人當作物來描寫,或把一種事物當作另一種事物來描寫。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 魯迅《故鄉》   複疊           把同一單字或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

複辭:把同一單字或詞隔離,或緊相連接來用,它們在句中的成分、意義或詞性都有所改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齊桓晉文事章》   疊詞:把同一單字或詞重疊起來,它們在句中的成分、意義或詞性都有所改變。

「你們三個騎騾吧,安安穩穩地到山上同我們會師。

」 陳若曦《騎騾記》 反復 有意識地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

連續反復:同一詞語或句子反復使用,中間沒有別的語句隔著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聞一多《也許》 反復和重疊不同:複辭所用的同一單字或詞的意義不相等,而反所使用的詞語則意義相等。

2.反所用的同一單或詞之間有較長的停頓,而疊字的同一單字或詞,則是不停頓地重疊出現。

間反復:同一詞語或句子反復使用,中間隔著別的語句。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聲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   對比(對照)     把兩種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相互比較。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歟!」 范仲淹《岳陽樓記》   排比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密切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大體相等,語氣一致的語句排列在一起。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蹚兒。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朱自清《春》 排比和反復不同:反復必須重復使用兩個以上相同的詞語、短語或句子,著眼於語句方面的重復;排比則不一定,它著眼於結構相似,語氣一致,多項並舉。

反問(反結、激問)     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

                    「壺水開沸,誰不常常見到?」 啟凡《發問的精神》       反問句有兩個特點:1.無疑而問,答案己句含在句子裡,無須回答。

2.用肯定的形式表達否定的內容,用否定的形式表達肯定的內容。

設問                 先提出問題,然後說出答案,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唯一的祕訣就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

」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   設問和反問不同:設問是自問自答,答案在問句之外;反問的答案則包含在問句之中。

問句尾般用問號;反問句尾一般用問號,但有時也可用感嘆號。

誇飾(誇張)         為了強調或突出客觀事物,在現實的基礎上對某些事物的特徵作藝術上的擴大或縮小,故意言過其實。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將進酒》   對偶                                   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的語句成雙對稱排列在一起。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對偶和排比不同:1.對偶兩項對稱,排比是三項或三項以上排列。

2排比各句上下兩聯字數相等。

3.對偶須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常以相同詞作提示語。

對偶和對比不同:1.對比在內容上要求相對或相反,對偶不一定。

2.對偶在形式上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對比不一定。

層遞         把三個以上的事物按大小、多少、高低、輕重、遠近,等不同程度分層遞升或遞降地排列。

  「夫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左傳‧曹劌論戰》 層遞和排比不同:1.排比的各個部分間是並列關係;而層遞在內容上則遞升或遞降,表達層層遞進的事理。

2.排比在形式上要求結構相同或相似,層遞則不一定。

雙聲、疊韻 一個雙音節詞,兩字發聲(聲母)相同叫雙聲;兩字收音(韻母)相同叫疊韻。

  「這裡只有花的芬芳(雙聲)…… 我曾徘徊池邊(疊韻)」 易家鉞《可愛的詩境》 漢字的特色是單音隻字,字音分聲母和韻母兩部份。

一個字起頭的音(發音)叫「聲母」。

例如「茫」(mang的聲母是m,韻母是ang) 襯托(映襯)                 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襯,來突出主要事物,使主體形象更加鮮明。

正襯:利用事物的類似條件從正面陪襯。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聲和水裡的蛙聲。

但,熱鬧的是他們的,我甚麼也沒有。

」 朱自清《荷塘月色》 反襯和對比不同:反襯是一賓一主,以賓襯主;對比則不分主賓,相互陪襯。

反襯:利用事物的相反條件從反面陪襯。

「這時候,甚麼蒼松啊,翠柏啊,碧梧啊,........都挽不住遊人。

大家都一口氣地攀到最高峰,淹沒在海棠花的紅海裡。

」 李廣田《花潮》 引用                     在文章中援引各人語錄、名著語句或大家熟悉的成語、諺語、典故等故等語言材料作論據。

明引:用文字說明引文的出處,或由引號標明哪些是引文。

「杜甫詩謂『春水般如天上坐』,若濃霧中,己身以外,皆雲氣,則真天上居也。

」 張恨水《霧之美》   暗引:不說明引文的出處,把原文暗暗引入,融合在自己的話語或行文之中。

「古人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朋友當中,有好的朋友,也可能有壞的朋友。

」 佚名《怎樣讀報紙》 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後來,大的戰亂來了,使無數安守家宅的人流離道途,破衣在沙風裡飛舞,飢餓、疲困、喪家失子的慘痛,把人們變成苦忍的駱駝,在無盡的長路上跋涉著。

」 司馬中原《走進春天的懷裡》 象徵和比喻不同:喻是取本體和喻體的相似義,故本體毫不合糊:象徵是反陳述、重聯想、用暗示、作曲筆,所以要說明的事物是含蓄的,有時甚至是富爭議的。

反語(倒反) 用正語反說或反話正說的方式把意思表達出來。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 朱自清《背影》   雙關 利用語音或語義的條件,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諧音雙關:利用詞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等諧音關係構成的雙關。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劉禹錫《竹枝詞》(表面說天氣的「晴」,內中說愛情的「情」。

)   詞義雙關:利用詞語的意義上的相近或雙關構成的詞義雙關。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李商隱《登樂遊園》 (「近黃昏」可表示天色漸晚,同時也可以表示人生到了暮年。

) 借代 不真接說出本來的人或事物(本體)密切相關的另一事物(代體)來代替。

借代的種類很多,如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人或事物的特徵代人或事物本身等。

「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 魯訊《一件小事》(用「子曰詩云」代四書五經之類。

) 借代和借喻不同:1.基礎不同。

構成借喻的基礎是本體與喻體相似。

而構成借代的基礎是本體與代體相關。

2.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是「代」,即以代體代替本體:借喻的作用是「喻」,借喻能改成明喻,借代不能。

頂真(聯珠) 上一句結尾的詞語和下一句起頭的詞語相同,使鄰近的句子首尾蟬聯,上遞下接。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徐志摩《再別康橋》     文檔可按WORD圖示下載:      其他相關:    修辭造句練習  修辭練習(十一)(附答案)    修辭練習(十)(附答案)    修辭練習(九)(附答案)    修辭練習(八)(附答案)    修辭練習(七)(附答案)    修辭練習(六)(附答案)    修辭練習(五)(附答案)    修辭練習(四)(附答案)    修辭練習(三)(附答案)    修辭練習(二)(附答案)    修辭練習(一)(附答案)    文章標籤 修辭 修辭教學 修辭學習 中文教材 中文筆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MissLam MissLam的教學資源網 MissLam發表在痞客邦留言(3)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進修深造個人分類:修辭詞彙此分類上一篇:人物性格特點常用詞彙(筆記) 此分類下一篇:人物描寫(外貌)詞彙舉隅(筆記) 上一篇:人物性格特點常用詞彙(筆記) 下一篇:文體教學:說明文(教學簡報+筆記)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TopPosts 文章分類 閱讀理解(2) 白話文閱讀理解(40)文言文閱讀理解(40) 口語及聆聽訓練(2)普通話教學(22)語文、文化知識(48)閱讀、作答技巧(11)修辭詞彙(36)課文、文體教學(22)寫作訓練(28) 最新文章 文章搜尋 MyLinks 私たちの部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